吳曉櫻
摘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音樂教師結合幼兒特點,將游戲教學法引入音樂教學中,提升幼兒教師的課程力,是深化幼教課程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本文從強化教學技能、豐富音樂游戲、指導正確發音等方面就提升幼兒教師音樂課程力展開探究。
關鍵詞:幼兒;音樂;課程力;提升
幼兒教師音樂課程力以幼兒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幼兒園音樂活動為研究內容,是幼兒音樂教師素養中最為關鍵、最能體現幼兒教師職業特點的能力。
1 ? ?豐富音樂專業素養,強化音樂教學技能
幼兒教師要努力學習,豐富自身音樂專業素養,強化音樂教學技能,才能提升音樂課程力,才能促進幼兒園音樂課程改革的深化和幼兒音樂教育質量的提高。
1.1嘗試創編
通過學習,教師要掌握一定的基礎樂理以及歌曲編創方面的知識,多接觸和了解具有代表性、適合幼兒的音樂作品,將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嘗試編創幼兒歌曲歌詞,編排動作。
1.2提升音樂游戲設計能力
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指出:兒童音樂教育要從游戲般的快樂心情開始,再以游戲般的快樂心情引導到正確的方向。音樂活動離不開游戲設計,設計時教師要把握趣味性和貼近性原則,多設計規則簡單、音樂元素豐富的游戲,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來。
1.3掌握正確發聲方法和技巧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的發聲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從幼兒合唱中可以看出,發聲基本正確的合唱效果就好,發聲有很多錯誤的合唱,效果就會受到明顯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掌握正確的發聲技巧,才能提升自身音樂課程力,更好地對幼兒進行音樂素質教育。
1.4具備良好的肢體律動能力
在幼兒游戲化音樂活動中,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肢體律動能力。教師的肢體語言表達,可以幫助幼兒學習歌曲、感受節奏、理解音樂形象等。
1.5具備良好的音樂表現能力
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音樂作品都具有簡短、歡快的特點,表現了生動、活潑的音樂形象。因此,教師要具備從這些音樂作品中敏銳地挖掘教育價值的能力。當教師具備較強的音樂表現力時,幼兒所受到的音樂熏陶就會更臻于完美。
2 ? ?根據音樂教學內容,創設趣味音樂游戲
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深入研究幼兒音樂教育理論,研究幼兒的認知特點、音樂能力、成長規律等,準確把握幼兒的音樂學習需求,創設幼兒喜歡的、參與性強的游戲活動,使幼兒通過音樂游戲活動的參與,有效達成音樂教育目標。
2.1通過游戲活動,感受音樂旋律
音樂游戲為幼兒提供了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使幼兒能夠在游戲中感知音樂,享受學習音樂的快樂。為了適應幼兒年齡小、音樂的理解能力有待培養的實際,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難度較小又比較歡快的歌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加深對旋律的記憶,感受音樂的魅力。比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玩填歌詞游戲,給他們播放音樂旋律后,讓幼兒自主填寫歌詞。在評價環節中,可以給予幼兒表揚和鼓勵,讓幼兒感受學習音樂的愉悅感,充分挖掘幼兒的音樂潛力。
2.2創設游戲情境,提升活動效果
根據音樂的內容和孩子興趣創設活動場景,為音樂游戲的開展營造歡樂的氛圍,吸引幼兒主動參與,促進師幼在游戲中的互動,使幼兒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激發豐富的想象,提升教學效果。
2.2.1創設歌曲接唱游戲情境
教師除了教會幼兒歌曲,幫助幼兒掌握唱歌的技巧,培養幼兒的音樂綜合能力外,還應讓幼兒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促進其健全人格的塑造。教師創設歌曲接唱游戲情境,能夠有效促進幼兒互動,喚醒他們對音樂的愛,練習演唱技巧,促進他們音樂能力發展。幼兒在最初開展接唱游戲時,一般會表現出膽小、害羞等特點,在歌曲接唱游戲開始前,要給他們充分的練習機會,通過反復的練習,讓幼兒熟悉歌曲,教師再引導幼兒按順序接唱。這樣使幼兒學習起來輕松、快樂,也能對音樂知識形成深刻的認知,同時也在反復演唱中準確地把握了歌曲中所蘊含的情感。
2.2.2創設游戲情境開展教學
幼兒好奇心強,喜歡探究有趣的事物,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特點創設游戲情境,讓幼兒在快樂氛圍中走上音樂學習之旅,比如,可以讓幼兒來扮演角色。如《小狗抬花轎》的教學中,教師拿出一些小狗、老虎的頭飾和一把扇子、兩段絲綢,提問:“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會了《小狗抬花轎》 這首歌,現在,我們來表演一下吧,想扮演小狗的來拿小狗頭飾,想扮演老虎的來拿老虎頭飾,用兩段綢子做轎子,八只‘小狗抬轎子,一個‘老頭坐上面搖扇子……”這種利用幼兒熟悉的動物形象,將游戲與課程融合起來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幼兒學習興趣,他們在快樂的場景中增強了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也鍛煉了表演能力。
2.2.3創設音樂舞蹈模仿情境
作為幼兒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音樂教學,通過多媒體等輔助手段,給幼兒播放一些歌曲、舞蹈的視頻,讓幼兒模仿。為幼兒提供更加寬廣的學習空間,張揚幼兒的個性,鍛煉幼兒的模仿能力。舞蹈模仿教學情境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幼兒的視覺和聽覺受到刺激。信息技術手段所展示出來的圖文聲像,讓幼兒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音樂,激發了學習興趣。
教師在舞蹈模仿情景中應該扮演好參與者的角色,在教學設計時,要從安全的角度出發,設計一些符合幼兒能力的舞蹈動作,不要使幼兒感到難以完成而有壓力。教師也可以讓幼兒相互學習,還可以選出一個幼兒跟隨音樂編排舞蹈動作,教師和其他幼兒一起跟著“新教師”學習。幼兒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有效鍛煉了身體的協調能力,也使音樂游戲煥發出更多精彩與活力。
2.2.4通過開展游戲活動,提升幼兒音樂能力
幼兒音樂能力主要包括演唱、欣賞、樂感、聽覺等,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時,要注意這些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幼兒的音樂能力有所提升。游戲化的活動實踐,能夠有效幫助幼兒更具體、形象地感知音樂。比如,教師準備一些能夠發出聲音的實物,玻璃杯、瓷碗、銅器等,將它們用布蓋住,然后敲擊,讓幼兒來辨析是什么物品發出的聲音。猜對者給予獎勵。也可以讓幼兒嘗試自己敲擊出喜歡的曲調。教師在游戲活動中可以結合幼兒的興趣,進行適當的講解,讓他們明白為什么物品能發出這樣的聲音,提升幼兒對音樂的認知能力。
3 ? ?準確分辨聲音優劣,指導幼兒正確發音
教師要找到發音方面有問題的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音準訓練,才能使幼兒學會正確發音。首先,教師要認識到幼兒正確發音的意義,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正確的聲音觀念是指教師能夠很好地把握樂曲的音律、節奏、聲調等,并能夠準確分辨出幼兒演唱中出現的錯誤;其次,幼兒音樂教師還應具備為幼兒糾正錯誤發音的能力,幼兒在合唱時,教師能夠確定哪個幼兒發音出現問題,并及時糾正;最后,教師要熟練地掌握咬字、吐字的規律,歌曲有詞有曲,教師只有自身掌握了咬字、吐字的規律,才有可能對幼兒在咬字、吐字時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
比如,在教學《開火車》這首發聲曲時,教師首先這樣導入:“小朋友們,你們誰坐過火車?”環視一周后,接著說,“那老師今天提個問題考考你們,看看誰是非常細心的小朋友。火車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幼兒爭先恐后地模仿:嗚——,咔嚓咔嚓……老師表揚幼兒:“你們都是很細心的孩子,比老師記得還清楚,老師非常喜歡聽火車的叫聲,大家一起來模仿一下火車的聲音,好嗎?”嗚——,“大家再學車輪的聲音好嗎?”咔嚓咔嚓!隨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分組練習,在分組模仿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發現發音不對的小朋友便及時給予糾正,最后,學得最好的一組得到小紅花。
4 ? ?融入游戲開展教學,培養幼兒反應能力
想讓幼兒在合唱同一首歌時聲音保持一致,需要教師有較好的指揮技能。教師可以用幼兒能夠看懂的節拍圖式來指揮,引導幼兒輕松、準確地把握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學會正確的演唱方法。教師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等,直觀地將演唱的要求傳遞給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每一個幼兒都喜歡游戲的特點,融入充滿趣味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歌曲演唱。
比如,在教學《等待花兒開》時,教師首先讓幼兒看花兒開放的圖片。然后引領幼兒隨著音樂來做動作,從種子發芽,到長出花蕾,再到花兒開放。每一步都做出優美的動作。然后,再讓幼兒聽音樂,教師給幼兒講述音樂場景并做動作。幼兒模仿教師,有給花澆水的聲音,有除草的聲音……接下來,教師引導幼兒去感受前后段音樂與中間段的異同。教師提問:“哪一部分你聽到了花開的聲音呢?”然后,與幼兒分角色表演,教師扮演農夫,帶領小農夫去澆水、賞花,再把花兒帶回家。在教師創設的游戲情境中,幼兒很快進入角色情境,教師形象的肢體動作促進了幼兒對歌曲的理解。
再如,在音樂游戲《咔嚓咔嚓》第二段音樂的欣賞中,教師講道:“我們來到了公園,快來找個椅子坐下。”然后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欣賞并提問:“圖片中的小朋友都在玩什么呢?”幼兒紛紛回答:“有的小朋友在放風箏,有的小朋友在吃零食,有的小朋友在捉迷藏。”教師又問:“咦,這里有一群小朋友,看,他們在玩什么呢?”(出示石頭剪子布圖片)“他們在玩‘石頭剪子布游戲,你們會玩嗎?”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起了“石頭剪子布”游戲。由此導入聽音樂玩玩“石頭剪子布”,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學會了聽音樂口令玩游戲。
5 ? ?借助音樂游戲活動,提升音樂感知能力
音樂感知能力是幼兒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聽覺能力和節奏感的綜合體現。幼兒的形象思維比較發達,抽象思維較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單調地教唱歌曲,幼兒很快就會失去興趣,更不能準確地理解教師通過音樂傳遞出來的信息,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增強幼兒的音樂感知力。
5.1節奏游戲
在設計節奏游戲時,要注意讓幼兒通過肢體動作體會其中的重音、跳音等,加深對各種音樂節奏的感知和體會。比如,在節奏游戲“小兔跳”中,教師給幼兒播放音樂后說:“我們帶來了兔寶寶,讓我們一起在草地上盡情地蹦跳吧。”幼兒隨著音樂即興做動作。隨后教師引導幼兒來感受音樂:“剛才兔寶寶跳得很高興,為什么后來嚇得躲起來了呢?”(感知后面的音樂聽上去是狼來了的感覺)“小朋友再仔細聽聽音樂,從哪里聽出是狼來了?”教師在鋼琴上彈出兔子和狼的音樂,讓幼兒對比……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知道了兔子跳的音樂是活潑、歡快的,狼的音樂是比較重、慢,且低沉、兇狠的。
5.2表演游戲
在表演游戲中,讓幼兒感知如何劃分樂句,明白其中的關系。同時,還能讓幼兒感受不同的音色和力度所產生的情感是不同的。比如,在《快樂熊與小蜜蜂》的音樂游戲中,隨著音樂,教師借助故事、課件等引領幼兒去解讀樂曲A部分。教師說:“有好幾只萌萌的小熊饞蜂蜜了,他們一起往前走著,突然看到了一些蜜糖,大家都開心地大口大口吃了起來,蜜糖很甜,他們邊吃邊快樂地喊了起來。大家來聽一聽小熊在喊什么?”隨后,教師引領幼兒傾聽樂曲,感知理解“庫乞乞”的樂句,并讓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引導幼兒去回憶讓自己開心快樂的事情,隨著音樂開心地喊出“庫乞乞”,接下來,再讓大家聽樂曲,感受“吃蜜糖”的樂句,再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師問:“小熊為什么會在開心的時候喊出‘庫乞乞呢?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去學小熊找蜜糖吃吧!”
5.3歌唱游戲
在歌唱游戲中,讓幼兒理解音樂分句和體驗音樂表現的情感。比如,音樂游戲《劃小船》中,教師首先為幼兒彈唱這首歌,歌詞比較淺顯易懂,旋律動聽。傾聽歌曲,幼兒似乎感受到微風吹到湖邊,如癡如醉。在歌詞講解時,教師一邊彈一遍唱,讓幼兒在音樂情境中去感受歌詞,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在游戲中,教師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主扮演其中的角色。
5.4打擊樂游戲
在打擊樂游戲中,引導幼兒學會如何演奏,并認識各種打擊樂器。比如,在《愛我,你就親親我》的打擊樂游戲中,教師在教會幼兒基本的歌曲節奏后,發給他們好看的頭飾,讓他們根據自己戴的頭飾,為這首歌曲的Rap部分打節奏,并一起討論配器方案:如使用小鼓來演奏“陪陪我”,使用木魚來演奏“親親我”,使用碰鈴來演奏“夸夸我”等,隨后出示形象圖譜,引導幼兒按自己的頭飾來分組演奏。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教師音樂課程實踐給了我們很多的有益啟發與收獲。幼兒正處在各種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體驗性學習是符合他們認知特點的。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應用自己的音樂教學技能,肩負起課程構建與實施的任務,發揮出自己在課程實施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結合幼兒認知特點、興趣愛好、音樂能力,精心設計游戲,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音樂素養。確保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通過豐富的教學實踐,全面提升自己的課程力。
參考文獻:
[1]趙曉學.幼兒教師音樂“課程力”的實踐研究[J].教育,2019(30):30.
[2]龔方圓.音樂游戲在幼兒創造力培養中的實踐研究[J].新智慧,2019(2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