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品德完善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探討與改進是很重要的。本文在小學數學學習探討的基礎上,對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目前看來,小學數學教學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其中小組合作模式能夠很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和新課標對于小學生教育的要求。通過小組合作模式,能夠鍛煉學生共同學習的能力,同時對活躍課堂氛圍等也有積極價值。教師的教學過程應當圍繞課程設置,合理組建班級內的學習小組,并通過任務的合理分配鍛煉組內不同學力學生的數學思維,再通過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來實現整體教學內容的高效率完成。
1 ? ?合理組建小組,小組合作更加積極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形式的一種,要想這種模式充分發揮其有利作用,首先應該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就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來看,通常是以大班制教學為主,所以教師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多數情況下,教師是根據學生的座位以及學習成績來進行小組分配的,但是這種分配制度具有不合理性。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小組學習對于成績差的同學的帶領作用,讓成績差的同學受到成績好的同學的積極自信感染,學習到他們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全班同學成績整體提升的目的。除此之外,小組合作的人數不宜過多和過少,在4至6人區間內較為合適。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還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對其合理分類,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組,可以為組內成員的互相幫助提供基礎,也為組間公平競爭提供可能。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毫米、厘米、分米與米之間的關系”這一課中,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身邊的事物對其長度進行舉例,如果這時小組合作人數少,則例子可能沒有那么豐富,但人數太多時,整理的同學又會很麻煩,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如果分組時讓學習成績好的在一組,學習成績差的在一組,或者讓他們進行自由分組,小學生一般會選擇自己熟悉的同學進行組隊,這時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在討論環節有部分同學閑聊、浪費學習時間的現象。再如,在學習到“比”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講解書中例題,例1,學校為了獎勵綜合測評成績優異的學生,運來了兩箱水果,且已知A箱水果的重量為32千克,B箱水果重量未知,但知道當從B箱水果中取出20%之后,A和B兩箱水果的重量之比為4:3,請計算B箱水果的重量又是多少?兩箱水果的總重量為多少千克?教師在講解這一問題時,首先便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由于小組成員中有成績較好的同學,所以在解題思路方面能夠引導其他組員:讀完題干之后,大家認為應該從何處入手?應該先計算兩箱水果的總重量還是應該先計算B箱水果的重量?讓成員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之后,小組內再分析如何解決此問題。由題意可設,兩箱水果的總重量為x千克,那么便可以列出關系式:32:[(x-32)(1-20%)]=4:3,由此解得x=62,所以B箱水果的重量為62-32=30千克,由此可知,兩箱水果的總重量為62千克,B箱水果的重量為30千克。通過合理組建小組,讓小學數學教學更有效率。
2 ? ?合理分配任務,鍛煉學習能力
教師在分配小組成員的任務時,要注意小組任務分工和組成人員不能固定,要具有靈活性,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多種角色,深層次地了解小組內部分工和每個組員負責的具體工作。這有利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增強自己的綜合素養,讓他們理解小組合作與團結的重要性。教師要給每個小組成員都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這樣教師就能起到引導作用,減少同學們不知道該做什么的情況發生。同學們就能夠根據自己的工作任務認真請教這方面能力較強的學生,以便達到小組合作豐富知識,提高自信的目的。
例如,例2,數一數,圖1分別有多少個三角形?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嗎?說說看。
答案:在圖1中,第一個圖形中有2個小三角形,共有2+1=3個三角形;第二個圖形中有3個小三角形,共有3+2+1=6個三角形;第三個圖形中有4個小三角形,共有4+3+2+1=10個三角形;第四個圖形中有5個小三角形,共有5+4+3+2+1=15個三角形。
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感受到這個題目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教師可以針對這個題目給同學們一些提示,告訴他們這個題目可以推算出一個公式進行計算,讓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力。之后,教師可以讓小組內所有成員先數一數圖中的三角形,讓他們把自己的結果寫出來,再把自己運用的方法講述一遍,讓歸納的同學進行歸納整理。由此得出結論:圖形中的小三角形個數為n,則圖中三角形的總個數就是1+2+3+4+……+n。這個模式不僅有利于他們表達能力的提升,還能夠幫助他們開拓思維。
再如學習到“分數、百分數”部分內容的時候,如題目,例3,已知爺爺想要把自己的500元存到銀行里存兩年,現有兩種存儲方法,一種是存儲周期為兩年,年利率為2.43%;另一種為存儲周期為一年,且年利率為2.25%,這種存儲方法需要在存儲一年之后將本金和利息全部取出來,再重新存儲起來。請根據題干內容計算。爺爺應該選擇哪種存儲方法才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益?數學教師在講解時,可以將分數和百分數放在一起講,以對比的形式來讓小學生體會分數與百分數之間的異同,并讓他們體會如何將分數轉化為百分數,又如何將百分數轉化為分數,進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分數與百分數這兩部分的內容。由題意可知,有兩種可選擇的存儲方法,且兩種可選擇的存儲方法的存儲周期不同,其存儲周期分別為一年和兩年,因此,可以讓小組內不同的同學分別計算出按照兩種存儲方法所獲得的收益,第一種方法獲得的收益為500×2.43%×2=24.3元,第二種方法獲得的收益為500×2.25%+(500×2.25%×1+500)×2.25%×1=11.25+11.503125=22.753125元,因為24.3元>22.753125元,所以可知,第一種方法存儲所獲得的收益比較多,因此,爺爺應該選擇第一種儲存方法。小組內不同學生分別計算兩個不同的儲存方法,這樣互相進行驗證,最終得到正確結論。
3教師合理引導,減少學生排斥心理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建立合作關系,鍛煉了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在合作中尋找自己的定位,這才是這種學習模式最主要的作用。但如果教師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學習內容是不適合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只是死板地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就會陷入僵局。教師要思考一些問題,是否能以學生的個人能力來進行解答。之后再考慮是否要進行小組合作。
例4,下圖2各有幾個小正方體?
教師告訴學生解這種類型題的關鍵是要發揮空間想象力,弄清看不見的有幾個正方體。
解答:圖2中的第一個圖形一共有2層:下層6個小正方體,上層3個,6+3=9個。第二個圖形一共有3層:下層6個小正方體,中間有3個,上層1個,6+3+1=10個。第三個圖形一共有3層:下層6個小正方體,中間有4個,上層2個,6+4+2=12個。
在講“計算組合物體的體積”這部分內容時,簡單的題目教師不需要讓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模式,這不僅浪費學生的精力,而且對他們的學習和思維也沒有太大幫助。面對較為復雜的物體組合時,再讓他們思考是否有更簡易的計算方式,這樣能夠優化做題手段,提高學生做題的熟練度并解決學習上的難題。
例5,現學校為了優化校園,便想增加校園的花草數量,想要在直徑為30米的圓形草坪外圍擺滿菊花,且要求菊花與菊花的間距為1.57米,每盆菊花的價格為20元,請計算:圓形草坪的面積為多少?擺滿草坪外圍需要多少盆菊花?擺完草坪外圍需要花費多少元?數學教師在向小學生講解這一問題時,便可以將這個問題的三個小問分成三個不同難度的問題,然后讓小組內的同學根據能力差異進行解答,能力強的解答困難題目,能力弱的解答簡單題目,之后小組內再進行討論總結。教師也可以根據小組內的實際情況指定他們完成某個問題,并進行恰當點撥。由題意可知,圓形草坪的直徑為30米,所以根據圓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知,此草坪的面積為S=πr2=3.14×(30÷2)×(30÷2)=706.5平方米,圓形草坪的周長為C=πd=3.14×30=94.2米,需要擺放花盆的數量為94.2÷1.57=60盆,所以擺放花盆所要花費的錢數為60×20=1200元,由此可知,圓形草坪面積為706.5平方米,需要擺放的花盆數量為60,需要花費的錢數為1200元。
4 ? ?優化合作學習模式,構建高效課堂
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學習空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依據自身的需求通過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借助小組討論能夠獲得更多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的機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合作的意義,樹立起集體責任感和合作意識。在小學數學合作教學中,教師應該首先將合作學習模式化。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但是對于不同的班級來說,特點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教學當中如果生搬硬套,那么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教學效果。部分教師在教學當中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盲目地運用合作教學模式,導致合作學習淪為形式,沒有認清理論和現實教學之間的差異。事實上,良好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模式為教學所服務,而不是教學為模式所服務的,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沒有必要將所有的內容都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靈活使用合作教學模式,避免合作學習淪為形式,防止盲目使用而沒有充分體現出合作學習的意義。在全新的教學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要完成教與學之間的轉變,凸顯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但是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過于被動,教學氛圍枯燥乏味,而教師在教學理念上的認知偏差,也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落實出現問題,只是將其作為公開課的展示工具,而并沒有在真正的教學當中應用,甚至有的教師并不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因此也就無從談及教學應用,所以小組合作學習要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才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5創設合作學習氛圍,培養合作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學會正確處理個體和集體之間的關系。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將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結論的思維發展過程展現出來。提高學生的合作熱情,讓其完全融入小組合作當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借助自主探究來完成知識學習,提高其學習水平。
就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來看,通常采用的是大班制教學,班級中的學生人數比較多,而小學生本身性格活潑好動,集體意識不強,因此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課堂的秩序會比較混亂,學生在其中的學習目的性不強,教學效果就達不到預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在合作學習當中沒有良好的集體意識,雖然形式上呈現出小組合作,但是其行為仍然是以個人意識為主,因此會出現各種不可控的因素,導致合作學習的效果不佳。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合作環境。比如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可以先展示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己去動手量一量、算一算,嘗試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然后借助組內討論來自行推導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在活動當中配合競賽機制,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其好勝心,最先正確推算出公式的小組即為優勝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當中感受到小組學習的樂趣,形成合作的學習氛圍,從而不知不覺地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
6 ? ?結語
總而言之,小組成員分配合理和進行針對性強的任務分配是小組合作模式達到預期效果的前提。教師的作用要由帶領逐漸向指引轉變,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能夠獨立思考的個體,同時樹立合作意識,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團體的一部分。只有讓個體與團體有機結合,鍛煉他們的數學能力和思維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才能發揮它的有利作用,這種教學策略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才能產生正面的作用和影響。
參考文獻:
[1]馬連潔.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J].魅力中國,2021(5):265-266.
[2]孫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20(27):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