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芝 趙晶
摘 要:師范類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以培養語文教師為人才培養目標。語文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品德的培育者,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的道德養成產生重要影響。師德養成是關乎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求,成才先要立德,因此,面向小學的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應將師德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本研究以張家口學院為例,介紹漢語言文學專業從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實踐基地、學生管理等方面對師德建設進行頂層設計,構建“面向小學,師德全程滲透養成”體系,對同類型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小學;師德;全程
師范類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以培養語文教師為人才培養目標。語文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品德的培育者,其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的道德養成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師范類的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定位分高中、初中、小學三個層次,面向小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以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為人才培養目標。小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初步形成時期,學校教育尤其是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道德觀的養成及人生態度會產生重大影響。近年,個別小學語文教師出現的師德失范現象在社會中產生負面影響,不斷引發輿論熱議。因此,面向小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加強對學生的師德教育尤為迫切。
目前,師德教育在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但大多以開設師德課等方式開展。師德養成是關系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求,成才先要立德,師范類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應將師德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課題組所在的張家口學院是一所市屬本科院校,依據“立足張家口,面向京津冀,輻射周邊,服務基層”的辦學定位,漢語言文學專業從2018級開始,面向小學培養基層一線語文教師。面向小學的專業定位確立后,漢語言文學專業探索“面向小學,師德全程滲透養成”特色體系,圍繞全程師德養成進行專業建設實踐,初步形成專業特色。
一、“面向小學,師德全程滲透養成”必要性分析
漢語言文學專業以面向小學為定位,以探索培育全程滲透式師德養成體系為專業發展特色,對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內涵建設有四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立德樹人,這是教育事業發展必須始終牢牢抓住的靈魂。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漢語言文學專業構建全程滲透式師德養成體系,正是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落實面向小學的專業定位
漢語言文學專業面向小學。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啟蒙期,小學語文教師是小學班主任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班級管理與語文教育的雙重使命。作為負責班級管理的班主任,與學生密切接觸,教師自身道德修養對學生品德的影響很大;作為語文教師,其既要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學生品德的潛移默化影響者。因此,培養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把培養師德放在首位。
(三)落實產出導向的師范認證理念
“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是師范專業認證的基本理念。產出導向即以培養適應崗位需要的教師為目標,而踐行師德是師范專業認證人才培養的首要要求。因此,使學生具備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師德修養是育人靈魂,使學生具備合格的專業能力、教學能力則是育人基礎。
(四)落實面向基層的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面向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基層條件相對艱苦,教師流動性大,因此,師范院校進行師德教育要培養學生的教育情懷,使人才不僅“用得上”,更要“留得住”。
二、“面向小學,師德全程滲透養成”體系構建
(一)課程建設
1.形成師德培養課程矩陣。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具體分為三大課程模塊: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專業教育課程、素質拓展實踐課程。師德養成目標的達成,可以在三類課程模塊聯動的課程矩陣設置中實現。比如,從2017級本科生開始,張家口學院開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識教育必修課程,通過文化熏陶提高人文道德素養。在課程教學基礎上,張家口學院文法學院組織編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匯編》,作為支撐教學的校本教材。
2.聘請一線教師講師德。師德教育重在入腦入心,因此要積極探索師德課程的授課方式,加強課程改革。一線教師尤其是條件相對艱苦的基層一線教師的從教經驗是師德教育的生動教材,一線教師的親身經歷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師范院校聘請一線教師講授師德課程,有利于提高課程實施效果。比如,張家口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在2019級本科生中開設教師職業道德必修課程,聘請張家口市橋東區小學具有近20年教齡的小學高級教師和2020年脫貧的張家口市張北縣小學特崗教師為學生開設系統的師德課程,學生普遍反映教學效果特別好。
3.加大課程思政建設力度。師范院校應圍繞師德教育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結合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選取課程知識點進行課程思政設計、匯編課程思政素材合集等。比如,張家口學院中國古代文學課程選取“杜甫詩歌的藝術成就”章節,讓學生體會杜甫的忠君憂民情懷,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的課程思政目標。
(二)實踐教學
1.圍繞師德教育開展系列實踐教學活動。師范院校開展師德教育,可以通過實踐教學活動來營造崇尚師德的氛圍,如宣讀教師誓詞,祭拜孔子像,組織“立師德、鑄師魂”主題演講,開展“塑師德、講誠信”考試誠信承諾書簽訂活動等。此外,實踐教學活動還應注重與社會發展相結合、與社會熱點相結合。比如,張家口學院文法學院在2020年抗疫期間組織學生開展“疫中義”征文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志愿服務經歷或者在疫情中的所思所悟寫成文章投稿,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在見習、實習等活動中全程融入師德教育。將師德教育任務目標落實到一線教學的見習、實習活動中。
3.加強畢業論文撰寫與師德教育的融合。引導學生結合基層一線師德建設進行論文選題,既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的工具性特點,又將研究視野拓展到人文性特點。
(三)師資隊伍建設
1.將基層一線師德高尚的小學語文教師納入“雙導師”隊伍,作為學生的校外德育導師,并將校外導師的師德水平作為考核指標。聘請的校外導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師德水平也是優先考慮的標準。師范院校可將長期扎根在基層一線、在艱苦地區工作的特崗教師聘請為校外導師。
2.加強師資隊伍的德育教育,樹立師德典范,強化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
(四)實踐基地
《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中要求:“與合作伙伴共建教育實踐基地,基地數量能夠滿足教育實踐和教育教學研究的需要。每20個實習生不少于1個教育實習基地。”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既要注重達成培養學生教育技能的目標,也要有利于學生的師德養成。
師范院校可專門建設以師德養成為目的的小學實踐基地,選擇具有豐富德育工作經驗的小學作為實踐基地。比如,張家口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實踐基地張家口市橋西X小學,非常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曾獲得全國“紅領巾手拉手助殘”先進集體、學校德育工作創新先進學校、全國素質教育先進示范校等榮譽。
(五)學生管理
學生的日常管理是加強師德教育的重要環節,師范院校應將師德教育貫穿學生管理的全部環節。一方面,建立學生師德檔案,記錄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全鏈條的師德表現,提高學生對師德的重視;另一方面,營造有利于師德培養的校園環境,如成立師德教育學生社團、在教學樓設置正衣鏡等。
三、結語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師范生作為將來的育人者,其師德養成更為重要。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師范院校承擔著培養未來教師的責任與使命,應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學生師德養成教育。張家口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面向小學,構建覆蓋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實踐基地、學生管理等教學主要環節的師德全程滲透養成體系,特別是形成師德培養課程矩陣、聘請一線教師講師德課程、加快推進課程思政的實踐經驗積累,為師范生的師德系統性養成提供了示范,對同類院校的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銀輝.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師德培養探析[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9).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EB/OL].(2017-10-26).http://www.moe.
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
8535.html.
責編: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