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鳳,張 睿
(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思政部,濟南 250022)
2017年,教育部、中國殘聯等部門聯合啟動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 ,其中確定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愛心的特教教師隊伍,特殊教育學校國家課程教材體系基本建成的目標。并提出針對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措施:加強專業化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培養培訓質量,完善編制津貼政策[1]。可見,國家對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給予高度重視。而特教新手教師作為特殊教育師資隊伍的初始力量,其職業發展困境卻鮮少被關注。調查、研究特教新手教師面臨的職業發展困境,不僅有助于促進特教新手教師自身成長,而且有助于培養特殊教育師資力量,提高特殊教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文章以SD特殊教育職業學院任教3年以內(含3年)的特教新手教師為調查對象。采用調查問卷和個人訪談方法,共收集36位特教新手教師反饋意見。
參與調查的特教新手教師,從性別比例看,男性5人,女性31人,均通過省屬事業單位教師編制招聘考試進入教學崗位。從年齡結構看,在25—29歲和30—34歲的人員占比分別為41.67%和38.89%。從崗位結構看,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分別占比為50%和41.67%。從學歷結構看,本科和研究生學歷分別占比為16.67%和83.33%。
參與調查的特教新手教師,從是否擁有教師資格證書看,擁有證書的教師占比94.44%,沒有的僅為5.56%。從崗位與專業背景匹配度看,86.11%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崗位和專業背景匹配或比較匹配,有13.89%的教師認為完全不匹配。從入職前是否具有特殊教育教學經驗來看,無特殊教育教學經驗的新手教師占86.11%,有1—5年特殊教育教學經驗的教師占13.89%。36名特教新手教師入職前全無盲文學習經驗,有學習手語經驗的只有4個人。
參與調查的特教新手教師,從所教授學生類型看,75%的學生為殘疾學生,其中聽障生、視障生、肢殘生分別為27.78%、 16.67、 5.56%,有25%的教師需要同時教授多種殘類學生。從所教授學生的心智水平看,55.56%的特教新手教師認為聽障生的心智低于同齡健全學生的心智。47.22%的教師認為視障生的心智成熟度與同齡健全學生基本相同,甚至有22.22%的教師認為視障生的心智成熟度比同齡普通學生還要高。
從參與調查的特教新手教師職前培訓情況看,88.89%教師參加過職前培訓,11.11%教師未有職前培訓經歷。從入職培訓情況看,幾乎所有新手教師參加了入職培訓,86.11%特教新手教師認為入職培訓內容與崗位應備能力比較匹配或匹配,13.89%認為完全不匹配。教師普遍反映存在入職培訓時間短的問題。從職后培訓情況看,3年以內的特殊新手教師8.33%沒參加過任何職后培訓,69.44%教師參加過1—2次,22.22%教師參加過3次以上培訓。從特教相關培訓情況看,44.44%特教新手教師沒參加過特教相關培訓,參加過1—2次的占47.22%,參加過3次以上的占8.34%。從傾向的職后培訓層次看,校本培訓、省市級培訓、國家級培訓、境外培訓分別為16.67%、22.22%、58.33%、2.78%,教師們更傾向于國家級培訓。從傾向的職后培訓的方式看,短期研修、中期培訓、長期培訓、其他培訓分別為63.89%、22.22%、11.11%、2.78%,教師們更傾向于短期培訓。
參與調查的特教新手教師,從周課時量情況看,周課時在8課時以下的為44.44%,8課時以上的為55.56%(其中33.33%的特教新手教師周課時在16課時以上)。從周工作量看,周工作量在40小時以下的為30.56%,40小時以上的為69.44%(其中33.33%的特教新手教師周工作量在45小時以上)。從特教新手教師的課外工作量看,19.44%的教師認為非教學工作較少和適宜,50%和16.67%的教師認為較多和非常多。從教學管理工作難度看,22.22%的教師認為殘障生較健全生的管理難度上容易或基本相同,66.67%和11.11%的教師認為殘障生管理工作較困難或十分困難。
特教新手教師職業發展還存在自我認同感低、教學任務繁雜、管理理念落后、教師激勵性政策不足、薪資待遇不佳等困境。
從以上調查數據發現,這些特教新手教師83.33%為研究生學歷,94.44%教師擁有教師資格證書,86.11%教師認為入職培訓的內容與所在崗位應具備的能力比較匹配或匹配。學歷相對較高,擁有教師資格證書比例及從事的崗位與所學專業匹配度較高。因此,這些特教新手教師職前所具備的基本教育教學知識、能力、師德素養等可以滿足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需要。
但僅有13.89%的教師有特殊教育教學經驗,沒有或無特殊教育教學經驗的教師占86.11%;有手語學習經驗的僅有11.11%,無一人有盲文學習經驗。雖有入職培訓,但因其培訓時間不長,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教學技能的積累,如手語、盲文等技能。職后培訓中,有44.44%的教師沒參加過任何與特殊教育相關的培訓。職前培訓缺失、入職培訓特教技能難速成、職后特教技能培訓不足等原因造成特教新手教師特殊教育技能的欠缺,并直接影響特教新手教師自身職業發展,制約其向特殊教育專家型教師角色轉化,是特教新手教師職業發展的首要困境。
特教新手教師所教授的學生中,聽障生、視障生、肢殘生分別為27.78%、16.67、5.56%,有25%的教師需要同時教授多種殘類學生。針對聽障生,55.56%的特教新手教師認為他們的心智低于同齡健全學生。特教新手教師所教授的學生群體類型多、心智差異大,身心發展規律異于健全學生,難以借鑒健全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影響特教新手教師對學情的判斷,教學難度大。而許多研究都表明,特殊教育教師最主要的壓力源來自于學生,復雜的學生群體情況是特教新手教師職業發展的根本困境。
本次參與調查的36名特教新手教師均通過教師招聘考試入職,有良好的基本教育教學素養。3年內的職后培訓頻次在0次、1—2次、3—5次、5次以上的,分別占比為8.33%、69.44%、13.89%、8.33%。就特教相關培訓情況看,沒參加過特教相關培訓的新手教師為44.44%,參加過1—2次的占47.22%,參加過3次以上為8.34%。職后培訓,包括特殊教育相關知識、理論、技能、素養等的培訓頻次不高、層次不夠、質量不齊等,是特教新手教師職業發展的關鍵性困境,也是制約其能否跨越困境的重要因素。甘昭良對福建特殊教育的調查也有類似發現,相當一部分教師(占39%)從來沒有經過特殊教育的專業培訓……特殊學校渴望接受特殊教育專業的培訓,渴望加強特殊教育思想、經驗交流,然而,目前的客觀條件卻不能滿足他們的愿望[2]。
特教新手教師的周課時在8課時以上的為55.56%,周工作量在40小時以上的為69.44%。除此之外,66.67%的特教新手教師認為自己承擔了較多或非常多的非教學工作,77.78%的特教新手教師認為特殊學生的教學管理工作比較困難或十分困難。
經過訪談發現特教新手教師工作量大的根源有:一是備課工作多。同一課程針對不同殘類學生,需要多種傾向性備課,既要顧及聽障生,又要顧及視障生,同一課程的教案和演示文件等材料往往需要兩套甚至是三套。二是授課難度大。同一課程針對不同殘類學生,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媒體、學生情況等皆不同。三是課后任務重。特殊學生需求特殊,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愛護。同時,我國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壓力狀況已經給特教教師帶來了心理方面的隱患[3],并直接制約職后培訓和職業發展,詳見圖1。所以,特教新手教師工作量、壓力大是特教新手教師職業發展的重大困境。

圖1 特教教師壓力狀況
特教新手教師的職業發展與一般新手教師相比,他們除了要面對新手教師的常規性困境,如教學經驗欠缺、教學管理經驗不足、突發事件處理欠佳、學生認同欠佳等問題,還要面對因學生群體特殊帶來的更多、更難的特殊性困境。與特殊教育專家型教師相比,他們除了要補足缺失的特殊教育相關知識、理論、能力、質素等外,還要跨越新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之間的鴻溝。可見,特教新手教師面臨的職業發展困境是雙重的、多倍的。
破解特教新手教師職業發展困境,首先就要增強特教新手教師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力力量。一是客觀認識職業發展困境。認識到這些困境都是階段性的、暫時的,也是每個特教新手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只要不斷積累特教經驗、提高特教技能就一定能跨越并破解。二是堅定認同特殊教育事業。要激發內生動力,培養迎難而上的心態,想辦法、找對策破解特教新手教師職業發展困境。
特教技能欠佳是特教新手教師職業發展的重大困境,需要重點突破。一是提高特教技能學習。特教新手教師自身要加強手語、盲文等特教技能學習。例如:跟特教專家學,在培訓或交流中積極請教特教知識和技能;跟老教師學,在日常工作中積極請教特教技能、特殊學生身心發展律等;跟新聞主播學,在新聞播報時模仿其手語新聞講解;跟學生學,在日常教學中交流興趣、愛好等,做到教學相長;跟學習軟件學,在“國家手語”APP等學習軟件上隨時查、隨時學。二是強化教學媒介支持。信息化教學是互聯網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可以有效幫助破解特教新手教師特教技能確實難題。例如:利用訊飛語音識別軟件,將教師授課內容的聲音轉化成文字,并顯示在電子屏上,緩解特教新手教師手語技能缺失困境,幫助聽障生“聽”課。
職業培訓不足是特教新手教師職業發展的關鍵困境,也是造成特教技能難以補足的原因。受特教教師招聘模式的限制,特技新手教師職前培訓內容難控,入職培訓效能有限,重點關注職后培訓,需要從社會、學校、個人多方聯動破解。
從社會角度,一是國家應加大特殊教育的經費投入力度,建立經費投入逐年增加的剛性制度,并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利用社會力量做“大”特殊教育[4]。二是要加大政策支持,不斷提升國家級、省市級特殊教育培訓的頻次和質量。從學校角度,學校培訓組織靈活、可控、效能高,是特教技能培訓的主要著力點,進一步強化學校職業培訓的形式、頻次、內容等。從個人角度,還應不斷擴充進修渠道、增加研習機會,或聘請有經驗的專家、特教老師等進行現場技能傳授和經驗分享等,來提高特教教師的專業技能素養[5]。還應加強自身培訓意愿和能力。
特教新手教師工作量大、工作壓力大是其重要困境,也影響特教技能提升、制約職業培訓參與。一是加大聘任力度,優化特殊教育師資結構。我國特殊教育生師比例遠低于日本等發達國家,教師配比難以滿足工作需要,造成工作量大。應加大招聘力度,增加師資數量,優化師資結構,有效破解工作量大問題。二是優化管理模式,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特教新手教師工作壓力大主要來源于學生,優化學生管理流程和模式,例如采用一對一幫扶的方法,培養學生相互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減少教師工作量。三是改變管理思維,優化學校教學管理模式。學校優化特教新手教師的評價、激勵和管理,改變管理模式,緩和工作氛圍,減輕工作壓力。
綜上所述,富勒和布朗關于新手教師“關注階段發展理論”、伯利納的“教學專長的階段理論”和葉瀾“自我更新的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雖然都對新手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理論基礎,但因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以上新手教師發展理論仍難以指導特殊教育新手教師的職業發展。特殊教育新手教師的職業發展須立足于特殊學生這一特殊教育客體,抓住特殊教育技能欠缺這一主要矛盾,總結內在規律,提出有效對策,突破發展困境,助力職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