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 陽
(江蘇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學 江蘇 南京 210000)
體驗式學習方法是現階段教師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之一。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體驗式學習方法側重于師生雙方的情感體驗,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而這些恰恰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企及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對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傳統教學理念根固,教師很難大膽革新: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是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基本講解,然后再結合書本上的實例對所有知識進行整合,來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理解。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優勢主要是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的將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進行基本了解,但是這種教學模式比較適用于學習能力強、對知識接受程度高的學生。而數學基礎不好,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一旦有部分內容不理解,就很難跟上教師的上課節奏。長期下去,就會造成后續課程推進的整體脫節,并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與教師對學生采用的教學模式都存在著一定的固化,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一代一代的傳承著,即使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各大師范學校對教師的培養更重視創新教學模式,也很難改變現階段教育的現狀。
忽視基礎設施建設,家長不積極配合:隨著新時期下人們對教育資源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多。因此,大部分學校都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大班授課具有人口較多的特點,教師就很難對每一個學生做到因財施教,無法真正實現教學資源的平均分配。學校通過學習成績對學生劃分層次,從而導致了優生和差生的出現。與此同時,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方法有諸多的影響因素,而忽視基礎設施建設、家長不積極配合就是其中之一。學校要認識到辦學的真正目的,實現培養學生的教學目標,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校方要引導家長積極配合教師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體驗式學習方法的有利優勢。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把書本上的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有單一性、教學內容枯燥無味的特點。長期下去,學生很難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對小學數學的學習產生厭惡心理。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僅僅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并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促進數學知識水平的提高。而體驗式學習方法側重于學生學習體驗的教學模式,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交流中感受到數學知識帶來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幫助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單一性、教學內容固化性的特點,學生很難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從而使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壓抑沉悶,要想改變這種壓抑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體驗式學習的活動。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游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多媒體技術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加入適當的實踐與情境,以此方式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降低知識難度,使學生能完全掌握知識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樂于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教師要運用情境的方式,以具體的場景或氛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共鳴,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究欲望。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是要注意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結合學生所感興趣的事物,再運用啟發式的語言,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在開展本次教學內容前,學生已經對面積的含義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教學重點則是放在探索面積公式的過程上。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談話引入新課“小明家最近買了一套新房子,請小朋友們看屏幕中房子的平面圖,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房間的地面是什么形狀的?”引導學生根據平面圖上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在提出數學問題后教師再引出教學主題。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新房子的生活情境,通過出示房屋的平面設計圖,引導學生提出“如何算長方形面積”這一問題導入新課。這個環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驗式教學,就需要學生進行實際的探索和研究,在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了解知識的形成。動手實踐則是自主探索不可缺少的環節,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知識的形成,學生在感官的調動下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探索過程中的困難與探索成功后的喜悅之情,在促進學生自信心發展的同時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掌握數學解題技巧。
例如,在“圓柱體側面積”的教學過程中,本次課程的具體主要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教師提前讓學生準備好操作材料,在教師進行了課程導入后,學生已經對圓柱體相關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并引導學生自主提出探究問題“包裝這個圓柱體要多大的紙?”讓學生跟隨問題的指引運用包裝紙進行剪裁包裝。在學生實際操作后,讓學生探索過程的方式與結果,并與其他同學分享在探索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并談談自己是如何解決的。緊接著引導學生將圓柱體的曲面剪下來并自己測量計算,最后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圓柱體側面積的運算公式。
合作學習是指由幾名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學習模式已經逐漸走進了小學數學的課堂。傳統的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學設計與教學觀念都是從教師自身的角度出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占據著中心的位置,忽略了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導致學生課堂參與度降低,課堂效率不高,學生無法掌握所學知識并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多交流,多互動,使學生在交流互動中體會到數學世界的豐富多彩,進而提升個人合作意識。
例如,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小組合作學習為例,在本次課程開始前學生已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運算方式,本次課程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下由長方形的面積運算公式推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運算公式。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的卡片和剪刀,將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然后引導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面積是24平方厘米的平行四邊形,并標出它的底和高。最后讓學生在自己的小組中再次交流,在交流中學生會發現畫出的平行四邊形不止一種,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進行集體交流,組與組之間又有更高更深層次的相互補充,就能把答案變得更為豐富,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鍛煉了自己自主探究能力,還提升了課堂參與度。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不僅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邏輯能力的提升,以及針對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為了能夠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為學生引入實際的例子,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最終應用于生活”這一道理,并能夠熟練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將體驗式教學方法應用到現有的教學體系中。必須要將傳統的教育方式與這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全面的整合和適當的區分。首先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教學設置。比如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設置相關的教學活動來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對相關的知識進行理解。同時,還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以最好的狀態聽課。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也會更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投入實踐活動,更好地增強自身的體驗,并將活動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轉化為理論知識。這對于日后進一步強化該方面知識的學習記憶有著極大的幫助,對于后續的學習也有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舉例子來進行教學任務完成,通過開展實際操作,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充分的發散。以數軸這一章節的內容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數軸進行數字標號,然后排成一條直線進行對應位置的講解。通過體驗式的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掌握和理解。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對相關的知識和信息進行加工,更好的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共同配合的一項教學任務。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強化體驗式學習方法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學生和老師之間必須要進一步強化雙方的溝通與交流。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能夠主動的控制活動的進程,還可以適當的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加以引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更好的對學生的個性以及習慣進行了解,這對于未來數學課堂的教學有著巨大的幫助。教師能夠通過在該階段收集到的信息從學生的興趣和習慣下手,進一步改善課堂教學的教學狀況以及教學質量。當然,實現這一系列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活動時必須進一步加強師生互動工作的落實,提高教育知識以及教學重點的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對于重點知識的掌握性和關注度。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相應的活動,讓全班同學集體參與到活動中來,更好的學習知識中的重難點內容,并且對整個知識體系框架解決了充分解詳細的了解。
比如,在學習百分數時,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理解對該方面的知識進行不同角度的描述,通過體驗式的學習方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互化原理的了解程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都是以自我為主體,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教師的交集相對較少,二者之間的心理距離相對較遠。為了對這一情況緩解和處理,教師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主導,在教學過程中以引導者的身份指引學生朝正確的方向自主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團體的共同成長。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成績下降或者是其它問題,教師不能夠對學生進行責罵或者是批評。而是要積極主動的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找尋學生不肯學習或者是學習成績下降的根本原因。然后用關心的語氣詢問學生是否遇到了什么樣的難題,那學生能夠主動信任老師并幫助老師解決自身的難題。這樣長此以往,班級內的所有同學對老師的信任程度就會直線上升,學生對老師的信任與依賴也能夠進一步提高體驗式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及公式,還需要培養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切實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要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更多實踐性、操作性強的活動內容提升自身解決問題能力,促進自身數學能力的提升,進一步發展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