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思思 ,姜黎黎 ,羅春蕊 ,周曉芳 ,寸建萍 ,伏曉慶 ,田炳均
(1)昆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8;2)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 650022)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數十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以5 歲以下兒童發病為主。癥狀以發熱和皮疹和/或皰疹為主要特征。部分病人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并可發生死亡。少年和成人感染后多不發病,但能傳播病毒[1]。2008年安徽省阜陽市發生了由EV-A71 引起的“嬰幼兒不明原因重癥肺炎”,該疫情中出現了聚集性手足口病重癥病例和死亡病例,隨后手足口病在全國大規模暴發流行[2-3]。我國于2008 年 5 月2日將手足口病正式納入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管理[1],隨后逐步成立了全國HFMD 實驗室監測網絡并開展了對HFMD 的系統性研究。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屬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腸道病毒屬(Enterovirus),大多數是腸道病毒A 組(enterovirus species A,EV-A)、B 組(EV-B)。其中以EV-A71 及CV-Al6 型最為常見[4-5]。然而,2013 年和2015 年,中國很多省份報道了一系列由CV-A6 病毒引起的HFMD 暴發[6-7]。因此,加強CV-A6 的實驗室監測和分子進化研究,掌握病毒傳播來源,是控制病毒流行和傳播的重要手段。
Song Yang[6]等對1992 年至2015 年中國分離的520 株和從GenBank 下載的287 株 共807 株CV-A6 病毒VP1 區基因(915bp)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基因分型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把CV-A6 分為A、B、C 和D 4 個基因型,B、C 和D 3 個基因型又被分為B1-B2,C1-C2 和D1-D3 基因亞型,而D3 亞型又被分為D3a 和D3b 兩個分支。作者認為,D3 是最近幾年中國大陸流行的主要亞型,占研究總數的比例達90.95%(734/807),而D3a分支是目前中國CV-A6 相關HFMD 暴發的主要原因。
為探討2020 年云南省曲靖地區手足口病病例中CV-A6 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和基因進化特征,本研究對該年度曲靖地區CV-A6 病毒進行基因測序分型和分子流行病學分析,為今后曲靖地區對由該病毒引起的HFMD 的防控提供分子生物學和分子流行病學證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2020 年曲靖地區各鄉鎮、縣及地區(市)醫院臨床診斷為HFMD 的門診及住院患兒為研究對象,病例診斷標準按《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1]進行。
收集臨床診斷為HFMD 患兒的姓名、年齡、性別、發病日期、出疹部位、最高體溫、家庭住址、并發癥和采樣日期。
采集所有就診和住院患兒的大便、肛拭子或咽拭子。大便標本保存于糞便標本采集保存管(領因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肛拭子、咽拭子保存于含3 mL 病毒運輸液的病毒采樣管(重慶中元匯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置-20℃保存。在冷藏條件下送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實驗室進行研究。
病毒RNA 提取試劑盒為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QIAGEN 公司),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先用VP4/VP2 結合區引物MD91/OL68-1[8-9]對病毒進行RT-PCR 和測序定型,再用各型病毒的相關引物[10]擴增人類腸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es,EVs)VP1 區基因并測序。RT-PCR試劑盒為Access Quick RT-PCR(美國Promega 公司)。RT-PCR 程序為:50℃ 30 min,95℃ 15 min;94℃ 30 s,45℃ 30 s,68℃ 50 s,共40 個循環,最后在68℃延伸10 min。PCR 產物送上海生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雙向測序,并用Sequencher 4.0 軟件(美國Gene Codes 公司)進行編輯、拼接,得到病毒VP1 區基因完整序列。測序結果在GenBank 進行“Blast”搜索定型,再用Mega 5.2 軟件計算與原型株的核苷酸(nucleotide,NT)相似性和氨基酸(amino acid,AA)同源性,并用Obester[11-12]的經典方法確定病毒型別。
本研究以Song Y 等[6]和Mizuta K 等[13]發表的CV-A6 病毒VP1 區基因序列為參考,對曲靖地區CV-A6 VP1 區基因進行基因進化和分子流行病學分析。
用Mega5.2 軟件進行進化樹制作,制作參數選“Neighbor-joining method”,和“Kimura 2-parameter substitution model”,boot strap 統計學分析項選1 000 個 “Pseudoreplicate datasets”。
2020 年共從500 份標本中檢測到49 株EVs,EVs 陽性率為9.80%(49/500)。49 株EVs 中,A組病毒48 份,4 個血清型(其中CV-A4 3 株,占6.12%,3/49;CV-A6 36 株,占73.47%,36/49;CV-A10 5 株,占10.20%,5/49;CV-A16 4 株,占8.16%,4/49)。B 組病毒1 株,1 個血清型(CVB4 1 株,占2.04%,1/49)。2020 年曲靖地區發生了以CV-A6 為主的HFMD 流行,見表1。
表1 云南省曲靖地區2020 年500 份標本中HFMD 病原分離率(%)Tab.1 Etiological isolation rates from 500 samples of HFMD patients,Qujing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2020(%)
2019 年李桂滿等[14]用同樣的方法從曲靖地區470 份糞便樣本中檢測得到62 株EVs,陽性率為13.19%。62 株EVs 中,A 組病毒42 株,占67.74%,其中柯薩奇病毒A4 型(CV-A4)1 株(占1.61%),CV-A6 8 株(占12.90%),CV-A10 21 株(占33.87%),CV-A16 12 株(占19.35%)。62 株EVs 中,B 組病毒9 株(占14.52%),其中E11 和E12 各3 株(各占4.84%),E14 1 株(占1.61%),E30 2 株(占3.22%)。62 株EVs 中,C 組病毒11 株,全為脊髓灰質炎病毒病毒1 型疫苗株,占陽性總數的17.74%。2019 年未檢測FHMD 中最常見的EV-A71(屬A 組病毒),也未檢測到D 組病毒。總之,2019 年和2020 年都檢測到了CVA4、CV-A6、CV-A10 和CV-A16 等A 組病毒,2019 年以CV-A10 為多(占33.87%),2020 年以CV-A6 為最多(占73.47%);2019 年檢測到到了E11、E12、E14 和E30 等B 組病毒,占1.61%~4.84%,檢測率都比較低,而2020 年只檢測到一株B 組病毒(CV-B4,占2.04%,表2)。
表2 2019~2020 年曲靖地區HFMD 病原檢測比較n(%)Tab.2 Pathogen detection from HFMD patients,Qujing prefecture,2019~2020 n(%)
本研究對2020 年曲靖地區36 株CV-A6 的基因進化分析表明,它們均為D3a 亞型,與2019年流行株一致,未檢測到D3b 亞型,說明兩年來D3a 單一亞型一直在該地區流行。
2020 年,共從500 份HFMD 標本中分離到CV-A6 病毒36 株,用MEGA 5.2 軟件對36 株病毒VP1 基因完整序列(915bp)與SongYang 等[6]和Mizuta K 等[13]發表的26 株參考株序列共62 株病毒作基因進化分析,曲靖地區所有36 株均為D3a 亞型(圖1)。36 株CV-A6 與原型株Gdula(AY421764)的nt 同源性為82.40%~84.00%(差異率為16.00%~17.60%),AA 相似性為93.70%~96.70%(差異率為3.30%~6.30%)。
圖1 2020 年曲靖地區CV-A6 的基因進化樹(●和大三角:曲靖地區分離株)Fig.1 The phylogenetic tree of CV-A6,Qujing prefecture,2020(● and big triangle:Qujing isolates)
CV-A6 原型株 為Gdula(基因庫編號:AY421764),是1949 年由Gilbert Dalldorf 等[15]從脊灰樣病例的糞便標本中用乳鼠培養分離出來的。其VP1 區全長為915bp,編碼305 個氨基酸。用MEGA 5.2 軟件與原型株Gdula 比較,發現36 株曲靖市CV-A6 毒株的VP1 區氨基酸在35 個位點出現10~20 個變異,每個位點的變異數為1~2 個,如68 號毒株在8、11、32、98、160、174、194、261、279、305 等10 個位點發生了變異,173 號毒株在5、8、10、14、26、32、98、160、174、194、261、272、273、275、279、300、301、303、304 和305 等20 個位點發生了變異。58、59 和67 號毒株在位點2 由D(天冬氨酸)變為V(纈氨酸)。19、55、59、60、61、63、64、65、83、84、85、86、91、92、93、94、98、100、101、102、105、108、109、116、173、178、219等在位點5 由S(絲氨酸)變為T(蘇氨酸),而57、58、78 和99 等毒株在位點5 則由S(絲氨酸)變為P(脯氨酸),這些毒株在位點5 分別發生了1~2 個氨基酸的變異(S-T 和/或S-P)。總之,曲靖地區毒株在每個位點分別發生了1~2 個氨基酸的變異。
HFMD 多發生于兒童和青少年,常常導致發熱、咽喉痛、手和足部出疹、口腔和舌頭皰疹等。在少數情況下,患兒會發展為神經源性肺水腫、無菌性腦炎和急性遲緩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等神經系統疾病。大多數HFMD是由A 組腸道病毒(EV-A)引起的,尤其是EVA71 和CV-A16。最近幾年,由CV-A6 引起的HFMD 散發和暴發事件呈逐年增加的趨勢[6-7]。
Song Yang 等[6]曾首次對全國范圍內的CVA6 病毒全長VP1 區序列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將CV-A6 分為A、B、C 和D4 個基因型。他們把D 基因型又分為D1、D2 和D3 3 個基因亞型,D3 亞型又分為D3a 和D3b 2 個進化分支(Lineage)。D3a 分支是中國大陸流行的主要分支。
本文對云南省曲靖地區2020 年手足口病監測網絡病原學監測進行了研究并對36 株CV-A6 病毒VP1 區基因特征進行了分析。共從500 份標本中分離到49 株EVs,EVs 總體分離率為9.80%(49/500)。49 株EVs 中,A 組病毒48 株,占絕大多 數(97.96%,48/49),而B 組病毒只有1 株(2.04%,1/49)。A 組病毒中,CV-A4 病毒3 株,占A 組病毒的6.25%(3/48),CV-A6 病毒36 株,占A 組病毒的75.00%(36/48),CV-A10 病毒5 株,占A 組病毒的10.42%(5/48),CV-A16 病毒4 株,占A 組病毒 的8.33%(4/48)。可 見CV-A6 是2020 年曲靖地區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其次是CV-A10 和CV-A16。對CV-A6 的基因分析表明D3a 亞型是曲靖地區CV-A6 流行的主要亞型,未分離到其他基因型和亞型。
對36 株 CV-A6 基因位點的變化分析表明,與1949 年首次發現的原型株Gdula 相比較,36株病毒氨基酸在VP1 區35 個位點出現10~20 個變異,每個位點的變異數為1~2 個。Mizuta K等[13]用CV-A6 D1 亞型和D3 亞型毒株免疫兔子得到CV-A6 病毒抗血清,對2001~2017 年日本山形縣115 株CV-A6 分離株和105 個人血清進行了抗原交叉分析,得出結論:A、B2 和D1~D3各亞型之間存在交叉中和效果,即用一個亞型作為抗原制備疫苗可以保護其他亞型病毒。說明CV-A6 疫苗開發是可行的。CV-A6 病毒已經成為HFMD 的主要病原體,其所致的重癥病例也日益增加[16]。盡快開發CV-A6 疫苗是預防和控制HFMD 的當務之急。
本研究對2020 年云南省曲靖地區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體進行了監測分析并與2019 年的病原監測結果進行了比較,并對2020 年36 株CV-A6 病毒的基因特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它們均為D3a 亞型,與2019 年流行株一致,未檢測到D3b亞型,說明兩年來D3a 單一亞型一直在該地區流行。本研究結果對今后曲靖地區乃至云南省防控HFMD 尤其是CV-A6 引起的HFMD 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因檢測數據。建議今后對曲靖地區HFMD 的病原學和基因進行連續的監測,可能會發現不同的手足口病病原體或同一血清型的不同基因型/亞型或進化分支,并對毒株的基因型和亞型數據進行更新,這樣對加強HFMD 病原體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48 株病毒的VP1 區基因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基因庫編號為:LC626196-LC62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