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晴 ,丁 潔 ,楊紅潔 ,常國楫 ,劉思奇 ,華麗娟 ,王藝穎 ,李生浩
(1)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云南省傳染性疾病臨床醫學中心肝病綜合科;2)科教科,云南 昆明 650041)
肝硬化實質上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礎上出現纖維增生、假小葉形成和再生結節等病理表現。該病在全部成人死亡疾病中位居第五[1]。肝硬化患者中有高達25%~50%的人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gastro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GEVB),是導致該類患者死亡的主要死因,且首次出血后約70%的患者可發生再次出血[2]。
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用于貧血的分類,是一種自動反應紅細胞大小異質性的參數[3],近年來RDW 的臨床應用日益受到關注,成為預測危重癥患者病死率的新指標[4]。另外,脂類代謝的異常與機體發生出血及愈后發展關系密切,血脂水平的降低可能增加消化系統出血及腦血管出血的風險[5-6]。同時也有研究報道HDL-C、TG、LDL-C 和含ApoB 的脂蛋白與RDW 之間顯著相關[7]。但對于肝硬化合并GEVB 的患者,RDW 和血脂相關指標對肝硬化患者發生GEVB 造成何種影響,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不利于GEVB 患者防治策略的制定。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常規臨床資料,探索發生GEVB 的影響因素,闡明RDW 及各項血脂相關指標與GEVB 之間的關聯關系,旨在為肝硬化GEVB 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綜合科2021 年1月至2021 年5 月期間收治住院的發生GEVB 的肝硬化患者60 例為出血組,隨機選取同期住院的未發生GEVB 的肝硬化患者60 例為未出血組。肝硬化的診斷標準參照2019 年中國《肝硬化診治指南》[8],具體為:B 超、CT 或MRI 等檢查提示肝硬化影像學表現,胃鏡提示食道胃底靜脈曲張或消化道的異位靜脈曲張,非肝硬化性門靜脈高壓癥除外。GEVB 診斷標準參照2016 年中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指南》[9],具體為:存在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如黑便、嘔血)或大便潛血陽性,出血48 h 經胃鏡證實存在GEVB。排除標準:(1)消系統惡性腫瘤;(2)其他原因導致的消化道出血(如潰瘍、胃黏膜急性損傷、膽道出血等);(3)甲狀腺功能異常;(4)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性疾病及腎臟疾病;(5)糖尿病;(6)近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性激素、調脂藥物及腸外營養史;(7)血液系統疾病、凝血機制障礙、免疫風濕性疾病;(8)近期使用葉酸、維生素B12、鐵劑的藥物史;(9)近期輸血史。所有受試對象(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收集患者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及飲酒史,同時收集入院后首次檢測的常規臨床資料,包括:RDW、PLT、肝功能生化指標(TBIL、AST、ALT、ALB、CHE)、血脂相關指標(TG、TC、HDL-C、LDL-C、ApoA1、ApoE)。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制圖采用GraphPad Prism 7.0 作圖軟件。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不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四分位數間距M(P25,P75)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進行組間比較;用例和百分比(%)描述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通過繪制ROC 曲線計算敏感度和特異性。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未出血組相比,出血組患者ALB、CHE、血脂相關指標(TG、TC、HDL-C、LDL-C、ApoA1、ApoE)降低,而RDW 升高(均P<0.05)。2 組比較性別、年齡、吸煙及飲酒史、PLT、肝臟生化指標(TBIL、AST、ALT)無差異(均P>0.05),見表1。
表1 出血組與未出血組基本資料比較[/n(%)/M(P25,P75)]Tab.1 Comparison of basic data between bleeding group and non bleeding group[/n(%)/M(P25,P75)]
表1 出血組與未出血組基本資料比較[/n(%)/M(P25,P75)]Tab.1 Comparison of basic data between bleeding group and non bleeding group[/n(%)/M(P25,P75)]
*P<0.05。
為深入探索肝硬化伴GEVB 的影響因素,本研究進一步以是否發生GEVB 為因變量,將表1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RDW、ALB、CHE、TG、TC、HDL-C、LDL-C、ApoA1、ApoE 作為自變量,再進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Forward:LR 法),結果顯示:RDW 是肝硬化患者發生GEVB 的獨立危險因素,TC 則屬于獨立保護因素,其中,RDW 每升高1%,發生GEVB 的可能性增加36.7%,TC 每下降1 mmol/L,發生GEVB 的可能性增加56.3%(均P<0.05);ALB、CHE、TG、HDL-C、LDL-C、ApoA1 及ApoE 則不是肝硬化患者發生GEVB 的獨立影響因素,見表2。
表2 肝硬化伴GEVB 的相關因素分析Tab.2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liver cirrhosis with GEVB
將上述Logistic 回歸分析中得到的肝硬化伴GEVB 的獨立影響因素(RDW 和TC)進行ROC 曲線分析,結果顯示(圖1):RDW 診斷GEVB 的AUC 為0.803(95%CI:0.725~0.882;P<0.05),最佳臨界值為15.25%,敏感度為86.7%、特異性為63.3%;TC 診斷GEVB 的AUC 為0.789(95%CI:0.707~0.872;P<0.05),最佳臨界值為2.765 mmol/L,敏感度為78.3%、特異性為75.0%。
圖1 RDW 和TC 診斷肝硬化伴GEVB 的ROC 曲線Fig.1 ROC curve of RDW and TC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cirrhosis with GEVB
據估計,全球每年有100 多萬人死于肝硬化[10]。肝硬化患者中GEVB 是最常見、最兇險的并發癥之一,具體表現為嘔血、解血便,發病急、出血量大,容易導致失血性休克或急性肝衰竭,預后差,病死率高。因此,從常規臨床資料中挖掘GEVB 的影響因素,尋找無創檢測指標應用于GEVB 的診斷或預測是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并有利于對GEVB 防治策略的制定。
RDW 能夠反映機體炎癥激活的程度,對多種疾病的診斷及判斷預后意義重大。研究顯示,GEVB 患者的RDW 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輕度出血的患者RDW 水平低于中重度出血者,且治療后RDW 呈逐漸恢復趨勢[11],高RDW 與GEVB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12],也是再次發生消化道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13]。
本研究中,肝硬化伴GEVB 患者的RDW 水平高于不伴GEVB 的患者,進一步通過回歸分析發現,RDW 是肝硬化GEVB 的獨立危險因素,RDW 每升高1%,肝硬化患者發生GEVB 的可能性增加36.7%,采用RDW 判斷GEVB 具有較高的敏感度(86.7%)和特異性(63.3%)。這與趙海燕等[14]針對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研究結果高度一致,該研究顯示,RDW 是乙肝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的獨立影響因素,ROC 曲線下面積為0.883,最佳臨界值14.850,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為83.8%和78.5%。上述研究說明,通過RDW 判斷肝硬化患者發生GEVB 的風險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能為GEVB 的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
血脂異常參與了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多種出血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15]。研究顯示,健康對照組的TC、HDL-C、LDL-C 水平明顯高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或不伴肝硬化)組[16]。患有肝硬化的病人中也存在類似的血脂變化特征。Xing等[17]研究發現,肝硬化GEVB 患者的TC、TG和LDL-C 水平低于健康對照組,且在大出血患者中血脂水平下降更為明顯;高境蔚等[18]還發現,除TG、TC、HDL-C、LDL-C 外,GEVB 患者的ApoA1、ApoB、ApoE 水平也明顯低于無GEVB 的患者。本研究中,血脂相關指標(TC、TG、HDLC、LDL-C、ApoA1、ApoE)在出血組與未出血組之間的差異與上述文獻報道中的特征是一致的,說明血脂水平異常與肝硬化GEVB 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筆者進一步通過多因素分析發現,血脂相關指標中,僅TC 是肝硬化患者發生GEVB 的獨立保護因素,而TG、HDL-C、LDL-C、ApoA1、ApoE 則不是肝硬化患者發生GEVB 的獨立影響因素。這與任家榮等[19]發現的血清TC 水平與GEVB 嚴重程度呈負相關的結果相吻合。本研究中,TC 診斷肝硬化GEVB 的最佳臨界值為2.765 mmol/L,ROC 曲線下面積為0.789,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為78.3% 和75.0%,這與阮曉霞等[20]的報道高度一致,該研究顯示,TC 低于3.995 mmol/L 時,明顯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TC 診斷消化道出血的ROC 曲線下面積為0.736,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為75%和64%。
綜上所述,RDW 和TC 可作為肝硬化患者發生GEVB 的獨立影響因素,RDW 及TC 的改變,可能影響了肝纖維化程度[21-23],從而參與了肝硬化患者GEVB 的發生發展。目前針對RDW 和TC與GEVB 之間關系的探索多為回顧性研究,大多樣本量較小,仍需擴大樣本量開展前瞻性隊列研究加以證實,并需要相關基礎研究探索RDW 和TC 可作為GEVB 獨立影響因素的具體分子機制,進一步挖掘其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