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蕊,趙品暉,胡文軍,趙全滿,牟振華
(山東建筑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1)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這一戰略舉措,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由此可見,課程思政建設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
課程思政建設在不同課程中有不同的目標。每門課程不同的專業背景與學習內容決定了其思政建設的差異性。“運籌學”作為交通與物流的核心課程之一,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挖掘并融入更多與專業培養目標緊密相關的元素。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除了挖掘與課程需求相契合的思政元素,本文采用了先進的ADDIE教學設計模型。ADDIE教學設計模型已有近50年的發展歷史,是較為成熟的教學設計模型,它注重反映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契合了教育部工程專業建設倡導的成果導向(OBE)和持續改進(CQI)的理念。ADDIE模型的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ADDIE教學模型的結構圖
目前,應用ADDIE模型進行教學設計的研究較為廣泛。李風玲等使用ADDIE教學模型,將五個階段與幾何學課程教學結合起來,對課程進行了教學設計。徐紅梅等基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現實與學習需求,借助ADDIE教學設計模型,探討線上教學設計流程及關鍵環節,提升線上教學設計質量。陸璐等依據ADDIE教學設計模型,將實際工作過程引入生物化學教學,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探索。趙婧根據ADDIE模型對翻轉課堂重新進行教學設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金靜梅提出了運用ADDIE模型開展在線教學的方法,并以網絡營銷課程為例進行在線教學實踐探索。總而言之,ADDIE模型的應用已經遍布高等教育的各個學科專業,并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結合。
但是,目前ADDIE模型在“運籌學”等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較少,而且現有的研究普遍對模型中蘊含的成果導向和持續改進理念缺乏充分的重視與應用,本文的研究將著力彌補上述不足。將ADDIE模型的教學設計貫穿于融合思政元素的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將先進的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證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并持續改進,通過打造“運籌學”的思政體系,落實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運籌學”是交通與物流專業的必修課,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了解運籌學的基本理論,掌握運籌學中常用的問題建模及求解方法,培養學生的工程邏輯思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運籌學中研究的運輸、圖與網絡等問題,與交通物流行業的實際需求密切相關,能夠為學生以后從事交通物流行業的工作奠定基礎。
(1)知識目標:授課過程中采用理論結合實際案例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運籌學理論在實際行業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課程知識,解決運籌學范疇內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與交通、物流工程密切相關的運輸、圖與網絡等問題,為從業奠定基礎。
(2)能力目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思政目標: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及科研報國的責任感。指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培養思維創新能力。利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性和科學性啟迪學生,幫助學生掌握唯物主義的辯證思想,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積極向上的工作作風,遵守交通與物流工程職業行為準則和職業道德規范。
結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挖掘與“運籌學”課程需求相契合的思政元素,設計與專業課知識點高度融合的課程思政內容。百年來,從革命戰爭到經濟建設,我黨積淀了無數優秀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科學方法論,如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論、方法論等。它們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是培養學生最可靠的指導思想。同時,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值得弘揚。將我黨的杰出歷史傳統與當前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再加入優秀傳統文化,梳理課程思政體系,設計課程思政的內容。
第一,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要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善于運用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善于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關鍵、找準重點、闡明規律”。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黨一直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同樣適用于運籌學的學習與實踐。“運籌學”課程中,問題的優化往往不止一個目標,也不止一個約束,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辯證思維,全面的看待問題,抓住主要矛盾,能夠有效的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準確性。
第二,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不能離開實踐。理論若不與實踐聯系起來,就會變成無對象的理論,實踐若不以理論為指南,就會變成盲目的實踐。“運籌學”正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科學。運籌學所要解決的問題都來源于實踐,問題的解決需要依賴建模,即理論指導。只有從實際出發,對實際問題有深刻了解,才能科學的構建模型,而運籌學最終的求解方案也要回到實踐中去檢驗它的優劣。
第三,近年來,有幾件大事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冠疫情防控與2022年冬奧會。我國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取得的成績,得益于黨的正確領導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這個過程中,涌現出很多激勵人心的故事,比如疫情期間的應急物資運輸與醫療支援、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等。這些故事的背后,都蘊含著運籌學的原理。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特別是各種科技元素的應用,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偉大騰飛。冬奧會中的科技元素與運籌學算法有著密切的關聯。將上述案例引入教學中,可以令同學們更深刻地體會到運籌學的重要意義,同時培養同學們的主人翁意識和科研報國的民族責任感。
第四,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這些是我們擁有的寶貴財富,應當善加利用。以“運籌學”的名字為例,就是取自《史記》中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很多古籍中都記載了利用樸素的運籌學思想解決問題的案例。我們要與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接軌,但同時也不應該忘記我們的祖先留下的這些寶貴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善加利用,是國家發展、民族騰飛的強大助力。在課程中融入古代運籌學思想應用的案例,可以培養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前面介紹的是“運籌學”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的主要切入點。汲取我黨百年來積淀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科學方法論,以經歷過血與火考驗的科學的政治思想理論為素材,結合近年來我國發展建設取得的突出成就與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設計“運籌學”課程思政元素,使它們與學科知識點緊密融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思政育人效果。下面選取授課過程中的四個教學節選,介紹具體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融合,見表1-表4。

表1 運輸問題教學節選介紹
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僅僅是實現了ADDIE模型的分析與設計環節,好的教學設計還需要通過開發、實施與評價環節,來保證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并持續改進。

表2 指派問題教學節選介紹

表3 網絡計劃圖教學節選介紹

表4 對策問題教學節選介紹
為了更好地配合ADDIE模型的成果導向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獲取真實的學習過程數據,“運籌學”課程思政采用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方式。混合式教學能夠產生學習過程數據,持續大量地收集學習過程數據并用于評價環節,有助于實現成果導向的教學模式。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具體來講,是在基于ADDIE模型的開發環節,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設計思政與知識點高度融合的教學片段,錄制成微課上傳到智慧樹等線上教學平臺運行。微課時長不超過10min,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隨時隨地在線學習。在基于ADDIE模型的實施過程中,融入翻轉課堂的理念,除了觀看微課,混合式教學還設計了線上討論留言、線下發言分享等內容,并采用積分式的方式記錄學習過程,便于后續的教學評價與持續改進。積分制的設置,是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具體的積分規劃見表5。
以往ADDIE模型的評價環節,反饋數據主要是通過調查問卷、測試等方式獲取的。學生在填寫問卷的過程中容易隨意應付,使得數據缺乏研究價值。而測試的方式比較適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如果用于思政學習的反饋,容易淪為強制性的說教,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違背了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學習的初衷。課程思政的理念是“潤物細無聲”,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方式也應該是多元化的,看重的是學生的參與度和深度學習效果,也就是具有個人思考的創新性的學習。因此,“運籌學”課程思政設計了積分制作為考核與學習效果評價的依據。學習積分將轉化為期末考核中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積分的主要項目包括線上觀看微課、討論留言,線下課堂分享、學生講課等,見表5。

表5 積分規劃明細表
第一,“觀看微課”項目,以學生觀看課程的時長來計分,為了避免刷分,設置了每日最高積10分的限制,大約是一節微課的時長,每日觀看一節微課更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
第二,“討論留言”項目,在討論區設置與每節微課內容相關的開放性問題,供學生留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以思維的碰撞促進學生對思政的理解。
第三,“課堂分享”項目,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觀看微課后的感想,根據分享的質量給出10至20不等的積分。
第四,“今日我來講”項目,設置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在運籌學中的應用”等演講題目,要求演講時長不超過10min。
積分規則中,將分享與演講環節分值設置偏高,是為了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自己查閱資料發言分享,實現由淺層學習向深度學習轉變,引導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培養學生的文獻檢索、語言表達等綜合素質。
完善的教學設計往往需要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加以修正,而這個修正的過程就是基于ADDIE模型的評價環節,以成果為導向的持續改進。
課程思政與傳統的專業知識點學習不同,強調的是學生思想層面的接受程度,這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效果的好壞必須以真實的學習過程數據來評價。因此,本文將基于學習過程數據的評價與持續改進作為教學設計中的重要一環。
首先,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通過積分的方式持續采集課程思政的學習過程數據。然后,采用統計的方法,借助SPSS軟件等工具,對學習過程數據進行分析。將分析結果作為ADDIE模型的反饋,用于評估每個課程思政環節的教學設計效果,以評估結果為依據,在分析、設計、開發與實施四個環節中,加入調整措施,實現思政教學設計的持續改進,形成一個真正的閉環控制系統,如圖2所示,使得教學設計持續改進做到更加精準,有的放矢。

圖2 基于ADDIE教學設計模型的課程思政建設整體流程圖
具體的改進措施包括:
第一,調整課程思政內容,及時補充最新的時政元素。通過微課播放的數據與討論區的留言可以發現,最新的時政內容,更容易令學生產生共鳴。
第二,增加微課互動。為了避免出現觀看微課刷分的情況,在微課中間加入一些需要實時互動的小問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第三,調整積分規劃。比如學生提出想要增加課堂分享的分值,考慮到分享能夠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將發言一次的積分由10分提升到15分,優秀發言提升到25分。
上述改進措施只是針對現階段發現的問題提出的,隨著教學活動的不斷推進,教學設計將持續改進。
本文在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中,強調思政教育要幫助學生樹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挖掘并融入更多與課程緊密相關的元素。從專業需求出發,設計與學科知識高度融合的課程思政內容,以思政元素指導學生未來的學習與工作,切實解決學生因思想懈怠而出現的各種問題,避免課程思政成為“雞肋”。課程建設中注重學習過程數據的統計分析,以真實的學習過程數據驅動教學設計的持續優化,符合教育部工程專業建設倡導的成果導向與持續改進的理念。通過對學習過程數據的分析,將ADDIE模型教學設計過程形成一個真正的閉環控制系統,使得教學設計持續改進做到更加精準,有的放矢。基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教學設計過程呈現出來,便于成果的后續推廣,為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