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夢陽
(中國計量大學 浙江杭州 310018)
隨著旅游產業的關聯性需要,旅游目的地對周邊地區經濟呈現出同心圓式的拉動作用。從近幾年的發展來看,湖南和江西都在不同程度上帶動了周邊城市紅色旅游的發展,兩省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區域合作打造出極具特色的紅色旅游精品,以弘揚革命傳統文化為核心,增強兩地景區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了紅色旅游區的整體形象,將兩地的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形成地區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湖南和江西兩省最大的優勢就是交通網絡縱橫交錯,陸運、空運、水運十分暢通,已構成立體式的交通網絡,為做好紅色旅游景區與各地的溝通,吸引外地游客奠定了物質基礎。湖南和江西兩省紅色旅游景區內的交通道路建設同樣切實考慮到游客的便捷性與安全性,增加了共享單車等類型的交通工具,在旅游路線的設計中,注重道路的景觀設計與沿線自然條件和建筑物相協調,確保了交通設施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同時,增強紅色旅游交通線路的體驗性。
湖南和江西兩省最為顯著的區位優勢就在于承東接西、連貫南北,與長江、珠江三角洲毗鄰,為湘贛紅色旅游帶來豐富的客源。隨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廣泛影響,致敬革命先烈已成為大勢所趨,不少根正苗紅的共產黨員和滿懷赤誠之心的學生紛紛趁法定節假日前來參觀學習,為紅色旅游景區帶來豐富穩定的客源。此外,兩省政府都高度重視紅色旅游的發展,推出了各項旅游活動,部分紅色旅游景區響應政府號召實行免門票制度,為湘贛兩省紅色旅游的區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客源基礎。
從自然景觀資源來看,湖南和江西兩省共有羅霄山脈及南嶺的一部分,北臨長江,東南西三面崇山峻嶺環繞,森林覆蓋率高,自然景觀瑰麗奇特,而且有洞庭湖、鄱陽湖流經,坐擁“綠水青山”的景觀資源。從人文景觀資源來看,湘贛兩省具有極大的紅色旅游品牌優勢,如湖南擁有湘潭市韶山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湘潭市湘潭縣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衡陽市衡東縣羅榮恒故居、張家界市桑植縣賀龍故居和紀念館等;江西省享有“紅色土地”之稱,擁有“中國革命搖籃”的井岡山紅色旅游系列景區“、人民共和國搖籃”的中央蘇區政府根據地等紅色旅游系列景點。通過兩省的區域合作,可最大限度地發揮紅色旅游資源既“紅”又“綠”的優勢,促進湖南和江西兩省紅色旅游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為了充分發揮紅色旅游市場的潛力,湖南和江西兩省的政府協作開展多元投資和政策扶持,攜手共同打造紅色旅游品牌,促進紅色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由于紅色旅游資源多集中在老區,兩省側重于將旅游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促進革命老區的紅色旅游文化與客家文化有機整合,在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改進革命老區的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環境。另外,兩省加大在紅色旅游方面的合作力度,合力打造湘贛紅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線,融入當地的文化特色,促進旅游產品的完善升級,發揮其經濟聯動性和協調性。
盡管湘贛兩省處于經濟發展速度較慢的中部地區,但是湖南省打造出了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電視湘軍“”動漫湘軍”等一系列文化品牌,帶動了紅色旅游的發展。而與之相接壤的江西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經濟結構的不合理使得新老問題交織,經濟基礎仍不牢固,對紅色旅游投入較少。再加上革命老區公共設施落后、服務質量較差等因素,制約了湖南江西兩省紅色旅游區域合作。
“紅色旅游區域合作的實質性實施需要兩(多)省進行制度創新,打破地方行政區劃,形成區域合力”。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兩省未能協商好共生旅游資源的歸屬權,各行政區在決策和管理的過程中容易急功近利、盲目發展,各自開發和經營自己管轄范圍內的旅游資源,使得紅色旅游資源的地域組合極不合理。另外,湘贛兩省不同行政區對紅色旅游產業的干預,使得紅色旅游區域合作的特色不突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紅色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影響了紅色旅游資源的價值。
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投資主要來源于政府部門,這就使得兩省政府容易陷入以“經濟工作為核心”的工作誤區。在湘贛兩省紅色旅游區域合作的過程中,經濟效益一度成為各行政區所追求的行動指標,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展開直接的利益競爭,導致旅游經濟的區域分割。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湘贛兩地在協同發展紅色旅游產業的過程中,盛行地方保護主義和外地歧視主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湘贛兩省區域旅游資源的整體開發。
從整合協調發展角度來看,推動湘贛兩省紅色旅游資源整合需要政府積極當好“引路人”,對旅游經濟的規制權力進行合理界定,制定相關的保護紅色旅游產業健康發展的法規,消解市場經濟的自發性。然而紅色旅游區域合作的發展模式還不夠成熟,各行政區未能及時加強區域合作管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地政府在發展紅色旅游的過程中,形成了保護本地方和本部門的既得利益,分割紅色旅游經濟規劃權力的惡性循環,使得湘贛兩省在紅色旅游區域合作發展進程中存在多種行政障礙和利益分配障礙。
湘贛兩省盡管有著各具特色的紅色旅游資源,但兩地的紅色旅游發展速度與游客需求之間還存在差距。對湘贛兩省的紅色旅游資源進行整合,能夠實現紅色旅游資源市場價值最大化和綜合效益最大化,而且兩省紅色旅游景觀的組合能夠滿足旅游體驗式度假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實現紅色旅游產品開發的互補性。因此,湘贛兩省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消除各種障礙,聯合打造區域紅色旅游品牌,對紅色旅游資源進行加工改造,以最佳的旅游路線引領游客參觀。
湘贛兩省的革命老區存在各種問題,制約著兩地的經濟發展,有效開發紅色旅游資源、加強區域合作發展紅色旅游成為兩省革命老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助推劑。從就業方面來看,加強紅色旅游區域合作可以為革命老區的貧困人口創造就業機會,為他們搭建就業平臺,從而減少就業成本,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從優化產業結構方面來看,紅色旅游資源的有效開發能夠促使兩省革命老區的農村產業結構由以第一產業為中心向以第三產業為中心合理調整,成為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的主要依靠。從人文環境來看,紅色旅游的游客主要來自大城市,他們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能夠影響革命老區人民的思想觀念,讓當地人民轉變原有的封閉落后的觀念,為革命老區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在振興革命老區建設的戰略背景下,紅色旅游產業隨服務市場和旅游行業市場的發展應運而生。縱觀世界旅游業,“跨國十日游”等系列旅游產品已成為大勢所趨,可通過區域聯合增強競爭力,推動旅游產業發展。反觀國內旅游現狀,紅色旅游作為新生力量大受游客青睞,倘若效仿“無國境旅游”模式,加強區域合作,構建具有特色的旅游路線,勢必使紅色旅游出現質的飛躍。面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及國內旅游業的競爭,加強湘贛兩省紅色旅游區域合作可以實現多贏,并發展成為吸引中遠距離游客的綜合型紅色旅游目的地群,發揮紅色旅游目的地群的集合能量。
紅色旅游的特殊性決定了紅色旅游產品開發要以社會效益為主,不能僅停留在展示、觀賞上,應充分發揮紅色旅游業較強的帶動力,注重加強對紅色資源本體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的保護,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經濟功能。在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旅游資源的利用與保護不充分、旅游生態環境超載等問題,需要多區域合作開發共享紅色旅游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生態退化與環境破壞,合理分散客流,減輕超載景區壓力,從而實現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紅色旅游區域合作是一項由政府主導的工程,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對協調兩地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具有重要意義,要求各省進行制度創新,打破地方行政區劃,加強區域合作管理,充分發揮紅色旅游區域合作的政治性與經濟性。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兩省的溝通與合作:一是兩省政府要提升管理水平和創新管理模式,建立協作機構,邀請業內專業人士共同編制紅色旅游發展規劃,提高辦事效率;二是要搞好紅色旅游發展的總體設計,優化旅游產品結構,滿足不同旅客的不同需求;三是旅游企業和旅游行業加強聯合宣傳促銷,共同開拓紅色旅游市場。
跨區域的紅色旅游合作需要建立在各地的共同利益之上,強調合作區域內各成員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既競爭又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模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淡化行政區劃概念,以灌輸區域聯合的理念取而代之“。為了防止紅色旅游合作中存在機會主義行為或是惡性競爭行為,必須建立行為約束機制”,規定區域合作的雙(多)方應遵循的規則,提出解決矛盾沖突的有效方法,并對嚴重違反區域合作規則的行為進行處罰,等等。
整合紅色旅游景點,需要圍繞品牌建設提高湘贛兩地的整體形象,讓游客直觀地感受革命先烈的正氣,增進對革命歷史的了解。如韶山是毛澤東主席的出生地,被譽為“紅太陽”升起的地方;井岡山是毛澤東親手創新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也是其“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理論偉大實踐的產物,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南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打響了武裝起義的第一槍。綜合兩省具有代表性的景點可以推出“革命搖籃,領袖故里”的紅色旅游主題形象,還可以根據兩省其他紅色旅游資源推出不同的紅色旅游主題形象,根據不同的游客群體推出不同的紅色旅游產品。
旅游產品是由旅游資源開發設計而來的,是吸引游客的一個重要因素,更是一個旅游目的地綜合素質的體現。湖南和江西作為兩個不同省份,兩地紅色旅游區域的景點各有特色,如何組合資源使兩省的紅色旅游發展達到和諧聯動的目的呢?就需要挖掘出兩地共同的旅游資源,按照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將這些資源串聯起來,精心打造適銷對路的旅游線路,每一個旅游線路又由一個或幾個主要景點作為主題,帶動其他景點進行開發建設。另外,湘贛兩省要充分整合各地的特色景觀,加大對系列紅色旅游產品路線扶持力度和旅游宣傳促銷力度,建立信息交互機制整合各個旅游區之間的旅游信息,根據紅色旅游資源的歷史演變體現湘贛兩省的“紅”與“專”。
紅色旅游開發已然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江西和湖南兩省牢牢抓住國家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歷史機遇,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樹立“一盤棋”思想,通過加強區域合作,推動兩省紅色旅游的開發與保護,實現兩省做大做強紅色旅游的目標,形成“一業興而百業旺”的大好形勢,為中部崛起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