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季報的政策效應研究綜述

2022-08-03 02:05:20山東大學管理學院路軍偉
會計之友 2022年15期
關鍵詞:會計信息效應信息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 路軍偉

一、引言

會計信息是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而低質量的會計信息往往導致資源配置低效。季報、半年報等中期財務報告旨在向投資者、分析師等報告使用者提供及時、相關的會計信息,緩解年報的滯后性,有利于各利益相關者做出合理決策。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要求上市公司發布季報、半年報等中期財務報告。然而,由于制度背景的差異,各國監管機構并未就中期財務報告的發布頻率、內容及保證要求等達成共識。歐盟在2004 年引入強制性季報政策,隨后又在2013 年廢除了強制性季報政策。新加坡2003 年要求市值超過7 500 萬元的上市公司披露季報,然而2020 年初又取消了風險公司(即公司被出具了非標準審計意見報告或具有監管問題)以外上市公司的強制性季報披露要求。此外,我國在2021 年3 月18 日修訂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中規定,證監會在2021 年5 月1 日之后不再對季報披露做強制要求。多樣化的監管環境以及前后不一的季報政策凸顯了季報政策效應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現有關于季報的研究主題分布于盈余信息及時性、股票流動性、真實活動操控、分析師預測準確性、長期投資水平、監督效應、信息成本、創新活動產出以及信息溢出效應等方面。可見,盡管學者長期關注了強制性季報的政策效應,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相關主題都是碎片化的,鮮有對強制性季報披露的政策效應進行全面梳理。Roychowdhury 等回顧了近二十年財務報告的相關文獻,探究財務報告是否以及如何影響公司的投資決策。Kajüter 等則基于國外1961—2020 年間發表的112 篇論文,對中報產生的經濟后果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然而,上述研究并未跳出局部優缺點的爭論以及沒有明確政策目標,不利于本文從整體上系統性地對強制性季報的政策效應及作用機理進行揭示,難以對我國季報政策予以有效指導。

基于此,通過系統回顧國內外季報相關文獻,本文嘗試將季報研究主題進行歸納,從季報的功能及其影響、強制性季報的衍生問題及其影響、季報會計信息質量及相關問題研究三方面進行梳理。通過對季報相關文獻的回顧與整理,一方面有助于整合季報政策效應的研究主題,對強制性季報政策效應形成進一步認知;另一方面通過對國內文獻的梳理,不僅可以很好地回應國際學術界的關切,為相關研究補充中國的經驗證據,而且有助于吸引國內學者進行相關研究,系統地檢驗我國強制性季報政策的實施效果,以更好地指導季報政策實踐。

二、季報的功能及其影響

(一)季報的預測功能及其影響

財務報告的一個基本作用是對預測未來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因此,季報的預測功能最早受到學界關注。季報建立的初衷旨在幫助投資者、分析師等更及時地獲取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以便對年報結果做出預測。不少研究都是在檢驗季報是否具有預測價值,分析師是否利用了季報進行預測,以及投資者是否利用季報盈余進行了決策,將這三個問題的研究結論關聯起來,可以判斷季報政策的建立是否提高了資本市場效率。

早期學者利用不同指標建立各種預測模型來測試季報是否具備所期望的預測功能。多數研究發現,季報對年報業績的預測能力要優于上年年報,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可獲得的季度數據越多,其預測結果就越準確。不僅如此,Das 等利用美國上市公司1988—2004 年的樣本發現,前三季度盈利變化為負的公司在第四季度盈利變化為正的概率顯著增大,這表明季度報告有助于更好地做出預測。這些學者通過對季報預測能力研究,似乎證明了建立強制性季報政策的合理性。

從邏輯上講,即便從模型角度證明了季報有預測能力,倘若季報并沒有被信息中介所使用,那么也不足以改善信息環境。季報要改善資本市場環境,必須被分析師充分使用且具有效果。已有研究發現,分析師對年度盈余預測的準確性與季度盈余公告高度相關,即分析師在進行年度盈余預測時,會基于每個季度盈余公告不斷修正其盈余預測,進而提高盈余預測準確性。進一步研究發現,當分析師對中期盈余預測偏離實際程度越大,以及分析師跟蹤人數越多時,季度盈余公告后的盈余預測修正行為就越頻繁。

此外,季報能否改善信息環境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即季報信息是否被投資者使用并反映到股價當中,這是信息引導資源配置的重要環節。學術界主要從季度盈余公告的“公告效應”,如股價波動、股票收益率和股票交易量等方面揭示季報盈余的信息含量。研究普遍表明,季報具有盈余信息含量,說明投資者使用了季報盈余信息。不僅如此,還有學者通過對比“有季報的年報”和“純年報”公告后的邊際信息含量大小,揭示季報是否具有信息含量,結果發現“有季報的年報”邊際信息含量更小,表明季度盈余公告確實具有信息含量。

然而,在上述三個問題的研究中并非沒有不同的發現。比如,在預測能力方面,有學者發現基于季報的預測并沒有明顯優于僅基于上年年報的預測;在信息含量方面,Kiger使用不同的模型評估季報披露對股票價格和交易量的影響,研究結果未發現在季報發布期間的小范圍內產生股價波動以及交易量增加的證據。此外,在投資者如何使用季報盈余信息上,不同資本市場之間也存在差異,如張然和汪榮飛發現,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對季報盈余信息反應不足。也就是說,從改善資本市場信息環境這個角度來看,關于季報能否發揮預測功能并帶來預期的政策效應,依然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近年來,有學者開始嘗試將報告頻次作為自變量,分析和檢驗其對資本市場信息環境的改善情況。起初,學者通過理論分析方式探討了報告頻次增加對分析師預測的影響,發現頻繁的中報披露能降低分析師獲取私有信息的成本,從而提高資本市場流動性,降低中報披露引發的股價波動。Nallareddy 等檢驗了英國披露制度變遷及其影響,發現強制性季報使上市公司的分析師跟蹤有所增加,分析師預測誤差和離散度都有所降低;而取消強制性季報后,分析師跟蹤有所下降。這一發現表明強制性季報會引發分析師關注,并引導分析師做出更準確的盈余預測,進而改善資本市場信息環境。Zhou 等基于最新時間序列建模技術,發現報告頻次的增加可以更好地揭示時間序列趨勢,進而提高財務報告信息對企業未來經營現金流的預測性能。

在增加報告頻次能否改善信息環境的問題上學者也有不同發現。Butler 等以美國為背景研究發現,自愿性季報披露的公司其盈余反應及時性有所提高,而強制性季報披露的公司其盈余及時性卻并未提高,因此,強制上市公司更頻繁地披露財報并不能改善盈余反應及時性。不難發現,即便將強制性季報潛在影響的研究方式轉變為以“報告頻次”為自變量的實證研究,基于不同的制度背景,增加報告頻次究竟能否改善信息環境的結論依然是混合的。

(二)季報的監督功能及其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季報的監督功能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即季報可以作為投資者的及時性監督工具來幫助監督管理層。根據委托代理理論,代理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企業內外的信息不對稱。理論上,季報的披露能夠給投資者提供更及時的信息,降低投資者與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層的代理問題,如規范管理層對投資項目的選擇等。然而,上述研究都是分析性的,之后不斷有學者對上述觀點進行實證檢驗。

不少學者基于不同制度背景發現了強制性季報的監督效應。Fu 等研究發現在美國資本市場,報告頻次的增加會降低投資者與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增強市場流動性以及降低權益資本成本。Kubota 和Takehara發現日本上市公司季報存在類似的監督效應,披露季報的公司其信息不對稱更低、流動性更高、內幕交易更少。Downar等發現季報的監督效應存在于歐盟上市公司中,頻繁的中報披露使得股東能夠更及時地發揮監督作用,限制公司管理層的利益侵占行為,降低代理成本;此外,當公司治理水平和盈余質量較低時,報告頻次增加帶來的監督作用更強。

在現有關于季報的研究文獻中,大量文獻在檢驗不同制度背景下季報功能的發揮情況及其影響,基本沿著兩條研究路線:一方面季報有沒有發揮預測功能,改善信息環境;另一方面季報有沒有發揮監督功能,抑制代理問題。總體而言,這些研究關注季報的兩個功能,且具有兩個隱含的政策目標指向,即資本市場效率和企業價值。然而,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基于不同制度背景的研究依然沒有得到一致性的結論。

三、強制性季報的衍生問題及其影響

鑒于季報上述兩大功能的重要作用,世界不少國家或經濟體陸續對資本市場實施強制性季報政策,然而各國監管機構并未就季報的報告內容和保證要求達成共識。因此,盡管歷史悠久,強制性季報的做法依然是會計最具有爭議的話題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強制性季報各種與功能無直接關聯的衍生問題及其影響逐漸被揭示出來。關于強制性季報的衍生問題,學者主要從誘發管理者短視行為、對自愿性披露的替代效應、信息溢出效應以及信息成本負擔幾個視角進行探討。

(一)誘發管理層短視行為

增加信息披露是一把雙刃劍,更多的信息披露能夠讓委托人做出更好的決策,但是披露本身也會帶來新的代理問題,并且損害股東的利益。Edmans 等認為,披露更多“硬”信息(如盈余信息)能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資本成本,然而它也會誘導管理層將信息的披露建立在削減無形資產投資的基礎上來提高盈余,進而降低真實效率。從報告頻次而言,Gigler 等認為,強制性增加報告頻次將增加管理層短視行為的可能性。這些研究揭示出一個信息披露政策困境:強制增加信息披露能夠讓委托人等掌握更多信息,抑制代理問題,但也可能誘發新的代理問題,如管理層的短視行為。

不同研究發現了各種類型的短視行為。Kraft 等發現,在美國上市公司中,報告頻次的增加會導致投資水平大幅下降,也即頻繁的財報披露將使管理層更加注重短期利益,引發管理層的短視行為。Fu 等從企業創新的角度得出了類似結論,強制性季報會阻礙企業創新活動產出,也即報告頻次越高企業創新產出越低。Ernstberger 等同樣發現在歐盟上市公司中,強制性季報誘發了上市公司的真實活動操控,且該操控行為在中期業績壓力增大時更嚴重,表明報告頻次的增加加劇了資本市場的壓力,進而引發管理層短視。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報告頻次的增加并不一定會導致管理層短視。如Gigler 等研究了中報披露頻次的權益和成本權衡,發現頻繁的財報披露雖然加劇了管理層面臨的來自資本市場的短期壓力,但也有可能增強資本市場對管理層的監督,約束其對凈現值為負項目的投資。Nallareddy 等考察了英國強制性季報披露制度變遷對公司行為的影響,發現強制披露季報并未對上市公司未來三年的投資決策產生影響,而取消強制性季報以后,上市公司的投資水平并未顯著提高。這一發現說明,強制性季報沒有顯著導致管理層的短視行為。Kajüter 等利用新加坡2003 年差異化的強制性季報政策,研究了強制性季報披露對小企業的影響,也未發現強制性季報能夠誘發降低投資水平等管理層短視行為的經驗證據。

(二)對自愿性披露的替代效應

除了可能誘發管理層的短視行為外,提高報告頻次還可能會潛在地抑制企業自愿性信息披露。對企業而言,當強制性披露的內容較多時,如果再做自愿性披露將會增加披露成本,這些成本包括信息生產和發布成本、訴訟風險以及失去競爭優勢等。換言之,更頻繁的報告可能會導致企業自愿性信息披露減少,信息質量下降,顯然這將削弱股價信息效率。Schleicher 和Walker通過實證檢驗證實了強制性季報披露會導致其他非強制信息披露的減少,即強制性季報與其他信息披露之間存在替代關系,且這種現象在一季報中更為嚴重。

(三)信息溢出效應

強制性季報在誘發管理層短視行為和減少企業自愿性信息披露之余,還可能產生信息溢出效應。Kajüter 等基于新加坡制度背景,發現強制性季報公司對非季報公司具有積極的信息溢出效應。Arif 和De George基于美國制度背景發現:半年報公司股價對同行業領頭羊公司盈余的敏感性在季報公告期是非季報公告期的兩倍;當投資者在半年報中獲悉該公司的盈余后,這種信息溢出效應就會逆轉;在半年報披露之前,投資者對同行業公司的盈余信息存在周期性的過度反應,投資者無法抵消由于披露頻次較低導致的信息損失,從而削弱了他們對公司的估值能力,導致股價波動。

(四)信息成本負擔

學者研究指出,季報披露頻次的增加會帶來一系列信息成本。具體而言,報告頻次的增加會導致所有公告日分析師總支出增大,更加頻繁的中報披露可能會帶來冗余的分析師活動,而分析師的冗余活動作為一種社會成本,最終會轉嫁到交易者身上,進而影響資本市場效率。此外,強制性季報會給小企業帶來過高的合規性成本,這些成本不僅包括IT 投資等一次性費用、員工招募以及額外的培訓和潛在的廣告成本,而且包括和員工相關的持續性成本、機會成本、審計(審閱)費用等。研究發現,這些成本降低了企業價值。

隨著將“報告頻次”作為自變量的研究設計出現,強制性季報所引發的衍生問題逐步被學術界重視,這既包括正面的影響,如監督效應、信息溢出效應,又包括負面的影響,如短視行為、替代效應、信息成本等。這些衍生問題或影響宏觀層面的資本市場效率,或影響微觀層面的企業價值。這些研究讓筆者對強制性季報的政策效應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但從不同角度、不同制度背景下的研究結論依然存在差異甚至矛盾。

四、季報會計信息質量及相關問題研究

早期有學者對季報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質疑:分析師越來越倚重季報進行預測,但是由于季報無需審計且主要由管理層控制,這給管理層提供了會計操控的空間,因此季報存在很多質量問題,可能會對分析師、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產生誤導。然而,關于季報是否存在操控及其影響因素等的研究卻滯后了很長時間。

(一)季報會計操控的存在性

早期關于季報會計操控的證據較為間接。Kinney 和Mcdaniel發現美國上市公司的確存在季度盈余修正的情況,且相關公司規模更小、負債更多、盈利更少、成長更慢、不確定性更高,因而推測滿足上述特征的上市公司季報會計信息失真的概率更高。還有學者從會計穩健性的角度檢驗發現,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會計穩健性顯著低于第四季度,因此判斷前三季度會計信息質量較低,存在被操縱的可能。此外,還有學者發現大多數公司將特殊項目的報告推遲到第四季度,且多數公司在第四季度對盈余進行了負向調整,因此推斷管理層可能對季報實施了會計操控,季報信息不可靠。Stojanovic 和Borowiecki通過對歐洲上市公司季報進行分析,發現在正盈余數字左邊第二位有更多的“0”和更少的“9”,在負盈余數字第二位有更少的“0”和更多的“9”,且進一步研究發現上述現象在第四季度的程度低于前三季度,因此判斷粉飾季報盈余的行為在歐洲企業中普遍存在。

也有學者通過構建模型對季報會計操控程度進行計量。Jeter 和Shivakumar基于年度和季度的橫截面數據以Jones 模型進行改進,構建了度量操控性應計利潤的現金流模型,該模型為季報會計信息質量的計量提供了依據。基于上述模型,學者研究發現在四個季度中企業都會實施盈余管理,且第四季度的盈余管理程度明顯低于前三個季度。Comprix 等基于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第28 號對季度盈余計算過程中所使用的有效稅率為背景,研究發現前三季度對有效稅率(ETR)的估計都顯著高于年終實際ETR,這種季度ETR 的高估給下一季度增加了會計操控空間;進一步地,在SOX之后上市公司更多地使用ETR來操控季度盈余。

我國學者陸續發現了季報盈余管理的現象。蔡寧和魏明海基于我國股權分置改革的場景,研究發現在原非流通股股東所持股份解禁或減持之前的季度期間,公司的可操控應計顯著為正,解禁或減持的規模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強,證明我國證券市場存在資本市場動因的盈余管理行為。林川和曹國華研究發現大股東減持行為具有明顯的非年報效應,選擇在中期報告或季度報告期間減持的大股東減持力度更大。路軍偉和劉瑤瑤發現由于三季報披露到年報的披露存在長達半年的財報“空窗期”,而三季報是銀行等信貸機構信貸決策的關鍵信息來源,進而誘使上市公司在三季報中實施顯著的操控性應計盈余管理。上述研究表明,我國季報也存在被操控的情形。

盡管許多研究都證實前三季度盈余管理顯著高于第四季度,間接說明季報會計操控的存在,但在這一問題上并非沒有異議。Jeter 和Shivakumar通過對一年各季操控性應計利潤進行計量,發現第四季度的操控性應計利潤程度要顯著高于前三個季度。

(二)季報操控的影響因素及市場反應

1.季報會計操控的動機

Gigler 等和張志紅等認為,頻繁的財務報告混合沒有耐心的投資者,會放大管理層迎合資本市場的機會主義行為。Fu 等也持有類似觀點,認為頻繁的財報披露將加劇管理層所面臨的資本市場壓力,使其更加注重企業短期利益的實現而非長期價值的提升。因此不少學者將會計操控的動機歸咎于資本市場壓力。在美國資本市場,分析師會對年度盈余和季度盈余進行預測,而投資者往往又將分析師盈余預測視為重要閾值。Degeorge 等闡述了管理層期望季報盈余滿足的三個閾值:避免虧損、避免盈余下降和避免未預期盈余為負。隨后不斷有學者對此進行補充和修正。Brown 和Caylor發現,自20 世紀90 年代中期以來,避免未預期盈余為負的動機比避免虧損、避免盈余下降更加強烈。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季報會計操控的動機在悄悄發生改變,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制度環境在悄悄發生改變。

在我國,既有學者發現季報盈余管理的資本市場動機,也有學者發現季報盈余管理的信貸融資動機,這一發現初步拓展了對季報操控動機主要來自資本市場壓力的認知。

2.季報會計操控的抑制因素

鑒于季報會計操控會對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產生重要影響,如何抑制季報會計操控以保證資本市場運行效率,同樣引起了學者的關注。雖然各個國家制度背景不同,但學者最先都關注到季報審閱和自愿性審計對季報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Paul發現季報的及時審閱有助于減少會計差錯,且自愿選擇及時審閱的管理層對減少會計差錯的作用更大。Ettredge 等發現進行及時審閱的公司在前三個季度對盈余調整的頻次和比例更大,而第四季度調整的頻次和比例更小,且追溯審閱的調整大都發生在第四季度,從而得出及時審閱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會計操控的結論。Casey 等也得出了類似結論,相較于第四季度,前三季度盈余滿足盈余閾值的概率更高,但是大所審計(年報審計)的上市公司季度盈余超過閾值的概率要低于其他公司。Lee 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季報審閱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具體而言,前三季度審計工作時間與季報和年報操控性應計顯著負相關,而且持續審計主要抑制了向上盈余管理。

然而,也有學者對季報審閱和季報審計的作用持保留意見。Kajüter 等基于德國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研究,并未發現季報審閱能夠顯著抑制季報會計操控。Bédard和Courteau基于加拿大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進行季報審閱的公司比未進行季報審閱的公司審計費用高出18%,但是其季報的會計信息質量并未得到顯著提升。由于我國并無強制審計或審閱的制度背景,學者主要考察了半年報自愿審計對半年報信息質量的影響,并未發現自愿審計能顯著降低季報操控,甚至出現由于審計合謀,半年報自愿審計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操控。

此外,還有學者就審計委員會與季報會計信息質量關系展開了研究。Yang 和Krishnan基于美國制度背景,研究發現審計委員會成員的管理專長與季度盈余管理顯著負相關,審計委員會成員持股比例與季度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審計委員會成員任期與季度盈余管理顯著負相關。Ismail 和Rahman則基于馬來西亞制度背景,發現當審計委員會中擁有兩個及兩個以上財務專家時,其所在公司季報修正概率更低。

3.季報審計的市場反應

雖然學者并未就審計能否抑制季報會計操控達成一致意見,但不少學者對經審計季報的預測能力和市場反應進行了研究。Edmonds發現季報有限審閱與預測誤差之間并無顯著相關性,即對季報進行有限審閱并不能提高它的預測能力。Manry 等發現當進行及時審閱時,季報盈余與股票收益率之間幾乎是同步的;而為追溯性審閱時,兩者同步性較弱甚至并不同步。Malek 等進一步研究發現相較于未經審計的季報,經審計季報的盈余反應系數更高,表明投資者認為經審計的季報可靠性更高。與之相類似,Kajüter 等發現與未經審閱的季報相比,經審閱的季報披露會引發更大的異常收益波動和異常交易量,且信息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審閱的信號效應而非盈余質量提高引起的。然而目前學術界并未就季報會計信息質量的市場反應、經濟后果等展開進一步研究。

綜合上述文獻,本文繪制了強制性季報各種政策效應與隱含的政策目標指向(見圖1)。具體而言,本文將目前“碎片化”的研究主題歸納并收斂于資本市場效率和企業價值兩個政策目標。現有研究一方面檢驗強制性季報是否發揮了預測功能,改善信息環境,進而提高資本市場效率;另一方面檢驗強制性季報是否發揮了監督功能,抑制代理問題,進而提高企業價值;此外,也有研究指出強制性季報會帶來一系列衍生問題,這些衍生問題或影響了宏觀層面的資本市場效率,或影響了微觀層面的企業價值。盡管季報會計操控早被學術界關注,但對其研究尚不充分,且更多研究關注其是否存在。由于季報會計操控所導致的“會計信息質量”問題尚未被納入強制性季報政策效應的研究框架,現有季報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更像是一個“孤島”。強制性季報引發會計操控的邏輯是什么?季報會計操控將產生何種后果,作用機理又是什么?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圖1 強制性季報各種政策效應與隱含的政策目標指向

五、總結與展望

(一)總結

從現有研究來看,季報政策效應是國外學者長期關注的話題,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有關強制性季報政策效應的經驗證據依然是混合的。具體而言,通過本文的梳理,現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首先,有關強制性季報政策效應的研究主題呈“碎片化”趨勢,研究視角和變量選擇的差異致使研究結論差異難以彌合。顯而易見,強制性季報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只有當正面的影響大過負面的影響才會帶來正的政策效應,實現政策目標。因此,后續研究有必要跳出局部優缺點的爭論,明確政策目標,從整體上系統性地對強制性季報的政策效應及其作用機理進行揭示。

其次,制度背景的不同導致強制性季報的政策效應有所差別,然而,研究情景的稀缺造成現有研究對其尚缺乏更進一步的認知。強制性季報的政策效應具有情景依賴性,會因制度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中國是個新興市場國家,在強制性季報政策上有近二十年的實踐,基于中國制度背景挖掘有關的經驗證據,將有利于形成對強制性季報政策效應的進一步認知。

最后,現有研究對季報會計操控動機的認知具有片面性,且忽視了季報會計操控(會計信息質量)對政策目標的潛在影響及其作用機理。后續研究有必要突破視域局限,將季報會計操控動機放在更大的社會制度背景中予以考察;同時,應突破“季報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的隱性前提局限,將會計信息質量嵌入“強制性季報→政策效應”研究框架并進行實證檢驗,這將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強制性季報的政策效應及其作用機理。

(二)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國外強制性季報政策效應的相關研究較為豐富,但卻都是碎片化的,季報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甚至像是一個“孤島”,這不利于系統全面揭示強制性季報的政策效應及其作用機理,也不利于指導季報政策實踐。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學者需要突破視域局限,系統分析強制性季報對公司的真實影響及其外部性影響,突破局部優缺的爭論,進而系統評價強制性季報的政策效應。同時,監管環境的變化以及以“報告頻次”為自變量研究范式的出現,有助于在識別和避免總體內生性方面取得一定進展。

另外,我國有關強制性季報政策效應的研究太過稀缺,但相關數據資源較為豐富,這為強制性季報政策效應及其作用機理研究提供了一個契機。我國自2002 年實施強制性季報政策以來,有關季報的研究鳳毛麟角,且主要集中在季報的盈余管理和季報盈余的市場反應上。此外,我國A 股市場和H 股市場在季報政策上的差異性,以及我國季報披露報表的完備性,都為克服現有研究不足,并做出增量研究提供了較豐富的數據資源。因此,利用我國2002 年強制性季報實施的背景展開研究,不僅可以很好地回應國際學術界的關切,為相關研究補充中國的經驗證據,而且能夠系統地檢驗我國強制性季報政策的實施效果,以更好地指導政策實踐。

猜你喜歡
會計信息效應信息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懶馬效應
今日農業(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探討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探討
中國商論(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09
加強往來款清理 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事業單位如何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 12:47:04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有专无码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精品人妻AV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欧美高清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91亚洲免费|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国产在线啪|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人视频|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第二页|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1|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精品国产网站|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伊人激情综合网|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欧美天堂久久| 黄色一及毛片|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一级福利视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熟女日韩精品2区|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伊人蕉久影院|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av永久|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成人欧美日韩|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日韩毛片免费|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