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玲玲
1.鄭州財經學院會計學院 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后流動站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指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第三次分配是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完全出于道德和信念的力量進行的慈善捐贈與救濟等行為,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根據中華慈善總會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大額捐贈收入中,企業捐贈總額為68.44 億元,占全部捐贈收入的93%。企業已經成為我國慈善事業的主體,對扶貧、賑災和助學等都發揮了積極作用。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慈善捐贈位居企業社會責任的最高層次。然而,由于慈善捐贈會給企業帶來直接的資源消耗成本和間接的代理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究竟為什么熱衷于慈善捐贈,又給企業帶來了什么影響?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關于慈善捐贈對企業的影響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企業進行慈善捐贈可以降低公眾對企業不當行為如環境污染、產品質量問題等的關注和避免負面影響,提升管理層個人地位和聲譽,但會損害股東利益。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慈善捐贈可以幫助企業建立政治關聯和提高企業聲譽,并能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和企業價值。兩種觀點存在較大爭議。目前鮮有文獻研究慈善捐贈對企業勞動力的影響及其經濟后果。由于慈善捐贈可以傳遞企業財務狀況良好和具有較強社會責任感的信號,可以提高企業聲譽,從而會影響企業勞動力,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澄清企業慈善捐贈經濟后果的爭議提供一種可能的視角。
本文可能的學術貢獻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從企業勞動力的視角拓展了慈善捐贈經濟后果的相關研究。現有關于慈善捐贈經濟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企業政治關聯、融資能力、企業創新等方面,尚缺乏慈善捐贈對企業勞動力影響的研究。本文發現企業捐贈顯著促進了企業研發人才增加,從而從企業勞動力的視角拓展了企業捐贈經濟后果的相關研究。第二,從慈善捐贈的視角豐富了企業勞動力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目前學者主要從勞動力成本和融資約束等方面研究了企業勞動力的影響因素,但尚未關注到慈善捐贈對企業勞動力的影響。本文發現慈善捐贈顯著促進了企業勞動力增加,從慈善捐贈的視角豐富了企業勞動力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
本文的政策含義如下:首先,2016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指出“國家鼓勵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依法開展慈善活動”。本文的研究結果發現,慈善捐贈還可以給企業帶來研發人才,促進企業創新和提升企業價值,從而有助于進一步提高企業慈善捐贈的積極性。其次,2021 年8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強調“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企業是我國慈善捐贈的主體,推動了社會資源第三次分配,對于實現我國共同富裕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為進一步推動企業慈善捐贈和科學評價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及政策參考。
慈善捐贈不僅可以傳遞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的信號,而且可以提高企業聲譽和員工認同感。本文分別從信號傳遞效應、聲譽競爭優勢和社會認同效應三個方面分析慈善捐贈對企業勞動力的影響。
第一,慈善捐贈可以傳遞企業財務狀況良好和合法性的信號,有助于吸引求職者。首先,根據信號傳遞理論,企業進行慈善捐贈傳遞了企業財務實力雄厚和公司發展前景良好的信號。這有助于提高求職者對企業的員工福利和待遇的期望,從而吸引更多求職者。其次,根據社會交換理論,慈善捐贈不僅可以提高企業合法性,還可以獲得更多政府補貼和其他資源,這有助于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提高對求職者的吸引力。
第二,慈善捐贈可以傳遞企業社會責任感較強的信號,有助于提升員工安全感。根據社會責任理論,企業應當對股東、員工、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負責。慈善捐贈位于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的最高層,進行慈善捐贈體現了企業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有助于提升員工在企業就業的安全感,從而可以促進企業勞動力增加。
第一,慈善捐贈可以提高企業聲譽,給企業帶來吸引人才的競爭優勢。首先,根據聲譽理論,企業通常將慈善捐贈視為建立良好企業形象的公共管理工具,通過履行社會責任提高企業聲譽資本。慈善捐贈越多的企業吸引員工的能力越強,從而在人力資源方面產生競爭優勢。其次,研發人才通常受教育程度較高、技能較高,有很多工作機會可供選擇,會更加關注社會責任履行程度更高的企業,從而有利于企業吸引更多的研發人才。
第二,慈善捐贈可以帶來更多商業信用,從而提高企業吸引員工的能力。慈善捐贈提高了企業聲譽,會得到更多包括供應商、客戶等利益相關者的關注,有利于企業獲得商業信用融資。企業融資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企業勞動力成本,從而促進企業勞動力增加。
第一,慈善捐贈有助于吸引認同企業價值觀的求職者。首先,根據社會認同理論,慈善捐贈傳遞了企業的價值觀信息。求職者在做出職業選擇時,會將自己的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進行匹配,選擇到價值契合度更高的企業工作,慈善捐贈能夠為社會責任感較強的求職者提高自豪感,因此求職者會優先選擇慈善捐贈較多的企業就業。其次,根據資源依賴理論,員工是企業重要的人力資源,尤其是擁有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本的人才是企業創新最關鍵的生產要素,而有更多就業選擇的研發人才可能會利用社會責任來區分潛在雇主,社會責任感越強的企業可以提高研發人才的身份認同和社會地位。
第二,慈善捐贈可以提高現有員工的自豪感,提高員工留任率。首先,根據社會交換理論,企業與員工在利益交換基礎上形成了相互依賴關系。企業的慈善捐贈行為可以提高員工工作滿意度和敬業度,增加現有員工對企業價值的認同感,從而可以提高員工留任率。其次,慈善捐贈可以提高現有員工作為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成員的自豪感。慈善捐贈提高了企業聲譽,有助于增強現有員工的個人價值感和對企業的信任水平,提高了現有員工繼續留在企業的意愿,并且還可以促使員工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H1:慈善捐贈促進了企業勞動力增加,尤其是研發人才增加。
本文采用2008—2020 年滬深A 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樣本,剔除金融類和ST 公司,經過處理后共有35 845個公司—年度觀測值。本文有關企業特征和財務數據來源于CSMAR 數據庫,并從歷年上市公司年報中手工補充了慈善捐贈支出和研發投入等相關缺失數據。此外,有關市場化水平指標來源于王小魯等的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為剔除異常值對回歸結果產生的影響,對除虛擬變量外的所有連續變量進行上下1%的Winsorize 處理。
為了檢驗研究假設,本文構建如下多元回歸模型進行檢驗:

其中,i 表示上市公司;t 表示年度,t=2008,2009,…,2020。μ 表示行業固定效應,τ 表示年度固定效應,ε表示標準殘差項。
被解釋變量Employ 表示企業勞動力,用企業員工總數取對數表示。同時,本文還對研發人才占企業員工總數的比例(RDP)進行檢驗,以確定慈善捐贈對企業研發人才的影響。Dona是企業慈善捐贈,用上市公司年報中捐贈支出取對數表示。系數β反映慈善捐贈對企業勞動力的影響。根據假設,預期系數β顯著為正。
X 是控制變量構成的向量。根據以往文獻,本文加入以下控制變量:(1)企業規模(Size),定義為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2)企業年齡(Age),定義為當年減去企業成立年加1 的自然對數;(3)資產負債率(Lev),定義為期末負債總額與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4)凈資產收益率(ROE),定義為凈利潤與股東權益期初和期末平均余額的比例;(5)產權性質(SOE),國有企業取1,民營企業取0;(6)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Cash),定義為當期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總股本之比。
表1 報告了描述性統計特征。Employ 變量(取對數前)中位數為1 821 人,說明在2008—2020 年間至少有一半樣本上市公司的員工總數少于1 821 人;均值為4 805 人,說明樣本上市公司平均員工數量為4 805 人;最大值為68 999,說明樣本上市公司最多的員工總數為68 999 人。以上表明樣本上市公司勞動力差異較大。同時,RDP 的均值為5.444,說明樣本上市公司研發人才占員工總數的平均比例為5.444%,最小值為2.197%,最大值為8.765%,說明樣本上市公司研發人才數量差異較大。Dona 的均值為9.044,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17.40,說明樣本上市公司慈善捐贈差異非常大。同時,如圖1 所示,在2016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實施后,樣本上市公司平均慈善捐贈金額大幅度增加。

表1 描述性統計

圖1 2008—2020 年上市公司慈善捐贈均值變化圖(單位:元)
表2 列出了企業慈善捐贈是否影響勞動力的檢驗結果。如表2 所示,被解釋變量分別是當期和未來一期的企業勞動力和研發人才。Dona 的系數都顯著為正,說明慈善捐贈顯著促進了企業當期和未來勞動力總數的增加,尤其是促進了企業研發人才增加。

表2 慈善捐贈與企業勞動力
1.捐贈數量分組
由于企業慈善捐贈金額的多少可能會影響企業聲譽,因此對企業勞動力的影響存在差異。本文按慈善捐贈均值將樣本上市公司分為慈善捐贈多的公司和慈善捐贈少的公司分別進行檢驗。當被解釋變量是勞動力時,Dona 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慈善捐贈少的公司僅勞動力總數增加,研發人才數量無顯著變化。檢驗結果表明,慈善捐贈越多的公司,企業勞動力增加越多,尤其是研發人才數量增加越多。
2.產權性質分組
由于公眾對不同企業進行慈善捐贈和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并不相同,而且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在融資約束和承擔社會責任能力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慈善捐贈對不同產權性質企業勞動力的影響可能存在不同。本文按實際控制人將樣本上市公司分為國有上市公司和民營上市公司兩組進行檢驗。在國有上市公司樣本中,只有被解釋變量是勞動力時,Dona 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慈善捐贈促進了國有上市公司勞動力總數增加。在民營上市公司樣本中,Dona 的系數都顯著為正,說明慈善捐贈促進了民營上市公司勞動力總數增加,尤其是促進了研發人才數量增加。檢驗結果表明,國有上市公司由于有較強的風險抵抗能力和政府聲譽做擔保,對慈善捐贈帶來的聲譽依賴程度較低。而民營上市公司更加依賴慈善捐贈增加社會信任和提高聲譽,減少與求職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有助于民營上市公司增加勞動力,尤其是增加對研發人才的吸引力。
3.剔除2008 年和2020 年樣本
由于2008 年汶川地震和2020 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企業慈善捐贈當年都有大量增加,這些特定事件可能會影響本文的檢驗結果,因此本文剔除2008 年和2020 年樣本再進行檢驗。Dona 的系數都顯著為正,說明在剔除2008 年和2020 年樣本后,慈善捐贈依然促進了企業勞動力總數和研發人才數量增加。
4.按2016 年前后分組
由于2016 年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如圖1 所示,2016 年后企業慈善捐贈大幅度增加,因此,2016 年前后慈善捐贈對企業勞動力可能存在不同影響。本文將樣本分為2016 年前后兩組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表明,2016 年前后慈善捐贈都促進了企業勞動力增加,但只有在2016 年之后,慈善捐贈促進了未來研發人才數量增加。在2016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實施后,慈善捐贈越多的企業更能得到研發人才的價值感認同,因此有助于企業研發人才數量增加,這說明本文的檢驗結果依然穩健。
由于慈善捐贈可能降低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有助于獲得政府支持,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可能提高企業增加勞動力的能力。因此,本文進一步檢驗商業信用和政府補貼是否是慈善捐贈影響企業勞動力的重要機制。
首先,慈善捐贈有助于企業獲得商業信用。由于慈善捐贈被媒體報道后會產生較強的公眾效應,容易被利益相關者關注到,承擔較多社會責任的企業往往會得到更多利益相關者的認同和信任。慈善捐贈也傳遞了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的信號,從而可以加強企業與供應商和客戶的合作關系,有助于企業獲得更多的商業信用支持。其次,慈善捐贈帶來的商業信用增加有助于企業勞動力增加。商業信用增加緩解了企業融資約束,補充了企業增加勞動力的資金,有助于提高企業增加勞動力的能力。
為檢驗慈善捐贈是否增加了企業商業信用,以及商業信用是否影響了企業勞動力,本文采用上市公司年報中應付賬款、應付票據和預收款項合計數的對數衡量商業信用(Credit)。如表3 所示,列(1)、(3)和(7)顯示企業慈善捐贈對商業信用的影響,Dona 的系數都顯著為正,說明慈善捐贈顯著增加了企業當期和未來的商業信用。除列(6)外,列(2)、(4)和(8)中Dona 的系數都小于表2 中相應系數,說明慈善捐贈通過增加商業信用促進了企業勞動力增加,尤其是增加了未來研發人才。以上結果表明,商業信用的確是慈善捐贈影響企業勞動力的一種機制。

表3 慈善捐贈、商業信用與企業勞動力
首先,慈善捐贈有助于獲得政府扶持。企業通常利用慈善捐贈迎合政府經濟和社會管理需求,與政府建立合作關系,從而謀取生存和發展的資源。慈善捐贈較多的企業的確可以獲得更多的政府補貼等資源。其次,慈善捐贈帶來的政府補貼有助于增加企業勞動力。企業獲得政府補貼可以傳遞政府對企業合法性和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認可,可以提高求職者及現有員工對企業的信任度,從而有助于企業吸引人才和留住現有員工。同時,政府補貼緩解了企業融資約束,提高了企業增加勞動力的能力。
為檢驗慈善捐贈是否增加了企業政府補貼,以及政府補貼是否影響了企業勞動力,本文采用上市公司年報中政府補助占營業總收入的比例表示政府補貼(Sub)。如表4所示,列(1)和列(5)顯示企業慈善捐贈對政府補貼的影響,Dona 的系數都顯著為正,說明慈善捐贈顯著增加了企業當期的政府補貼。列(2)和列(6)中Dona 的系數都小于表2 中相應系數,說明慈善捐贈通過增加政府補貼促進了企業勞動力增加,尤其是增加了未來研發人才。以上結果表明,政府補貼的確是慈善捐贈影響企業勞動力的一種機制。

表4 慈善捐贈、政府補貼與企業勞動力
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尤其是研發人才關系企業創新成敗。因此,慈善捐贈通過增加企業勞動力對企業創新和企業價值產生了什么影響值得進一步研究。
首先,高素質研發人才是企業進行高質量創新的關鍵要素。如上所述,慈善捐贈促進了企業研發人才的增加,有利于企業加大創新活動。同時,慈善捐贈給企業帶來了商業信用和政府補貼等資源,有利于促進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其次,慈善捐贈增強了研發人才作為企業成員的自豪感和個人價值感。科技部發布的《2019 年我國企業創新活動特征統計分析》顯示,77.1%和75.1%的企業家分別認為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高素質的人才是影響創新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慈善捐贈有助于促使研發人才為了企業長期發展而努力工作,不斷提高創新效率。
因此,本文認為,慈善捐贈通過增加企業勞動力,可能影響企業創新。本文構建以下計量模型:

模型(2)檢驗慈善捐贈通過企業勞動力對企業創新產生的影響。其中,Innovation 表示企業創新,分別用當期和未來一期的專利授權個數(Patent)及研發費用率(RDR)表示。其他變量定義同模型(1)相同。
如表5 所示,列(4)和列(7)中,當被解釋變量分別為未來一期的專利授權和當期研發費用率時,交乘項RDP×Dona 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慈善捐贈通過增加企業研發人才促進了企業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以上結果表明,慈善捐贈不僅有利于增加企業研發人才,而且可以進一步促進企業創新能力提高。

表5 慈善捐贈、企業勞動力與企業創新
首先,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尤其具有創造性思維的研發人才通過突破性創新活動可以幫助企業獲得超額利潤。其次,慈善捐贈促進了企業勞動力尤其是研發人才增加,有助于投資者更好地判斷公司質量和未來發展前景,從而提升企業價值。
因此,本文認為,慈善捐贈通過增加企業勞動力,可能影響企業價值。本文構建以下計量模型:

模型(3)檢驗慈善捐贈通過企業勞動力對企業價值產生的影響。其中,TobinQ 表示企業創新,用上市公司托賓Q 值表示。其他變量定義同模型(1)相同。
如表6 所示,列(1)中,交乘項Employ×Dona 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慈善捐贈通過增加員工總數提升了企業價值。列(3)和列(4)中,交乘項RDP×Dona 的系數都顯著為正,說明慈善捐贈通過增加企業研發人才提升了企業價值。以上結果表明,慈善捐贈不僅有利于企業人力資本增加,而且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價值。

表6 慈善捐贈、企業勞動力與企業價值
本文以2008—2020 年滬深A 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檢驗慈善捐贈對企業勞動力的影響及經濟后果。本文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檢驗發現,慈善捐贈顯著增加了企業勞動力,尤其是增加了企業研發人才。商業信用和政府補貼是慈善捐贈對企業勞動力的主要影響機制。慈善捐贈后企業研發人才增加越多的企業,企業創新和企業價值都顯著增加。本文還進行了一系列穩健性檢驗,結果依然保持穩健。研究結果表明,慈善捐贈不僅有利于提高社會福利,而且可以促進企業創新和提升企業價值,說明慈善捐贈是有利于企業發展和社會福利最大化的“雙贏”行為。
本文的政策啟示:第一,加大對企業慈善捐贈行為的引導。企業慈善捐贈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同時,慈善捐贈不僅有助于企業吸引研發人才,而且可以促進企業創新和提升企業價值。繼續加大對企業慈善捐贈行為的引導,可以實現企業發展和社會福利最大化的雙重效果。第二,將慈善捐贈信息放在企業招聘信息的首要位置。持續的慈善捐贈傳遞了企業財務狀況良好和社會責任感較強的信號,有助于企業吸引有相同價值觀的研發人才,為企業創新奠定人力資本基礎。因此,可以將企業慈善捐贈信息作為企業招聘信息的重要內容,向求職者傳遞企業社會責任情況,有助于招聘研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