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暑靜,黃必為,張秀珍
(惠州市職業病防治院結核門診 廣東 惠州 516001)
近年來,肺結核已成為對人類身心健康存在嚴重威脅的疾病之一。該病作為慢性傳染病,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傳播,目前已成為單一病原菌致死的首位。肺結核的臨床療效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著較強的相關性,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與肺結核控制率與復發率呈負相關。但在臨床實際治療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不能完全按照醫囑規律服用藥物,未能完成治療全程,導致治療失敗,甚至產生耐藥情況以及疾病復發等,大大延長了疾病的治療進程,增加了肺結核的治療難度。本研究旨在分析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探究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的干預效果。
選取惠州市職業病防治院2020 年11 月—2021 年9 月確診為肺結核并接受化療的患者100 例為研究樣本。其中男54 例,女46 例;年齡46 ~81 歲,平均年齡(60.52±6.42)歲。所有患者均給予直接觀察下的短程督導化療。在強化期,給予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療;在繼續期,給予異煙肼、利福平治療。納入標準:①經胸部X 線片、CT 檢查、細菌學檢查、臨床癥狀檢查等確診為肺結核;②接受化療口服抗結核藥物治療≥3 個月;③依從性較好,符合知情同意原則,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完善;④意識清晰,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正常,配合調查。排除標準:①因其他原因導致的胸腔積液,診斷為結核性胸膜炎者;②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溝通障礙及認知錯誤者。
1.2.1 調查工具 根據《護理社會學》中不遵醫行為的原因,對肺結核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進行設計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患者基礎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工作、居住地、流動人口;社會信息,包括婚姻狀況、文化水平、家庭月入、醫療費用;病歷資料,包括病程、合并癥、不良反應、疾病認知水平;用藥依從性資料,包括服藥情況、停藥原因等。問卷內容包含且不限于上述信息。
1.2.2 調查方法 首先獲取相關管理部門的調查項目審批,隨后獲取科室相關負責人的知情同意。對調查人員開展培訓,選取符合入選標準的病例樣本。向所選患者介紹調查的目的、方法等內容,獲取患者的配合,最后發放調查問卷。被調查人員需獨立完成問卷,主持人需提前講解問卷內容的回答方法,包含統一指導以及舉例講解等,患者提出關于問卷問題需予以指導。對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患者,需講解詢問患者,代理患者填寫問卷。完成所選患者的問卷發放工作,患者回答完畢并確定有效后將問卷收回。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00 份,回收有效問卷100 份,回收率100%。
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檢驗。采用Logistics 回歸分析用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階段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逐漸降低,階段之間服藥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不同階段患者服藥依從性[n(%)]
100 例患者中,依從性差59 例。醫療費用、服藥時間、病程、不良反應、年齡、合并癥、婚姻狀況、人口流動與服藥依從性相關,差異顯著(<0.05),見表2。

表2 影響患者服藥依從性單因素分析[n(%)]
結果顯示,流動人口、醫療費用、不良反應、服藥時間是影響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危險因素(<0.05),見表3。

表3 影響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多因素分析

表3(續)
肺結核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對臨床治療的效果以及患者的身體健康情況影響較大。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故需予以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讓患者可以正確、規范接受抗結核治療,提高服藥依從性,確保治療效果。≥60 歲的患者服藥依從性低,原因在于老年患者身體較差,治療后易產生較強不良反應,從而不耐受藥物治療,故拒絕治療。流動人口用藥依從性低,該類人群的經濟水平和居住水平相比于常駐人口較低,其工作不穩定,流動性較強,疾病防治意識較差,通常不能接受規范化的治療,因此依從性差,提高了病情的控制難度。未婚、離婚或喪偶患者依從性差,該類患者缺乏家庭支持,家屬不能予以患者充分的支持和配合,導致患者的依從性差。有合并癥及不良反應的患者依從性低,臨床治療肺結核需長期聯合使用藥物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多,部分患者由于疾病本身以及治療造成的并發癥,如聽覺與視覺的損傷、肝腎功能的損傷、消化系統反應、藥物過敏等,導致患者產生不良心理,降低治療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依從性低。常規治療肺結核需要6 ~12 個月,一些患者需更長時間,經濟困難、自費治療難以支付高額醫療費用,居住較遠家庭也會因為就診花費時間、精力過大而不能規范治療。
對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后,可以通過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注重患者的主觀心理感受,依據其年齡、文化水平及病史等情況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用藥效果。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充分理解及同情患者,積極與其交流,鼓勵患者主訴,從而分析患者的心理情緒,給予疏導,盡量滿足患者的基礎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信任感。同時,向患者分享成功案例,打消患者的顧慮,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促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積極配合用藥治療。(2)加強健康宣教。肺結核的病情控制除了有效的治療外,與患者的健康知識、行為、信念、遵醫行為與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存在密切關系。健康宣教作為宣傳及治療的有效措施,依據實際情況開展健康宣教,如積極創辦肺結核疾病俱樂部、組織患者參與健康講座與開展護患溝通等方法加強肺結核疾病相關知識宣教,借助辦板報、發宣傳資料等方法向患者耐心且詳細的講解,促使患者認知水平提升,使其充分了解用藥的方法、療程及隔離等措施的必要性與目的,從而提高患者對疾病的重視度,正確面對疾病治療,遵醫囑用藥。同時,可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治療措施、轉歸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健康教育不是一次性過程,應貫穿疾病的始終,通過正確合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的認知、態度、行為發生改變。(3)藥物護理。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后,可能會引起機體一系列復雜的生理、病理變化,因此需加強藥物治療過程中的護理干預,提前向患者說明藥物的作用機制與不良反應,并指導其學習服藥后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積極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早治療,如改變用藥時間、遵醫囑改變用藥路徑及輔助使用保肝藥與保護胃黏膜藥物等,促使用藥不良反應減少。經有效溝通及反復講解,使患者正確理解用藥方法,遵醫囑用藥配合治療。同時加強用藥管理,護理人員需監督患者用藥后方可離開,避免漏藥。(4)建立社會和家庭支持系統。在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的同時,對其家屬也要進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及其家屬對肺結核相關知識的了解,減輕其抑郁及焦慮情緒,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同時,鼓勵家庭成員多關心、安慰、開導患者,細心照料患者,督促、監督患者按時用藥,積極解決用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家庭干預可增加護患之間的溝通,有效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治療為主動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5)出院護理。在患者出院前1 d 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說明用藥的時間、劑量及用法,并制作成卡片,利于患者遵醫囑用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長期性、艱巨性和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囑患者回家后將卡片放在經常看到的地方,囑患者勿漏服、隨意減量、擅自停藥。囑家屬監督患者用藥,若在用藥期間出現不良反應,需及時與醫師聯系,定期復查肝功能、胸部X 線片,并告知醫師聯系電話,以便隨時聯系、咨詢。(6)加強對患者的隨訪和督導:在院內開發督導系統,聯系患者的主治醫師與各個縣區的督導員,進行上門隨訪,督促患者服用藥物,通過系統將惠州市所有縣區進行覆蓋,對患者每一季度的服藥率予以關注,并在患者服藥過程中進行72 h 的隨訪記錄,全程管理患者,督促患者服藥。(7)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對流動患者予以定期跟蹤,督促該類患者進行定期復查,嚴格監督患者的用藥情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給予減免政策、政府扶持,提高社保醫保報銷比例,肺結核特定門診職工醫保報銷比例提高至95%,耐藥肺結核特定門診年報銷金額無上限,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患者看病貴的問題。通過督導系統、患者管理與減免政策,在治療第4、6 個月,患者用藥依從性明顯提高,體現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流動人口、醫療費用、不良反應、服藥時間屬于影響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危險因素,需要給予該類患者針對性的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