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崢
(武警廣西總隊醫院泌尿外科 廣西 南寧 530000)
急性腎絞痛屬于普通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引發上述癥狀的原因較多,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該疾病起病急驟,且疼痛感較劇烈,給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嚴重不適,故對其施行有效的鎮痛治療十分必要。目前,治療腎絞痛以解除腎盂和輸尿管平滑肌痙攣為目的,進而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常用的鎮痛藥物有阿托品、山莨菪堿等。有研究結果顯示,上述鎮痛藥物的鎮痛效果欠佳,且患者用藥后出現心悸、排尿不暢等不良反應的概率較高,安全性較難保證。因此,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考慮,有必要選擇其他鎮痛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討氯諾昔康聯合間苯三酚治療急性腎絞痛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借助擲幣法將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78 例急性腎絞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39 例。觀察組年齡20 ~71 歲,平均年齡(35.96±2.48)歲;男25 例,女14 例;起病至就診時間為1.1 ~6.2 h,平均(2.23±0.25)h;疾病類型:15 例腎結石,17 例輸尿管結石,7 例腎結石合并輸尿管結石;臨床表現:6 例腎盂積水,12 例尿路感染,10 例排尿困難,4 例惡心嘔吐,5 例發熱,8 例白細胞升高。對照組年齡21 ~70 歲,平均年齡(35.89±2.55)歲;男24 例,女15 例;起病至就診時間為1.2 ~6.5 h,平均(2.28±0.28)h;疾病類型:14 例腎結石,18 例輸尿管結石,7 例腎結石合并輸尿管結石;臨床表現:5 例腎盂積水,13 例尿路感染,11 例排尿困難,6 例惡心嘔吐,5 例發熱,9 例白細胞升高。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無出血傾向者;②20 ~75 歲者;③2 h 內未使用任何鎮痛藥物者;④簽署知情協議者;⑤無精神疾病史者。排除標準:①藥物過敏史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活動性潰瘍病史者;④妊娠或哺乳期者;⑤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
對照組施行阿托品+山莨菪堿治療,給予患者肌內注射0.5 mg 阿托品(上海通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160,規格2 g),然后給予患者靜脈滴注10 mg 山莨菪堿(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568,規格10 mg)+250 mL 50 g/L 葡萄糖溶液(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0636)。
觀察組施行氯諾昔康聯合間苯三酚治療,給予患者肌內注射8 mg 氯諾昔康(哈爾濱三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160,規格8 mg),然后給予患者靜脈滴注80 mg 間苯三酚(南京恒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766,規格40 mg)+250 mL 50 g/L 葡萄糖溶液。
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起效時間、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評分、6 h 再發率、疼痛介質水平[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 PGE)、P 物質、β-內啡肽(β-Endorhin, β-EP)]、血清應激激素指標[血管緊張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皮質醇(cortisol, Cor)]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療效判定標準:用藥30 min 內疼痛消失,且在短時間內未復發為顯效;用藥30 min 內疼痛有所減輕,且在短時間內再復發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本組總例數×100%。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評估,0 ~10 分,0 分無痛感,1 ~3、4 ~6、7 ~10 分分別提示輕度、中度及重度疼痛,評分越高,則疼痛感越強。

觀察組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且治療后15 min 及30 min 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起效時間、VAS 評分對比(± s)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6 h 再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6 h 再發率對比[n(%)]
治療后,觀察組PGE、P 物質均顯著低于對照組,β-EP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PGE2、P 物質、β-EP 水平對比(± s)

表3(續)
治療后,觀察組Ang Ⅱ、NE、Cor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應激激素指標對比(± s)
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腎絞痛屬于臨床泌尿外科患病人數較多的急癥之一,疾病發作時常伴有劇烈疼痛感,給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了嚴重困擾,故需及時對其施行有效的救治。以往臨床常使用阿托品、山莨菪堿、嗎啡等鎮痛藥物,雖然能獲得一定的鎮痛效果,但效果有限,且患者可能出現藥物成癮性,故有必要選擇其他鎮痛藥物。
本研究對急性腎絞痛患者施行氯諾昔康聯合間苯三酚治療獲得了較好成效,這主要是由于氯諾昔康屬于新型非甾體類鎮痛抗炎藥,無首過效應,絕對生物利用度為97%,能有效抑制環氧化酶活性,從而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但上述藥物不能同時抑制5-脂質氧化酶活性,從而不能抑制機體合成白三烯,亦不會改變花生四烯酸轉化為5-脂質氧化酶的途徑,對減弱上行性疼痛興奮性傳導及抑制脊髓疼痛沖動處理過程具有積極的意義,從而有助于減弱輸尿管收縮性,降低腎小球毛細血管壓,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此外,上述藥物能有效激活內源性阿片神經內啡肽系統,從而起到鎮痛作用,且上述藥物安全性較高,患者出現呼吸抑制、胃腸道不適、成癮性等不良反應的概率較低。間苯三酚屬于純平滑肌解痙藥,能直接作用于泌尿生殖道平滑肌,相比于其他平滑肌解痙藥,上述藥物只能作用于痙攣平滑肌,且不具有抗膽堿效果,故在起效過程中不會產生抗膽堿樣不良反應,患者出現心率加快、低血壓、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的概率較低,適用于高血壓、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臨床治療。因此,對急性腎絞痛患者施行氯諾昔康聯合間苯三酚治療具有較好的協同性,更有助于增強鎮痛效果。
此次結果顯示,觀察組起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且治療后15 min 及30 min 的VA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6 h 再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0.05)。由此提示,施行氯諾昔康聯合間苯三酚治療的鎮痛效果更佳,起效更快,且有助于減少再發,可行性較高。疼痛感受主要由疼痛介質介導,PGE、P 物質、β-EP 均屬于目前臨床常用的疼痛介質因子。其中PGE能明顯降低機體疼痛閾值,增加主觀疼痛感;P 物質在機體神經纖維中廣泛分布,機體受到神經刺激后,可促使機體中樞及外周端釋放上述因子,從而參與機體痛覺傳導;β-EP 屬于抗痛因子,抑制機體合成促痛因子,能起到一定的鎮痛作用。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PGE、P物質均較對照組更低,且治療后β-EP 水平較對照組更高(<0.05),提示施行氯諾昔康聯合間苯三酚治療的鎮痛效果更優,更有助于減輕患者疼痛感。疼痛反應易促使機體出現應激反應,促使多種內分泌激素水平升高,而Ang Ⅱ、NE、Cor 屬于評估應激反應的常見指標。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Ang Ⅱ、NE、Cor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0.05)。提示施行氯諾昔康聯合間苯三酚治療更有助于減輕疼痛反應,從而減輕機體應激反應。此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0.05),提示施行氯諾昔康聯合間苯三酚治療的安全性更高。張俠飛的研究結論和本研究類似,均認為聯合使用氯諾昔康+間苯三酚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對急性腎絞痛患者施行氯諾昔康聯合間苯三酚治療的鎮痛效果更好,起效更快,且有助于降低再發率,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