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峰
(天鎮縣賈家屯鄉便民服務中心,山西 天鎮 038200)
寄生蟲病是危害羊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由于寄生蟲一般以隱蔽的方式來慢性消耗動物,在養殖過程中往往不會受到養殖戶的重視,但卻能夠對羊只健康生長造成極大影響,直接導致其身體機能下降,最終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羊常見的體內寄生蟲主要為肝片吸蟲、絳蟲、血吸蟲、焦蟲等。為確保羊只健康生長,減少因體內寄生蟲病所造成的損失,需對羊體內寄生蟲病加強重視,做好防治工作。
肝片吸蟲病的病原包括肝片吸蟲與大片吸蟲,屬于片形屬。其中,肝片吸蟲長20 ~40 mm、寬10 ~13 mm,蟲體呈棕紅色,有口吸盤與腹吸盤2 個,錐形前部為口吸盤,腹吸盤在腹面中線的水平位置處。大片吸蟲體積相對略大,長30 ~75 mm,寬5 ~ 12 mm,蟲體外觀呈兩側平行狀,后端呈鈍圓狀。
研究發現,肝片吸蟲必須借助中間宿主來實現發育成熟,其中間宿主是椎實螺,大多在潮濕低洼地帶生存,具有較強的抗低溫能力。在放牧過程中,羊群接觸椎實螺后,肝片吸蟲病病原便會進入羊只體內并大量繁殖,最終導致羊只染病。肝片吸蟲病在炎熱、多雨季節發生率較高。
肝片吸蟲病的臨床癥狀與動物年齡和體質、感染程度等關系密切。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可將肝片吸蟲病劃分為急性型及慢性型2 種。羊感染急性型肝片吸蟲病的主要癥狀為高熱、精神萎靡、離群落后、貧血及黏膜蒼白,病情嚴重的僅幾日病羊便死亡;羊感染慢性型肝片吸蟲病的主要癥狀為食欲不佳、消瘦、貧血、黏膜蒼白、被毛雜亂,眼瞼、胸部、腹部等多個部位發生水腫,交替出現便秘及下痢癥狀,若病情惡化,病羊最終因衰竭而死亡。
針對肝片吸蟲病的治療手段主要是藥物驅蟲,驅蟲藥物主要有硫溴酚和硫氯酚等,用量分別為 30 mg/(kg·BW)和100 mg/(kg·BW)。驅蟲時注意要將上述藥物配制成懸液對病羊進行灌服。
絳蟲病的病原有莫尼茨絳蟲、曲子宮絳蟲、無卵黃腺絳蟲。在獸醫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莫尼茨絳蟲有貝式莫尼茨絳蟲和擴展莫尼茨絳蟲2 種類型。兩種莫尼茨絳蟲的外形非常相似,頭節近似球形、較小,體節扁寬、較短,體節兩側卵黃腺及卵巢為花環狀,體內可見網狀子宮及大量睪丸,體節后緣存在節間隙;但貝氏莫尼茨絳蟲具備帶狀節間隙,而擴展莫尼茨絳蟲由一列小圓囊狀物構成節間隙。
曲子宮絳蟲一般寄生在羊小腸內。成蟲乳白色,蟲卵橢圓形;有4 個吸盤,無頂突;節間較短,各節片均具備1 套生殖器官;在節片側緣分布有生殖孔,同時兩側排列不規則;子宮呈管狀橫行排列,并彎曲;排泄管外側分布有圓點狀睪丸。
無卵黃腺絳蟲蟲體長且窄,體長2 ~3 m,甚至更長,寬度僅2 ~3 mm;節片極短,無明顯分節;各個節片內僅具備1 套生殖器官,左右排列不規則;排泄管兩側分布有睪丸,無卵黃腺,各孕節子宮均互相靠近且前后連續,排列于節片的中央。
2.2.1 易感群體。通常,莫尼茨絳蟲主要感染1.5 ~7.0 月齡羔羊,曲子宮絳蟲主要感染幼羊及成年羊,無卵黃腺絳蟲主要感染成年羊。
2.2.2 感染途徑。羊群放牧采食時往往會吞食中間宿主地螨。如地螨帶有似囊尾蚴,即可感染絳蟲病。絳蟲病對羊只產生的危害主要有奪取營養、釋放毒素和機械作用。莫尼茨絳蟲屬于大型寄生蟲,其大量寄生在腸道的情況下往往會造成腸腔狹窄,導致羊只消化機能紊亂,羊只過量進食時易出現腸套疊、腸梗阻等病癥。此外,由于蟲體從腸道中汲取營養物質,因此,其生長速度極快,成年羊感染后逐漸消瘦,體質也會逐漸衰弱;仔羊感染后發育緩慢,嚴重時死亡。另外,絳蟲在宿主體內會產生毒素和代謝產物,可導致宿主的組織器官出現病變和炎癥,抵抗力下降,對宿主的腸道組織和神經系統造成破壞。
2.2.3 發病特點。羊絳蟲病的發生具備明顯的地方性流行特點,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是春季較易感染,夏季為發病高峰期,秋季后發病率逐漸降低。
羊只感染莫尼茨絳蟲后,主要表現出消瘦明顯、精神萎靡、腹瀉癥狀,糞便中含有孕節和黏液。如果不及時進行驅蟲治療,病羊癥狀逐漸加劇,還會出現神經癥狀,如肌肉震顫、共濟失調。病死羊因消瘦呈干癟狀,可視黏膜呈蒼白色,胸腹腔有較多的滲出液;腸黏膜有出血現象,腸系膜與淋巴結明顯腫大,腸道內有蟲體。
羊只感染曲子宮絳蟲后,通常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嚴重感染時,病羊會出現貧血、腹瀉、逐漸消瘦等癥狀。
羊只感染無卵黃腺絳蟲后,通常體溫升高,視力下降,并經常向腦部感染一側轉圈運動,后退時倒地不起,還可能出現磨牙、步態蹣跚、流涎、痙攣等癥狀。對急性死亡病羊進行剖檢,可發現有腦炎及腦膜炎癥狀。
預防和治療絳蟲病時主要采用藥物驅蟲方式,常用藥物有硫氯酚(按每千克體質量用藥100 mg 劑量標準一次性對病羊灌服)、氯硝柳胺(按每千克體質量用藥80 mg 劑量調配成10%的水懸液對病羊灌服)、吡喹酮(按每千克體質量用藥15 mg 劑量標準對病羊灌服)。另外,還可采用中藥療法,一般可選用以下方劑:①15 g 南瓜子、10 g 檳榔、10 g 貫眾、8 g蘇木研磨成粉后開水沖服;②15 g 川椒、10 g 皂角、8 g 使君子、6 g 馬鞭草研磨成細粉,開水沖開候溫 灌服。
在我國,血吸蟲是一種分布極為廣泛的羊體內寄生蟲,主要包括日本血吸蟲、曼氏血吸蟲和埃及血吸蟲3 種。以日本血吸蟲最為常見,包括分體屬血吸蟲、東畢屬血吸蟲2 種。分體屬血吸蟲成蟲細長,多數雄性蟲體為白色,蟲體前端存在口吸盤,同時蟲體具備較大的腹吸盤。較為常見的東畢屬血吸蟲為土耳其斯坦東畢吸蟲,其蟲體為線形,雄性蟲體為白色,蟲體光滑;而雌性蟲體為暗褐色,在其腸管合并的位置附著有類似螺旋狀的卵巢,卵巢前方可以看到卵黃,子宮內大多只有1 個蟲卵。蟲卵長72 ~77 μm、寬18 ~26 μm,無卵蓋。
羊血吸蟲的中間宿主為釘螺,因而該病具有一定的地方流行性特點。該病多發于夏季及秋季,主要通過血吸蟲尾蚴鉆入羊只皮膚而感染,也可通過羊只吞噬攜帶血吸蟲尾蚴的水草而感染。
多數病羊的臨床癥狀與流行性感冒相似:病羊食欲下降甚至無食欲,精神狀況不佳,呼吸頻率過快,鼻腔內分泌出大量的漿液性黏液,糞便稀薄,隨著病情發展,糞便將轉變為水樣。急性感染病例發病后可轉為慢性,病情較輕的羊只通常不會有急性癥狀表現。慢性病例多表現為黏膜蒼白,頸腹部水腫,腰腹部變粗,消化不良,糞便內夾雜有飼料。妊娠母羊患病后,常面臨流產甚至流產后出現不孕不育問題。羔羊患病后生長發育受阻,甚至停止生長,病情嚴重的羔羊將死亡。
病死羊尸體消瘦、貧血,腹腔內含有大量的積液;腸系膜及大網膜有明顯的膠樣浸潤,病情嚴重的病羊胃腸壁漿膜層可見膠樣浸潤;病羊小腸黏膜存在出血點及壞死灶,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嚴重;肝臟質地硬脆,表面不光滑,可見灰白色條紋,一些病羊肝臟為灰白色,有多處壞死性結節。
給病羊灌服吡喹酮1 次/d,每次每千克體質量用藥40 ~60 mg,連用5 d;按照每千克體質量用藥 3 ~5 mg/kg 的標準,將硝硫氰胺制成3%的水懸液,對病羊進行頸靜脈注射;灌服敵百蟲,綿羊用量為90 mg/kg,山羊用量為每千克體質量用藥60 ~80 mg;使用六氯對二甲苯灌服,用量為每千克體質量用藥250 ~350 mg。
焦蟲病病原為巴貝斯科莫氏巴貝斯蟲、泰勒科山羊泰勒蟲。
4.1.1 莫氏巴貝斯蟲。莫氏巴貝斯蟲主要寄生于羊只紅細胞內,呈梨形、橢圓形或者不規則形。梨形蟲蟲體長度通常超過紅細胞半徑。雙梨子形為蟲體最典型的形態,主要通過尖端相連。
4.1.2 山羊泰勒蟲。山羊泰勒蟲在紅細胞中寄生,其形狀各異,包括卵圓形、圓形等。紅細胞內寄生的蟲體數量一般為1 ~4 個。對病羊淋巴結和脾臟的涂片進行觀察,可發現裂殖體存在于淋巴結內或游離。在裂殖體中有紫紅色、直徑1 ~2 μm、數量1 ~90 個的染色質顆粒。
牛蜱和扇頭蜱等是莫氏巴貝斯蟲病最主要的傳播者,而山羊泰勒蟲主要通過血蜱屬、璃眼蜱屬蜱蟲傳播。羊焦蟲病具備明顯的季節性特點,主要發生在蜱蟲出沒時期。我國每年4—10 月為該病的多發期。該病流行區發病率較高的是1 ~2 歲羊只,病羊耐過后成為帶蟲體,隨后不再輕易發病,但當并發其他疾病或養殖環境變化時,常因羊只抵抗力受到影響而導致復發問題出現,復發后病情更為嚴重。
發病初期,病羊精神疲倦,食欲減退,眼結膜潮紅,低頭耷耳,不時發出呻吟聲,肌肉顫抖,迅速消瘦,步行強硬,呆立不穩,吃土,磨牙,喜吃干草,臥地不起,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心音擴散,體溫約41 ℃,呈稽留熱型。病羊體表淋巴結腫大,其中以肩前淋巴結腫大現象最為明顯,發病初期形狀類似蠶豆,接著逐漸轉變為核桃形,并且質地堅硬。發病后期,因紅細胞被焦蟲吞食,病羊表現出結膜蒼白、皮膚發黃等貧血癥狀。另外,發病初期病羊糞便干硬,接著病羊出現拉稀癥狀,其糞便內夾雜有血液或者黏液,部分病羊患病后甚至存在血尿現象,最終因機體衰竭而導致死亡。
羊只感染巴貝斯科莫氏巴貝斯蟲、泰勒科山羊泰勒蟲后發病癥狀也有一定的區別。感染莫氏巴貝斯蟲的病羊精神渙散、食欲不振、喘氣不止,可視黏膜存在嚴重的充血現象,有血紅蛋白尿出現,紅細胞300 萬~400 萬個/mm;發病初期病羊表現為下痢,隨著病情發展轉變為便秘,病羊糞便內可見黏液及血液,部分病羊異常興奮,常突然倒地而死亡。感染山羊泰勒蟲的病羊淋巴結有明顯痛感,腫大最明顯的是肩前淋巴結;病羊精神沉郁,呼吸急促,脈搏加快,肺泡音粗歷,喜臥,貧血,先便秘,隨后開始腹瀉;病情嚴重的病羊皮膚較薄位置可見出血點。
在養殖過程中對病羊做到早發現、早確診和早治療。治療時,可按照每千克體質量用藥7 mg 劑量標準,將貝尼爾配制成7%水溶液,進行分點深部肌內注射,每天1 次,連用3 d。一般用藥后病羊有輕微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嗜睡,但恢復較快,對羊只健康無明顯影響。也可使用錐黃素治療,按照每千克體質量用藥3 ~4 mg 標準將其配制成0.5%~1.0%的水溶液,對病羊進行靜脈注射,注射后應避免病羊受到強光照射而造成灼傷;嚴重病例在24 ~48 h 后再次注射1 次。另外,可按照每千克體質量用藥0.08 ~ 0.16 mL 標準對病羊肌注或靜脈滴注復方鹽酸吖啶黃注射液,每天1 次,連用3 d。
除了使用高效殺蟲藥治療外,還要加強護理,同時使用強心、健胃、補液藥物進行輔助治療。例如,使用安鈉咖和10%葡萄糖注射液進行強心補液;針對貧血癥狀可采取輸血和補充維生素予以改善,每次輸50 ~200 mL 的健康羊血,同時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B;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出現繼發感染;適當使用健胃散和人工鹽。此外,養殖人員要給病羊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促進病羊盡早恢復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