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發福
(武宣縣思靈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 武宣 545909)
當前,農業生產向智能化轉型是必然趨勢,而農業機械是農業智能化生產的關鍵設備。然而,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農業生產環境、農機操作不當、零部件自然損壞及農機周期性閑置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各種故障問題。為了確保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需要做好農業機械的維修保養工作,預防故障問題的發生,以此提升農業機械使用壽命,提升工作效率。
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設備。實踐證明,加強農業機械維修保養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加強農業機械維修保養工作有助于延長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農業機械設備使用環境往往比較復雜、不規范的操作會縮短其使用壽命。例如,在旋耕機使用后未進行班次保養、未檢查螺栓的緊固情況,旋耕機的螺栓可能會松動,下次使用時可能會出現機械故障,甚至可能會給旋耕機帶來不可逆的損傷,縮短其使用壽命。因此,嚴格按照農業機械維修保養制度要求進行操作可以延長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提高農業機械的工作效率。
其次,加強農業機械維修保養工作有助于降低農業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率。近年來,因農業機械設備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頻繁發生。根據農業農村部門的統計,2021 年我國共發生聯合收割機事故105 起,直接經濟損失達252.87 萬元。其中,63.4%的事故原因屬于聯合收割機缺乏日常維修保養而導致零部件出現損壞,最終釀成安全事故。無數案例經驗表明,加強農業機械日常維修保養工作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而且可以提升農業機械的使用性能,進而有效避免因機械故障而引發的安全事故。
最后,加強農業機械維修保養工作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質量,滿足智慧農業的發展需要。農業機械化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如果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頻繁出現故障,不僅會影響農業的生產效率,而且會制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因此,為了提升農作物的生產質量、構建智慧農業,必須做好農業機械的維修保養工作。
零部件磨損是農業機械常見故障之一,其主要是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因零部件之間缺乏良好的潤滑而發生磨損,最終導致零部件失效。例如,拖拉機出現燒瓦現象,大部分是由于潤滑不良而導致零部件磨損。
由于農業機械使用環境比較復雜,在操作過程中長時間受地形波動等因素影響,導致農業機械出現振動與噪音。例如,旋耕機在工作時伴有金屬的敲打聲或齒輪箱內發生噪音,其原因主要是旋耕機固定犁刀的螺釘發生松動,犁刀晃動產生雜音,如果未能及時對松動的螺釘進行固定,就會導致犁刀損壞,甚至會因為旋耕機車速過快而致使犁刀飛出,發生嚴重的安全事故。此外,旋耕機噪音也可能是由犁刀磨損變形后與側板發生碰撞產生的。
發動機是農業機械的核心部位,是農業機械動力的主要輸出源。然而,在實踐中經常會出現農業機械發動機故障,如發動機啟動困難、發動機功率不足或者發動機不能平穩運行等。通過分析得知,導致發動機故障的原因較多。以農用柴油運輸機為例,如果農用柴油運輸機無法正常啟動,但能用車拖著行駛,并且拖行速度過快時行進困難,一般是因為啟動機存在故障、噴油泵內有空氣、進油電磁閥存在故障或者輸油泵嚴重磨損等。所以,檢修人員需要首先檢查啟動機是否能夠正常運轉、噴油嘴內是否有空氣,如果不存在上述問題,則需要對VE 泵解體檢查,進一步探究原因。
油路故障是農業機械操作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發生油路故障不僅會造成農業機械停止作業,而且易引發安全事故。結合調查,農業機械油路故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噴油不暢。農業機械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供油不足的問題,更換噴油嘴后仍未見效,則可能是由于噴油嘴頂桿內小鋼球磨損致使噴油不能霧化,需要更換小鋼球。②噴油偏射。農業機械出現噴油偏射時,主要是因為噴油嘴針閥偶件處磨損或者發動機出現積碳,檢修人員一般通過清洗噴油嘴就可以解決。
操作故障主要是駕駛人員未按照規范要求操作而導致的。例如,農業機械駕駛人員未獲得駕駛資格證,未能按照駕駛操作說明進行操作,導致因操作不當引起零部件早期損壞。旋耕機在作業時,主要是利用拖拉機輸出軸帶動旋耕刀轉動,如果駕駛人員未能合理控制車速,當鏈條被卡住后仍猛加油門,會導致鏈條在沖擊力的作用下斷開。
為了確保農業機械的安全運行,延長其使用壽命,應該遵循“防重于治、養重于修”的理念,做好農業機械的日常保養工作。一是農業機械操作維修人員要嚴格按照農業機械操作使用說明做好日常保養工作。例如,在旋耕機使用管理上,每天作業結束后,設備操作人員要及時將旋耕機打掃干凈,檢查各處連接螺栓的緊固情況,檢查插銷、開口銷是否有缺損,發現問題后要及時進行更換、補充。設備操作人員在日常保養時必須要做好相關信息的登記工作,以便能夠根據日常保養記錄對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進行綜合評價。二是要做好農業機械的潤滑處理工作。做好潤滑保養是延長農業機械使用壽命、降低零件部過度損耗的重要舉措。由于農業機械使用環境比較復雜,尤其是大型收割機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揚塵污染,這些揚塵污染會增加零部件之間的摩擦力,從而加速零部件的損耗。因此,農業機械檢修人員要及時根據生產環境、零部件之間的磨損情況添加更換潤滑油,確保零部件之間具有較好的潤滑效果。另外,由于潤滑油具有一定的使用壽命,因而在農業機械完成季度作業后,檢修人員要徹底清除機械表面的灰塵、油污等,并及時更換潤滑油和潤滑脂。
根據以往經驗,當農業機械出現振動或者噪音現象時表明農業機械出現隱蔽故障。檢修保養人員需要準確掌握故障識別技巧,準確判斷振動故障的原因。一是農業機械檢修人員要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對農業機械故障的準確判斷能力。由于導致農業機械振動或者噪音故障的原因比較多,而且其存在隱蔽性,在日常檢修時難以被及時發現,因而檢修人員要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對機械振動部位進行定位并且深度分析。例如,檢修人員可以在農業機械設備中裝載傳感器智能監測系統,將農業機械運行中的各項參數進行綜合匯總分析,并將機械設備的運行參數反饋到集中控制平臺。當農業機械運行參數發生變化時,系統就會自動發出預警,并且準確提示農業機械振動發生的部位,以便檢修人員快速找出故障原因。二是要規范維修保養工序,及時發現隱蔽故障。農業機械發生故障的原因比較多,檢修保養人員要按照從外到內、從簡到繁的順序對農業機械進行維修保養。例如,旋耕機在作業時出現振動故障時,檢修人員首先要對鏈條進行診斷,鏈條過緊會增加磨損,而過松則會出現鏈條爬行現象,從而易導致鏈條與側板間出現碰撞噪音。因此,檢修人員要及時對鏈條進行調整,確保頂向張緊滑軌的力應在5 ~ 10 kg。同時對軸承間隙進行調整,軸承間隙過大不僅會影響旋耕機的作業動力,而且易產生噪音。因此,檢修人員要調整旋耕機中間齒輪箱第二軸的 螺母。
做好發動機維修保養工作是延長農業機械使用壽命的關鍵舉措。在農業機械維修管理中,必須要建立完善的發動機維修保養制度。一是農業機械管理部門要建立完善的發動機維修保養制度。在農業機械使用過程中,部分操作人員并未嚴格按照預定的維修保養時間對機械設備進行保養,存在超負荷使用的現象,嚴重影響發動機的性能,導致發動機出現各種故障問題。因此,農業機械管理部門要規范農業機械的使用規范要求,嚴格要求機械操作人員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日常維修保養。二是要規范農業機械的使用行為。例如,很多農機手在安裝汽缸墊時習慣涂黃油,以為這樣可以增加汽缸的密封性,殊不知如此做法恰恰適得其反。由于黃油遇高溫后部分流失,缸墊、缸蓋與機體平面之間產生縫隙,高溫高壓燃氣易從此處沖擊,毀壞缸墊,造成漏氣。此外,黃油長時間處在高溫狀態下會產生積碳,造成缸墊過早老化變質。三是關注燃油質量,選擇質量合格的機油。農業機械使用人員要到正規的加油站去加油,杜絕使用“移動加油站”的燃油。同時,農業機械使用人員要提高辨識燃油質量的能力,結合農業機械的特性、作業環境等因素選擇相應規格的機油,并且定期更換 機油。
農業機械維修保養需要大量的維修工具,尤其是在農業機械拆卸中要選擇合適的拆卸工具,避免猛敲猛打。同時,拆卸農業機械設備時要為組裝做好準備,零部件原有裝配標記要記清,如沒有標記或標記不清楚要補做標記。對于不能交換位置的同類零件(如多缸柴油機的氣門、軸瓦蓋等)和屬于配合件安裝位置有標記或標號的(如齒輪室中的各齒輪、連桿與連桿瓦、連桿蓋等),一定要分類存放,分組存放。同時,維修保養人員還要加強對更換零部件質量的管理,避免因零部件質量不合格而影響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
隨著農業機械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機械設備的性能不斷優化,尤其是北斗導航系統的應用,對農業機械操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農業機械操作人員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農機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備一些常見故障的識別技巧。所以,為了適應智慧農業發展的要求,農業機械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其綜合素養。一是要開展教育培訓,提高農業機械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根據調查,農業機械操作人員在日常操作中往往按照經驗實施農業機械的維修保養工作,缺乏科學嚴謹的態度。例如,在面對發動機水箱“開鍋”現象時,部分操作人員往往會驟然加入冷水,結果導致溫度變化過大,發生缸蓋和缸體“炸裂”現象。因此,相關部門要利用農閑時段積極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提高農業機械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二是要加強監督,嚴格落實持證上崗制度。農業機械大部分屬于特殊機械,為了保證農業生產的安全,必須要做好持證上崗工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業機械操作人員的監管力度,對于未取得農業機械操作資格證的人員要杜絕其操作農業機械設備。同時,要做好相關資格培訓工作。農機管理部門要為農業機械操作人員提供完善的學習渠道,鼓勵農民考取相關駕駛資格證,以此從源頭上規范農業機械操作,切實提高農機駕駛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減少和避免農機事故的發生。
總之,基于智慧農業的發展,做好農業機械維修保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農業機械管理中,農業機械操作人員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做好日常保養工作,規范農業機械故障診斷工序,確保農業機械處于高效狀態,以此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為農戶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