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爍丹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 廣東廣州 511370)
股權激勵是企業為了激勵優秀員工推行的一種獎勵機制,該獎勵機制通常情況下會附加相應的條件,當激勵對象達到特定條件時就給予一定數量的股票權益,使激勵對象更好地發揮主人翁精神,并有資格分享企業利潤,同時承擔相應風險。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模式常用的有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和業績股票等。
股權激勵對象并非企業的全體員工,通過分析科大訊飛的股權激勵計劃可知,其激勵對象主要是能為企業帶來價值的核心員工,對這部分群體給予一定數量的股權激勵,將企業利益和員工自身利益聯系在一起,有助于推動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實現。
我國于2006年正式實施《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關于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的關系,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廣泛研究,主要概括為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呈正向關系、負向關系和非線性關系。
(1)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呈正向關系,即股權激勵可以提高企業價值,促進公司業績的長期增長。這種觀點的代表Eliezer和Shivdasani(2011)通過對1000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股權激勵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分析,得出股權激勵和公司業績呈正向關系。楊青、黃彤(2010)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對公司高管授予相應的股權激勵可明顯提高高管工作的積極性,公司業績也明顯提高。
(2)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呈反向關系。周嘉南、陳效東(2014)認為,對高管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沒有正面作用。
(3)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呈非線性關系。顧斌、周立燁(2007)通過實證分析得出,高管股權激勵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作用不明顯,不同行業、不同股權激勵模式表現為不同的激勵效應。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關于股權激勵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未形成統一意見,本文通過詳細分析科大訊飛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以期為該行業其他企業的股權激勵計劃提供借鑒。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屬于技術創新型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主要從事語音及語言、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推理、人工智能產品研發等業務。公司堅持“平臺+賽道”的發展戰略,于2010年發布訊飛開放平臺并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截至2021年末,科大訊飛共實施五次股權激勵計劃,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科大訊飛五次股權激勵計劃內容
第一期業績考核目標:以2012—2014年為考察期,主要考慮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三年定基增長率和發明專利數量增長率三項指標,2012—2014年該公司考核系數≥0.8。2012—2014年,凈資產收益率目標值分別為7%、8%和9%,凈利潤三年定基增長率目標值分別為40%、80%和120%,發明專利數量增長率目標值分別為30%、60%和80%。2012—2014年業績考核目標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2012—2014年業績考核目標
第二期業績考核目標:以2013年凈利潤為基數,2014—2017年凈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于30%、70%、110%和160%,2014—2017年凈資產收益率均不低于9%。
第三期業績考核目標:以2016年營業收入為基數,公司2017—2020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于30%、60%、90%和120%。
第四期業績考核目標:以2019年營業收入為基數,公司2020—2022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于25%、50%和75%。
第五期業績考核目標:以2020年營業收入為基數,公司2021—2023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于30%、60%和90%(數據來源:巨潮資訊網、公司網站資料整理)。
根據科大訊飛股權激勵方案,本文選取2015—2020年該公司六個會計年度關鍵財務分析指標,依據杜邦分析基本思路,主要從企業盈利、日常營運管理、企業未來發展和償還債務四個方面分析科大訊飛公司實施的幾期股權激勵計劃會對公司業績產生何種影響。
盈利能力是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企業經營業績的優劣最終可通過該指標反映。企業內部管理者、股東和外部利益相關者都非常關注盈利指標。本文選取以下三個表現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進行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科大訊飛2015年初實施第二期股權激勵計劃期間,由于公司在智能語音領域轉向新賽道,伴有數額較大的項目投資,這些投資短期內并不能轉化為利潤,因此三項盈利能力指標在2016年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下降。

表3 盈利能力指標
科大訊飛公司于2017年實施了第三期股權激勵計劃,當年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相比2016年有所提高,升幅為20.25%。2018—2020年,該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和營業凈利率呈上升趨勢。根據科大訊飛2020年10月發布的第四期股權激勵方案,該期股權激勵的方式為發行限制性股票,第四期激勵人數對比前三期增加明顯,2020年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相比2019年提高25.66%。
由此可知,第三期和第四期股權激勵方案的實施對公司盈利指標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最新一期的股權激勵計劃于2021年底發布,該期股權激勵采用混合激勵方式,受眾人員數量進一步擴大。
本文對營運能力進行分析,可評價企業各項資產營運效率與效益,發現資產運營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本文選取應收賬款周轉、存貨周轉和總資產周轉三大項指標,具體營運能力指標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科大訊飛在實施第二期股權激勵方案后,該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呈上升趨勢,說明該公司收賬速度加快,營運能力較好。2015—2016年,科大訊飛公司的總資產周轉率出現下降,存貨周轉天數增加明顯,2016年的存貨周轉率相比2015年下降30.89%。2017年,實行第三期股權激勵計劃后,2017—2019年總資產周轉率均有明顯提高。2020年實行的第四期股權激勵計劃,該年的存貨周轉天數相比2019年增加30.73%,總資產周轉率相比2019年下降40.35%。對比可知,該公司實施的第三期股權激勵計劃對營運能力的提高效果最明顯。

表4 營運能力指標
發展能力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表現出的增長能力,如公司規模的擴大、主營收入的增長、利潤的持續增長等。本文選取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指標進行分析,具體發展能力指標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科大訊飛實施前兩期股權激勵計劃后,經營業績快速發展,2015—2016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指標呈上升態勢。雖然凈利潤指標在此期間增速相對較低,但是綜合考慮該公司此段時期的研發投入較大,在銷售方面以搶占市場份額為主,相應費用發生較多,所以凈利潤增速整體較低。2017年實行第三期股權激勵計劃后,營業收入指標較2016年有明顯增長,但凈利潤指標呈現下降態勢,2018—2020年營業收入指標和凈利潤指標都呈現持續上升態勢,特別是2020年凈利潤指標增速明顯,說明科大訊飛股權激勵計劃對公司業績增長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償債能力主要關注企業資產能否按時清償到期債務,反映企業一定時期財務狀況的優劣。本文考慮短期償債指標和長期償債指標對比分析,具體償債能力指標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短期償債指標(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反映出科大訊飛公司保持了較強的償債能力,在第一期股權激勵計劃和第二期股權激勵計劃實施期間,公司資產規模呈現擴大態勢,公司能調動資金及時償還短期債務。科大訊飛資產負債率指標過去六年表現為逐年上漲趨勢,說明企業長期負債增加。2014年的資產負債率為24.54%,2015年該指標比2014年下降9.33%,企業償還長期負債能力有所提高,說明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對長期償債清償起到了相應的作用。從企業發展背景分析,該公司在2014年后采取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同時有一定的外部債務,因此表6中的資產負債率指標上升明顯。結合表5中營業收入指標可知,雖然債務比例增加,但營業收入指標增長明顯,也說明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起到了一定作用。

表5 發展能力指標

表6 償債能力指標
綜上所述,科大訊飛通過幾期股權激勵方案的實施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企業價值和員工價值的趨同,對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發揮了相應的促進作用。股權激勵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激勵方式、行權條件和激勵范圍等。
(1)科大訊飛股權激勵計劃采用的激勵方式為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一般意義上,限制性股票激勵效果大于股票期權,原因是限制性股票權利義務對稱,從激勵對象角度出發,當股票價格上漲時,限制性股票價值隨之增加,反之下跌。因此,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核心技術(業務)骨干及子公司主要管理人員勢必會更加努力實現業績目標。
(2)從行權條件來看,如果行權條件中制定的業績目標過高或過低,將不利于激勵效果的發揮。科大訊飛第二期業績考核采用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兩個財務指標,導致激勵對象過分關注這兩個指標而忽視其他因素,公司管理層可能會出現短視行為,為了達到指標的要求而影響公司的長期發展。這兩個指標制定數值較高,在激勵對象沒有完成業績目標時直接注銷股權激勵,打擊了員工的積極性,也失去了相應的激勵效果。第三期至第五期的業績考核目標,以營業收入增長率代替了第二期中的凈利潤增長率,業績目標對激勵對象而言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
(3)科大訊飛作為技術創新型行業中的領頭企業,歷來重視對人才的培養與提升。從第二期股權激勵計劃開始,激勵對象受眾面擴大,除了原有公司董事、中高層管理人員、核心技術(業務)人員外,增加了各子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業務)人員,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達到股權激勵的目的。
(4)高新技術企業競爭激烈,其產品開發周期和技術創新周期較長,企業發展高度依賴核心技術(業務)人員,建議公司建立更加完善、多維度的業績評價體系,為公司管理層和核心員工提供相應的成長環境,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