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烜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行知學校,518000)
線上與線下的體育課有什么區別?“教會、勤練、常賽”能落實在體育線上教學中嗎?“學、練、賽、評”適用于線上體育課嗎?2022年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進行線上教學期間,筆者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探索,并著重在體育線上教學中針對“學、練、賽、評”進行設計和應用。
“學”是對新知識、技能、方法、評價等的獲取。因此,學生“學”的設計應圍繞以下幾個關鍵點進行。
教師可以把課前備課的教學課件或練習視頻等發到班級群,讓學生提前預習,了解上課的內容和動作技能知識。
教師上課前提前30分鐘把課件導入線上教學平臺,提前10分鐘進行候課,在候課期間播放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比賽、解析等視頻,視頻的選擇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低年齡段建議以“動畫”為主,條件允許可制作慢動作回訪等視頻,便于學生直觀地了解動作技能的結構。
線上教學沒有了線下教學課堂常規的集合整隊環節,因此在課的開始部分進行師生問好,宣布教學內容與目標后,就可以導入激趣環節。建議通過提出問題、觀看視頻或掛圖等方式,進入動作結構的講解,讓學生積極思考,促進知識的獲取。如,在《立定跳遠》一課,教師通過口訣、掛圖、動作分解(預擺、起跳、騰空、落地)進行簡單講解,讓學生先建立動作表象。
在基本部分建議進行環環相扣的設計,對學生循循善誘,在每個動作練習前告訴學生為什么要練這個動作,目的是什么。從上一個動作遷移到下一個動作時,讓學生思考這些動作有什么不同,練習的目的分別是什么。
如,在《立定跳遠》一課中,練習“垂直縱跳”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雙腳同時起跳的動作”,下一個練習動作可以設計為“半蹲跳”,練習“半蹲跳”可以在“垂直縱跳”的基礎上體驗“擺臂與快速蹬地起跳的動作”,這樣設計既可以緊扣主題,又可達到層層遞進的效果,便于學生理解各個動作之間的關聯,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動作。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可以在課的結束部分利用PPT設置“單選、多選、排序、判斷”等多種題型讓學生回答問題,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動作知識。如,學完“立定跳遠”后,可以設置一道排序題:“立定跳遠動作要領的正確排序是怎樣的”(A.起跳;B.落地;C.預擺;D.騰空),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排序作答,幫助學生鞏固動作知識。
教師講得越多,往往學生越容易產生厭煩和抵觸的心理,特別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的體育課,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反而擠占學生運動練習的時間,失去了體育課的真正意義。教師應掌握學情,將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動作等簡單帶過。學生自己看了就懂的知識或動作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少講或不講。學生聽不懂的專業術語應回避,應用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語言進行表達,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
體育的直播課是體育教師實時直播,在鏡頭前帶領學生一起練習。體育直播課中,教師常常難以關注所有學生的練習狀態,學生練沒練、有沒有問題,教師難以兼顧。而體育在線教學實際上是體育教師利用各種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如課件、視頻、掛圖、音樂等),通過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包括課堂監管、對學生活動狀態把控等)在學生學習中所產生效果的過程,它應規避體育直播課所的不利因素。“練”是對“學”的知識、技術動作進行嘗試體驗與固定強化的過程,教師對“練”的設計要考慮以下幾個關鍵點。
對于線上體育課基本部分的“練”,建議教師將練習內容用文字在PPT課件中表達清楚,并注明該動作的練習目的和作用。學生練習時,教師采用播放視頻的方式進行示范和組織練習,這樣教師能騰出精力實時跟蹤學生的練習狀態,并與學生互動。視頻可以在各類教育資源平臺中下載,也可以教師親自錄制剪輯,還可以將一些運動軟件的跟練視頻錄制下來播放。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鼓勵,并及時糾錯,告訴學生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就能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
如,《立定跳遠》一課基本部分設置“踩樁子、原地跳箱”的練習內容,設置“踩樁子”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雙腳同時起跳的動作,教師通過自己錄制的視頻讓學生觀看練習;“原地跳箱”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起跳后收腿的動作,教師通過截取學生提交家庭作業的優秀視頻讓學生跟隨練習。熟悉的教師和學生的示范視頻,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播放學生視頻時還可以加入引導性語言,如,“大家看這名學生動作做得多標準,大家要像他這樣積極完成體育家庭作業,如果你做得好或比之前進步了,老師也會將視頻播放給大家”。這在無形之中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又表明了教師在時刻關注著每一名學生,激發學生努力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動力。
教師首先要思考學生通過參與練習要達到什么樣的技能目標,進而設計練習內容,之后要通過練習效果反思自己設計的內容能否達到預設目標,各個動作之間能否有效串聯。
如,《立定跳遠》一課的技能目標是“學會起跳后騰空前期展體的動作”,那么練習內容的設計就要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可以設計“原地雙腳起跳的縱跳摸高”動作,目的是雙腳同時起跳后雙手同時向上打開,初步體驗打開身體的動作;下一個動作可以設計為“展腹跳”,在上一個動作的基礎上體驗空中反弓形的動作。
居家學習因場地器材等條件限制,并非所有練習都能正常開展。如,跑的方式有原地和行進間跑,那么居家則可以采用原地跑或繞茶幾等物體的邊緣軌跡跑,抑或是短距離往返跑。
此外,教師還要考慮“練”的參與形式,線上體育課建議以“自主練習”為主,如想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可以利用學習平臺的功能,以分小組的形式進行,也可以鼓勵親子進行合作練習。
居家線上教學期間,滿足運動負荷的要求并不容易,教師必須全方位考慮。如,教師在講解時學生該做什么,是否依然可以讓學生動起來?建議教師此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原地踏步或燕式平衡,加深呼吸來進行調節,而不是站著或坐著不動。
體能練習的運動負荷相對較大,練習完體能立刻進行放松是比較合理的。因此,建議將體能練習設置在比賽環節后進行,這樣完成體能課課練就可以進行結束部分的放松拉伸和總結、評價環節了。體能課課練的設計要符合多樣化、趣味化、補償性、整體性的原則,特別是“補償性”原則。如,教學內容是“立定跳遠”,可以設置“上肢交替前撐、燕式平衡、深蹲、開合跳”4個及以上的動作進行練習。
“賽”的環節要讓學生將“學、練”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加以運用,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合作交流的平臺。相較于線下比賽,線上比賽缺少真實性,要設計好“虛擬比賽”,可以從以下3種著手設計。
定時賽,如“1min跳繩比賽”,教師課前調好1min計時器,課上就可以進行學生自主計數的1min跳繩比賽;挑戰賽,教師可以在日常提交的家庭作業視頻中選取比賽內容的優秀作業視頻,并將其設定為“比賽紀錄”,在比賽環節中,教師播放該視頻,讓學生與視頻中的學生比賽,試試看能否挑戰成功;游戲闖關賽,選取錄制虛擬場景比賽的視頻,讓學生進行闖關,如“小跳蛙”闖關游戲,設置初、中、高級運動員,學生不斷挑戰,闖關晉級。
“評”具有診斷、激勵、調控的教學功能,它是判斷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與結果的橋梁。因此,評價應貫穿課堂始終的,重點關注學生參與的過程與結果。
教師可以在課前以1頁PPT制作好“體育課堂公約”,在候課時播放并進行講解,其中包括體育課的要求、紀律、獎懲等內容,這樣對學生能起到提醒的作用,也能讓“評”貫穿課堂的始終。
居家學習期間,學生因長時間居家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因此線上教學應以正向激勵為主,善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的學習。針對學生線上上課不打開攝像頭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獎勵或撤回獎杯進行評價,如果學生進線上教室就打開攝像頭,教師就激勵1個“金杯”,上課過程中發現關閉攝像頭的情況,就撤回“金杯”,而且課前就應向跟學生說明這一規則。
關于定性評價,要根據學生運動參與的狀態進行評價,如教師根據設定的負荷,將預估練完動作后學生普遍會出現“氣喘吁吁”的狀態為評價標準等。關于定量評價,要根據學生運動參與的質量進行評價,如對練習的難易度、遠度、高度等進行評價。
對學生線上“賽”的評價,不僅要看學生對所學運動技能能否準確、熟練、靈活地運用;而且要看學生參與比賽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否積極參與、遵守規則、頑強拼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