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 暢,劉佳哲,吳小芝,張東娜,王喜萍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1)
目前,國內外關于大豆分離蛋白-多糖美拉德反應的研究大多以美拉德反應機理的研究為主,其原材料多糖使用葡萄糖、乳糖、麥芽糖較多,本試驗原材料殼聚糖的選擇相對比較新穎。對于反應產物的研究現有的多是抑制褐變、保鮮以及和氨基酸(酪氨酸)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有關其功能特性的研究少之又少,此次試驗將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依據。
已知大豆分離蛋白是以大豆粕為原料生產的食品添加劑,營養全面,是可替代動物蛋白的植物蛋白,含約90%蛋白質,氨基酸種類齊全[1-3]。單獨的大豆分離蛋白無法擁有多個特性,難以進一步應用,因此對大豆分離蛋白進行改性,具有重要意義[2-3]。甲殼素N-脫乙酰基生成堿性多糖殼聚糖,與甲殼素、纖維素化學結構相近,具有細胞親和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效應等性質,殼聚糖2C位上是氨基,與甲殼素、纖維素不同,活性更強,因此具有更優異的生物學功能,可用于化學修飾[4]。本試驗以二者為原料進行美拉德反應(天然化學改性),進一步提升蛋白質的功能特性(如乳化活性、乳化穩定性、起泡性和溶解性等)[5]。
大豆分離蛋白(山東愛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殼聚糖(蘇州美億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DPPH粉末、HCl、NaOH、NaCl、甲醇、pH 7.0的磷酸緩沖液及十二烷基硫酸鈉(均為天津市鼎盛鑫化工有限公司);花生油(市售);試驗用水均為蒸餾水。
AL-2045電子天平,上海菁海儀器有限公司;HH-4恒溫水浴鍋,國華電器有限公司;SY-720超聲波清洗機,昆山超聲儀器公司;BCD-221WDPT冰柜,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DHL-820A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H2050R高速冷凍離心機,湖南湘儀試驗室儀器開發有限公司;SK-1快速混勻器,金壇市城東新瑞儀器廠;V-721PC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馳唐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1.3.1 工藝流程
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制備的工藝流程為: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混合→攪拌→調pH→反應釜反應→冷卻→透析→不同分子量美拉德反應產物。
1.3.2 0.1 mol·L-1DPPH溶液的配制
用分析天平稱取DPPH粉末0.004 g,用甲醇溶解,100 mL容量瓶定容,制得0.1 mol·L-1的DPPH溶液。
1.3.3 測定美拉德反應產物DPPH清除率
取3只比色管,分別加入以下物質。①加入樣液2 mL、0.1 mol·L-1DPPH溶液6 mL。②加入樣液2 mL、甲醇溶液6 mL。③加入甲醇溶液2 mL、0.1 mol·L-1DPPH溶 液6 mL。然 后 分 別 以3 500 r·min-1離 心 20 min,測定其在517 nm波長的吸光度。美拉德反應產物DPPH清除率的計算公式為:
美拉德反應產物DPPH清除率=

式中:A1為管①的吸光值;A2為②管的吸光值;A3為③管的吸光值。
在試驗中,有許多的因素影響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生成。主要有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質量比)、反應溫度、反應時間以及反應pH。
1.4.1 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質量比)對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的影響
將大豆分離蛋白與殼聚糖按1.0∶0.5、1.0∶1.0、1.0∶1.5、1.0∶2.0和1.0∶2.5(質量比)比例配制反應物,進行大豆分離蛋白與殼聚糖的美拉德反應,反應溫度60 ℃,反應時間80 min,反應pH值為4,以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為考察指標,確定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的較佳值。
1.4.2 反應溫度對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的影響
按優化的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配制反應物(從試驗中得到的質量比),分別選取反應溫度40 ℃、 50 ℃、60 ℃、70 ℃和80 ℃,進行大豆分離蛋白與殼聚糖的美拉德反應,反應80 min,反應pH值為4,以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為考察指標,確定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的較佳反應溫度。
1.4.3 反應時間對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的影響
按優化的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配制反應物(從試驗中得到的質量比、反應溫度),分別選取提取時間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和120 min,反應pH值為4,進行大豆分離蛋白與殼聚糖的美拉德反應,以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為考察指標,確定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的較佳反應時間。
1.4.4 反應pH對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的影響
按優化的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配置反應物(從試驗中得到的質量比、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分別選取提取pH值為2.0、3.0、4.0、5.0和6.0,進行大豆分離蛋白與殼聚糖的美拉德反應,以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為考察指標,確定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的較佳反應pH。
根據單因素試驗的結果,以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質量比、反應的溫度、時間以及pH為影響因素,DPPH清除率為評價指標,完成正交試驗,確定最優反應組合。因素水平表見表1。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以正交試驗得出的最優反應條件組合進行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制備。采用3 500 Da 和8 000 Da的透析袋進行透析,得到分子量<3 500 Da、 分子量為3 500~8 000 Da、分子量>8 000 Da的樣液,烘干后得到樣品,用于功能特性的測定。
1.7.1 乳化活性的測定
稱樣品0.1 g溶解于20 mL、pH值為7.0的PBS緩沖液(0.05 mol·L-1),充分攪拌,水化30 min,加入 4.0 mL花生油,均質(8 000 r·min-1、1 min)。迅速從乳液下端量取100 L乳濁液,離散到10 mL 0.1%的月桂醇硫酸鈉溶液中,于500 nm波長下測定該稀釋液的吸光度A0,吸光度A0與界面面積呈正相關[6-7]。乳化活性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為大豆分離蛋白,m2·g-1;n為稀釋倍數;?為體系中油相所占的比例,本試驗為0.2;c為蛋白質溶液的濃度,g·mL-1;l為比色池光徑,本試驗為1 cm。
1.7.2 乳化穩定性的測定
上述樣品靜置15 min,從下端量取100 μL乳濁液,離散于10 mL 0.1%的月桂醇硫酸鈉溶液中,測定 500 nm波長的吸光度At[6-7]。乳化穩定性以es表示,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0為0時刻吸光值;An為n時刻時吸光值;ΔA為Δt內吸光值差。
1.7.3 起泡性的測定
起泡性的測定采用攪打發泡測定法,即用pH值為7.0的PBS緩沖溶液溶解樣品,配成3%的乳濁液。取200 mL 3%乳濁液,打泡(8 000 r·min-1、3 min),測泡沫體積,記錄為V0[8-9]。按下式計算起泡度(FAI):

靜置30 min,測泡沫體積,記錄為VT[7-8]。按下式計算泡沫穩定性(FS):

1.7.4 溶解性的測定
稱取樣品100 mg,15 mL蒸餾水溶解,用低濃度NaOH或HCl溶液調節pH,攪拌30 min,離心 (4 000 r·min-1、30 min)。凱氏定氮法測定該pH條件下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及總氮含量[8-9]。溶解度計算公式如下:

2.1.1 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質量比對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質量比的減小,DPPH清除率呈現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質量比為1.0∶1.0的DPPH清除率最大,即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物料比為1.0∶1.0時產量最優。

圖1 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質量比)對反應產物的影響圖
2.1.2 反應溫度對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DPPH清除率呈現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反應溫度為50 ℃的DPPH清除率最大,即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反應溫度為50 ℃時為最優反應條件。
2.1.3 反應時間對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DPPH清除率呈現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反應時間為80 min的DPPH清除率最大,即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反應時間為80 min時產量最優。

圖3 反應時間對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 反應產物的影響圖
2.1.4 反應pH對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影響
由圖4可知,隨著pH值的增大,DPPH清除率呈現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pH值為4的DPPH清除率最大,即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反應pH值為4時產量最優。

圖4 反應pH對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 反應產物的影響圖
以DPPH清除率為考察指標,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分別選取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質量比)、反應溫度、反應時間以及反應pH 4個影響因素的3個較佳水平,進行L9(34)正交試驗,最終確定最佳反應條件。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正交試驗結果表
由表2可知,4種因素的主次順序是反應pH>反應時間>質量比>反應溫度,其中反應pH影響程度明顯最大。根據表中的極差分析法可以對最優水平進行判斷,最佳設計方案為A1B2C2D2(46.9%),而由K值分析可知,最佳組合應為A2B2C2D2,因此對兩種組合分別做3次試驗驗證,再求其平均值。試驗驗證結果表明,A1B2C2D2組合條件下的美拉德反應產物DPPH清除率為46.3%,A2B2C2D2組合條件下的美拉德反應產物DPPH清除率為為48.7%,因此A2B2C2D2為最佳條件,即最佳反應條件為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質量比)1∶1,反應溫度50 ℃,反應時間 80 min,反應pH 4。
2.3.1 乳化活性的測定結果
根據公式(2)計算樣液的乳化活性,結果如圖5所示。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會透析成不同分子量的反應產物,分子量為3 500~8 000 Da的DPPH清除率較高,即該階段的反應產物乳化活性較好。分子量<3 500 Da和分子量>8 000 Da的美拉德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相差不多,其乳化活性相似。

圖5 乳化活性的測定結果圖
2.3.2 乳化穩定性的測定結果
根據公式(3)計算樣液乳化穩定性,結果如圖6 所示。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會透析成不同分子量的反應產物,3 500~8 000 Da的美拉德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較高,即該階段的反應產物乳化穩定性較好。

圖6 乳化穩定性的測定結果圖
2.3.3 起泡性的測定結果
按公式(4)計算樣液起泡度,結果如圖7所示。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會透析成不同分子量的反應產物,3 500~8 000 Da的美拉德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較高,即該階段的反應產物起泡度較好。分子量<3 500和分子量>8 000的美拉德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相差不大,其起泡度 相似。
按公式(5)計算樣液起泡穩定性,結果如圖8所示。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會透析成不同分子量的反應產物,3 500~8 000 Da的美拉德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較高,即該階段的反應產物起泡穩定性較好。分子量<3 500 Da和分子 量>8 000 Da的美拉德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相差不大,其起泡穩定性相似。

圖7 起泡度的測定結果圖

圖8 起泡穩定性的測定結果圖
2.3.4 溶解性的測定結果
利用公式(6)計算溶解度,結果如圖9所示。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會透析成不同分子量的反應產物,3 500~8 000 Da的美拉德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較高,即該階段的反應產物溶解性較好。分子量<3 500 Da和分子量>8 000 Da的美拉德反應產物的DPPH清除率相差不大,其溶解性相似。
本試驗以大豆分離蛋白和殼聚糖為原料在反應釜內進行美拉德反應,使大豆分離蛋白得到化學改性,使其功能特性得到提高。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物料比、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和反應pH都會影響大豆分離蛋白與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生成,由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得出最佳反應條件為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質量比)1∶1、反應溫度50 ℃、反應時間80 min、pH 4。該研究結果將為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美拉德反應的制備起到指導性作用。利用上述試驗結果,進行反應產物的制備,并用透析袋進行透析得到不同分子量(<3 500 Da、3 500~8 000 Da、> 8 000 Da)的美拉德反應產物,進行功能特性的分析。結果表明3 500~8 000 Da的美拉德反應產物的乳化活性、乳化穩定性、起泡性以及溶解性最高, 而<3 500 Da 和>8 000 Da的美拉德反應產物的各個功能特性相近。美拉德反應是蛋白質化學改性的天然方法,能夠使其功能特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