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正雙,林顯活,梁熾瓊,王 志
(佛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廣東 佛山 528000)
2011年5月,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印發了《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確定每年6月舉辦食品安全宣傳周。2012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12〕20號)第七條“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加強宣傳和科普教育,將食品安全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列入國民素質教育內容和中小學相關課程,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同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強調要以宣傳貫徹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為契機,建立比較完善的食品安全宣教工作機制。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經常性科普宣教,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升公眾對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的知曉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15修訂版)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識,鼓勵社會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食品生產經營者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的普及工作,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食品檢測機構具備人員專業和技術優勢,能夠提供課外實踐的場地,開拓一種創新的科普實踐模式,從而承擔一定的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工作。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采用不同的形式在中小學生中開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動。最常見的就是在學校播放食品安全科普宣傳片,發放食品安全宣傳冊,組織食品安全夏令營以及發布微信公眾號推文等[1-3]。也有部分地區采用更生動的方式,如上海市開展的“食品安全進校園”活動,組織高校的食品安全專家為學生科普食品安全知識;江西瑞金市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食品監管人員開展暑期校園食品安全課;浙江和廣東等地的中小學生走進科技館、食品生產企業或餐飲企業等食品安全科普基地進行實踐活動。
佛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項目小組通過前期對中小學生及家長參與食品安全科普的調研結果進行了數據分析,見表1。中小學生及其父母普遍支持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參與食品安全教育的支持率高達91.80%,表明大多數父母重視孩子的食品安全教育。但中小學生參加食品安全科普的熱情不足,可能是以往參加的食品安全科普教育收獲不多,對自己日常的生活幫助也不大[4-5]。
中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研究表明,興趣在中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中小學生在科普教育活動中能夠更快地學習和掌握食品安全知識,且能帶動家庭一起參與食品安全科普活動,收到積極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6]。
當前不少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并不是真正源于食品安全事件本身,而是科學真相與消費者認知之間形成了真空地帶,加上一些媒體的片面宣傳,客觀上加深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憂慮。食品安全知識科普也是食品監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礎性工程,是一項服務民生的重要工作,食品科普宣傳既是公眾獲取食品科普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必不可少的戰略方針。用科普來弘揚真理,用知識助力社會共治,使食品安全知識能走進千家萬戶,不斷提高人們的食品安全“獲得感”。

表1 中小學生及其父母對食品安全科普活動的態度表
食品安全科普內容多、范圍廣,本次調研將食品安全科普內容分為4類:食品安全、食品檢測、膳食營養和保健食品,并將其做成調查問卷在中小學生中發放。將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數據分析,發現中小學生對食品檢測最感興趣,比例占到34.4%,見圖1。

圖1 中小學生對不同食品安全科普內容的興趣程度圖
在食品安全科普方式上的調查分析中(見圖2),中小學生更希望現場參與科普活動,其次是宣傳冊。由此可見,中小學生更希望以近距離的互動方式接受食品安全知識科普。這一方式在校園里往往很難實現,因此食品檢測機構可采用獨特的組織方式,體現食品安全科普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以更好地滿足中小學生現場參與的需求。
食品安全科普活動的組織方式眾多,佛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作為食品檢驗檢測機構,曾依托原“廣東省中小學生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開展了20多場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教育活動,接待中小學生近3 000人次。近年,在原佛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牽頭與指導下,聯合原南海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展了一次“大手拉小手”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動;聯手網易佛山開展了一次食品安全教育親子活動的網上在線直播活動;聯手佛山市青少年宮舉辦了兩次針對青少年的食品安全宣教和實踐活動;配合佛山市教育局開展了一次食品安全辟謠的親子講座和一起動手做小實驗的活動,受益學生及家長近500人次。以此為基礎,總結了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探索了一些可行的組織方式。
(1)科普講座。結合學生的年齡、接受能力、實際需要和當前食品安全熱點問題,開展食品安全科普講座。
(2)參觀實驗室。讓中小學生及家長參觀食品檢測實驗室,簡單地介紹食品檢測流程,讓他們近距離認識大型精密檢測儀器,對食品安全標準在檢測機構中的應用有基本的認識。
(3)實驗演示。食品檢測工程師現場演示一些有趣的能夠反映食品檢測原理的小實驗,加強互動,提高中小學生參與的興趣和動力。
(4)動手實踐。指導中小學生動手操作一些食品安全小實驗,加深印象、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辨別方法,體驗食品科學帶來的樂趣。
(5)客觀條件具備時,可在政府牽頭、監管部門指導下,帶領中小學生走進超市、學校飯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在實踐活動中更好地學習和運用食品安全知識,同時也起到社會監督的作用。

圖2 中小學生希望獲取食品科普知識的途徑圖
食品檢驗機構通常擁有比較完善的實驗室、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專業的食品檢驗員,堅持安全性、專業性、教育性、實踐性、趣味性和公益性等原則,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1)安全性原則。安全是實施科普教育的最重要原則。在科普實踐活動中,檢驗檢測機構要全面考慮潛在的安全隱患,并嚴格要求中小學生遵守檢測機構的規定,以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同時應制定好必要的應急措施。
(2)專業性。佛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食品部的檢驗員食品專業背景,熟悉食品生產的各工藝流程,知識積累深厚,檢測經驗豐富,食品安全意識強,有強烈意愿承擔培訓食品安全小衛士的社會責任,也有能力完成這項培訓工作。
(3)教育性。結合學生的年齡、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注重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采用課堂教學的形式講解食品檢測機構的職能和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知識等內容。需要時,根據當前的食品安全輿情,及時糾正可能出現的不良輿論導向,避免出現不實信息誤導民眾。
(4)實踐性。讓中小學生及家長參觀食品檢測實驗室,簡單地介紹食品檢測流程,讓他們近距離認識大型檢測儀器;帶領他們一起尋找食品標簽上的信息,根據標簽信息判斷食品的營養成分;指導中小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一些小實驗,加深印象、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辨別方法,體驗食品科學帶來的樂趣,用眼見為實的實驗去偽存真。
(5)公益性。佛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對中小學生及市民開展的食品安全活動均為公益性質,不收取任何費用,也不以營利為目的。
鑒于在中小學開展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的重要意義,本文以期探索出一種適用于中小學生的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實踐創新模式。通過食品安全科普教育,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可以進一步鞏固食品安全宣教陣地,為青少年走出校園,接受課外教育,多提供一種渠道,也為推動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建設貢獻一份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