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秋鳳 沈國明 樓 昕
浙江省湖州市愛山小學創辦于1902年并于2010年成立教育集團,是吳興區第一批實施“名校+新校”集團化辦學的學校。一直以來,學校遵循“愛如山高,愛滿校園”的辦學理念,以“愛”為源,以“賢”育人,大力實施“愛的教育”,從高效的管理文化、優質的教師文化、特色的課程文化等方面構建起立體多元的育人體系,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養未來社會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關注學生自我意識的培育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如何培養學生關注自身、關注學校、關注社會的意識與能力?學生的心聲用怎樣的方式表達?怎樣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是學校的小主人?學校在三年前成立了“紅領巾議事廳”,從“引路成長”“守護權益”“筑夢未來”三方面著手,大膽放權,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以小主人的姿態為學校的建設發展出謀劃策。

議事活動會不會流于形式,議題是否貼合學生實際,議事過程能否引起學生共鳴等問題引發我們思考。因此,建立完善的議事機制,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制定合理明晰的議事主題是“紅領巾議事廳”建設的關鍵。
學校將“紅領巾議事廳”納入德育三年發展規劃,由校長、副校長領銜,下設三個“年段議事小組”,形成“二級掛鏈”實施制度。領導小組根據學校辦學理念與特色、學校德育活動整體規劃,對“紅領巾議事廳”活動進行頂層設計、科學架構。由中層領導、骨干教師、社會資源組成的三個“年段議事組”具體把握低段、中段和高段的議事方向,做好每個學期兩次的議事后勤服務工作。“二級掛鏈”實施制度,從根本上保證了“紅領巾議事廳”活動的順利開展,多方智囊的注入,又有力地為議事廳決議把準航向。
“紅領巾議事廳”議事主題與學校每個月的“愛之系列”德育活動主題吻合,內容涵蓋三大板塊:有與學生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親子關系、同伴交往、情緒調節等方面主題;有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大拇指獎勵機制、食堂管理等方面主題;有與學生社會實踐相聯系的垃圾分類、假日小隊公益活動等主題。各班“紅領巾”議事員會走出班級分頭采訪,傾聽同學的困擾與心聲,獲得原始資料,經“紅領巾議事廳”集體討論商議后,確定每期議事主題。如,五月德育主題是“愛之智”,恰逢“五一”勞動節,經“紅領巾議事廳”前期籌備會議討論,將其結合并以“智慧勞動我能行”為主題開展活動,議事員利用課間、午休等時間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將大家思考的內容整理成相關議題提交給“紅領巾議事廳”。
經“紅領巾議事廳”商議,學校通過了議事流程(如圖1),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年段開展議事活動,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方式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體驗當家做主的快樂。經過前期議事籌備會議確定主題后,議事廳小廣播“山山有話說”發出議案征集令,各班以“午會”“十分鐘隊會”等平臺為依托,組織學生了解自己、了解校園動態、了解社會新聞事件等,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反映心聲。以“愛之智”為例,“山山有話說”征集“你希望學校可以開展哪些令我們的智慧得以展現的活動”相關議案時,各年段學生提出的議案都與當下事務緊密結合,一年級的學生認為可以與入隊結合,三年級的學生表示可以用讀書節的方式展現,五年級學生認為可以從身體、心理等多方面綜合展現智慧……每班議事員根據大家的意見,撰寫班級議案上交到年級組,由本年段核心議事員將議案歸類整理,產生年段議案,提交校級“紅領巾議事廳”,最終由所有議事員商議討論、統籌兼顧后,產生具體的可操作的決議。

民主的議事氛圍保障了學生“敢想會說”的權益,新穎的議事形式滿足了學生“參政議政”的權益,多方聯動的議事空間成就了學生“當小主人”的權益,紅領巾議事廳密切了學校、學生、家庭和社會之間的聯系,成為彼此間高效溝通的橋梁。
“紅領巾議事廳”有完整的組織架構(如圖2),成員包括班級普通學生代表、中小隊干部代表、大隊委員、紅領巾志愿者代表、教師代表。“紅領巾議事廳”領銜人經過自薦、推薦和競聘演講后由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同時接受“紅領巾議事廳”監督組每學年一次的民主評議監督。在議事過程中,議事成員貢獻想法、建議、措施等都能獲得相應的積分,以此作為成員議事能力考核的標準,決定其能否繼續成為下一屆議事廳成員。因此,學校借助常規議事提升學生議事能力,以年段核心議事員為重點突破口,通過成立分年段議事組的方法對議事員進行培養,讓學生學會為自己的事情建言獻策,搭建起集中客觀反映學生內心需求的橋梁。

“只有秩序才能產生自由”,議事過程首先由各年段核心議事員提出本年段提案,議事員們結合生活實際,逐條商議各年段提案,分析優勢與不足,在總結與分享階段,提出修改和改進建議。逐級商議、逐條討論,高度的自由讓議事員們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但難免會出現想法太多、思路混亂的現象,因此有專門負責記錄的人員,方便議事員們復盤、歸類、提煉,把提案的細節考慮充分,新提案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變得全面合理,每一條最終通過的決議,都由相應的負責人具體落實并完善。
學生在校能“健康地吃、得體地穿、安全地行”是最基本的需求,“紅領巾議事廳”就“食堂菜品”“畢業典禮”“研學去哪兒”等與學生切身相關的議題展開討論。議事活動前,各年段議事組明確本年段學生的需求和議事目標,各議事員積極尋找關于本次議題的有利資源和自身優勢力量,有備而來方能暢談自己的想法,有備而來方能充分權衡利弊,做出合理抉擇。從菜品的口味喜好到營養均衡搭配、從典禮的分工合作到開展形式、從研學的地點到研學的意義……在民主融洽的議事氛圍中,議事員們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最終產生大家一致認可的決議。
“紅領巾議事廳”機制不斷完善,規則進一步明晰,組員議事能力不斷提升。本學期,經過發征集令、收集議題信息、產生合理提案、制定實施方案、公開投票、層層選拔等一系列公開公平公正的議事過程,學校德育“大拇指評價制度2.0”順利通過。“大拇指評價制度”是學校德育體系中評價學生的制度,從一顆“行規迷你貼”的顏色選擇到“大拇指徽章”形象設計,從評價的外在體現改良到評價機制的內在核心改進,全程由學生自主商議,真正實現了評價學生的制度由學生自己做主。
民主、開放的議事氛圍有助于活躍思維,順利形成最終的議事決議。“紅領巾議事廳”創新活動形式,將心理游戲、活動等融入議事過程,營造“自由、思辨、積極”的溝通氛圍,讓全員參與其中,真正實現學生的事情由學生自己商議做主,并能在商議中凝聚智慧、達成共識。在議事開始前,各年段輪流準備一個開場心理游戲,如組織大家玩“大風吹”的游戲不僅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也促進所有學生相互了解;在議事過程中,運用“頭腦風暴”“情境AB劇”的形式,分析提案利弊,提出改進意見等;在議事的尾聲,改編一些簡單的心理評量表,讓學生回顧今天的議事過程,內化收獲,展望美好的未來。
“紅領巾議事廳”議事范圍以學校為主,以家庭和社會為輔,需要“家校社”攜手,共同關注學生需求,共同推進“紅領巾議事廳”活動。“數字家校”是家校溝通的新平臺,線上溝通便捷了家長,提升了溝通效率。“如何讓大拇指評價機制更完善?”這一主題議事的決議提到,通過“數字家校”征集家長意見,讓學生、家長都參與評價,決議提交到學校德育處,最終學校通過并細化此決議:每個學期,由學校大隊部發出“好習慣養成”倡議書,學生在家中不斷練習,每天打卡記錄,直至好習慣養成,每周完成一次自評和家長評價,堅持一個月養成好習慣后,由學生提交書面申請,領取“大拇指卡”,由家長將“大拇指卡”頒發給孩子。
“紅領巾議事廳”管理模式培養了學生參與學校事務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拉近了家校距離,使學校德育工作呈現新面貌,充分體現了學校“愛”的文化。
“紅領巾議事廳”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陣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當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識、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提升學生愛表達、會表達的議事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食堂里,學生說:“這是我們自己定的菜單,吃著特別香。”操場上,學生說:“這是我們自己策劃的畢業典禮,特別有意義、特別難忘。”領獎臺上,大拇指徽章獲得者說:“這是我們自己制定的評價制度,我通過努力獲得了徽章,超越了自己,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紅領巾議事廳”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分層議事,攜手家庭與社會力量,維護學生參與議事的權利,民主、自由、合作的議事氛圍感染了學生,滿足了學生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成長需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可持續發展。這樣的氛圍對教師進行班級管理以及學校其他活動的開展產生深遠影響,教師主動研究如何在活動與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儲備可持續發展的知識與能力,營造出濃厚的民主的校園文化氛圍。
“紅領巾議事廳”是適應學校發展需要的新機制,激發了學生自主管理和教師主動發展的熱情,推動了“家校社”合作,促進了學校和諧發展,豐富和完善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近3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校園(仁皇校區)、浙江省親子示范學校等70多項市級以上榮譽稱號,學校“紅領巾議事廳”特色活動經驗做法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
我們將繼續探索,把制度納入課程,深入挖掘“紅領巾議事廳”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教師育人素養等方面的功能,這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也是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