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育森(1.西安交通職業學校,西安 710038;2.西安汽車職業大學,西安 710600)
很多研究表明,處于身心發展高峰期的青少年,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數據顯示,目前全球12 億10 至19 歲青少年群體中,約20%的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1992年至2005年間,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逐步增加,即心理健康水平逐步下降。作為中學生中的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中職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沒能進入普高學習,往往會存在自我貶低的情況,因此,相對來說更容易產生自卑、自責、焦慮、逆反等,甚至引發精神方面的問題。另外,學生學習成績好壞往往受原生家庭因素影響,而原生家庭情況則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
原生家庭是指個體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家庭內部氛圍、生活習慣、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等,都會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原生家庭中父母離異、去世、外出打工等情形對孩子心理健康具有顯著影響已經為很多學者研究所證實。許多文獻還報道了原生家庭環境對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具有的重大影響,包括自卑、孤獨、焦慮、敏感、多疑等。
為準確把握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本研究對不同原生家庭的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探索,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更有針對性地對中職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提供依據。
本研究隨機對陜西省西安市某中等職業學校的在校學生進行心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384 份,共收回有效問卷1113 份,其中,男生973 名,女生140 名;完整家庭學生899 名;離異家庭學生86 名;重組家庭學生46 名;留守家庭學生37 名;單親家庭學生43 名;孤兒家庭學生2 名。
1.癥狀自評量表SCL-90
癥狀自評量表SCL-90是標準的心理衛生評價量表,共90 道題目。癥狀條目評分從“無”到“嚴重”,分5 個等級,被試依據自身狀況就每個題目進行 1 至5 級自評,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目前,我國各層次學校都將SCL-90 廣泛用于學生心理狀態的評估,以判斷潛在的陽性癥狀。
SCL-90 的主要統計指標包括總分和因子分。總分為90 個項目單項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嚴重程度。本研究首先采用總分提示陽性癥狀,來研究原生家庭因素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陽性標準:總分超過160 的提示陽性癥狀;嚴重標準:以本心理中心咨詢師面談、篩查提示需要??漆t院復查的為嚴重標準。本文還采用各因子分與全國常模進行對比研究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SCL-90 量表共包括9 個因子,每個因子代表的是個體在某一方面的癥狀情況,而因子分可以反映出癥狀分布的特點。
2.原生家庭情況問卷
制作和填寫原生家庭情況問卷主要是用于了解學生的原生家庭因素,分為兩部分:家庭情況和兄弟姐妹情況。其中家庭情況分為六種情形:完整家庭,學生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離異家庭,指父母離異,學生與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重組家庭,指父母離異,學生與其中一方生活在重建家庭;留守家庭,指父母雙方長期不在家行隔代監護的家庭;單親家庭,指父母一方去世的家庭;孤兒家庭,指父母均去世的家庭。學生在填寫癥狀自評量表SCL-90 的同時,一并填寫原生家庭情況問卷。
首先,采用總分提示陽性以及面談提示嚴重兩種情況來研究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同原生家庭學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比的結果列于表1 中。表1 分別列出了六種不同原生家庭的測試人數、陽性人數及比例、嚴重人數及比例。

表1 不同原生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從表1 可看出,除孤兒家庭(因樣本數太少)外,完整家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示陽性的比例明顯低于其他家庭類型的學生,只有15.24%;而離異家庭、重組家庭和留守家庭學生提示陽性的比例分別達到29.07%、28.26%和29.73%,屬于提示陽性比例很高的原生家庭類型。單親家庭學生的情況則明顯好于上述三種家庭的學生,但仍然高于完整家庭學生,達到18.60%。達到嚴重標準的比例,這五種家庭的學生情況分別是1.45%、6.98%、4.35%、8.11%以及2.33%。
分析表1 結果可知,離異家庭、重組家庭和留守家庭學生提示陽性的比例相近,屬于中職學生中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原生家庭類型。離異和重組家庭學生往往都經歷了父母之間由矛盾重重走向家庭分裂這樣一個過程,這種惡劣的家庭環境是造成學生心理異常的重要原因。留守家庭中的父母終日忙于工作而將孩子交給上一代老人照看,從而對兒童的依戀關系產生消極影響,進而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留守兒童負性生活事件與其心理健康呈負相關關系。雖然單親家庭學生的父母之一因故離世,但其家庭環境相對較好,負性生活事件也不如留守兒童那么多,因此,其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好,這從陽性比例和嚴重比例上低于上述三種家庭學生能夠反映出來。而單親家庭學生的相對剝奪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適應水平,從單親家庭學生陽性比例和嚴重比例上高于完整家庭學生能夠反映出來。這提示我們,應重點關注離異家庭、重組家庭和留守家庭學生的心理發展,及時有效地對他們進行干預和疏導。
除此之外,本文還對兄弟姐妹數量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列于表2 中。表2 分別列出了兄弟姐妹數量為1 人、2 人、3 人和4人及以上的測試人數、陽性人數及比例、嚴重人數及比例。

表2 不同兄弟姐妹人數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表2顯示原生家庭孩子人數為1人、2人、3人、4 人及以上的陽性比例分別為19.74%、16.38%、19.66%、17.39%,嚴重比例分別為3.51%、1.74%、2.56%、4.35%??梢钥闯霾煌值芙忝脭盗康膶W生,其心理健康情況存在一定差別,有兩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最好。
本研究還對中職男女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對比。表3 中分別列出了男女生的測試人數、陽性人數及比例、嚴重人數及比例。

表3 男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比
表3 顯示出,不管是陽性比例還是嚴重比例,女生的數據都明顯高出男生。男女生的陽性比例分別為16.24%和25.71%、嚴重比例分別為1.95%和4.29%。說明中職女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不如男生,這與文獻報道一致。文獻分析中職女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之所以不如男生,與女生的歸因風格、生理心理發展狀況、保護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等因素有關。這提示我們,中職女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群體,了解她們的心理狀況,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尤為重要。
這一部分考察9 項因子分的情況,并與全國常模進行比較,結果列于表4 中。表4 分別列出五類原生家庭(孤兒家庭樣本數太少而未列出)、男生、女生以及全體學生的各因子分的均值(M)和標準差(SD)。

表4 中職學生SCL-90 因子分與全國常模對比
對比全國常模各因子分及標準差顯示,全體學生組情況與全國常模較為接近;而離異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家庭及女生組明顯高于全國常模,意味著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這與總分統計指標的情況相符。他們的9 項因子分均值分別高于全國常模均值0.13、0.14、0.20、0.12。從單個因子分的均值來看,中職學生SCL-90 的9 項因子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抑郁、恐怖、偏執、焦慮、精神病性、軀體化。而離異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家庭及女生中因子分最高的四項分別是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和敵對。
無論是從總分為統計指標,還是從因子分為統計指標來看,中職學生中離異、重組、留守家庭學生,特別是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這提示我們在中等職業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篩查疏導時,需要有意識地加強對非完整家庭學生,特別是非完整家庭女生的關注。其關注點可以適當地集中于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和敵對等方面。
本研究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 隨機對在校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問卷調查。在考察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其與原生家庭因素的關系??偡趾鸵蜃臃謨蓚€統計指標的調查結果均顯示,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偏低的是離異家庭、重組家庭和留守家庭這三類原生家庭的學生;單親家庭和完整家庭學生明顯好于這三類原生家庭的學生;而有兩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最好;同時還得到了中職女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不如男生的結論;而學生心理健康最需要關注的是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和敵對等方面。研究結果無論對中職學校教師的管理、教書育人工作,還是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干預措施,均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