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博
高血壓在臨床較為常見,其是一種慢性疾病,常在老年中發生。此病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征,能夠引發腦卒中、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等并發癥[1]。在高血壓早期,患者可出現頭暈、失眠、健忘以及心悸等癥狀,在高血壓后期則產生心臟、血管以及其他器官功能性改變等[2]。根據相關報道了解到,我國大約有2 億高血壓疾病患者。目前,高血壓常采取藥物治療,常見的藥物為氫氯噻嗪等,其能夠產生一定的效果,但其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且長期服藥效果欠佳。如何采取有效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已成為臨床上的熱點[3]。為此,本次研究選擇2020 年4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348 例老年高血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實驗組患者采取非洛地平緩釋片治療,對其治療效果予以探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4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348 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74 例。實驗組:男85 例,女89 例;年齡67~85 歲,平均年齡(74.32±4.56)歲;病程1~16 年,平均病程(7.84±1.45)年。對照組:男83 例,91 例;年齡68~84 歲,平均年齡(74.57±4.35)歲;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7.56±1.5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滿足倫理審核標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滿足《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高血壓相關指征;②年齡>60 歲;③患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④能夠較好的配合研究相關安排[4]。
1.2.2 排除標準 ①患者患有繼發性高血壓;②合并心絞痛;③肝功能障礙;④對本次研究中藥物有過敏史;⑤基礎資料不全;⑥患有精神類疾病以及無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5]。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接受氫氯噻嗪(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822,規格:25 mg)治療。在患者治療前7 d 需要停止使用降壓藥以及擴血管藥物。氫氯噻嗪。氫氯噻嗪用法用量:口服,2 次/d,起初劑量為50 mg/d,后續按照患者的病情將藥物劑量進行調整,逐漸將藥物劑量增加至100 mg/d。治療8 周。
1.3.2 實驗組 患者給予非洛地平緩釋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414,規格:2.5 mg×10 片)治療,在患者治療前7 d 需要停止使用降壓藥以及擴血管藥物。洛地平緩釋片用法用量:于飯前服用,1 次/d,起初服用劑量為5 mg/d,當患者服用藥物治療2 周后,按照患者的病情將藥物劑量調整為2.5~10.0 mg/d。治療8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治療前后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實驗室相關指標(血清TC、TG、BUN、GLU)水平。療效判定標準:患者治療后,舒張壓降低≥10 mm Hg并恢復到正常水平,或舒張壓降低≥20 mm Hg 為顯效;患者治療后,舒張壓降低10~19 mm Hg,收縮壓降低≥30 mm Hg 為有效;患者治療后,血壓無任何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不良反應包括嘔吐、惡心、頭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70%,高于對照組的87.3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收縮壓為(132.76±6.21)mm Hg、舒張壓為(85.31±4.47)mm Hg,低于對照組的(146.76±6.23)、(96.75±4.32)mm Hg,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C、TG、BUN、GLU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相關指標水平比較(,mmol/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相關指標水平比較(,mmol/L)
注:兩組比較,P>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7%(5/174),其中惡心2 例,嘔吐2 例,頭暈1 例;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9%(28/174),其中惡心12 例,嘔吐8 例,頭暈8 例。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7.710,P=0.000<0.05)。
非洛地平緩釋片是一種長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對血管具有高選擇性[6,7]。其可以通過電壓依賴性鈣通道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以降低對血管收縮的反應性及縮血管效應,降低腎小管對鈉的再吸收,選擇性擴張動脈以阻塞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非洛地平緩釋片的藥效持續時間為25 h,該藥物的生物利用度高,患者服用后的吸收率較高[8,9]。口服后的2~5 h 即可產生藥效,降壓作用持久,并且較為平穩,從而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壓,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具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10-12]。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70%,高于對照組的87.3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收縮壓為(132.76±6.21)mm Hg、舒張壓為(85.31±4.47)mm Hg,低于對照組的(146.76±6.23)、(96.75±4.32)mm Hg,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C、TG、BUN、GLU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7%,低于對照組的16.0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非洛地平緩釋片治療效果顯著優于采取氫氯噻嗪治療。
綜上所述,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非洛地平緩釋片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