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玉 歐陽超群
近年來,以微博、綠洲、抖音、bilibili、小紅書為代表的流行新媒體深受在校大學生的喜歡,并且迅速吸引眾多在校大學生注冊,從而擁有大量的大學生用戶群體。基于新媒體以及大學生自媒體用戶目前極速發展的趨勢,在大學生用戶眾多的新媒體工具上著力開展網絡育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高校在大學生網絡育人方面可以嘗試與現今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流行新媒體結合,線上與線下共同發力,發揮高校新媒體的網絡育人優勢,打造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從不同維度進行突破,構建學生喜聞樂見的高校新媒體平臺,傳遞正能量。知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新媒體工具,了解大學生日常的思想情況,并在這些新媒體工具上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培育與教育,從而達到高校新媒體多元智能育人的成效。
“多元智能理論”之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教授在《智能的結構》中提出:每個學生均具有多元智能,若能關注學生個體智能的差異,則多元智能的發展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利用新媒體平臺實施高校多元智能網絡育人方案,加強高校教育工作者與高校學生之間的溝通聯系,從而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并促進高校大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多元智能自我評價量規》已經被廣泛使用,并被證實在多元智能測試領域,此問卷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為了解我國大學生的多元智能水平,我們依托問卷開展調查研究。此次調查研究較之前的研究設計而言,擴大了調查對象的范圍,選取兩所不同類型高校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均來自同一年級不同專業,均為參與過新媒體組織的多元智能提升活動的學生。本次調查中,兩所高校各下發100 份問卷,共下發200 份問卷,在兩位高校輔導員教師以及兩位新媒體工作室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最終回收200 份有效問卷。因此,結合數據結果以及訪談結果,本研究擬再進一步利用“線性回歸分析”的數據分析方法得出影響智能總分的三個主要因素及具體影響差異。因此,本研究對這三個類別進行了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回歸方程檢驗ANOVA
從數據結果可知,回歸方程檢驗ANOVA 值顯示顯著性小于0.05,線性關系成立,共線性診斷VIF 數值均小于3,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共線性,因此從本次建立的線性模型進一步可以得出如下回歸方程:
智能總水平=13.112*言語-語言智能+5.123*視覺-空間智能+7.103*音樂-節奏智能
從線性回歸數據分析結果可知,言語-語言智能對于學生的智能水平影響是最大的,次之是音樂-節奏智能,視覺-空間智能則位列第三。結合前面的研究,筆者再次通過spss21.0 數據分析結果篩選得出研究對象中智能得分最高的三位、最接近平均分的三位以及得分最低的三位。通過錄音筆,詳細記錄了對該校新媒體工作室的指導教師、專職輔導員教師以及通過數據結果篩選出來的9 位學生的個案訪談內容。訪談中,9 位學生以及5 位教師均給予了最大程度的積極配合。數據結果以及訪談結果顯示,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計劃地開展培育言語-語言智能、音樂-節奏智能以及視覺-空間智能的相關智能培育活動,對大學生多元智能總分的提升有關鍵作用。高校新媒體多元智能育人方案可以借助對這三類多元智能的培育,開展相關智能活動,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多元智能總水平。
小紅書平臺有聲筆記分享與無聲筆記分享均可實現高校新媒體的網絡育人功能拓展,受眾不僅是本校學生,而且是瀏覽筆記的所有人。這一平臺可將自己的經驗、體驗共享給需要的人,從而傳播給瀏覽小紅書筆記的大學生更多正能量與有益經驗,更為多元智能與高校新媒體工作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經驗。大學生通過文字分享自己的學習日常,記錄自己的生活,做好生活與學習的總結。因此,以小紅書APP為代表的流行新媒體,是高校進行思政教育的最新前沿陣地。這些流行新媒體填補了大學生碎片化的時間,大學生通過這些流行新媒體分享身邊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感受到向上向善的力量。因此,高校應瞄準這些流行新媒體,利用高校新媒體進行多元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并立足于不同高校實際制定一校一策的新媒體思政教育方案,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APP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黨的十八大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上述概括,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提出以來,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中共中央辦公廳2013年12月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強調,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這是對我國教育界的一個總體要求,而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既是貫徹《意見》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時代召喚。
高校要了解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制定流行新媒體目錄,并在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流行新媒體上開設高校官方賬號,強化新媒體在文化育人上的積極影響與關鍵作用。以小紅書APP 為例,作為圖文與影音結合的APP,高校新媒體工作室可以利用小紅書“標記生活”的特性,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一方面,小紅書賬號上可以發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的文章,另一方面可以定期發布一些校園新聞,向全校師生征集線索,增強師生的參與感。
小紅書APP以“標記我的生活”為基本理念,打造了用文字記錄生活的新平臺。簡言之,小紅書APP是一個生活方式分享社區,深受年輕人喜歡,并且擁有特別多的大學生用戶。因此,開展對大學生的網絡育人工作,小紅書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平臺。在大數據技術的推動下,流行新媒體可以瞄準大學生用戶喜好精準推送思想教育內容,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講解理論知識。對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說,其通過網絡新媒體平臺更容易知曉和識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決擁護者和推廣者。此外,小紅書通過筆記形式整合音樂、文字與視頻,分享和記錄下當下年輕人的日常美好生活,內容大都是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干貨。小紅書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將信息與用戶進行精準、高效匹配。
針對影響多元智能總水平的三個最主要因素以及訪談對象給出的建議,可制定小紅書與高校多元智能育人深度融合的如下方案:
高校可通過小紅書賬號設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多少”以及“大學生意識形態建設”等話題,吸引小紅書平臺上的大學生用戶發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以及對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建設的建議。大學生用戶在留言區分享自己的觀點,提示同齡人注意意識形態領域的風險及陷阱,從而規避風險。大學生用戶的言語-語言智能水平也通過在小紅書的留言討論而得到提升。大學生暢談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加深自身對理論的學習和理解。
大學生的言語-語言智能水平體現在文字表達能力上。通過在小紅書上撰寫、編輯文章,大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可以得到明顯提升。因此,高校新媒體運營團隊可以吸納優秀大學生,學生更能知學生所想,了解學生所需,與學生感受產生共鳴。在新媒體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高校小紅書官方賬號的編輯工作可以交給有文字方面特長、訓練有素的大學生,從大學生的角度去闡釋理論知識,制作簡單易懂的思維導圖,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更能深入人心。在新媒體運營中,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言語-語言智能,為學生日后的就業與發展培訓新的技能,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多元智能水平的發展。
小紅書可以通過音樂或者視頻等有聲筆記形式進行內容分享,記錄當下年輕人的美好生活與體驗。因此,高校可以嘗試在小紅書中分享一些呈現青春色彩的視頻及音頻,讓大學生可以通過小紅書平臺了解到國內外時政要聞,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意識,用正能量激蕩大學生的內心。
在視頻、音頻的選擇上,高校新媒體運營者也要更多地考慮大學生的喜好。目前在校就讀的大學生普遍為“00后”。“00后”大學生個性張揚且思想活躍,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這一代青年人本身有許多值得關注和引導之處,比如他們作為一個整體,在思維方式、價值判斷、生活習慣、語言表達、個性追求等諸多問題上就頗有新特點。
因此,必須創新方式方法,注重實效真效,潛移默化地讓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一些親和與認同。要緊密聯系他們的日常學習生活開展教育引導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于現實生活、貼近時代特征,這樣才能真正被廣大“00后”青年學生所理解、所信服,逐漸轉化為他們的內在信念和自覺行為。比如我們可以把課內教學和課外社會實踐統籌起來,依托小紅書等新媒體,以新穎親切、學生愛聽愛看、樂于參與的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轉化為大學生的日常價值觀和生活實踐,進而植根于他們的思想意識深處。在高校新媒體上推廣的音頻與視頻,除了擁有優美的旋律,更應該是目前“00后”大學生喜愛的曲目與曲調。高校新媒體運營者可以運用“愛剪輯”“剪映”等方便操作的剪輯軟件,把音視頻和理論知識等混剪到一起,吸引大學生關注,提升高校新媒體作品的質量,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唱響時代主旋律。
小紅書等新媒體擁有大量的大學生用戶,高校新媒體可以運用圖文并茂的筆記來引導大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給予大學生正面的引導與教育。新媒體運營團隊要摒棄傳統排版樣式,創新編輯與編排的理念,確保筆記內容的新穎性、實用性、科學性、知識性,力爭用最簡練的文字、最清晰的排版,增強大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給大學生眼前一亮的感覺。
綜上所述,新媒體已經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出,國家給予了高校思政教育網絡教學很大支持。各大高校也一直致力于探索創新思政教育新形式、新內容,用先進的文化思想和有效管理,打造健康、安全的網絡教育環境,將新媒體和思政教學有機結合,以此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效果和影響力。新媒體網絡教育能滿足高校學生的自主選擇需求。新媒體網絡中的信息是開放透明的,學生可以借助新媒體載體獲取更多的信息,對自己的思想建設活動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知,自覺抵制消極因素的影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大多能積極響應新媒體網絡教學,不斷進行與新媒體有關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學習,運用新媒體來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能力越來越強。結合小紅書APP 開展的網絡育人教育大有發展空間,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和參與,也能夠引導“校園小紅書文化”形成良好的內容生態,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外,小紅書APP只是流行新媒體的一個代表,更重要的是重視新媒體矩陣的創建與推廣,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流行新媒體APP上開展網絡育人工作,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路。同時,高校有必要設立校園網絡安全監管部門,增強校園網絡環境的安全性,推動高校思政教育不斷完善,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尚品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