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暉
411100 湘潭市中醫醫院骨科,湖南湘潭
跟腱是人體最大、最強的肌腱,跟腱斷裂是臨床上常見的外科運動損傷,多見于偶爾參加運動的中年人群,主要指在日常運動中受到外力影響造成的損傷,或是局部激素封閉后斷裂造成損傷,在跟腱斷裂的瞬間,患者可聽見自踝關節后方傳來的爆裂聲或彈響聲,并感覺到足跟疼痛、踝關節力量減弱等癥狀。近幾年來跟腱斷裂的發病率逐漸升高,臨床針對其治療方式的選擇也較為重視,其中以手術縫合修補為首選治療方式,而在治療過程中發現,雖然治療效果良好,但術后受到感染、功能康復差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可誘發跟腱再斷裂,從而對患者正常功能及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1]。跟腱再斷裂是跟腱斷裂縫合修復術后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其臨床發生率較低,特點為斷裂端較整齊,橫斷斷裂較多,瘢痕肉芽組織脆性大,不能直接對接[2-3]。本研究采用V-Y 腱成形術聯合Krackow 縫合法治療手術后跟腱再斷裂,分析其療效和臨床價值。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湘潭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5 例手術修復重建跟腱再斷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 例,女5 例;年齡39~71 歲,平均(54.33±8.93)歲;既往外院手術5 例,在我院手術10例;初次跟腱斷裂原因為運動損傷7例,慢性跟腱炎6 例,陳舊性斷裂2 例;初次斷裂后直接縫合7 例,筋膜瓣翻轉加強6 例,初次手術不詳2 例;術后石膏固定4~8 周,平均(6.00±1.51)周;再斷裂時間6~41周,平均(22.80±7.23)周;再斷裂原因:感染5例,跟腱愈合不良8例,過早負重1例,摔傷1例。見表1。

表1 15例一般資料情況
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②患者與臨床診斷標準相符,經X 線、核磁共振等檢查確診;③患者符合手術適應證;④患者意識正常,病歷資料齊全。
排除標準:①存在手術或者麻醉禁忌證者;②足踝部嚴重畸形或者骨折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嚴重臟器功能障礙以及無法耐受手術者。
方法:所有患者均進行急診手術治療,采用腰麻或全麻,取俯臥位,在原切口,向近端S 形延長切開至小腿中部,切除瘢痕肉芽組織,清除斷端周圍縫合線殘垢,使跟腱暴露,修整斷端。膝關節屈曲30°、踝關節跖屈20°時,所有跟腱殘段有不同程度缺損,為2.5~5 cm。術中在小腿三頭肌肌肉和肌腱交界處的腱膜上作“倒V”形切口,其長度至少為缺損長度的2.5倍。但是部分患者除切開表面腱膜外,還需切開兩側腓腸肌肌腹縱行腱部分,才能保證腓腸肌腱瓣足夠長的距離。肌腱兩斷端均用10號線采用Krackow縫合法進行縫合。屈膝30°、踝關節跖屈20°時緊系縫合線,使縫合線包埋于跟腱端內,斷端間用可吸收線進行縫合加固。近端腱膜的“倒V”形切口縫合成Y 字形。術后石膏長腿外固定于膝關節屈曲30°、踝關節跖屈20°位置4周,4周后換短腿再固定4周。石膏拆除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鼓勵其下地行走且部分負重。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患者于術后第2、4、6 及8周復查,觀察手術切口的愈合情況,在此之后每3~6 個月進行隨訪。采取外形美觀程度評分、踝關節功能(Kofoed)評分觀察患者外形恢復情況及足踝功能,其中美觀程度滿分10 分,得分越高說明美觀程度越好。Kofoed 評分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踝關節功能越好。采用美國足踝外科協會踝-后足評分(AOFAS)和Leppilahti跟腱修復評分進行評價,AOFAS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越好。Leppilahti跟腱修復評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修復效果越好。
統計學方法:數據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予以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手術前后踝足外形美觀程度比較:患者術后踝足外形美觀程度評分高于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15例患者手術前后踝足外形美觀程度評分比較(±s,分)

表2 15例患者手術前后踝足外形美觀程度評分比較(±s,分)
時間 n 踝足外形美觀程度評分術前 15 6.54±2.07術后 15 8.22±0.74 t 2.960 P 0.006
患者手術前后足踝功能情況比較:術后,患者均可行進行患肢單獨提踵,術后2年隨訪發現,3例患者提踵離地距離與對側比較減少。11例踝關節背伸角度與健側相比增加,4例減少,減少范圍在5~10°。所有患者日常生活及適當體力勞動無障礙?;颊咝g后Kofoed評分高于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15例患者手術前后足踝功能比較(±s,分)

表3 15例患者手術前后足踝功能比較(±s,分)
時間 n Kofoed評分術前 15 71.33±2.56術后 15 90.48±1.02 t 26.914 P 0.001
患者手術前后AOFAS 和Leppilahti 評分比較:術后,患者AOFAS 和Leppilahti 評分均高于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15例患者手術前后AOFAS和Leppilahti評分比較(±s,分)

表4 15例患者手術前后AOFAS和Leppilahti評分比較(±s,分)
分數 n AOFAS評分 Leppilahti評分術前 15 68.34±7.21 77.10±4.17術后 15 93.01±5.92 93.12±3.82 t 6.703 5.797 P 0.000 0.000
跟腱再斷裂是跟腱斷裂縫合修補術后較嚴重的并發癥,但是其發病率較低,約為1.54%~5.6%[4]。目前對于跟腱再斷裂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采用V-Y 腱成形術聯合Krackow 縫合法治療手術后跟腱再斷裂,效果確切,患者踝足外形及功能恢復良好,跟腱功能恢復滿意。術中我們發現V-Y 腱成形術減少了肌腱斷端間的張力,跟腱斷端對合,盡可能達到了生物力學效果,使跟腱愈合后不易斷裂,此外不需要切取腱膜進行加固,所以對跟腱的血液循環影響較小。Krackow縫合法對跟腱兩側有連續鎖邊作用,抗張力強度高,可將肌腱斷端修復,降低了縫線不牢、細鋼絲疲勞斷裂等風險;使跟腱連續性和光滑性更好。
本研究發現,患者跟腱再斷裂的原因主要是感染和術后跟腱愈合不良所引起。既往研究表明,導致跟腱再斷裂的原因可能有:①術中未徹底清除瘢痕組織或變性壞死組織,導致術后跟腱吻合度低,愈合不良;②術中,斷端加強組織過厚、血運較差,切口在跟腱縱軸中外側血運較差,可能導致延遲愈合或者感染;③術后過早負重[5]。因此,在跟腱的治療中一定要注意精細修復和正規康復治療,以降低再斷裂發生風險。
目前,跟腱斷裂的手術方法較多,臨床最常用的是腓腸肌腱瓣翻轉術,Lindholm 術式和Bosworth 法短期效果較好,但后期會導致翻轉處跟腱粗大,踝關節跖屈功能障礙,嚴重可導致跟腱再斷裂,而V-Y 修復術避免了這些缺點[6]。以往有研究顯示,V-Y 術式在治療跟腱斷裂效果較好,對生物力學和跟腱血運影響較小[7]。王學磊等[8]使用V-Y 腱成形術聯合Krackow 縫合法治療12例跟腱再斷裂患者,隨訪9~24個月后未見患者跟腱再次斷裂,所有患者恢復較好,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既往研究證實,術中瘢痕組織清除后,跟腱缺損多長達5~6 cm,必須以長V形切取腱膜肌瓣下移才能將缺損修復,這對腓腸肌影響較大,所以V-Y 術對跟腱亞急性損傷、缺損3~5 cm 的患者較合適,而對于缺損>6 cm 的損傷,Lindholm 術效果較好[9]。本研究中15 例患者肌腱缺損為2.5~5 cm,因此均使用V-Y 法。V-Y 腱成形術在跟腱再斷裂治療中的優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手術過程中將腓腸肌腱膜切開并縫合,通過該項操作可起到延長跟腱、減小跟腱張力的作用,可為手術順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礎。②在處理跟腱斷端時,通過縫合跟腱斷端的方式來促進跟腱愈合,起到重建跟腱的作用,從而使患者在康復后仍能保證正常的結構及功能。③在切開腓腸肌腱膜時采用“V”字形切法,在不切斷肌肉的前提下能更好地切斷肌肉內纖維組織,為術后愈合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在跟腱斷裂治療中采用V-Y成形術可取得跟腱斷端吻合牢固、縫線切割力小、跟腱止點局部血供情況良好的效果,同時可減少術后相關并發癥,而將其與Krackow縫合法聯合應用后,可使治療效果進一步提高。原因為Krackow縫合法對跟腱兩側有連續鎖邊作用,縫合后有很強的抗張強度,肌腱斷端修復可靠,避免了縫線修復不牢固或細鋼絲疲勞斷裂;縫合時線結包埋于跟腱斷端內,用可吸收線加強縫合,使跟腱連續性和光滑程度更加理想,有效降低了術后粘連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V-Y 腱成形術聯合Krackow 縫合法治療手術后跟腱再斷裂效果較好,患者踝足外形及功能恢復較好,跟腱功能恢復滿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