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132000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吉林吉林
環甲膜穿刺多用于呼吸困難患者,尤其是上呼吸道梗阻患者的急救中,是一種臨床應用非常廣泛的急救技術[1]。環甲膜位于淺表位置且周圍無重要的神經、血管等組織結構,解剖結構簡單,具有穿刺安全性高且易于穿刺的特點,對于重度呼吸困難患者,在時間緊迫、生命受到威脅且沒有條件為患者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時,能準確、迅速地開放氣道,解除上氣道阻塞情況,為進一步搶救生命創造條件。通過環甲膜穿刺可以建立臨時的人工氣道,根據患者的病情輸氧、輸液、輸注麻醉藥物等,為挽救患者生命爭取寶貴時間。本研究回顧性分析90例Ⅳ度呼吸困難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環甲膜穿刺的應用價值以及護理要點,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吉林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收治的90 例Ⅳ度呼吸困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4 例,女36 例;年齡28~63 歲,平均(52.19±3.36)歲。臨床表現為極度的呼吸困難,出現嚴重缺氧或二氧化碳增多,血壓下降,口唇蒼白,甚至昏迷等。環甲膜穿刺時間:氣管切開前74 例,氣管切開中16 例。疾病類型:顱腦疾病8 例,肺部疾病合并晚期舌根癌15 例,消化道大出血呼吸驟停11 例,外傷致呼吸驟停14 例,晚期甲狀腺癌壓迫氣管9 例,雙聲帶麻痹12 例,喉癌與下咽癌10例,鼻咽癌大出血5 例,舌癌聯合根治術與皮瓣建舌術后6 例。
納入標準:①無溝通、認知功能障礙;②簽署知情同意書;③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傳染性疾病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礙患者;③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方法:(1)環甲膜穿刺:協助患者擺放半臥位,將厚度10 cm 的枕頭墊在患者頸肩下,使患者頭部稍微向后仰,充分暴露患者喉部,用0.75%的碘酊消毒穿刺部位,然后用2 mL 2%的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5 mL 的注射器上連接9 號針頭,醫務人員站于患者的右側,消毒雙手。捫及患者的喉頭后,將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于患者甲狀軟骨、環狀軟骨之間,右手進行穿刺操作,針尖斜面向前,垂直刺入環甲膜,感到落空感時停止進針。如果回抽有氣體則說明針頭成功落入患者的氣管腔內[2]。(2)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嚴重的呼吸困難會讓患者有瀕死感,從而產生恐懼、緊張、無助、焦慮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應使用簡單、明確的語言指導患者放松;在安撫患者的同時,告知其配合環甲膜穿刺的方法[3]。②一般護理:做好創面的清創消毒和包扎;協助患者擺放高枕臥位,頭部朝一側偏移。穿刺后2 h 內禁食,可以進食后,食用溫涼食物;進食與氣道內給藥不可同時進行,以免食物誤吸入氣道,引起窒息。穿刺后進行12~24 h 的心電與血氧飽和度監測。經穿刺針給藥時,嚴格控制藥液的輸入速度,以4~6 滴/min 為宜,或者采用間斷給藥,停止數分鐘后再滴入10~20 滴藥液。避免滴藥速度過快引起窒息[4]。③吸痰護理:經穿刺部位吸痰,應動作輕柔,否則很可能導致穿刺針脫落。如果經口鼻吸痰,在操作過猛的情況下還可能損傷黏膜。若患者意識清醒,應鼓勵其主動咳嗽。按照從下到上、從外到內的順序為患者叩背,力度適中,以患者不感到疼痛為度。不可叩擊脊椎部位。最佳的吸痰時機是患者喉部出現痰鳴音[5]。④給氧:經口腔、鼻腔吸痰的同時,可以經穿刺處為患者供氧;經穿刺處吸痰時,可經口鼻腔供氧,以維持正常的SaO2水平,避免缺氧對重要臟器造成損傷[6]。⑤用藥護理:根據患者的痰液細菌培養結果與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擇抗生素,可適當加入激素與α-糜蛋白。用藥量控制在常規劑量的1/4~1/2,2 次/d,總輸入量3~5 mL。環甲膜給藥時,應充分考慮患者的疾病,讓病變部位處于最低位置,更便于藥液進入病灶區域。緩慢給藥,以免引起嗆咳。用藥后,支氣管肺組織的藥物濃度只有血濃度的1/40~1/30,不可盲目提高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否則很容易加重毒性反應[7]。環甲膜穿刺可以使藥液充分進入病灶區域,和肺組織接觸,保持局部高濃度的抗生素,可提高治療效果。⑥穿刺口護理: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潔與干燥,按時消毒,預防感染。清晨與夜間護理時,應固定好穿刺針,避免穿刺針脫落。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以及死亡原因。
本組90 例行環甲膜穿刺的Ⅳ度呼吸困難患者,有71 例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78.89%。19 例死亡患者中,14 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高空墜落5 例,鼻咽癌大出血2 例,消化道大出血7 例),其余5 例患者均因大量血塊堵塞氣道窒息而死亡。
環甲膜所處的位置較淺,沒有重要的血管、神經等組織結構,所以不會鈣化,是最方便穿刺的部位,而且穿刺安全性較高。環甲膜在正前中線上的增厚部分為環甲正中韌帶,即環狀軟骨弓與甲狀軟骨前角相互連接的部分,這也是環甲膜穿刺的位置[8]。
Ⅳ度呼吸困難患者的生命受到極大威脅,只有迅速、準確地開放氣道,才能為挽救患者生命奠定基礎。環甲膜穿刺是針對重度上氣道阻塞患者的急救技術,需要注意的是,穿刺時針尖的斜面必須向下,還要將針頭向患者的下呼吸道傾斜,從而保證氣流順暢。行環甲膜穿刺后,Ⅳ度呼吸困難患者通常可以順利開放氣道,如果患者同時合并血氧飽和度>90%,暫時沒有下降趨勢;舌根后墜引起上氣道阻塞;健康狀況較差,排痰乏力引起的痰阻;可在環甲膜穿刺的同時進行氣管切開。但氣管切開后容易引起喉狹窄以及環甲動脈損傷,所以只能作為一種暫時性的急救措施。而在穿刺方法正確、熟悉環甲膜解剖特點、定位準確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做到不損傷環狀軟骨、環甲動脈,還能降低喉部感染風險,減少喉部狹窄和出血。環甲膜位于淺表位置,解剖標志明確,解剖結構簡單,為穿刺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患者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時,環甲膜穿刺術建立臨時氣道的重要性目前還未有其他技術可替代。
環甲膜穿刺的適應證:①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喉源性呼吸困難、頭面部遭受嚴重創傷,無法行氣管插管或者病情危及,時間緊迫來不及行氣管插管。②患者牙關緊閉,無法完成氣管插管操作。③頸部畸形窒息,無法充分暴露聲門行氣管插管,也無法擺放合適的手術體位。④頸部外傷、需要移動患者的頭部行氣管插管,移動過程中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⑤基層醫院的醫療條件不支持氣管插管手術[9]。
Ⅳ度呼吸困難患者,若其血氧飽和度<90%且表現為持續、迅速、進行性下降;口鼻腔、咽喉部大量出血存在窒息風險;呼吸驟停。合并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則可行環甲膜穿刺術。
關于環甲膜穿刺術的進針角度,有學者認為:氣管套管針進入患者喉腔并有落空感,回抽有空氣,則可拔掉注射器和針芯,套管向頭部一側傾斜45°,然后再進針3 cm[10]。也有學者認為,穿刺時針尖的斜面保持朝前下方,針體和患者的頸部皮膚保持30°~40°[11]。筆者認為,應保持針尖斜面向下,穿刺針和環甲正中韌帶保持垂直,刺入喉腔后有明顯的落空感,然后使針尖斜向內下方,可避免對患者的聲帶、食管造成損傷。
本研究結果顯示,90 例Ⅳ度呼吸困難患者經環甲膜穿刺急救后,71 例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78.89%。死亡19 例,死亡率為21.11%。護理配合對于環甲膜穿刺急救至關重要,患者處于生命垂危的狀態時,無法自主配合,需要醫護人員的協助[12]。一線急救人員應在接到患者的第一時間進行仔細、全面的觀察,了解患者的病情特點和臨床癥狀,為急救治療爭取“黃金時間”。如果患者的血氧飽和度<90%,而且經吸痰和吸氧后沒有明顯改善,則要隨時做好環甲膜穿刺的準備。保證所有搶救設備、工具可隨時投入使用。在患者床邊準備好環甲膜穿刺所需要的用品,穿刺操作時保持沉著冷靜,面對危急狀況不慌亂,要求急救人員具備扎實、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及嫻熟的護理技術,同時還要有良好的臨場應變能力,能夠冷靜、妥善地處理突發危急狀況。
綜上所述,環甲膜穿刺是挽救Ⅳ度呼吸困難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通過建立臨時的人工氣道,配合科學、完善的護理干預,為挽救患者生命爭取寶貴時間,能夠提高搶救成功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