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萍
102609 北京市大興區北臧村鎮中心衛生院婦科,北京
近些年來,我國的剖宮產率明顯升高,有產婦術后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影響產后恢復,因此,降低剖宮產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尤為重要。孕產婦孕期產檢是必要的,通過對其進行管理可提高產檢的依從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育風險及胎兒畸形的發生率,從而保證生育質量。以往應用的常規管理效果不佳且缺乏專業性,因此應選擇一種高質量的方法。家庭醫生服務是以家庭為單位,根據孕產婦的綜合情況制定相應的保健計劃表,可提高孕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其生育風險,進而有效保證新生兒及產婦的健康[1]。本研究探討家庭醫生服務對促進孕產婦系統管理的效果。
選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在北京市大興區北臧村鎮中心衛生院建立母子健康檔案的1 654 例孕產婦為此次研究對象,按照簡單隨機化法將其分為兩組,各827 例。對照組年齡23~36 歲,平均(29.5±2.3)歲;孕周37~41 周,平均(39.5±0.4)周;體重56~73 kg,平均(62.3±2.5)kg;初產婦396 例,經產婦431例。觀察組年齡24~36歲,平均(29.3±2.5)歲;孕周38~41 周,平均(40.2±0.3)周;體重57~73 kg,平均(62.5±2.4)kg;初產婦392 例,經產婦435 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孕產婦已簽訂知情同意書且經過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孕產婦及其家屬均已知曉研究內容,自愿參加;臨床資料較全的孕產婦。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精神疾病,難以配合該項研究的孕產婦;②合并惡性腫瘤或重要臟器損害的孕產婦;③患有心理疾病的孕產婦。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孕產婦自行從多種渠道咨詢與妊娠相關的知識,根據自愿原則在懷孕后到醫院建冊,結合其建冊檔案中的計劃定期進行產檢及產后復查等。觀察組實施家庭醫生服務。①孕婦來院建立母子健康檔案時簽約家庭醫生服務,登記孕婦的住址、電話及孕期情況等詳細信息,與簽約醫生建立微信聯系,對孕婦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包括全科醫生、護士及防保人員等,對孕產婦及兒童的系統管理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②加強對家庭醫生服務的宣傳工作,促使更多的孕產婦及其家屬能了解并參與該服務,鼓勵其積極簽約,以有效降低生育風險,提高孕產期保健意識。③以有生育意愿及妊娠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話咨詢、家訪、微信群及講座多種方式交流并對其相關信息進行登記。團隊之間分工合作,各司其職,以家庭為單位,結合孕產婦的具體情況制定孕產期保健計劃表。④家庭醫生服務在妊娠前、妊娠期、生產時及產后整個過程予以孕產婦連續且全面的個性化管理,從不同角度出發,利用現存的醫療技術及相關設備對孕產婦進行系統檢查,對其血糖、血壓等指標進行監測,根據檢查結果對其進行正確的保健指導。孕產婦若出現不適,可與簽約醫生通過微信聯系,醫生了解癥狀并進行初步診斷,與上級醫院聯系,通過網上雙向轉診平臺為孕產婦預約專家門診,或指導孕產婦進行住院觀察,直至分娩,以保證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2-3]。
評價指標:①對比兩組早孕建冊率、產檢依從性及自然分娩率。產婦在醫生建議的時間內來院產檢即為依從。②對比兩組孕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后出血、乳腺炎及產褥感染。③對比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主要有新生兒窘迫、胎兒畸形及新生兒出生缺陷。④應用自制量表評估孕產婦的滿意度,總分100分,≥85分為滿意,50~84 分為基本滿意,<50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基本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統計學方法:數據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予以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早孕建冊率、產檢依從性及自然分娩率比較:觀察組早孕建冊率、產檢依從性及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孕建冊率、產檢依從性及自然分娩率比較[n(%)]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n(%)]
兩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滿意度比較[n(%)]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妊娠合并癥的發生率明顯上升,常見的有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其會增加生育風險,甚至危及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當前剖宮產率不斷上升,在我國其已接近50%,所以應重視對孕產婦的管理,進而有效降低其生育風險[4]。
孕產婦系統管理從孕前開始,到產后42 d 結束,以母子為監護對象,對其進行系統檢查、監護和保健指導,并及時發現高危因素、及時轉診治療和住院分娩,以確保母嬰安全與健康[5]。家庭醫生服務是以全科醫生為載體、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連續管理的一種服務模式,通過契約的形式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醫療衛生服務及健康管理。當前該種服務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慢性疾病、孕產婦及兒童保健中,其可提供科學、連貫且有效的管理。有研究資料顯示,孕產婦系統管理中應用家庭醫生服務具有明顯的效果,孕產婦早期建冊是孕檢及篩查胎兒畸形的重要措施,及時初篩孕期高危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預防妊娠期合并癥的發生,管理其營養及體重的同時可提高孕產婦的自然分娩率[6]。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除了常規孕期的5次隨訪,還通過電話咨詢、家訪、微信群、講座等多種方式與孕產婦進行交流,發放健康教育宣傳材料,以家庭為單位制定符合孕產婦的保健計劃表[7]。提供不同時期的健康教育,如孕產期保健知識、母乳喂養、避孕節育等保健知識,同時進行用藥指導[8]。
綜上所述,家庭醫生服務在孕產婦系統管理中能降低生育風險,且能提高孕產婦早孕建冊率、高危管理率、產檢依從性及自然分娩率,降低其并發癥及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提高了孕產婦的保健意識及其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