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277500 滕州市財貿醫院內科,山東棗莊
對于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而言,發生胃腸道功能障礙的概率較高,主要因為抗生素以及手術治療等因素影響,使患者出現腸道內菌群失衡現象,對應表現為尿便失禁以及腹瀉等癥狀,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1-3]。危重癥患者合并胃腸功能障礙后,不但對病情恢復產生影響,而且可能會引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對生命安全產生威脅。因此,針對危重癥患者除實施相應治療措施外,還需要給予有效護理措施。通過科學、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胃腸功能,促進病情康復。
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2 例危重癥手術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對危重癥手術患者給予集束化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滕州市財貿醫院收治的82 例危重癥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1 例。對照組男30例,女11 例;年齡23~81 歲,平均(50.29±2.29)歲;學歷:小學20 例,初中及以上21 例;疾病類型:顱腦外傷15 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12 例,全身多發傷10例,其他4例。試驗組男32例,女9例;年齡25~83 歲,平均(50.33±2.36)歲;學歷:小學19 例,初中及以上22 例;疾病類型:顱腦外傷16 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11例,全身多發傷9例,其他5例。兩組性別、年齡、學歷以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危重癥接受手術治療者;留置導尿管以及胃管者。
排除標準:①嚴重腹瀉、消化道出血;②胃底梗阻、食管梗阻以及曲張病變;③聽力障礙以及精神疾病。
方法:對照組給予患者心理疏導、病情觀察、基礎護理以及飲食指導等。試驗組給予患者集束化護理。①合理完成集束化護理小組創建,對集束化護理系列知識進行培訓,為危重癥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②合理展開床上運動干預,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指導其盡早進行床上運動,合理開展被動訓練干預;③合理給予腸內營養支持,并且配合展開全身肌肉訓練以及靜脈營養補充等,對胃腸道蠕動進行促進;④合理進行行為護理干預,對患者腹部按摩及仰臥姿勢進行指導,合理展開按摩操作,對按摩力度合理控制,注意保暖;⑤給予耳穴貼壓護理干預,采用王不留行籽完成,針對神門穴、腦干、小腸、胃、大腸、皮質下以及交感穴等進行貼壓,且注意控制力度。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SF-36)評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對應生活質量越好;②比較兩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包括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胃管留置時間、首次排便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便秘、腹脹、惡心嘔吐、腹痛[4]。
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護理前,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組 41 69.25±2.59 90.17±5.25對照組 41 69.31±3.02 80.13±4.22 t 0.096 5 9.544 1 P 0.923 3 0.000 0
兩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試驗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胃管留置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h)

表2 兩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h)
組別 n 腸鳴音恢復時間 首次排氣時間 進食時間 胃管留置時間 首次排便時間試驗組 41 12.05±1.39 26.05±3.29 34.03±4.39 45.39±5.45 59.51±10.43對照組 41 17.69±2.16 35.56±4.43 47.69±5.65 62.19±7.35 71.15±8.99 t 14.059 6 11.035 3 12.224 4 11.756 3 5.412 7 P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危重癥患者病情危重,常存在諸多并發癥以及基礎疾病,尤其對于嚴重感染、膿毒血癥以及極度衰竭患者而言,因為病情影響,導致患者吸收、防御、排泄以及分泌功能均發生異常,使胃腸道屏障功能以及調節機制受到影響,表現為胃腸道功能障礙現象。胃腸道功能障礙與膿毒血癥、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全身性菌血癥以及器官功能衰竭存在相關性,而在治療期間,需要采取有效護理措施予以配合,充分避免胃腸道損傷現象出現。
臨床針對危重癥患者在護理期間常應用常規護理措施,對胃腸道功能障礙無顯著改善效果[5-8]。而集束化護理方式作為新型護理方式的一種,其可有效優化護理流程,形成完善、標準的護理操作流程,獲得最佳護理效果。其科學運用后,可就患者系列運動給予引導,并且合理展開腹部按摩等系列干預,促進胃腸道運動,從而顯著改善患者胃腸道功能[9-11]。
本次研究發現,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胃管留置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集束化護理干預方式運用于危重癥手術患者,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病情康復,使胃腸功能改善,臨床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方式應用于危重癥手術患者,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其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降低總不良反應發生率,效果顯著,有效促進患者預后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