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麗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 柳州 545616)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高校要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在高職專業課程中,教師如何根據學生特點,融入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實現知識、技能、價值培養的多元統一,是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研究的必要課題。
校企合作開發的專業課程能夠密切聯系行業、企業,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有機銜接。在校企合作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還要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堅持把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到校企合作課程改革工作中,將思政元素與知識技能相融合,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本文以校企合作開發的“工業包裝設計與應用”課程為例,開展高職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為滿足現代工業企業包裝管理與設計對人才的需求,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根據區域產業經濟的特點,與企業共同開發了極具工業特色的系列課程。“工業包裝設計與應用”屬于工業特色課程,使學生能夠根據產品特性、生產現場情況,進行包裝載具的規劃設計,以滿足工業企業的運輸、保管、配送需求,促進企業降本增效。
汽車、工程機械等現代制造業的集聚發展,為學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環境。在課程改革與建設過程中,學校根據區域經濟特點,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中,充分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工業包裝設計與應用”是我校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我校圍繞“工業物流”的專業特色,與企業合作組成“學校導師+企業導師”的教學團隊,進行專業課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結合學生未來崗位工作,我校以“專業基本素質—專業核心素質—崗位綜合素質”的思路進行課程思政總體設計,根據制造企業工作特點及未來崗位職業素質要求融入精益精神、安全意識的思政元素;根據可持續發展、學生未來發展等方面融入環保意識、辯證思維的思政元素(如圖1)。

圖1 課程思政總體設計思路圖
1.2.1 崗位職業素質層面
制造企業為消除生產過程中的一切浪費行為,推行精益生產管理。對此,企業專家與校內老師共同設計工業包裝實訓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消除浪費對企業降本增效的意義。在制造企業中,“安全”始終排在第一位,因此,課程通過創設生產情境,讓學生建立“生產必須安全”的意識。
1.2.2 可持續發展層面
在課程教學中,教師以綠色包裝為主要切入點,借助節約資源的相關政策、物流可持續發展要求等素材,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他們樹立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同時,工業包裝的規劃設計需要學生正確分析與評估方案,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融入一分為二辯證思維的思政元素,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結合“工業包裝設計與應用”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校內教師與企業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團隊,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課程評價三個方面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設計(如圖2)。

圖2 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入設計思路圖
1.3.1 教學內容
本課程主要有三大教學模塊:包裝基礎知識、工業包裝應用、工業包裝設計訓練。每個模塊包含多個項目任務,結合不同項目內容,分別融入思政元素。
包裝基礎知識模塊涉及包裝概述、包裝標準化、包裝材料、包裝技術、包裝標志、包裝測試等常規的包裝基礎知識。在該模塊教師結合不同教學內容,分別融入環保意識、辯證思維、安全意識的思政元素,讓學生理解綠色包裝對物流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堅持辯證思維,杜絕主觀主義、經驗主義,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
在工業包裝應用模塊,學校教師與企業專家根據工業企業的實踐應用,開發工業包裝分類、典型汽車零部件包裝器具、包裝設計說明書、人因工程、PFEP(單一零件規劃)等教學項目。在該模塊教師主要融入精益精神的思政元素,使學生通過企業案例、體驗式情境任務體會消除浪費、持續改善的精益精神對企業降本增效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素質。
工業包裝設計訓練模塊以企業生產現場的工業包裝方案設計為主要內容。企業專家現場指導學生根據指定情境進行生產工位布局、工業包裝設計規劃。學生在設計實訓任務時,需滿足成本、安全、質量、環保等方面的條件,以增強學生的精益精神、環保意識、安全意識,提升崗位綜合素質。
1.3.2 教學策略
區別于傳統的講授形式,校企合作課程團隊主要通過體驗式教學、企業模塊化教學等方式,提升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
在體驗式情境設計方面,課程團隊設計由“生活情境”到“生產情境”螺旋式上升。在以應用為主的教學模塊,課程團隊先將思政切入點和素材及學生的生活經歷緊密結合,建立“生活情境”的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接著,將任務升級為“生產情境”,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使之結合實際生產情境體會精益精神、安全意識、環保意識等。實踐證明,課程團隊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在螺旋式上升的情境任務設計中,有利于引導學生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感悟精益精神對企業的意義,建立生產必須安全的意識,堅持辯證思維。
在校企合作模塊化教學方面,每個模塊有四個課時,均由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的物流規劃主任工程師擔任企業導師,講解工業包裝應用與設計實踐的相關知識,指導學生進行工業包裝設計,讓學生更近距離地感受精益精神、生產安全、綠色發展對企業及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性。
1.3.3 課程評價
企業專家與校內教師共同參與到實訓任務、理論測試、能力測試的課程考核中,評價學生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政目標的達成情況。課程團隊在各項目學習成果的考評標準中,針對思政元素融入情況設置明確的評分標準項,采用校內教師評價(占比50%)、企業導師評價(占比40%)、學生互評(占比10%)的方式,增強學生對職業素養的重視,豐富課程思政目標評價。
該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完成后,課程團隊進行了一個學期的教學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學生任務完成過程與評價結果來看,學生能夠根據產品、現場環境、員工操作等信息進行工業包裝設計,充分考慮動作浪費、搬運浪費、庫存等因素,并關注現場安全問題。在包裝選材時,學生能夠考慮包裝對環境的影響,并能夠分析包裝設計與選擇的優缺點。在各項測試考核結果中,學生的理論測試平均分為94.44 分,能力測試平均分為87.2 分,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同時,第三方評價機構(麥肯錫)的調查結果顯示,與上一屆學生相比,這一屆學生對課程教學較為認同,課程重視度提升8%,課程滿足度提升2%。可見,校企合作進行課程改革,從崗位職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層面挖掘思政元素,設計由“生活情境”到“生產情境”螺旋式上升的任務情境,并共同參與教學實施、課程考核,能夠積極促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互助互融,顯著提升學生的崗位綜合素質,更好地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
校企合作的高職專業課程改革能夠較好地利用雙方優勢,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專業課程的教學全過程,培育學生的職業精神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校企合作中,企業與學校組成“學校導師+企業導師”的教學團隊,以“專業基本素質—專業核心素質—崗位綜合素質”的層次進行課程思政總體設計,開展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課程評價三個方面的課程改革與實踐,并將專業課程知識、技能訓練、思政教育教學相融合,構建有層次、有體驗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同時,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情境體驗式教學、企業模塊化教學手段與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效提升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崗位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