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雙紅
(甘肅省鎮原縣殷家城九年制學校,甘肅鎮原 744508)
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實踐,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學掀起了一次模式和理念上的革命,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語文課堂教學資源不再受時空和課本的制約,學生的探究選擇更多樣,接觸和了解的知識類型也是傳統教學模式難以媲美的。為此,教師應當深化運用多媒體技術對語文教學改革產生的積極影響,根據語文教學流程和技能傳授需要,將多媒體技術和資源無縫整合到陳舊的教學體系中,從而打破一成不變的語文教學局面,讓學生接觸到豐富的語文探究體驗和人文知識。下面我們就對此目標展開探討和研究。
21 世紀多媒體技術的突破發展,對教育領域改革來講無疑提供了新的轉機,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如同引入一股源頭活水,一方面將抽象的語文課本知識變得更加具象生動,另一方面學生實現活動化的語文探究也獲得更強的動能。然而現階段不乏少數教師對多媒體技術教育優勢的認識還較為淺薄,導致其與語文教學改革整合深度不足,經過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筆者總結歸納了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三點必要性。
第一,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優渥的語文學習感性材料。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想要學生學好語文,教師必須著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然而目前多數學生思維能力都偏弱,歸根結底是語文教學中感性材料過度匱乏。應用多媒體技術對語文教改發揮的最積極影響,就是能夠為學生提供優渥的語文學習感性材料,如和語文教學、探究活動相關的音頻、視頻、圖像、文本資料等等,這些材料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中應有盡有,教師如果善于將這些材料作為語文教學輔助性資源,那么不僅可以使課堂氛圍更加靈動,也能在多感官參與下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準確理解和內化。
第二,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教師對語文知識的講授效率。以往語文教學體系中最頑固的弊病,就是教師方面對語文知識的講授效率提升緩慢,拿一節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讓學生通讀一遍課文,使用板書書寫一遍課文中的重要知識點,課堂教學時間就已經耗費了大半,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所剩無幾,閱讀理解深度也無法保障。應用多媒體技術最優越之處就是可以顯著提高教師對語文知識的教授效率,如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多媒體微課件的方式組織學生課前預習,充分整合語文導學階段的教學目標,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工具代替傳統板書,引領學生也參與到語文知識點歸納中,這樣課堂教學時間得到節約,學生的自主化探究空間更加廣闊。
第三,應用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構建多邊互動式的語文教學環境。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由于缺乏信息工具和多媒體資源的支撐,學生長期處于一個被動位置,教師策劃語文探究活動的方式也很少,語文教學流于灌輸,課堂環境的互動成分也亟待提高。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搭載多媒體技術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機會明顯增多,教師可以基于多媒體資料情境向學生提問,學生交流解答問題之后,還可能發現更多具有討論價值的新問題,教師跟進啟發學生大膽質疑和提問,這樣語文課堂上的創生資源就十分豐富了,不僅有助于構建多邊互動式的語文教學環境,也能開闊學生的思維和眼界,從而深化學生語文互動體驗與合作交流意識。
在多媒體技術環境下,語文教學的預習環節策劃也獲得了新的革新動力,過往教師組織語文預習活動的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的語文預習意識和預習技能都陷入培育困境。發展多媒體微課預習是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路徑之一,不僅對強化學生的語文預習技能很有幫助,也能節約語文課堂教學時間,為后續深度語文教學打下良好的鋪墊,基于多媒體技術應用的語文微課預習策略如下。
第一,精心制作語文多媒體預習微課件。預習是語文教學的初始環節,能夠分配的課堂教學時間不多,所以教師在制作多媒體預習微課件時,應當遵循短小精悍的原則,盡量把語文課程預習重點容納到時長五分鐘以內的微課件中。如在預習微課件的開篇部分,教師可以添加一幅符合課文情景的主題圖或是一段動態化的短視頻,然后以文本形式標注出序號,逐一介紹課文作者信息、課文概要內容以及語言知識重點等等,然后把圖片、短視頻和文本內容整理編輯成flash 合輯,這樣一個高質量的語文多媒體預習微課件就制作完畢了,教師可以將其保存到信息化教學系統或移動優盤中,留待語文課前預習環節呈現。
第二,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形式的語文預習活動。在這一步,教師先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個預習小組,然后在多媒體投屏上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語文多媒體預習微課件,同時布設幾項微課預習中學生需要解決的任務。學生明晰語文微課預習任務后合作開展自主預習和交流活動,教師流動檢視學生的預習情況,指導學生先在組內探討發現的問題,看看是否能自行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在預習筆記上對相關問題標注星號,留待后續統一反饋。學生微課預習活動告一段落后,教師可先讓學生反饋課文自然段的劃分結果和好詞佳句查找結果,確定各小組的預習成果不存在出入之后,再讓學生反饋預習中記錄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間的問題交流討論,教師從旁輔助補充,直到所有預習問題都被消化,語文多媒體微課預習順利完成。
上文我們談及,以往語文教學中感性材料匱乏,那么教師在挖掘多媒體技術教學優勢時,就應當著重精選優質的多媒體材料,一來可以充盈語文課堂教學感性材料和資源,二來能夠超越教材文本的限制,使課堂環境和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得到總體優化,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語文感性材料選擇和應用策略如下。
第一,搜索和應用多媒體動畫資源。動畫資源深受學生青睞和喜愛,也是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材料的開發應用重點。如在語文教材的神話、童話以及寓言等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都可以在多媒體動畫庫中搜索同名的動畫作品,然后利用剪輯工具截選出情節最精彩的片段,在多媒體投屏上為學生播放動畫片段,同時提問:同學們,動畫片段中表現什么情節?出現了哪些人物?大家大膽猜一猜后面的情節會怎樣發展?有趣的動畫迅速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交流主動性,學生討論后口頭復述了動畫片段內容、提煉出動畫情節中出現的人物,并踴躍猜測動畫片段后續情節,教師贊揚后作出小結:大家觀看動畫片段很仔細,對后續情節的設想也非常新穎、獨到,那么故事會如同大家預測一般發展嗎?答案隱藏在我們今天所要研讀的課文中。這樣借助多媒體動畫資源的啟發,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得到活化,對教材文本內容初步建立具象化的感知和預測,很多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翻開課本,想要驗證自己的故事情節設想,從而發揮多媒體技術材料的語文導學作用。
第二,創設多媒體歌曲情境,開展文本美讀訓練。語文教學是涵養學生審美情懷的主要平臺,教師應當精選多媒體歌曲材料,科學、周密地為學生策劃文本美讀活動。如在語文古詩詞、散文、現代詩歌等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文本的意境和情緒,在互聯網曲庫中搜索旋律、情感相適應的歌曲,針對古詩文,教師可以優選古典樂器演奏的古風音樂。針對散文和現代詩歌,教師可以擇取旋律舒緩、輕快的純音樂,利用音頻設備播放音樂和歌曲,創設富有感染力的多媒體情境,同時發布美讀任務,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表現出文本的情韻和節奏感。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實施有效的美讀指導,先認真傾聽學生的誦讀情況,再及時指正學生的不到位之處。比如學生誦讀散文時對長句一口氣讀出來,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斷句,用“/”把該換氣的位置劃出來,然后為學生范讀一遍,這樣學生就能誦讀出散文長句的抑揚頓挫之感,從而借助多媒體歌曲情境創設,提高學生的美讀能力和審美素養,使學生對文本情緒和語言風格產生透徹的把握。
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強多邊互動式語文教學環境營建質量。為此,教師應當緊扣語文教學需要,策劃豐富多樣的多媒體探究活動,從而促進學生開展高效的多邊互動以及語文探究,大幅提高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度和自主性,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語文探究活動策劃開展方式如下。
第一,組織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工具自主釋義生詞。語文教學中涉及很多陌生字詞,若是由教師向學生公布這些生字詞的含義,學生的識記興趣會非常低迷,為此,教師可以把多媒體技術工具提供給學生,組織學生自主查找生字詞的含義。如教師可以先在多媒體投屏上呈現語文課程生字詞,然后公布生詞釋義探究任務,讓學生自由選擇現有的多媒體技術工具,查閱和記錄陌生字詞的含義、詞性以及常見的造句搭配運用方式。學生明確多媒體探究目標后,教師就可以把各種多媒體技術工具開放給學生,指導各組學生分工協作,逐字逐詞地查閱生字詞釋義,并做好查閱結果的記錄工作。最后,教師組織各小組交流匯報利用多媒體技術工具自主釋義生字詞的成果,讓學生結合課文說一說每個生字詞在課文語境中表述哪層含義,這樣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工具的能力以及生字詞釋疑效率皆能得到顯著提升。
第二,利用多媒體技術策劃語文探究游戲。游戲是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最期待的探究形式,多媒體技術在設計開展語文探究游戲方面作用顯著。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策劃一項連詞成文探究游戲,先在多媒體投屏上展示一些當堂學習或以往學過的關鍵詞匯,并在每個詞匯的后面呈現對應的情景描述圖片。如詞匯是形容景色的,教師就跟進呈現一幅風景圖,然后介紹游戲規則:同學們,看到這些詞匯和圖片大家聯想到怎樣的場景或事物?請大家分小組運用恰當的方式把這些單個詞匯連接起來,轉編成簡短的語段,哪個小組編制的語段內容最通順、詞匯運用最準確則勝出。學生參與連詞成文游戲期間,如果思維出現卡殼情況,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聯系多媒體投屏上與詞匯對應的情景描述圖片,幫助學生把單個詞匯順利地組織起來,最后輪組展示連詞成文游戲成果,讓學生從語用準確性、邏輯嚴謹性、內容生動性等方面互動點評,評選出連詞成文游戲完成水平最高的小組,從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的語文游戲探究體驗,鍛煉學生語言構建和創造運用思維。
應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對語文知識的講授和傳輸效率,也能改良和優化傳統語文教學中的板書歸納形式,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代替板書歸納整理,一來能夠拓展多媒體技術教學施展空間,二來可以吸引學生投入思維導圖的補充和完善,從而為學生全面積累語文知識技能提質增效,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語文思維導圖歸納環節設計策略如下。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語文歸納總結環節的知識量和知識類型,擇取適宜的思維導圖模板,如知識量較少,教師可以選擇圓圈型和括號型思維導圖模板,如知識量和知識種類偏多,教師可以選擇多重流程型和雙重氣泡型思維導圖模板,在云課堂資源庫中搜索下載。接下來,教師在多媒體投屏上展示空白的思維導圖模板,同時向學生設置歸納總結問題。拿圓圈型思維導圖模板來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一篇課文的主旨思想補充到思維導圖的中心圓圈里,然后在外圈分別補充課文主要描述的事物和運用的修辭手法,這樣課文主題和細枝末節就直觀地梳理和歸納出來,使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歸納總結能力獲得雙重強化。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優渥的感性學習材料,同時構建多邊互動式的語文教學環境,提高教師對語文知識的講授效率。為此,教師應該全力發展多媒體微課預習、精選優質多媒體材料、策劃多媒體探究活動以及采用思維導圖代替傳統的板書歸納,充盈語文課堂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預習能力和課堂參與度,從而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加速學生語文知識積累和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