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靖 巨 豪
室內軟裝裝飾作為現代室內裝飾裝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重大作用,不僅能滿足消費者的居住需求,也能在精神層面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成為現代消費者追求詩意棲居的有效實踐手段。構成主義理論與方法的應用一方面能提高室內軟裝裝飾設計時的空間結構處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室內軟裝裝飾效果。
從歷史沿革來看,構成主義以立體主義與未來主義等后現代主義為前驅,先后經歷了萌芽時期、發展時期、成熟時期以及廣泛應用時期4 大階段。根據現階段的研究成果看,構成主義主要包括了佩夫斯與加波兄弟派、塔特林與羅德琴科派。前一派主張純粹美學的構成主義,后一派主張在構成主義實踐中突出藝術向設計的轉化。兩大派別雖然在主張上存在差異,但是在藝術共性上均重視藝術的美學性與功能性[1]。
首先,由于構成主義十分重視藝術結構,因此在空間設計中強調設計作品應用材料后形成的“勢”。其次,從藝術作品結構中的幾何抽象性出發,構成主義要求應用該理論的行為主體,突出藝術創作中的主觀性,并為構成主義理念下的造型作品賦予韻律感。再次,在突出城市設計理念的情況下,構成主義要求應用該理論的行為主體用縱橫結構與幾何形式的呈現來代替精雕細琢的藝術風格。
構成主義既有理論特征,也有方法特征。從理論特征看,構成主義具有明確的概念界定與通過概念表象客觀關系的鮮明性,其中包括了構成主義理念、設計原則、表現手法及應用對象。從方法特征方面看,構成主義突出了對事物結構的深刻理解,不僅能借助不同結構的解構與構建設計出符合現代審美的構成主義作品,也能夠借助結構呈現出客觀實體功能的構成主義作品。具體而言,構成主義的理論與方法特征體現了構成主義作品以結構突顯其功能的新穎性,同時說明了真正的藝術品應該與自然實體相契合[2]。例如,在造型藝術作品中,傳統雕塑講求希臘式的精雕細琢,而構成主義理念下的同類造型藝術作品只講求金屬、玻璃以及各類低結構材料組構而成的雕塑作品,注重造型藝術作品整體上呈現出的“勢”與審美意象等。因此,從特征上看,構成主義在理論與方法上十分重視藝術作品的結構、表現、功能及審美。運用構成主義理論與方法設計室內軟裝作品如圖1 所示。
圖1 運用構成主義理論設計的室內軟裝作品
室內軟裝裝飾包括家具、布藝、燈飾、工藝品、裝飾畫及綠植花卉等,裝飾重點在對軟裝產品的生產制造與室內空間的合理運用上。室內軟裝裝飾設計實踐中,軟裝設計師通常會強調不同軟裝產品的美學性與功能性,進而使軟裝產品在整個空間中發揮出造景、營建氛圍、呈現風格及展示形態等多重作用。從構成主義理論應用情況看,自該理論出現之始,室內設計師便嘗試對該理論進行運用。由于構成主義與室內軟裝裝飾之間存在多重關聯,因而需要對二者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分析。
室內軟裝裝飾主要以室內空間為載體,其中包括平面空間與立體空間。從構成主義與室內軟裝裝飾關聯性看,可以從平面構成與立體構成的角度推進室內軟裝裝飾設計。以平面構成為例,在地面、墻面、頂面相關的地磚設計、裝飾畫、燈飾等軟裝產品設計方面,可以利用構成主義中的結構形式,從材料、肌理、色彩、連接方式、形狀以及使用功能出發,使3 個平面既處于獨立的平面空間中,也能夠通過空間位置的連接使面與面之間構成具有明確風格的意象空間[3]。
室內軟裝裝飾中,色彩起著烘托氛圍的作用,主色調確定后可通過色彩疊加的方式,使室內軟裝裝飾在整體上形成偏冷或偏暖的氛圍。因而在室內軟裝裝飾中應用構成主義理論后,可以凸顯色彩的美學性與功能性,在明確的結構與色彩配置情況下,為居住者提供可以影響其感性直觀審美、刺激其生理情緒和激發其想象力的色彩構成。例如,現代建筑中的室內空間相對偏小,加上建筑采光條件存在一定的限定。在此情況下,室內軟裝設計師可結合色彩—生理、色彩—心理、色彩—氛圍等方面的關系,充分利用色彩的張力,對具有壓抑性的室內空間,通過室內軟裝裝飾加以改變。例如,在沙發、家具、床、柜以及布藝等方面,可選擇偏淡的色彩,襯托出空間的明亮感等。
通常在室內軟裝裝飾中,用戶對于燈飾的樣式十分重視,但是,往往會忽略燈光構成在整個室內空間中的功能性。從構成主義與室內軟裝裝飾的關聯角度出發,室內軟裝裝飾設計師可以給燈光設計以足夠的地位,充分發揮出燈光構成的作用。例如,燈光除了基本的照明功能外,還具有改變軟裝物感受的功能,如電視墻在常規的照明功能下,只是一面普通的電視墻。當設置燈帶且音響設備自帶燈光后,于夜間觀賞電視節目則有另一番感受。此外,衣柜、鞋柜中的燈光構成若設計得好,不僅能夠使衣物與鞋子看起來更漂亮,也能將衣柜與鞋柜打造成室內軟裝的一部分[4]。
現代室內軟裝中對于風格的重視度較高,客戶在選擇風格時也不拘一格,常見的包括地中海風格、中式風格、寫意風格及簡潔風格等[4]。與之相比,構成主義在風格上更加強調室內軟裝裝飾的文化構成,預期借助建筑體所在區域的地域文化、軟裝裝飾使用者的家庭文化以及居住個體所特有的知識結構形成基于構成主義的文化觀念。由此可見,在室內軟裝裝飾文化構成方面,強調了主體意識,可以較好地體現構成主義中的主觀性。例如,通過構成主義設計軟裝家具時,通過對組合功能的大量應用,不僅能夠體現中國人的節約精神,也可以借助對不同家居的陳設,充分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內蘊。
構成主義在室內軟裝裝飾的運用中,首先以軟裝裝飾產品設計為對象。構成主義看重結構構建的至上性,在實際軟裝裝飾產品設計時,可以通過元素解構、元素組合、元素重構等基本表現手法設計出具有鮮明結構形式的軟裝裝飾產品。以占據室內軟裝裝飾核心地位的家具產品為例。
第一,應摒棄多余裝飾,從構成主義的結構形式出發,選擇簡潔的幾何造型繪制草圖。第二,可借鑒中式古典家具中的元素,賦予家具產品功能性與實用性,包括尺寸、桌面形狀、置物需求、隔斷遮擋以及加固作用等。第三,利用構成主義后續發展中對工業設計思想的運用,借助二維平面設計軟件、三維可視化設計軟件等,對整個產品進行結構上的拆分、連接。第四,將裝飾性色彩改為形體性材料,通過立體結構展示出家具產品的層次。第五,從造型藝術的審美角度對其進行進一步修飾,將設計方案付諸實踐[5]。基于構成主義的茶室古架、茶椅、茶桌設計見圖2。
圖2 基于構成主義的茶室古架、茶椅、茶桌設計示意
構成主義在軟裝裝飾空間中的運用不是對空間進行分割與處理,而是在特定的空間內,借助構成主義理論對空間中的軟裝裝飾產品進行材料元素主導下的陳設與組構。因此,運用重點集中在泛功能化表現與多元組構方式實踐兩大方面。
以泛功能化表現手法為例,軟裝裝飾時可結合泛功能化空間需求,在空間裝飾上將空間構成、燈光構成、色彩構成及文化構成等進行獨立與協同組合。具體體現為,應用構成主義對軟裝裝飾空間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與裝飾人員只需要將裝飾重心放在材料元素構成上,不必擔心吊頂線條—墻裙雕花、木地板紋理—墻紙暗紋、桌柜椅—沙發樣式之間的協調與統一關系,只需通過材料元素的組合、變形、拆解、重構等從整體上對空間構成進行宏觀設計,使陳設物在空間環境中發揮出功能性,體現美學性[6]。以多元組構方式實踐為例,將幾何造型、整體構成、工業化打造等結合起來,去除冗余裝飾,利用直線、圓等基本元素,一方面提高空間裝飾效率,另一方面在組構方式上進行精確的變換處理。
任何一種藝術與任意一位藝術家地位的確立均離不開其強烈的風格,因而在不同的藝術類型中,風格的塑造十分困難,塑造不到位時容易流于主觀化,過分強調風格又顯得矯揉造作。尤其是構成主義十分重視主觀性,在這種條件下需要室內軟裝裝飾主體規避流于個人作風的風險,克服刻意的風格塑造。在軟裝裝飾風格中,已經存在多種確定的風格,如地中海風格、中式風格等,主要是以地域風格為主,軟裝裝飾設計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應用構成主義時,塑造軟裝裝飾風格沒有相對固定的風格參考,此時需要從構成主義設計中的技術性、肌理和構成三原則出發,結合客戶實際需求塑造風格[7]。該方面的實踐通常以借鑒經典性作品風格為主,如參考“Lazy Club”風格創建相似度較高的裝飾風格等。
構成主義內容豐富、特點鮮明,在室內設計以及軟裝裝飾中得了廣泛運用,并且對人們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均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在新時期建筑行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的條件下,應結合室內軟裝裝飾的高質量發展需求,使其在室內軟裝裝飾各個層面獲得有效運用。通過上述分析,建議在室內軟裝裝飾設計理念中重點突出構成主義的結構特點,盡可能通過設計引領的方式,確保構成主義在裝飾的各個環節中的有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