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 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
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是一所沉淀了深厚文化底蘊的百年名校。新時期以來,學校提出“器識為魂、全面育人”的辦學理念,秉承育才傳統,融會時代要求,以科技為翼切實加強五育融合,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持續探索高質量教學管理路徑,培養全面發展的“三自(自治自理、自學自創、自覺體鍛)”新人。
在課堂教學實踐的探索中,學校創新性地引入“腦科學”理論來設計教學流程,將課堂分為三段式:第一階段是利用情境激活學生思維,教師講解示范傳授新知;第二階段強調習得后的自主化學習,通過合作學習、探究性任務,持續活躍學生的思維;第三階段是完成學習的階段總結和反思,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加工來內化知識和技能。
基于“腦科學”的教學方式變革也顯現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主動由傳統講授者轉變為實時答疑者,將更多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能夠開展符合自我需求的學習。
學校逐步建立和完善常規檢查制度、教學管理制度、課程與學科建設制度以及事關隊伍建設和學生發展的相關激勵和保障制度。各項制度操作要點明確,對照檢查有理有據,并增設“反思—修訂”環節,從反饋改進的角度來抓教學落實。
此外,學校重視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建設與管理,針對組長崗位要求和職責、內容標準以及評比激勵等,出臺了相關措施,并通過學科教研活動、備課組的教學設計等,為“腦科學”理論的落實提供了堅實載體。
研修推進需要學校營造共研、共思、共進、共享的環境。通過共研,聚焦關鍵問題,激發教師群體的潛在智慧;通過由專家引領的共思,促進教師生成新的認知和體驗;通過全員參與、共同進步,營造積極的研修氛圍;通過共享研修資源,使團隊中每一位教師均能受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學校采取“問題導向、任務驅動、溝通協作”的運作方式,實現研修一體,將“單一化、模式化、淺層化”的教研活動變革為“深入性、綜合性、延續性”的實證教研,解決實際中存在的教與學的問題,讓教研真正產生“教育生產力”。
精細化的評價反饋為持續不斷的教學改進提供了數據支撐,幫助我們揭開現象看本質,尋找關鍵變量。
為此,學校設計了相關環節的評價量規。比如:每學期組織兩次學生評教,每學年檢查兩次聽課筆記,每學年檢查兩次教研組長與備課組長的工作手冊,每學年對標檢查兩次教研組與備課組工作實效;設計《命題雙向細目表》,設計各類《質量分析表》,設計并使用《作業管理指導手冊》等。
學校在信息化背景下開展教學方式變革的新探索,如“信息化背景下的段力佩茶館式教學新路徑”;就“三自”理念在課程教學實踐中的落地進行研究,如“指向關鍵能力培養的初中生‘自組織’創生及運行的實踐研究”。近三年,學校26項課題研究聚焦于“信息技術融入課程”“自組織的教育探索”“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等方面,旨在助力學校在課程教學實踐中的先行探索。
學校在多領域進行工具研發,比如:設計聽評課評價表,引導教師按照“三段式”實施教學,關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情況以及聽課后評課者的教學反思;設計“學習筆記”,引導學生通過表格記錄、圖形繪制、重點摘要、錯題整理、思維導圖的設計等,實現學習過程的留痕。
教學改革永無止境。未來,我們將發揚“針尖”精神,深化實證教研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弘揚人文情懷,優化保障機制來激發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改進課堂教學,優化育人環境;著力構建更高質量的學校教育“生”態系統,讓每一名學生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