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虹 趙文斌
(廣西開放大學 社區教育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提出要加強“家校社”協同育人,并規定了“社會協同”的相關要求?!凹倚I纭庇斯餐w的建設,服務的對象是家長,最終受益群體是學生。因此,從本質上講,開展家庭教育服務是屬于終身教育的范疇。開放大學是“以促進終身學習為使命、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互聯網+’為特征、面向全國開展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盵1]開放大學的性質定位之一是“著力建設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面向全民提供終身教育及服務”。因此,開放大學理應在“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開放大學體系主動介入“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的經驗不多。需要從存在論、價值論和實踐論等維度觀照開放大學介入“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的現實意義。
“家校社”育人共同體中的“?!?,在傳統觀念中被認為是指中小學。“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一直被認為是在中小學、家庭、社區三者之間建立起和諧共育的立體育人網絡和運行機制,是家庭教育、中小學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的協同。家庭教育、中小學教育、社會教育是三種不同的教育形態,各自有著不同的職責范圍和教育方式方法,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三間之間相互協同,有助于發揮各自優勢,提升青少年教育的效果。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應積極調整、作出適應,以支持學校的“減負”工作。而開放大學是以服務終身學習為己任、以線上線下雙線教學為特色。開放大學的特色對“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一方面,開放大學參與“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有利于從終身學習的理論視域和從高校的視角對“家校社”育人共同體開展研究,為“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提供更全面的理論依據、更豐富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開放大學參與“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增加了“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參與主體,豐富了“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建設框架,有利于探索“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的新模式、新樣態。
在實踐過程中,各地在“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建設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家庭、學校、社會各司其職。開放大學在“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建設中,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如何作為?這些都是在實踐中面臨的問題。由于缺少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只有尋求“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優勢,并與開放大學自身的特色相結合,才能有所作為。
廣西開放大學于2019年起主動承擔起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社會責任,發揮線上線下雙線教學的優勢,聯系中小學與社區,共同開展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人員隊伍建設和培訓、家庭教育課程和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的研發、家庭教育資源的建設等,探索出“家長(中小學校、社區)—高校—政府”協同育人的新路徑,全面構建起“家校社”協同開展家庭教育的立體網絡,助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雙減”政策下,家庭、中小學校、社區應當以何種形式聯合起來、如何發揮教育合力,成為“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關注的新課題。在“家校社”育人共同體中,家庭、中小學校、社區均有協同育人的強烈意愿,但家庭和社區缺少鏈接其他兩方的方式。中小學校一頭連著家長、一頭連著社區,理應成為“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的橋梁與紐帶。但由于中小學校自身的教育教學任務繁重、也缺少開展家庭教育的專業師資,因此,在“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建設中力不從心。在育人實踐中,家庭、學校、社會缺乏有效的雙向溝通,呈現出階段性強、連續性差、各自為戰的特征,也導致資源浪費、效率不高[2]。
此外,“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建設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提出“各級人民政府指導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盵3]在現行機制下,無論是家庭、中小學校還是社區,都難以單獨有效推動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支持和服務工作。這就特別需要有一方力量能夠主動承擔起鏈接各級政府與家庭、中小學校、社區的職責。
開放大學作為具有辦學自主權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為各級政府提供諸如制定家庭教育工作專項規劃、提供家庭教育課程與師資、探索打造區域家庭教育運行模式、指導開展區域家庭教育品牌建設等服務內容;另一方面可以下沉到中小學校與社區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服務,幫助中小學校與社區解決家庭教育師資力量不足、課程設置不完善的難題。開放大學的嵌入,促進了家校社育人共同體新樣態的形成。在這個新樣態中,開放大學成為了“粘合劑”,以提供服務的形式鏈接起各級政府與家庭、中小學校、社區。圍繞“五育并舉 立德樹人”的共同目標,各級政府擔負起引領“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發展的作用,開放大學對“家校社”育人共同體提供智力支撐;家庭、中小學校、社區則具體負責育人服務與活動的落實。這種多向溝通、多方聯動的運行機制能使“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協同性不斷增強。
開放大學較中小學而言,在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師資力量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優勢,可以調動師資開展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及家庭教育指導師課程體系的研發,既可以滿足區域性開展家庭教育的需要,也可以滿足學校個性化的家庭教育需求。此外,開展線上線下雙線融合的教學是開放大學的特色,在課程資源的建設特別是線上課程資源的建設方面,開放大學既有錄播系統等硬件保障,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把傳統的純線下教學升級為線上線下雙線融合的教學,特別是把直播這一新興的傳播形式引入家庭教育服務中,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來開展家庭教育。
在多元主體家庭教育模式中,充分發揮各方主體作用協同育人,家長、學校、社區既是父母學堂的受益者,同時也是建設者、監督者;廣西開放大學是課程的生產者、提供者;縣(市、區)教育局是父母學堂順利運行的保障者和監督者[4]。具體做法如下。
1.家長(中小學、社區)提出開課需求
家長(中小學、社區)“點單”是在父母學堂開課前,廣西開放大學向家長、中小學校的教師、社區工作人員開展開課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授課內容、授課形式、授課時間、授課地點等。項目實施以來,累計開展了8次線上問卷調查,累計參與人數達5萬。通過家長(中小學、社區)點單,廣西開放大學精準掌握了各年齡段的學生的家長、不同學校、不同社區的開課需求,使課程體系的構建更具科學性與針對性。
2.學校提供資源
(1)精準匹配專家。廣西開放大學根據課程體系科學匹配課授課專家,以確保授課者是相關領域專家,以便保證授課質量。建立課程內容評審制度,在專家授課前或錄制微課后,均安排2位評審專家獨立評審授課內容,以保障授課課程導向正確、內容完整。至2022年,授課專家庫和評審專家庫共有80人。其中,高級職稱占95%,正高級教師占40%。
(2)精心謀劃形式。統籌利用廣西開放大學豐富的教育資源優勢,創新家庭教育的方式,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模式,以大講堂+小課堂+小沙龍+直播課+微課程等授課形式,開展多場景教學,豐富家長的學習體驗,把優質的課程送到家長身邊。
廣西開放大學還開展了家庭教育指導師的相關培訓,為有需求的縣(市、區)提供家庭教育指導的專業資師隊伍,為進一步推進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撐。
3.政府投入專項資金
政府“買單”是指縣(市、區)教育局周密部署,制定家庭教育工作專項規劃,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和政府購買服務目錄,撥出專項經費支持該品牌項目常態化授課和開展活動,暢通學校家庭溝通渠道,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進程。
1.課程體系的完整性
根據家長(中小學、社區)“點單”的結果,構建了滿足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等不同學段的學生家長需求的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即“常態化課程、熱點化課程、個別化課程”三類課程。精心設計了包括政府、學校、社區、家長所關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習慣養成、勞動教育、親子關系構建、婚姻家庭關系、清廉家庭建設、“雙減”后家長的責任等課程內容,為保障項目的教學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多方育人的粘合性
“家校社”協同育人落而不實是新時代家庭教育亟待破解的難題?!凹议L(中小學、社區)—學?!倍嘣黧w家庭教育模式,立足于區域教育實踐,在充分了解政府、學校、社區、家長等各方社會主體的育人需求的基礎上,由開放大學來協調統籌,尋求多方育人主體之間的共同點,即五育并舉、全面育人、協同育人。以相同的目標、協同的步調促進多方育人主體成為真正的家庭教育共同體,增強了各方長效協同育人的粘性。真正做到了“政府主導、教育部門推進、中小學校配合、專業機構引領、社區力量支持”。成為“雙減”政策下民族地區“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樣態。
3.質量發展的承構性
借鑒建筑學上“互承結構”的原理,開放大學培育的多元主體家庭教育模式中,各方育人主體各自履職、相互支撐、多向聯動,利用較少的資源實現了大跨度的鏈接,即“家校社”協同育人達到了三個一致,即意愿一致:立德樹人、全面發展;協調一致:有效溝通、優勢互補;結果一致:才智雙全、國家棟梁[5]。各方舉辦家庭教育的意愿不斷得到滿足,為提高區域家庭教育的質量構建起保障。
1.覆蓋面廣,滿意度高
項目實施以來,累計推送網絡直播24場、網絡微課240節、線下送教入校(入社區)28節、培訓家庭教育指導師60人,服務家長超過200萬人次。其中,人數最多的一次直播課,參與的家長達11萬人次。家長對項目的滿意度超過95%。
與廣西開放大學合作的柳州市柳城縣教育局于2022年開展了“柳城好家長”學習積極分子的評比和表彰,共計表彰了60名家長學習積極分子,由縣教育局領導親自為家長頒發獎狀。此舉在廣大家長中產生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家長參與家庭教育知識學習的熱情進一步提高。
2.社會影響大,受關注程度高
“八桂點單—接單—買單式家長學堂”項目于2021年獲人民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廣西日報的宣傳報道,并獲搜狐、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的轉載?!吨袊褡褰逃冯s志刊登的《“雙減”背景下民族地區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樣態》一文中專門介紹了廣西開放大學的相關做法,該品牌獲2022年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推介。
多元主體家庭教育模式的亮點在于“協同”,這一模式克服了家長、學校、社區的溝通障礙,增強了參與主體互信度,提升了合作效度[6]。一方面,使得開放大學在新時代“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建設中有了新作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內涵,增加了“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合作方,使家庭教育的立體育人網絡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