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張桂香,馬良坤,田策,張麗霞
(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院產科中心,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分娩疼痛是多數婦女一生中經歷的最劇烈疼痛[1],影響著產婦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改變[2]。分娩疼痛不僅會增加產婦負性情緒,影響產程進展,還會增加剖宮產率,影響分娩結局[3-4]。降低分娩疼痛是產時護理的一個主要目標[5]。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認為,醫護人員應盡可能減輕產婦分娩疼痛。非藥物鎮痛副作用小,被國內外學者所推崇[6]。音樂鎮痛是通過音樂來對產婦產生聽覺刺激,并由醫護人員施行全程指導,以實現產婦愉悅的注意力分散,增加分娩控制感,減少疼痛感。臨產前,產婦可根據自身興趣選擇對自身有積極影響的音樂[7-8]。產婦可利用這些樂聲練習放松、呼吸或自我催眠,以在分娩期間將自己帶入一種放松或催眠狀態[9]。分娩過程中,產婦可選擇特定音樂幫助自身放松、改善自身情緒,增加產婦控制感,使分娩事件個性化[10-11]。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音樂鎮痛分娩對降低產婦分娩疼痛的干預效果,以期為制定分娩鎮痛干預措施提供參考。
1.研究對象:選取2020年1—12月間在北京協和醫院規律產檢、計劃經陰道分娩的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足月待產;一胎、單胎、頭位;聽力及理解能力正常;產檢提示胎兒無嚴重疾病;自愿入組。排除標準:先兆早產;胎膜早破;合并嚴重內科疾病及妊娠并發癥者。剔除標準:中轉剖宮產者。
本研究共納入產婦150例,所有產婦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其中24例中轉剖宮產,予以剔除。最終納入126例產婦進行分析。
本研究經北京協和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批。
2.建立研究小組:建立音樂鎮痛分娩研究小組。小組以病房護士長(副主任護師)為組長,兩名教學老師(均為主管護師)為副組長,組員為產房以及產科病房14名護士(均為N2及以上能級;4名主管護師、10名護師)。
3.音樂鎮痛分娩培訓:邀請音樂治療專家對小組成員進行音樂鎮痛分娩培訓。培訓共包含兩次課程,每次約1.5 h,涉及分娩過程中產婦身心特點、非藥物鎮痛原理、音樂分娩的應用以及五維音樂呼吸鎮痛法。邀請護理教育學家對科研以及數據收集進行培訓,共包含兩次課程,每次課程30 min左右,分別涉及本研究意義及研究背景、數據收集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4.實施音樂鎮痛分娩:(1)呼吸練習:產婦進入待產室后為產婦講解在第1產程正確應用“五維音樂呼吸鎮痛法”[12]:注意力全部專注在呼吸上;一邊專注呼吸一邊感受耳邊的音樂;一邊跟隨音樂呼吸一邊進行自我放松與自我暗示;一邊跟隨音樂呼吸,一邊進行自我暗示的同時,一邊接受陪伴者的正念指導。護士指導產婦練習音樂鎮痛分娩過程中涉及的呼吸法、放松法以及按摩與撫觸法等,直到產婦能夠很好地運用以上方法。(2)音樂選擇:本研究利用音樂鎮痛分娩儀(北京悅迪正元科技)實施干預。音樂選取聶巧樂專家團隊整理的系列舒緩音樂[12]。(3)身心支持:產婦分娩過程中由受過音樂鎮痛分娩培訓的護士在旁邊進行指導,給予產婦心理和生理全方位的支持,協助醫生密切監測產程中母嬰情況及產程進展,滿足產婦的各種需要。(4)產程過程中指導[12]:第1產程,宮口打開1 cm前使用音樂肌肉漸進式放松法,結合音樂冥想與音樂催眠;宮口開1~3 cm階段交替行音樂自主神經放松與音樂呼吸法;宮口開3~6 cm階段應用音樂呼吸與音樂曼舞等方法;宮口開6~10 cm階段應用音樂呼吸與音樂撫觸、音樂按摩等方法。同時給予產婦精神支持,鼓勵少量多次進食,囑2~4 h排尿1次,直至宮口開全,進入產房。第2產程,繼續指導產婦進行呼吸練習,播放力量型鎮痛音樂,提高產婦分娩動力,同時指導產婦閉氣,以幫助產婦娩出胎兒。第3產程,音樂改為舒緩型音樂,以促進產婦體力恢復,緩解產婦疲勞。(5)產后護理:產婦分娩后返回產科病房進行觀察,加強產后護理觀察。
5.觀察指標:本研究采用干預前后對照,分別于干預前(進入待產室后)及干預后(干預實施2 h后)測量研究對象疼痛評分、肌肉緊張度。(1)疼痛評分和客觀表情評分:采用視覺模擬法評估產婦干預前后疼痛評分和客觀表情評分。“0”代表無痛,“10”代表劇烈疼痛。(2)肌肉緊張度評價:根據產婦肌肉緊張情況進行評分。0分表示肌肉放松,1分表示間歇放松(指30 min內,存在3次以上肌肉緊張,且持續時間長于30 s);2分表示緊張(指30 min內,肌肉持續緊張,放松時間短于<30 s)。由1名醫生和護士分別評估;若醫護評分不一致時,邀請第三人再次進行核對。
6.質量控制:本研究設計過程中邀請產科醫生、音樂治療專家對干預方法進行指導。委派1名研究組成員外出學習數據分析、護理科研設計,以更好地勝任本研究并進行質量控制。資料分析過程中邀請護理專業研究生進行全程指導。
本研究共招募了150名產婦,剔除24例中轉剖宮產者,126例產婦納入最終分析。
產婦平均年齡(31.73±3.79)歲,平均分娩孕周(39.45±0.99)周,平均胎兒體重(3 349.52±388.89)g;首次懷孕者76例,占60.3%;首次分娩者112例,占88.9%。
1.干預前后研究對象疼痛評分及客觀表情評分比較:干預后產婦疼痛評分及客觀表情評分均顯著下降(P<0.001)(表1)。本研究中9例孕婦受分娩影響未行疼痛評分,6例孕婦受分娩影響未行客觀表情評分,但孕婦均表示疼痛好轉。
表1 研究對象干預前后疼痛評分及客觀表情評分比較(-±s)
2.干預前后研究對象肌肉緊張情況比較:干預后產婦肌肉緊張情況顯著改善(P<0.001)(表2)。
表2 干預前后研究對象肌肉緊張情況比較[n(%)]
本研究結果顯示,音樂鎮痛分娩能有效緩解產婦分娩疼痛,干預后產婦疼痛評分以及客觀表情評分均顯著下降(P<0.001)。該結果與既往國內外研究[13-15]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人類大腦皮層中,當某個神經中樞興奮后,會抑制周圍其他的神經中樞。人體聽覺中樞與痛覺中樞均處于大腦的顳葉位置。因此,當音樂刺激了產婦聽覺神經時,其周圍的疼痛神經中樞被抑制。亦可能是因為產婦在接受音樂刺激后會分泌內啡肽,而內啡肽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因而接受音樂鎮痛分娩的產婦疼痛感覺降低[13]。此外,產婦在受到舒緩音樂刺激時,注意力從分娩事件中轉移,對疼痛的關注減少,進而疼痛感覺降低[14]。因此,建議推廣應用音樂鎮痛分娩。一方面應加強對孕產婦的相關宣教,將音樂鎮痛分娩的原理及應用知識納入孕期孕婦學校課程中,提高孕產婦對音樂鎮痛分娩的了解;另一方面,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助產士音樂鎮痛分娩技能的培養,加強培訓,音樂鎮痛分娩的實施可納入助產士培養課程中。
分娩過程中產婦情緒、肌肉緊張會增加產婦分娩難度,增加分娩不良結局的發生率,甚至威脅母嬰健康。音樂鎮痛分娩是一種新型的無副作用、無藥物干預的天然鎮痛分娩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產婦肌肉緊張情況顯著改善(P<0.001)。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引入音樂鎮痛,放松了產婦緊張情緒;此外,本研究強化了產婦需求護理,使得產婦身心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產婦分娩過程中安全感及舒適感增加[15]。產婦的選擇使分娩事件個性化,并可能帶來更大控制感。之前的研究未顯示音樂鎮痛分娩存在已知的不良反應[16],本研究亦未觀察到音樂鎮痛分娩的任何不良反應,因而音樂鎮痛分娩可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使用。
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部分產婦進入產房后對音樂鎮痛分娩知信行水平不足,導致音樂鎮痛分娩實施過程中受到某種程度的阻礙,難以發揮最大鎮痛效果。因此,建議加強孕期對孕產婦音樂鎮痛分娩的指導,從孕晚期開始指導孕產婦進行呼吸訓練,以便分娩過程中能更好地控制呼吸,提高孕產婦從音樂鎮痛分娩中的獲益程度。
綜上所述,本研究以非藥物鎮痛中音樂鎮痛分娩為干預方案,關注產婦產程中的身心護理,符合鎮痛分娩的研究趨勢;而且音樂鎮痛在產婦分娩過程中應用效果較好,能顯著緩解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感、降低其肌肉緊張程度,建議推廣。然而,本研究中樣本來源于單一醫院,可能存在一定的樣本選擇偏倚,建議今后多開展多中心研究。此外,本研究因樣本來源限制,未設置對照組,后續研究應開展隨機對照研究,以排除更多可能的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