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平田敏 簡陽市人民醫院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腰椎間盤突出癥越來越年輕化,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腰椎間盤組織部位無血管分布,依靠體內液體滲透進行新陳代謝。相比血液循環時的物質交換率,液體滲透時的物質交換率比較差。所以,長時間久坐,軀干運動過少就易讓腰椎間盤出現“營養不良”,長此以往,腰椎間盤就會逐漸老化,就是我們所說的退行性病變。退行性病變會讓腰椎間盤強度、彈性降低,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纖維環細胞破裂、松弛,致使腰椎間盤里面的組織移位,最終形成腰椎間盤突出。
過度負重、脊椎畸形、外傷等均會引起腰椎間盤突出。過去,腰椎間盤突出常出現在重體力勞動者、老年人等人群中,因為腰部長期處于過度負荷中,易讓椎間盤纖維環出現破裂,進而發展為腰椎間盤突出。且重體力勞動者有時還有可能意外出現閃腰、跌傷、腰部損傷等情況,進而讓椎間盤髓核逐漸向后移動,最終導致椎間盤突出。而老年人之所以是腰椎間盤突出的高危人群,是因為老年人椎間盤會隨著年齡增長出現老化、退行性變化,致使其纖維環破裂風險較大,所以該人群易出現腰椎間盤突出。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35歲以下患腰椎間盤突出的年輕人比例越來越高,其中大多是久坐辦公室的白領,因為坐時身體負重力線在腰椎間盤的后壁與后關節部位,致使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比較大,長期久坐則會讓椎間盤后壁出現充血現象,進而出現損傷變性,同時也會出現關節腔變窄、關節滑膜充血,不斷對脊神經造成刺激,最終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癥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通過牽引治療、理療、休息、按摩之后可緩解,但勞累后或者輕微扭傷后會再次發作,且癥狀會越來越嚴重。所以,腰椎間盤突出癥要及早重視,以免其越發嚴重。
腰椎間盤突出物將神經根壓迫到時,大多數病人均會有下肢麻木的癥狀,或者下肢感覺異常癥狀。
: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腰骶骨部位、下腰部位會出現疼痛感,且疼痛部位難以定位,還比較深,多為刺痛、鈍痛和放射性疼痛。
隨著腰椎狹窄越來越嚴重,病人步行一段距離之后,會出現下肢麻木無力、腰酸腿痛等現象,停下休息片刻上述癥狀就會減輕或者消失,而再次行走一段距離,上述癥狀會再次出現,即我們所說的間歇性跛行。
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下肢會出現放射痛,有可能一側痛,也有可能雙側均痛,且大部分都是坐骨神經痛,臀部開始疼痛,逐漸放射至大腿后外側,再到小腿外側,最后疼痛放射到足底外側、足背、足趾等部位。此外,下肢放射痛可出現在腰痛之后,也有可能在其之前出現,但下肢放射痛比腰痛嚴重。

:腰椎間盤突出癥嚴重時,病人會出現下肢癱瘓、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長期臥床不起,進而喪失勞動能力、工作能力,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控制體重,增強腰背肌的力量。如常做小燕飛(模擬燕子飛行姿勢進行肢體運動,以達到鍛煉腰背肌,緩解腰部、頸肩部等部位勞損等保健作用的目的)、游泳、平板支撐、拱橋動作等。
●搬重物時應先下蹲,再抓東西。平時盡量不搬重物,如需搬動,盡量分解成小份或采用器械辦法。
●日常有腰痛癥狀,腰椎不可長時間處于勞損狀態,如蹲、向前坐、彎腰坐、弓身或伸直腿坐在床上。
●坐姿工作時,每隔一小時應起身活動,做腰部后伸動作5~10分鐘。坐位時選擇靠背椅,可減輕腰椎壓力。
●40~50歲年齡段的人群椎間盤開始老化,應避免過度勞累或搬重物。適度鍛煉,多曬太陽,營養均衡,保證身體充足的鈣類物質。
提醒各位讀者,工作固然重要,但身體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勞動保護,延緩腰椎間盤退變,并改掉可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的習慣,例如久坐等,以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此外,一旦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癥,建議去正規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