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臺東六路小學 王紅娟
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高段學習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段作文教學正是在低段看圖作文以及簡單作文的基礎之上講究思想、技巧和主題相融合的較為復雜的作文教學過程。因此,為讓學生有事情寫、有感情抒發、有話去說,教師要引導他們積極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物,從大自然、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各種書籍和網絡中尋找相關素材,激發學生的寫作意識,放飛學生的寫作心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整個教學環節的一個重難點就是高年級作文教學。作文能力不但能夠體現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夠幫助其表達想法、抒發情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新課標指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作文教學的針對性設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其語文學科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對小學語文高段作文教學策略進行有效探究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教師引起足夠重視。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高段作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思維具有局限性,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普遍采用灌輸的作文模式,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夠重視,往往只是給學生展示一些優秀作文模板,簡單講授作文思路,然后通過默寫、背誦的方式對學生作文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查,缺少對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能力的培養。這就使學生在作文過程中生搬硬套,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缺少感情,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會對學生作文思維的培養造成一定影響,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作文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往往指定一個題目或題材,然后讓學生通過開放思維和想象,以及學習優秀作家、文人的作文構架和方法進行寫作,最后教師再評閱作文,提出評價,這種教學方式對于作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一定效果。然而,由于學生的作文內容大多數是東拼西湊起來的,缺少完整性,感情色彩不夠豐富。再加上小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導致其作文素材積累不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文內容,在作文時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文章因缺少情感而僵硬,從而使得作文水平難以提升。
大多數教師在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環節中,常常通過以板書的形式簡單講授,灌輸一些修辭手法和作文方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少交流和互動,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這種缺少創新性和多樣性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也往往是機械記憶,缺少思考分析,難以準確把握作文重難點。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把日常生活同作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也使學生的作文出現脫離實際等問題。
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在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的基礎上,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課件,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興趣點來對作文學習方式進行探索,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注重生活體驗。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小學高段學生活潑、好奇等特點,帶領學生去自然中尋找作文素材,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展開充分觀察,并且將自身了解的自然現象轉化成語言、文字,如春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冬天銀裝素裹、雨雪紛飛。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在作文時加以運用,避免用缺少素材而憑空想象、胡編亂造。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去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例如:組織學生共同觀看一場電影,然后結合自己對主人翁及其相關事件的認識,寫一篇觀后感;還可以設計各種比賽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比賽活動結束后,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表現及感受進行作文,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團隊意識和作文水平等。
除此之外,對于學生不善于觀察這一點,教師要多多留意并加強關注,注重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例如:對于“我身邊的人”這一作文話題,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對身邊親近的、特殊的人進行回憶,引導學生通過回憶生活中的點滴去感受心靈的觸動,然后向同學和教師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就能夠快速進入狀態,在作文時各種素材就會涌入腦海,文章也會充滿趣味性、真實性和真情實感,學生也可以充分感受到作文帶來的魅力,作文質量和教學效果自然會得到提升。
素材是寫作的原始材料,合理運用素材不但能夠使文章充滿感情色彩,而且可以使文章內容飽滿、結構優美,充分吸引讀者的目光。然而,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因為缺少素材的積累,在作文時毫無頭緒,甚至出現胡編亂造的現象,作文質量不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積累素材,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教材積累。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工具,教材上所選錄的課文都是經過不斷檢驗、反復挑選的優質文章,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營養”進行充分吸收,運用教學資料積累素材,化為己用、推陳出新。二是通過觀看人物傳記、電影等積累素材。例如組織學生觀看《功勛》《感動中國》等視頻資料,了解英雄人物的特殊經歷,在寫作時引導學生合理使用,使文章的真實性和說服力得到增強。三是參加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內外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多種情感體驗,啟發學生把個人感受記錄下來,使文章內容有血有肉,充滿真情實感。四是博覽群書。教師可以定期舉辦“圖書漂流”等閱讀活動,使學生欣賞各題材作者優美的文字,學習表達技巧,與偉人跨時空對話,感受各地風土人情,了解中國之外的地球……通過多種多樣的途徑使學生的作文素材逐漸豐富起來,在作文時加以合理運用,那么學生的文章質量一定會穩步提升。
在小學語文高段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這樣作文教學才能取得良好成效。教師不但要在教學中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生活中同樣要加以重視。教師通過對于學生的所思所想進行充分了解,從而采用針對性的方法進行評價和指導,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啟發作文靈感,提高作文寫作能力。同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作文技巧的傳授,可以分幾個階段完成一篇作文的教學,在每個階段提醒學生應注意的方面,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會印象深刻,正確使用寫作技巧去進行練習,做到心中有數。
例如:要完成一篇作文,首先需要認真審題,然后對中心思想進行確定,從而選取同文章有關的素材進行寫作,在不偏離文章內容的同時還可以使作文充滿特點,富有感染力,起到良好的表達效果。小學高段學生正處在思維發展的活躍期,在寫作文時常常出現一些天馬行空的現象,空話較多同時缺少實際意義,這種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學生在寫作時常常無據可依,缺少正確的作文指導,只能胡編亂造。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1)命題。作文命題要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命題題材要靈活多樣,在寫命題作文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2)范文。學生通過模仿能夠對作文模式進行基本了解,教師再對結構、內容等要點進行強調和指導,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事例進行描述,把別人的優點化為己用。(3)閱讀。引導學生適時、適量閱讀優秀的課外書籍,在閱讀中充分體會“真善美”,豐富自身的思想情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高段作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努力完成學科基礎教學目標,而且要注重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思維能力出發,注重生活體驗,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熟悉、擅長的形式去進行表達,激發寫作動力,引導學生積極積累寫作素材,豐富文章的思想情感,讓學生感受到寫作魅力。同時,教師要加強寫作技巧的傳授,注重情感交流,使學生的作文能力不斷提升。做好小學語文高段教學工作,不但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而且對學生個人而言也是受益終身,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