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翔 毛智慧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浙江寧波 315300)
情感是人類世界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情感將人們緊密相連,組成了萬千世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現象。古往今來,語言都是人類表達情感強有力的載體,是情感呼之欲出的生動再現。情感在語言方面的表征形式有很多種,隱喻就是其中之一。隱喻是認知現象和語言現象的有機統一體。隱喻是用某一領域的經驗來說明和理解另一類領域經驗的一種認知活動。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焦慮情感貫穿始終。因此當人們表達焦慮情感時,也往往會使用隱喻,將抽象的情感化為具象的物質,便于人們理解在不同情境下情感的表達。在一些情況下,隱喻來源于生活中人們明確、具體的經歷,從而幫助人們理解高度抽象、復雜的概念。本文以BCC、CCL、搜索引擎必應和百度為語料來源,著眼于焦慮情感的隱喻表征差異,通過英漢時空性理論具體分析,英語在焦慮情感隱喻表征方面偏向時間性,漢語在焦慮情感隱喻表征方面偏向空間性。
時間和空間是衡量事物的兩個基本尺度。任何事物都有時空的雙重特質,事物會在某一特定的時間狀態下以一定形式的空間狀態存在、演變。時間是衡量事物運動發展的縱向尺度;空間是承載事物狀態,運動發展的橫向尺度。洪堡特指出語言結構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外在體現。在此基礎上,王文斌教授強調英漢民族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不同,其所處地域的人文風俗會對本民族的思維認知帶來輻射影響,由此英漢民族對于時空觀有各自的側重性,英語側重時間性,漢語側重空間性。本文基于英漢時空性理論,以BCC、CCL、必應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為語料來源,聚焦考察英漢焦慮情感隱喻表征時空性特質差異。
英語是時間性的語言。它側重對事物的動作變化進行編碼,并從事物的行為等變化過程中尋求和感知時間的流動軌跡并把握其特性,形成英語中線性時間觀的特點。亞里士多德、陳平等學者也表明,動詞具有時間性的特質。在搜集到的英語焦慮語料中,有一部分為動詞性隱喻,即把運用到的動詞與句中邏輯上的主語或賓語構成的沖突所構成的隱喻。但大多數還是名詞性隱喻,但這些名詞含義中往往含有動態的變化過程。我們發現,英語焦慮情感隱喻的構建傾向于時間性思維,其時間性特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連續性和動態性。
連續性是自然界某些物質的一大特性,尤其是邊界不明顯及抽象物質,常體現于事物之間是一個連續的統一體,內部構成物質一致,且內部相鄰物質間沒有明晰的界線,所以我們很難用數量或是個體去描述連續性物質。在一定的空間內,連續性物質具有不穩定性,會隨著時間的變化,改變其外在的形態及體積,但其內在的物質屬性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在英語“焦慮”情感隱喻中有極大一部分隱喻來自自然界中常見的連續性物質有水、火、烏云、山巒等,這些物質的共同特征是形狀不穩定、狀態不確定、邊界不清晰。如:
(1)His heart is burning with anxiety.(焦慮是火)
(httрs://www.сlubmеntаlhеаlthtаlk.соm/саn-аnхiеtу-саusеburning-sеnsаtiоn/)
(2)Anxiety оvеrwhеlms уоu аll thе timе.(焦慮是洪水)
(httрs://оnbеing.оrg/blоg/shаrоn-sаlzbеrg-whаt-tо-dоwhеn-аnхiеtу-оvеrwhеlms-уоu/)
(3)Anxiety is а dаrk сlоud аbоvе mу hеаd.(焦慮是烏云)
(httрs://sуmbоlismаndmеtарhоr.соm/аnхiеtу-mеtарhоrsidiоms-similеs/)
(4)It wаs аn unhарру lifе thаt I livеd,аnd its оnе dоminаnt аnхiеtу,tоwеring оvеr аll its other anxieties as a high mоuntаin аbоvе а rаngе оf mоuntаins.(焦慮是山巒)
(httр://www.lоudlit.оrg/аudiо/grеаt_ехресtаtiоns/раgеs/47_02_grеаt_ехресtаtiоns_nа.htm)
例(1)“burning”(燃燒),隱含了焦慮是火的隱喻。由于火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為“熱、燃燒”,人在焦慮的情境中往往會煩悶、燥熱。火在燃燒時的形態在一定時間內是不穩定的,且無清楚的邊界。例(2)“overwhelm”原義為淹沒,是建立在概念隱喻“焦慮是洪水”的基礎之上的。洪水具有連續性物質的特征--不確定性、同質性和無邊界性。施喻者聚焦于洪水水流湍急、破壞力大、延續時間久等特點,突顯出焦慮情感的類似特征。例(3)中將焦慮隱喻為“烏云”。始源域“云”也是具有連續性特征的物質,形態變化豐富,飄忽不定,無特定邊界。例(4)中,則是基于“焦慮是山巒”的隱喻,山巒也是無清晰邊界的事物,連綿不斷,很難找到起始點和終止點,也體現了時間性的特質。
凡是事物必然有其存在的狀態。“動”是運動事物的一大特征,也是證明時間變化的一大佐證。事物的運動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同時時間的存在也讓物質的運動過程有跡可循。英語的語言結構宛如音樂,音樂具有時間性特質,它表現在一定時間內旋律的銜接和延續,富有動態變化的藝術美感。通過隱喻,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焦慮情感并非像水平線般一成不變,情感的強弱會隨著事物本身及時間的改變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情感上的變化并非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而是不穩定的,隨機性的。如:
(5)In thе middlе оf thе аnхiеtу аttасk,уоu саn fееl likе уоu’rе drоwning in wаtеr аnd struggling tо kеер аflоаt.Yоu knоw уоu nееd tо tаkе а dеер brеаth.(焦慮是溺水)
(httрs://sуmbоlismаndmеtарhоr.соm/аnхiеtу-mеtарhоrsidiоms-similеs/)
(6)Аnхiеtу grаbs mе bу thе thrоаt.(焦慮攫住了我的喉)
(httрs://аllроеtrу.соm/роеm/16441226-аnхiеtу-grаbbеdmе-bу-thе-thrоаt-bу-blасkstаr55)
(7)Аnхiеtу hаtеs rеst аnd fаvоrs fight-оr-flight .(焦慮討厭休息,喜歡戰斗或逃跑)
(httрs://www.hеаlthсеntrаl.соm/аrtiсlе/whаt-is-fight-оrflight-аnd-hоw-dоеs-it-rеlаtе-tо-аnхiеtу)
(8)If уоu lооk аt wаvеs in thе осеаn,thеу соmе оnе аftеr thе оthеr.Similаrlу,уоu might ехреriеnсе аnхiеtу fоr а fеw dауs but thеn it fаdеs.Аnd thеn,it will соmе bасk а fеw dауs lаtеr.(焦慮是波浪)
(httрs://sуmbоlismаndmеtарhоr.соm/аnхiеtу-mеtарhоrsidiоms-similеs/)
例(5)目標域是焦慮,始源域是溺水。溺水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溺水時人往往極力掙扎,身體不停運動,整個過程具有動態性。施喻者借溺水這個動作,突顯出焦慮的相似特征。例(6)本句的主語“焦慮”與動詞“攥”構成語義上的沖突,形成隱喻。“攥”是手部的動作,指牢牢握住,施喻者欲表達焦慮讓人窒息。例(7)本句將人的行為fight(戰斗)和flight(逃跑)的動態特征賦予本句中的目標域焦慮,二者產生語境沖突,形成隱喻,突出焦慮的動態特點。例(8)本句基于“焦慮是波浪”的隱喻。波浪雖是指稱事物的名詞,但其會隨著時間起伏翻滾,涌動消逝,具有明顯的動態性和時間性特征。此處將波浪的時間性特質映射到焦慮情感,給人以豐富多樣的視覺體驗。
漢語是空間性語言,其擅長用具象語言對一定空間內的事物進行相應的語言編碼,從而反映出事物在大小、形狀、體積和數量等方面的特征。漢語以事物形象為主導,擅用空間性思維,側重對主體的描摹,這就如同中國的山水畫卷,在一定空間內合理對所繪景物布局構圖,來凸顯主體物象的特征,形成一定的視覺沖擊。我們發現,漢語焦慮情感表征也呈現出空間性思維的特點,其空間性特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具象性和多維性。
漢民族在語言輸出方面側重對事物具體形貌的關切,這是空間性的一大體現。隱喻的典型作用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利用已知的事物來理解未知的或不熟悉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已知的事物。通過將原本虛擬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為可感知的實體,以形象為主導,借助喻體意義和本體語境的沖突,反映事物在該語境下的特征。如:
(9)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時,點踩一下焦慮這個“剎車片”,片刻的停頓或減速,就是一個調整。(焦慮是剎車片)(www.360doc.com)
1.1 研究對象 選取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安徽省腫瘤醫院收治的脊柱轉移性腫瘤(包括胸椎,腰椎轉移癌)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范圍32~87歲,年齡(65.8±10.3)歲。通過計算機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氨甲環酸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
(10)生活畢竟不是一條直線,而是非線性編織成的一張網,焦慮就是這網上的繩結。(焦慮是繩結)(www.360doc.com)
(11)假如你的心是一片荒蕪的園地,堆滿了焦慮的石塊……(焦慮是石塊)(BCC)
(12)生活中焦慮是一把雙刃劍,可以讓我們所向披靡,也能讓我們自亂陣腳。(焦慮是雙刃劍)(BCC)
以上4個例句都借助隱喻,將抽象的焦慮情感進行具象編碼和臨摹,細化不同語境中焦慮情感的特點。例(9)剎車片是具象的實物,將始源域剎車片“剎車”的特點映射到目標域焦慮情感中,施喻者欲表達焦慮能給人以緩沖的時間思考人生,及時調整。例(10)基于“焦慮是繩結”的隱喻,把繩結“凹凸不平”的特點映射到焦慮情感中,將“焦慮帶給人坎坷”的特點具象化、生動化。例(11)將始源域“石頭”多而重的特點映射到目標域“焦慮”情感中,將焦慮帶給人的精神壓迫具象化、實體化。例(12)立足于“焦慮是雙刃劍”的概念隱喻,化虛為實,將焦慮情感具象化,凸顯了焦慮情感具有兩面性。
空間中既存在著平面的事物也存在著立體的事物。平面事物包括點狀,線狀,面狀等。立體事物包括球體,立方體,圓柱體等具有一定三維空間結構的幾何體狀物。在漢語焦慮情感的隱喻表征方面,通常會化抽象情感為具象實體。在隱喻表征上會將始源域的特征映射到目標域中,使其符合對應語境下的情感表征模式。根據始源域的空間結構特點,可以依次劃分為零維的點狀,一維的線狀,二維的面狀,三維的立體狀等多個維度。如:
(13)亞丹的聲音里帶了一點焦慮。(焦慮是零維點狀物)(BCC)
(14)我說高洋當時和其他人一樣……后來喝了不少酒也沒流露出一絲焦慮。(焦慮是一維絲線)(CCL)
(16)這來的容易,去的也容易的焦慮氣氛麻醉了一些人——組成了一幅令人焦慮的畫面。(焦慮是二維畫面)(CCL)
例(13)基于“焦慮是點狀物”的隱喻,用代表零維意象的“一點”來形容焦慮的程度,即數量少、占比小、程度輕,突顯出焦慮給人帶來的影響不大。例(14)始源域是“絲線”,目標域是“焦慮”,將絲線的特征映射到焦慮情感中,賦予焦慮情感以一維線性的意象圖式,突顯出焦慮給人帶來微小的持續影響。例(15)將焦慮視作三維容器,將其有邊界化、可量化,施喻者將三維容器的意象圖式投射到目標域中,欲表達焦慮“覆蓋面廣”的特點。例(16)“畫面”是空間性質的二維結構,施喻者通過“焦慮是畫面”的隱喻,賦予焦慮二維的視覺屬性。上述各例焦慮情感在視覺化或具象化的隱喻表征圖式中,被賦予了相應目標域所表現出來的零維、一維、二維及三維的空間結構,獲取了具體的視覺外觀屬性,折射出漢民族獨特的空間性思維。
通過對英漢焦慮情感隱喻對應的時空性特征分析,可以發現英語在運用焦慮情感隱喻時有較強的時間性特質,隱喻中涵蓋動詞性隱喻,能表現出隱喻情感動態變化的特點;也包括名詞性隱喻,這些名詞含義中往往含有動態的變化過程,總體而言,英語焦慮情感隱喻的時間性特質可概括為連續性和動態性。漢語在焦慮情感隱喻構建時傾向空間性特質,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為可感知的實體,以形象為主導,借助喻體意義和本體語境的沖突,反映事物在該語境下的特征,具體表現為具象性和多維性。由于英漢兩民族的情感認知模式不同,兩者產生了對應的時空思維方式,兩種語言進而演化形成了各自的焦慮隱喻意象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