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巖 廈門市集美區曾營小學
作業設計是教學活動的一個常規環節,不但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技能的基本途徑之一,同時也是進一步激發學生體育運動積極性的有效策略。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體育教學作為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運動習慣的一個重要科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雙減政策的提出使得減負增效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在該背景下,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后作業設計形式和內容,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設計體育課后作業,使學生在多樣化的作業中不斷增強體育學習興趣、提高運動技能、培養運動思維,進而全面提升自身的體育綜合素養。
小學體育課后作業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身體健康發展。體育課后作業大多數是家庭作業,一般情況下,家長會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學生在家長的指導、幫助和監督下開展體育訓練活動,不但可以掌握正確的體育技能,還可以在針對性的訓練中逐漸增強身體各部分機能,激發體育運動興趣,從而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意識和習慣,以此形成良性循環,使學生在堅持運動中有效增強身體素質,以健康的身體進一步投入到學習中。
就小學體育教學活動而言,課堂訓練時間有限,再加上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運動能力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而體育課后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使其在課后反復有效的訓練和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體育技能技巧,同時還可以在這種更加自主、更加開放的課后作業中磨煉意志,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在挫折和失敗中養成堅強的意志,在一次次嘗試中挑戰自我、突破自我,從而為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小學體育活動具有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有單人就可以完成的項目,也有需要合作完成的項目,其中乒乓球、羽毛球等就是團體活動,教師布置這類體育課后作業,能夠使家長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在這一過程中家長成為孩子的對手、隊友,不但增加了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和頻率,還可以了解孩子在學習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其學習問題和心理問題等,使親子關系更親密,有利于構建起和諧友愛的家庭關系。
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相較而言擁有更強的實踐性,脫離了實踐活動,體育教學活動就猶如紙上談兵,相較于理論性作業而言,實踐性的體育課后作業更加符合學科特點,更能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因此,雙減背景下的小學體育課后作業設計首先就要遵循實踐性原則,通過設計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切身參與中不斷提高體育運動能力。如在小學體能訓練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設計短跑或接力賽等實踐性課后作業,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學會調整呼吸節奏、掌握正確呼吸的方法,不斷提高體育運動能力和素養。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基因、生長環境、生活習慣的不同,其身體素質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長期使用“一刀切”的作業設計方式,不但容易使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失去體育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還會壓抑身體素質較好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因此,在雙減背景下,為了提高小學體育課后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教師還要遵循差異性原則,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體育教學內容設計課后作業,如針對學生在速度、彈跳力、協調性和力量等方面的不同,設計針對性的分層作業和彈性化的完成標準,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提高。
雙減政策不但要求要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還要求教師要及時轉變作業設計理念,減少枯燥性、重復性的作業,設計趣味性、創新性的作業。因此,教師還要遵循趣味性原則,將游戲活動、生活元素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融入小學體育課后作業設計中,提高作業的游戲性和趣味性,滿足小學生的多樣化體育鍛煉需求,以此不斷增強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興趣,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體育活動帶來的體驗感和獲得感,進而不斷提升體育學習積極性,實現高效的體育教學,從而使雙減政策真正落地。
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后作業設計要從實際出發,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充分考慮,針對體質體能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體育課后作業,增強體質較差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體質較好學生的體育技能。具體而言,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跳遠、跑步等沒有技巧可言的基礎性課后作業,這樣不但不會使學生覺得太難,還能夠使其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己的體格,增強身體素質;對于體質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入TABATA訓練法,如利用椅子的結構特殊性,在確保動作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設計一套椅子類健身TABATA,鍛煉學生的大小肌群,增強其肌肉耐力和柔韌性等;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設計課后作業,先對體育運動項目進行分組,然后按照小組的形式來設計課后作業。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日常體育課堂中統計學生比較喜愛的一些體育運動項目,將其分為田徑類、球類、健美操或力量型、技巧型等形式,然后結合學生的實踐情況為其設計針對性的作業,以此每位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中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從而不斷提升體育活動積極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越來越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再加上國家隊體育鍛煉具有明確的個體評價標準,對小學體育教學做出了強有力的指導,因此,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體育課后作業設計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綜合性測試,通過對比有關標準,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運動能力等進行科學判斷,然后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標,合理設計達標型課后作業,使學生在課后時間進行針對性的鞏固練習,從而不斷增強自身的體魄,達到應有的標準。
例如,在籃球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相關標準對學生展開了測試,發現有部分學生測試不及格,還有部分學生處于及格邊緣,教師通過分析這兩類學生在籃球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發現他們當中存在腿部力量較弱、運球不規范的問題,因此,教師就可以設計抬腿運球、三威脅側蹲、胯下繞“8”字等課后作業,充分鍛煉學生的下肢力量和運球能力;針對部分身體協調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就可以設計滾背接球、頸腰踝三饒、防守小碎步等能夠提高學生身體協調性的作業,增強其身體協調性。通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達標型作業,使學生在針對性的練習中不斷增強身體素質。
自選型體育課后作業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自主性和靈活性,不但能夠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體育鍛煉需求,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將某個或某些體育項目發展為自己的愛好并長期堅持下去,從而逐漸養成終身體育運動的習慣。教師在設計自選型體育課后作業時,要考慮學生身體狀況、教學目標和作業效果等內容,給出較大的體育課作業選擇范圍,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要完成的作業內容,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在完成體育課后作業時的體驗感,體會到運動的樂趣,還可以以自主選擇作業的形式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其帶著“我自己選擇的我一定要做得更好”的態度去訓練,以此有效提升體育運動效果,提高體育課后作業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設計體育課后作業時,可以為學生列出一個“作業自選清單”:仰臥起坐30個、40米往返跑2次、跳繩300個、400米跑1次、乒乓球或羽毛球練習等,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身體素質狀況,可以對運動量進行適當調整,規定體育課后作業完成時長在30分鐘之內,然后引導學生從中選擇一個或多個內容完成,并要求學生在每次鍛煉完成之后對訓練時長、組數、次數和休息時間等進行記錄,以便教師不斷優化作業設計方式和內容。通過設計自選型的體育課后作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完成作業中具有較高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可以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對自己的成長而言具有重要作用,要將其當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長期堅持下去。
就創編型體育課后作業而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游戲元素或游戲訓練方式融入體育課后作業設計中,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多樣性,調動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積極性,以此開展更高效的體育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自己設計創編型體育課后作業,也可以幫助學生主動發現游戲和體育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創造力,創編豐富多彩的課后作業并完成。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尚未成熟,在創編作業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導致作業缺少可行性或目標指向性,因此,教師在學生設計創編型作業時要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完善學生設計的作業,使其更具合理性和針對性,能夠起到掌握技能、鍛煉身體的作用。
例如,設計跳房子、手指游戲和蘿卜蹲等體育游戲作業,鍛煉學生的四肢協調性和運動反應能力;設計123木頭人與跨步跑相結合的體育游戲作業,使學生快速掌握跨步跑的方法,培養其快速反應能力、身體靈活性和奔跑能力。此外,部分學生家里可能缺乏專業的體育器材,同時如在家里使用標準規格的排球、足球等器材進行鍛煉,難免會出現擾民等問題,因此,學生就可以將衣物塞進塑料袋,將其當作“籃球”進行籃球運動的有關訓練,將廢報紙、草稿紙等和膠帶一起制作為“排球”進行墊球等專項技能訓練,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體育技能掌握能力,還鍛煉了其動手能力,讓更多的學生獲益。
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后作業的優化,還需要教師充分重視體育與課后作業的精準評價和精準反饋,以此為基礎及時調整體育教學內容,不斷提高體育教學的時效性。對于書面型的體育課后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對于實踐性的課后作業,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在動作、技巧等方面的問題,還可以要求學生以一周或一個月為周期,定期提交體育訓練體驗和心得體會等作業,以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到學生的情感、態度及變化,然后以此為依據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和課后作業設計。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學生也可以將自己體育鍛煉視頻上傳到學習平臺上,教師結合學生的表現進行一對一的點評和針對性的講解,以激勵性的評價促進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鍛煉,同時這種線上交流方式還可以鼓勵那些比較害羞、性格內向的學生勇于表現自己并說出自己的問題,使教師能夠整體了解班級內學生的情況,從而更好地進行備課和設計作業。此外,由于大多數學生是在家里完成體育課后作業,因此,教師可以要求父母參與其中,起到監督和鼓勵的作用,并將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自覺性、認真程度和能力情況直接反饋給教師,以此有效構建起家校聯合的體育課后作業評價機制,使學生在科學的評價和及時的反饋中有效增強身體素質,不斷提高體育運動能力。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設計的課后作業要更合理、更科學,盡可能地用少量的課后作業量和多形式的作業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立足于當前學科教學實際,對于體育課后作業進行優化設計,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放松身心,在多元化的體育活動中提升體育技能、增強身體素質并感受運動的魅力,從而推動自身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