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技術產業集聚促進綠色發展效率了嗎?
——動態與空間溢出視角

2022-08-23 01:40:58
管理現代化 2022年3期
關鍵詞:效應效率綠色

□ 馬 亮 高 峻

(蘭州理工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一、引 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經濟增長與環境治理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接踵而至[1]。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就將“綠色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九大更是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至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千年大計”高度,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核心的經濟轉型方式逐漸成為我國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升級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立足于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科技創新是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引領發展的根本出路,而經濟領域綠色發展的關鍵就在于以綠色增長效率提升為核心的產業轉型升級[2]。高技術產業作為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能夠通過技術創新有效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且作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產業,對綠色發展具有天然影響,滿足我國現階段以技術為主體的創新和以綠色理念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內涵,成為我國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和踐行綠色發展新路徑的重要產業依托[3]。Audretsch 和Feldman[4]提出創新活動總是傾向于通過集聚的方式促進知識溢出和技術擴散,而適度集聚產生的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也被證實為實現綠色發展的必要條件[5]。因此,明晰高技術產業集聚與綠色發展之間的關系是解決我國當下資源約束、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關鍵所在。

聚焦于我國高技術產業結構和分布發現,高技術產業總體呈現出“以點帶面、局部帶動整體”的發展模式,這就導致我國高技術產業集聚的空間非均質現象明顯,具體表現為部分地區同質性產業集中發展,即專業化集聚,而其他部分地區則以完全相反的跨行業協同發展為主,即多樣化集聚。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以往受地理因素限制而產生的區域邊界感逐漸模糊,產業集聚產生的經濟效應和關聯程度不斷加深[6]。此外,集聚本身所具備的外部性特征也在不斷昭示著高技術產業集聚與綠色發展之間可能存在著顯著的空間效應。因此,基于空間溢出視角對高技術產業集聚與綠色發展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更有助于深入辨析區域產業集聚發展模式的選擇。

當前,高技術產業集聚仍呈持續發展態勢,對經濟增長起著關鍵的助推作用,高技術產業集聚的經濟溢出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熱點,主要分別從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區域競爭力三個角度來解釋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王鵬和王偉銘[7]從非線性視角分析了高技術產業不同集聚方式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發現多樣化集聚與勞動生產率之間呈“N”型曲線關系,而專業化集聚與勞動生產率呈倒“U”型曲線關系。馬昱等[8]以GDP和全要素生產率分別作為經濟增長數量和質量指標,實證分析了高技術產業集聚與二者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經濟發展數量和質量均產生門檻效應,呈現出先抑制后促進的作用效果。羅文良和趙凡[9]從集聚水平和集聚模式兩個層面探究了高技術產業集聚對地區產業競爭力的影響,發現高技術產業集聚與地區競爭力之間具有“U”型關系,其促進作用主要來源于專業化集聚。

除了在創造經濟價值方面的突出貢獻外,高技術產業集聚對區域生態保護同樣具有重要作用。王婷和王海天[10]從時空雙重維度探究了高技術產業集聚和生態環境間的耦合協調關系,結果表明高技術產業集聚和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呈上升態勢,且各省份耦合協調度的區域差異在不斷縮小。向麗和胡瓏瑛[11]通過構建Tapio脫鉤指數和追趕脫鉤指數模型分析了高技術產業集聚與生態環境的脫鉤關系,發現多數省份處于生態環境水平與區域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反方向發展態勢。

上述研究顯示,圍繞高技術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作用展開的研究并未取得較為統一的結論,并且將產業集聚對經濟和生態兩方面的影響割裂開來研究也無法為區域綠色發展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議。此外,文獻對于區域產業集聚模式的選擇問題也沒有進行細致探討,難以為區域產業政策制定提供決策依據。在研究方法上也往往容易忽視產業集聚與區域發展間由雙向因果而產生的內生性問題,關于集聚對綠色發展的空間溢出效應亦未受到重視,且沒有將地方產業發展階段、資源條件等外生異質性因素考慮在內。基于此,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以全國2000-2019 年30 個省市自治區為樣本,通過構建動態面板模型與空間實證模型,從動態與空間溢出視角探究高技術產業集聚及其集聚模式對綠色發展效率的作用方向與影響程度,并進一步基于時間窗口檢驗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的異質性影響,以期為因地制宜規劃高技術產業發展藍圖、制定產業政策進而促進區域綠色發展效率與高技術產業集聚協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施借鑒。

二、理論分析

(一)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

高技術產業集聚通過規模效應和技術溢出效應影響區域綠色發展效率。在集聚經濟的作用下,高技術企業在某地區集聚,導致生產要素、創新要素大量流入集中,隨之帶來的交易成本降低以及要素粘合度提升將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進入集群。隨著市場容量的不斷增長,其產生的規模經濟效應將會優化企業對集聚區內公共資源的配置能力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資源的邊際效益,從而使得綠色發展效率得到改善。企業在空間上的鄰近加強了企業間的集中與關聯,使得企業間設備、研究人員等中間投入以及公共社會資源可以實現快速自由流動,進一步深化了企業間的合作分工,并幫助高技術企業降低平均生產成本[12],轉而增加綠色技術創新的投入。此外高技術產業集聚其本身就意味著技術、知識、人才等創新要素的流動和集中,一方面,集聚區高人員流動性促進了知識、信息的交流以及技術的轉移和合作,進一步加速了綠色技術的擴散及綠色創新成果的共享;另一方面,基于企業間互促共進的發展需求,技術合作會誘發中間性創新組織的出現[13],從而形成產業創新網絡,發揮單個企業所不具備的創新集聚優勢,推動技術進步和綠色產品開發[14]。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H1:高技術產業集聚能夠促進區域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

(二)高技術產業不同集聚模式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

1.高新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與綠色發展效率

專業化集聚是指同一類型的企業大量集聚在同一地區的經濟現象,高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產生的Marshall 外部性通過集聚效應、競爭效應和擁擠效應來影響綠色發展效率。通過集聚效應,高技術產業一方面基于共享機制降低了企業生產、搜尋、交易和污染排放治理等一系列成本,幫助高技術產業能夠持續獲得所需資源要素并為其發展提供動力;另一方面創新要素的擴散降低了企業之間的技術門檻,有效地促進產業內專業化技術的突破。在集聚效應的催化下,企業間產生競爭效應,導致區域內生產要素不斷從低效率企業流向高效率企業,進而帶動整體產業創新效率的提升,同時,競爭的制衡作用促進企業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推動區域經濟“綠色化”發展[15]。但當產業聚集規模超過當地承載能力時,生產要素稀缺、認知距離鎖定和檸檬市場形成等的綜合作用將有可能導致集聚區內的規模效益遞減[16],弱化企業創新能力,加重生態壞境負擔,從而產生的擁擠效應導致綠色發展效率改善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

假設H2:高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能夠促進區域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

2.高新技術產業多樣化集聚與綠色發展效率

多樣化集聚是指不同類型企業大量集聚在同一地區的經濟現象,多樣化集聚產生的Jacobs外部性通過行業間技術創新效應、技術擴散效應和產業結構效應作用于綠色發展效率[17]。多樣化集聚能夠加速知識在異質性行業間的交互,促進了技術的跨界融合,尤其在互補性行業內更易于推動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產生,而創新網絡的整體優化有助于企業實現綠色技術的自主研發,推動區域綠色發展效率提升。根據Duranton和Puga的“技術池、勞動力蓄水池”觀點,高技術產業多樣化集聚作為一個持續向外兼容的系統,更有利于企業獲取外源性技術、匯聚高技術人才,進而通過技術集成- 消化吸收- 再創新的創新模式推動技術成果的擴散。此外,多樣化集聚使高技術產業各行業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各行業在完善自身結構合理化的同時又會拓展對其他行業的服務范圍,有利于形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創新支撐體系,從資源集約和產業鏈升級兩方面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顯著促進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

假設H3:高技術產業多樣化集聚能夠促進區域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

(三)高技術產業集聚的空間溢出效應

伴隨高技術產業集聚趨勢日益明顯,其所帶來的輻射效果也在不斷增強,當這種效果突破地域限制時,區域綠色發展效率將不再僅受到當地高技術產業集聚的影響,同時會受到周圍地區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的影響。地理位置的鄰近為各種生產要素的集中和流動提供了客觀條件,有助于激發企業間跨區域合作交流,提高相鄰地區產業的集聚水平和發展水平,從而帶動其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同時,綠色發展效率自身的外溢效應也會對周邊地區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較高的綠色發展效率不僅可以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更有助于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從而吸收鄰近區域更多優質企業和資源進入,提升高技術產業集聚度。當一個地區產業專業化集聚水平不斷提升時,就有可能出現同質化嚴重的集聚現象,為爭取區域內有限市場份額可能導致企業間惡性競爭,當集聚規模突破當地承載力的時,這種影響就會沖破區域限制,導致更大范圍的模仿性技術復制[18],破壞產業創新環境,抑制當地和周圍地區綠色發展效率提升。與之對應,高技術產業出現多樣化集聚則能夠通過增加周圍地區的企業種類提高其生產服務范圍,將先進的環保生產技術傳播至關聯城市,從而加強供應鏈上下游間的協調與連接,形成更為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推動綠色發展效率規模性改善。基于此,本文提出:

假設H4a: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產生正向空間溢出效應。

假設H4b:高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產生負向空間溢出效應。

假設H4c:高技術產業多樣化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產生正向空間溢出效應。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設定

考慮到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是一個緩慢且動態發展的過程,且前期綠色發展效率可能會對后期綠色發展效率的變化存在動態累積效應。因此,本文在模型右側中引入被解釋變量的一階滯后項,以分析綠色發展效率的動態變化;同時,為了檢驗高技術產業集聚在整體上是否發生擁塞效應,將高技術產業集聚的平方納入模型(1)中,構建如下動態面板回歸模型:

其中,i和t分別表示地區和時間,GRDP表示綠色發展效率;GRDPit-1為綠色發展效率的滯后項,LQ表示高新技術產業集聚水平,SPE和DIV分別為高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水平和多樣化集聚水平,β為系數矩陣,X it為控制變量,itε為隨機擾動項。

在動態面板回歸模型中,由于被解釋變量的滯后項與擾動項相關,同時高技術產業集聚可能與綠色發展效率存在互為因果關系。因此,本文選擇既能解決內生性問題,又可以克服弱工具變量問題的系統廣義矩估計方法(SGMM)對模型(1)-(3)進行估計。

進一步考慮到高技術產業集聚的空間外部性,通過建立空間計量模型來分析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的空間溢出效應。模型設定如下:

其中,ρ 為空間滯后系數,nW為空間加權矩陣,WnlnGRDPit為綠色發展效率的空間滯后項,W n Xit為解釋變量的空間滯后項,iμ和tμ分別表示空間、時間固定效應,itη為殘差。

(二)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1.變量選擇

(1)被解釋變量

綠色發展效率(GRDP)。目前,數據包絡分析法(DEA)是用于測算效率的重要方法。Tone先后兩次分別提出了基于松弛變量的數據包絡分析法(SBM)以及將超效率DEA模型與SBM模型相結合的超效率SBM模型,有效解決了傳統DEA模型存在的測算結果偏誤以及跨期難以比較的問題。因此,本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利用MAXDEA UItra軟件來測算綠色發展效率。

設有n個DMU,當每個DMU消耗m個投入時,就會產生S1個期望產出和S2個非期望產出,x、yb和yu分別為相應的投入矩陣、期望產出矩陣、非期望產出矩陣。則包含非期望產出的超效率SBM的數學表達式為:

測算綠色發展效率需要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本文借鑒劉儒和衛離東[19]、張賀和許寧[20]的研究構建綠色發展效率綜合指標體系,見表1。其中衡量資本投入量的全社會固定資產總額采用永續盤存法進行了平緩處理;地區生產總值以2000 年為基期用各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平減得到實際值;此外,考慮到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實施,本文在非期望產出中加入了各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使本文研究結論更加貼合現實需要。

表1 綠色發展效率評價指標

(2) 解釋變量

高技術產業集聚度(LQ)、高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度(SPE)和高技術產業多樣化集聚度(DIV)。本文通過計算區位熵度量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LQ),區位熵能夠更好消除區域間的規模差異,真實反映出高技術產業集聚的空間分布情況。具體公式為:

其中,L ij指地區i 產業j 的從業人數,LQ 越大表明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越高,反之則越低。

高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SPE)水平結合高技術產業下4 個細分行業的區位熵并參考了Glaeser[21]等對專業化集聚構建指標的方法,具體公式為:

其中,L is指i地區s類高技術產業的從業人數,sL指s類高技術產業的從業人數,iL指i地區所有產業的從業人數,L指全國所有產業的從業人數,s代表高技術產業所涵蓋行業種類數量。SPE越大表明高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水平越高。

高技術產業多樣化集聚(DIV)水平借鑒韓峰等[22]的測算方法,采用改進的赫芬達爾指數來進行測算,具體計算公式為:

其中各變量含義與公式(1)-(2)含義相同,s’表示高技術產業中去除s行業的其他3 個行業。DIV越大表明該地區高技術產業多樣化集聚水平越高。根據最新出版的《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20》,高技術產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等4 大類。

(3)控制變量

本文以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GDP來表示產業結構(struct);以各地人均實際GDP來表示經濟發展水平(agdp);以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額比上工業總產值衡量環境規制強度(envi);選取6 歲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來衡量人力資本水平(humcap);用R&D經費比上地區生產總值衡量研發強度(tech)。

2.數據來源

以2000-2019 年中國大陸除西藏外的30 個省市自治區為樣本,相關數據來源于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及各地方統計年鑒。期間由于《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18》未發表,2017 年數據通過計算前后兩年數據均值得出。為保持數據平穩以及克服異方差,回歸前對所有數據取對數,空間回歸時選取鄰接權重矩陣。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和綠色發展效率測算結果分析

計算高技術產業集聚度LQ和綠色發展效率GRDP在研究期間的均值,得到圖1。

圖1 2000—2019 年中國各省市綠色發展效率和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均值

研究期間,北京、上海、廣東位于綠色發展效率的第一梯隊,效率值分別為1.09、1.07、0.82。其次是海南、福建、浙江、江蘇、遼寧均超過效率均值,位于第二梯隊。山西、內蒙古、廣西、貴州、云南、甘肅、青海七個省市的效率值低于0.3,處于綠色發展效率的末端。從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來看,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福建、陜西,集聚水平均在1.00 之上,居于全國前列,其中集聚水平最高的為廣東,而其余各省市的集聚水平均不超過1.00。總體來看,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與綠色發展效率在空間分布上呈現出較強的趨同性,呈現出由東向西逐步遞減的分布情況。可以發現,綠色發展效率和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均較高的地區大多為直轄市或東部沿海省份,這類地區憑借區位優勢和政策紅利吸引大量創新要素匯集,充分發揮了集聚的外部性,同時,基礎設施、投資環境、金融支持等配套服務也為高技術產業綠色技術研發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而經濟、人口規模有限的中西部省份其綠色發展效和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也大多滯后于東部發達地區,同時受承接部分綠色發展高效率地區的高能耗產業轉移影響,進一步導致當地陷入發展動能不足與綠色發展剛性約束的兩難境地。值得注意的是部分 如 海 南(LQ=0.22,GRDP=0.64)、內 蒙 古(LQ=0.19,GRDP=0.27)等地區出現了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與綠色發展效率趨同度較低的現象,這可能與當地產業結構、自然條件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

(二)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動態分析

使用軟件stata15 對模型(4)-(6)進行SGMM回歸分析,回歸結果見表2。表2 中的模型M1中僅納入了解釋變量,模型M2加入了控制變量,模型M3、M4分別是OLS和FE回歸結果,模型M5、M6分別是專業化集聚和多樣化集聚的回歸結果。根據表2 中的模型M2-M4,SGMM估計中L.GRDP的系數估計值位于OLS估計和FE估計值之間,且都在1% 水平上顯著,滿足Bond[23]對模型合理性判定條件,認為模型設定合理。根據表2 中AR(2)和Hansen統計量的P值來看,模型二階序列不相關且工具變量有效,不存在過度識別。

模型M2、M5回歸結果顯示,LQ的一次項和二次項系數均顯著正,表明當前我國高技術產業全行業集聚能夠促進區域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且二者之間存在“U”型曲線關系。對比曲線最低點與各地產業集聚水平發現到目前為止高技術產業集聚并未產生擁塞效應,原因可能是高技術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較快,減弱了市場容量的限制,緩解了擁擠效應,并且各地為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大力推進高技術產業園區建設,使產業集聚過程中的外部經濟效應、技術溢出效應等得到有效發揮,從而推動了當地的綠色發展,假設H1成立。根據表2 中模型M6、M7回歸結果,SPE的回歸系數在5%顯著水平上為正,說明高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能夠促進區域綠色發展效率,假設H2成立;而DIV的回歸系數在5%顯著水平上為負,說明高技術產業多樣化集聚對區域綠色發展效率產生了負向影響,假設H3未能得到驗證,且呈現出與理論分析部分完全相反的結論。高技術產業多樣化集聚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在集聚初期企業在缺乏科學統籌的情況下自行在某一區域大量集聚,企業和人口數量激增所產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直接加劇了地區的環境污染;同時,在集聚初期企業的創新能力與政府干預力度都處于較低水平,高技術產業的知識與技術溢出效應難以有效發揮,而且初期多樣化集聚容易受投資規模限制,資源難以流入到技術研發領域[24],更多被分配到生產領域,導致忽略了環境保護。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區域內行業結構本身不合理或者企業間產業關聯較小,導致不同類型企業之間難以建立協調一致的行為準則,致使產業內部難以無法形成具有完整網絡結構的創新系統和產業鏈協同機制,從而引發擁塞效應,對區域綠色發展產生抑制作用。

表2 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SGMM 回歸結果

根據模型M2顯示的控制變量回歸結果:struct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產業結構能夠促進綠色發展效率提高,高技術產業集聚能夠有效降低第二產業中三高行業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agdp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當下經濟發展水平難以支撐綠色發展效率進一步改善,我國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共進;envi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當前環境規制強度不利于綠色發展,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規制強度過低,難以對企業綠色化發展起到強有力的規范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規制強度過高,企業為了減少污染治理成本將生產廢物異地排放,造成了污染擴散;humcap的系數顯著為正,表明人力資本對綠色發展有著積極影響,區域人力資本水平越高,說明民眾受教育程度越高,就更有可能保持一個環保的生活消費習慣;tech的系數為負,但不顯著,表明當前研發強度未能積極推動綠色發展效率的改善,原因可能是我國研發強度較于世界發達國家仍處于較低水平,難以支撐高技術產業長期技術創新活動,限制了研發人員創新性的發揮,致使綠色技術創新難以有效推動區域綠色發展。

(三)時間窗口異質性分析

為探究高技術產業集聚對GRDP 影響的階段性差異,對樣本進行分時間段處理。根據研究期間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和綠色發展效率的增長特征,將樣本分為緩慢起步階段(2000-2004 年)、穩定增長階段(2005-2014年)、快速增長階段(2015-2019 年)三個階段,回歸結果見表3。在緩慢起步階段,專業化集聚顯著促進綠色發展效率,而多樣化集聚顯著抑制了綠色發展效率,原因可能是多樣化集聚在發展初期,行業間異質性資源共享存在較大障礙,上下游聯動發展的產業鏈也尚未建成,集聚難以產生規模效應;而專業化集聚由于企業類型相似,能夠快速建立有效協同進而產生規模效應。在穩定增長階段,專業化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發揮正向的促進效果,而多樣化集聚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但系數符號由負向轉為正向,這是因為隨著區域內人口規模、企業數量的不斷擴大,多樣化集聚的規模優勢開始顯現并逐漸發揮其正外部性。在快速增長階段,專業化集聚和多樣化集聚均顯著促進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多樣化集聚的系數大小和顯著性均有明顯變化,兩種集聚模式在該階段都充分發揮了其規模效應和技術溢出效應對綠色發展效率的正向促進作用。整體來看,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的促進效果逐漸減弱,原因可能是隨著高技術產業集聚規模的持續增長,產生了不同行業集聚水平差異性較大以及僅有少數行業集聚水平較高的現象,導致企業間出現不良競爭,部分企業難以通過產業協同合作實現技術共享并促進技術創新,長期以往這種知識和技術外部性的削弱將會阻礙地區綠色發展效率的持續提高。

表3 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影響的時間差異回歸結果

五、空間溢出效應分析

(一)空間相關性檢驗

空間回歸前采用Moran’sI指數對綠色發展效率和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進行全局空間相關性檢驗,結果顯示2000-2019 年綠色發展效率和高技術產業集聚度的莫蘭指數均顯著為正,說明綠色發展效率和高技術產業集聚在空間分布上均呈現出正的相關性和依賴性。

(二)空間計量模型的選擇和估計

通過檢驗選擇適合的空間計量模型,檢驗結果見表4。拉格朗日(LM)檢驗結果顯示樣本適用于空間面板計量模型;Hausman檢驗結果顯示選擇隨機效應;LR和Wald檢驗結果顯示模型不能退化為空間誤差模型和空間滯后模型;效應檢驗結果顯示模型需要控制時間與空間效應。綜上,時空雙固效應下的空間杜賓隨機效應模型為本文最優模型選擇。這里只給出了高技術產業集聚LQ的模型檢驗結果,專業化集聚和多樣化集聚檢驗步驟相同,最終均選擇時空雙固效應下的空間杜賓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表4 空間計量模型檢驗結果

表5 為空間面板回歸結果,解釋變量的空間滯后項表示一個省份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的變化對鄰近省份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效果。基于鄰接權重矩陣,W★LQ和W★SPE的回歸系數在1%置信水平下顯著為負,而W★DIV的回歸系數在1%置信水平下顯著為正,表明一個省份的高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對鄰近地區的綠色發展效率產生了負面影響,而多樣化集聚則有利于鄰近地區綠色發展效率的提高。

表5 空間面板杜賓模型估計結果

(三)空間溢出效應分解

為進一步探析模型中回歸系數對于GRDP的空間溢出效應,表6 給出了通過偏微分矩陣分解后的各變量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根據表6 中LQ和SPE的間接效應結果顯示,LQ和SPE對綠色發展效率產生了負向的空間溢出效應,即一個地區高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水平的提升將會抑制其相鄰地區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這可能是因為區域間產業集聚水平不均衡從而產生了“虹吸效應”,致使鄰近低集聚水平地區的資源被高集聚水平地區大量吸收,進而不利于鄰近地區的綠色發展。其次,高技術產業同質化過度集聚可能會引起區域間的擁擠效應和競爭效應,資源難以在區域間快速流通與合理配置,造成過度競爭和資源浪費,導致不同地區的高技術產業出現模仿性技術復制,形成路徑依賴和技術鎖定,難以促進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產生,抑制了集聚的技術溢出效應,導致綠色發展效率難以提升。根據表6 中DIV的間接效應結果顯示,DIV對綠色發展效率產生了正向的空間溢出效應,即一個地區高技術產業多樣化集聚的提升能夠促進其相鄰地區的綠色發展效率的改善。原因可能是多樣化集聚模式更有利于在城市群網絡的不同行業間產生新的上下游協同的產業鏈條,加深行業間技術關聯,發揮產業結構效應,推動高技術產業在更大范圍內形成促進產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此外高技術產業的多樣化集聚能夠增加周圍地區的企業種類,在不斷完善自身結構合理化的同時擴大產業服務范圍,提高地區發展上限,形成技術創新驅動力,促進綠色技術和綠色產品的專業化研發,進而深化各行業在產業鏈中上下游的銜接,對綠色發展產生促進作用。綜上,假設H4a、H4b、H4c成立。

表6 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的效應分解

六、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2000-2019 年中國30 個省份的高技術產業集聚水平和綠色發展效率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動態面板回歸模型和空間杜賓模型,分別從動態和空間溢出視角,實證分析了高技術產業集聚以及不同集聚模式對綠色發展效率影響,結果顯示:(1)中國高技術產業集聚和綠色發展效率在地理分布上具有較強趨同性,二者呈現東高西低的空間分布特征;(2)高技術產業集聚對區域綠色發展效率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且二者之間存在“U”型關系,空間回歸結果顯示高技術產業集聚對周邊地區綠色發展效率表現為顯著的抑制作用;(3)專業化集聚能夠促進區域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但對鄰近地區綠色發展效率具有負向的空間溢出效應;多樣化集聚不利于區域綠色發展效率改善,但能夠通過正向空間外部性促進鄰近地區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4)分階段研究表明,高技術產業專業化集聚始終對綠色發展效率產生正向促進作用,多樣化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呈現先負后正的作用方向,整體上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的促進作用呈下降趨勢。

(二)政策建議

針對以上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1)倡導產業差異化發展。各地應根據自身的區位特點明確自身主體功能與產業發展階段,因地制宜制定差異化產業發展戰略。對于東部經濟發達、高技術產業處于高速發展的地區來說,要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技術、融資等優勢發揮高技術產業集聚的技術溢出效應,通過培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集聚帶動周邊綠色發展低效率地區向高效率發展。同時,為避免區域內大規模同質化集聚,適度引導部分邊際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不僅能夠緩解東部地區擁塞效應,也可以提升中西部地區的產業集聚水平。而作為中西部欠發達、高技術產業處于較低發展階段的地區,在承接產業時要綜合考慮自身產業環境與轉入行業的適配度,避免無效轉移引起的結構失調問題。同時,可以根據自身區位特點培育特色高技術產業集聚,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示范作用形成專業化集聚,實現高技術產業本地化發展,進而形成區域聯動,并最終實現東中西部高技術產業整體多元化發展、綠色增長與創新涌現的良性循環。(2)適當引導產業集聚。鑒于目前高技術產業集聚對區域綠色發展的促進作用較為顯著,且專業化集聚展現出了更為強勁的效果。因此,各地應加大對高技術產業的引進和支撐力度,在兼顧開展高水平多樣化集聚的前提下,重點發展專業化集聚模式。但考慮到各地人口和經濟規模存在差異,在具體執行時還是要合理分配不同集聚模式在產業中的比重,打造優勢互補、布局合理的高技術產業集群。(3)促進區域產業一體化發展,優化高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由于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綠色發展效率存在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且不同集聚模式作用效果也不同,作為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積極打破區域間市場壁壘和技術封鎖,建設開放跨地理邊界的城市網絡,推動高技術產業一體化發展,最大程度緩解專業化集聚對綠色發展的負空間外部性;另一方面,在充分考慮區域聯動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高技術產業發展模式與結構,通過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鼓勵多樣化技術交流和知識碰撞,避免因技術、信息、人才等創新資源壟斷導致的技術脫節,充分發揮多樣化集聚的正向空間溢出效應。

(三)研究不足與展望

本文從動態和空間溢出視角探討了高技術產業集聚及其集聚模式對綠色發展效率的關系,研究結果可為我國高技術產業統籌發展和區域高技術產業集聚模式選擇問題提供建議。但研究仍有不足之處,例如本研究是通過優先發展高技術產業,實現了以高技術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路徑的綠色發展,但如果地區通過不發展或少發展高排放的生產制造業,轉而發展農牧或服務業以此來引導產業的轉型升級,是否同樣會對綠色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猜你喜歡
效應效率綠色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懶馬效應
今日農業(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提升朗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跟蹤導練(一)2
“錢”、“事”脫節效率低
中國衛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
提高講解示范效率的幾點感受
體育師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9
再造綠色
百科知識(2008年8期)2008-05-15 09:53: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精品视频第一页|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h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成人夜夜嗨| 国产网站黄| 999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新AV天堂|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免费在线色|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亚洲天堂网2014| 亚洲视频二|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自视频| 九色最新网址|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中文字幕色站| 精品国产99久久|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综合成人|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色视频国产| 一本色道久久88| 不卡无码网| a级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2020亚洲精品无码| 成人国产小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欧美日韩午夜|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91精品国产一区|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欧美区在线播放| JIZZ亚洲国产| 久久semm亚洲国产| 伊人网址在线|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操|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久一在线视频|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