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慧東
( 陽谷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技攻關組 山東 聊城 252000)
肝血管瘤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屬于肝臟良性腫瘤的一種,屬于肝臟血管畸性病變的結果,其在肝臟腫瘤中有高達85%的發病率[1]。臨床對于肝血管瘤病因的研究尚未取得統一定論,但已表明與先天性肝臟末梢血管畸形以及激素刺激等有密切關聯。肝血管瘤的臨床癥狀多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感、腹痛、腹脹以及噯氣等,且以青春期、妊娠期女性為多發人群[2]。肝血管瘤早期體積較小,不易發現,瘤體發展較大后,臨床癥狀表現不具特異性,因此患者容易疏忽,延誤診治時期,進而誘發瘤體破裂出血、腹水以及凝血機能障礙等并發癥,嚴重時會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患者一旦表現肝血管瘤的相關癥狀后需及時前往疾控中心就診。目前,肝血管瘤在臨床上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和藥物治療為主,早期針對瘤體較小、不表現臨床癥狀的肝血管瘤進行治療時,往往會持續對患者的病情發展進行觀察,如果患者的瘤體較大,那么臨床會建議采用手術治療來去除,由于該病具有病情發展緩慢且為良性腫瘤的特點,所以預后效果良好[3]。在對肝血管瘤進行診斷時,臨床多采取超聲檢查的方式。基于此,本研究對相關病例予選取,就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于肝血管瘤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展開探討。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開始的時間為2020年6月,結束的時間為2021年6月,期間選取本疾控中心收治的64例肝血管瘤患者進行研究,其中,男性29例,女性35例,年齡37-79歲,平均(56.36±5.73)歲;病程4個月-4年,平均(2.64±0.83)年;病灶0.5cm×0.6cm-7.3cm×7.5cm。
1.2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被診斷為肝血管瘤疾病,符合臨床對于肝血管瘤疾病的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1.3排除標準
①心、腎功能嚴重損傷者;②慢阻肺疾病者;③精神障礙者;④交流障礙者。
1.4檢測方法
參照組(應用二維超聲檢測)囑患者空腹、取仰臥位,采取二維超聲對患者病灶大小、形態以及內部回聲行檢查。
研究組(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經二維超聲檢測后,在其空腹和仰臥位的狀態下繼續行多普勒超聲對患者內部腫塊及血流情況進行檢查記錄。并掃查患者肋下、肋間處冠狀、矢狀切面。若血流頻譜表現為靜脈型,則患肝血管瘤概率較大;若血流頻譜表現在動脈型,則患肝癌概率較大。
1.5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檢測結果的有效性;對比兩組患者的檢測后組間圖像特征。
1.6統計學方法
2.1行超聲檢測后組間檢查結果的有效性對比
行超聲檢測后顯示,研究組患者疾病檢出的有效性98.44%較參照組89.06呈較高顯示,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行超聲檢測后組間檢查結果的有效性對比(n%)
2.2行超聲檢測后組間圖像特征對比
行超聲檢測后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圖像特征與參照組圖像相比,形態較規則、邊界較清晰、回聲較均勻,各項數據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行超聲檢測后組間圖像特征對比(n%)
肝血管瘤雖然是良性的,但是依舊需要臨床給予重視和關注。肝血管瘤根據纖維組織的數量,在臨床分為四個類型:海綿狀、硬化性、毛細血管瘤以及血管內皮細胞瘤,并且以海綿狀血管瘤最為常見,也就是說,一般臨床當中提到的肝血管瘤,也是指海綿狀血管瘤,其他類型并不常見[4]。海綿狀血管瘤是由尚在發育中的胚胎血管異常發育造成的,且后天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肝內局灶性小血管出現瘀滯、充血以及擴張的情況,進而形成了肝血管瘤[5]。海綿狀血管瘤的形成和發展,即便在惡劣的環境下也可以,且與周圍肝組織產生明顯的界限。肝血管瘤患者在早期發病時,臨床癥狀和臨床表現并不明顯,因此很多患者疾病的發現,均是在體檢時,隨著瘤體體積的不斷增大,很多患者才會出現癥狀和表現,首先是在肝區出現不適感,多以上腹部疼痛、腫脹、出現包塊為主要癥狀[6-7]。因此,對于肝血管瘤疾病的治療行依照早發現、早治療的基本原則,從而對并且起到控制和治療的作用,也減少患者的痛苦。
近些年來,隨著醫學水平的提升,臨床檢查的設備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超聲診斷儀憑借其良好的靈敏度在臨床診斷中取得廣泛的應用[8]。在超聲造影的圖像特征中,原發性肝癌與肝血管瘤是存在較大的的差異性的,因此對于肝血管瘤的診斷多應用超聲造影。肝血管瘤的超聲圖像中,瘤體邊界、輪廓呈現清晰或者模糊的狀態,超聲也可診斷出大、小強回聲型血管瘤[9]。肝血管瘤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后可以發現,原發性肝癌病灶生長十分迅速,體積增大的速度也非常大,病灶會在半年內表現血流明顯以及形狀明顯變大的特征。而肝臟血管瘤的病灶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血流不明顯[10]。此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操作簡單,對患者無創傷、無放射性等特點,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旨在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于肝血管瘤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研究結果顯示,在肝血管瘤診斷的準確率方面,彩色多普勒超聲高于二維超聲,彩色多普勒準確率為98.44%,誤診率為1.56%,二維超聲準確率為89.06%,誤診率為10.94%,這說明在肝血管瘤的診斷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價值更為顯著,對漏診現象進行分析,考慮到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檢查醫生操作過程中對患者病情的了解產生了疏漏,二是患者自身條件與疾病等原因對檢查結果造成了影響。但總體而言,在肝血管瘤的診斷當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的價值顯著,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有效性,圖像清晰度高,能夠為臨床診斷和評估患者的病情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參考。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于肝血管瘤的檢測與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其具有無創性、無放射性等特點,彌補了二維超聲診斷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為肝血管瘤的臨床診治提供了數據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