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延薈
(山東省濰坊市腦科醫院 山東 濰坊 261021)
剖宮產產后出血是產科臨床上較為多見的一種并發癥,致病因素是由于產婦產后子宮收縮乏力所致,若難以采取及時有效的止血辦法,產婦會由于出血過多造成死亡。臨促多使用宮腔填塞紗布、按摩子宮及藥物促進宮縮等方式予以止血。B-Lynch縫合法是近些年臨床常用術式之一,具備較佳臨床療效。但依然存有不足,通過改良后,操作更加便利,止血效果大大提升[1]。為探析改良B-Lynch縫合法治療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我院特選取剖宮產產后出血產婦100例進行分組研究,詳情見下文。
1.1一般資料
現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共100例作為此次調研的樣本,樣本選取時間段為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按照住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實驗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年齡21-37歲,平均(27.31±3.42)歲,實驗組年齡21-39歲,平均(27.32±3.4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較小(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
1.2方法
參加本次研究的產婦均實行硬膜外麻醉,之后行剖宮產,胎兒分娩后出現出血,探查子宮內有無殘留胎盤殘留,若沒有,則需把子宮脫出腹腔,對其進行按摩,并在子宮壁注射縮宮素與靜脈滴注縮宮素,在宮腔內填塞紗布,以上止血后效果若不明顯,實驗組患者使用改良式B-Lynch縫合法治療,在患者子宮切口右側約3cm的下緣3cm處進針,選用帶針1/0號可吸收縫合線,穿過宮腔到切口上緣距側緣2到3cm處,同時需留線尾,長度為8到10cm,將可吸收縫合線拉到宮底垂直繞向后壁,和前壁一樣的部位進針到宮腔,水平出針后到左側后壁,縫合線需垂直通過宮底和對側平行、對稱縫合漿肌層(3cm),之后醫師需用手擠壓子宮,并緩慢收緊兩側縫線,以便子宮能夠呈縱向壓縮狀,之后進行打結。術后,把子宮放進腹腔,觀察患者情況,確定有效止血后,將腹腔關閉。對照組使用常規B-Lynch縫合法治療,100例患者均常規抗感染治療,認真觀察患者的反應及生命體征等,若有反常,及時處理。
1.3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
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狀況。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不同方式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及心率等生命體征穩定,子宮得到有效收縮,且其陰道出血量每小時小于20ml者為顯效;患者的呼吸及心率等生命體征穩定,子宮部分有收縮,且陰道出血量每小時小于50ml者為有效;患者的呼吸及心率等生命體征不穩定,子宮收縮不佳,或根本不收縮,且陰道出血量每小時多于50ml以上者為無效;總有效率為1與無效率之差。
1.4統計學方法

2.1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
實驗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短,且術中出血量不多,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
2.2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對照組發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實驗組相對較低(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n,%)
2.3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和對照組相比較高(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n,%)
剖宮產產后出血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病癥,多使用藥物按摩的方式推進子宮收縮,以及在宮腔內填塞紗布進行止血,但是,因為紗布條和出血面緊密凝結,帶紗布取出后,極易二次出血。一般狀況下,胎盤分娩后,子宮由于容積變小,其肌纖維出現收縮,血管遭受壓迫而實現止血的目的[2-4]。B-Lynch縫合法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縫合方式,對產后出血的治療效果比較明顯,此方式主要是使用縫合壓迫子宮的方式,主要是以縫合線力量收縮子宮,實現止血目的。側方綁帶能夠減少子宮的血流灌注,加強止血成效。改良式B-Lynch縫合法是在B-Lynch縫合法之上予以改進,此方式能夠有效地將縫線固定在子宮壁,防止縫線滑落,進而提升止血效果。另外,改良式B-Lynch縫合法還能有效防止縫線在腹腔內出現粘連等,縫合時,為減少出血量,需盡快縫合切口,縫合結束后,應輕柔、緩慢拉緊縫合線,以免不良事件出現,拉緊中,需維持對稱;針對前置胎盤剝離出血的患者,需在胎盤玻璃棉使用“8”字縫合,提升止血效果[5-7]。本次研究結果也發現,實驗組臨床治療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術中出血量較少,并發癥發生率較低,由此說明,改良式B-Lynch縫合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總之,在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治療上,使用改良B-Lynch縫合法的效果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