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婷
痔瘡出血是醫學領域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問題,顯示疾病特點為大便表面帶血,顏色顯示為鮮紅色,通常情況下,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癥狀也會有所不同,主要可表現為大量點滴狀出血、噴射狀出血,可伴有肛門下墜以及腫脹等問題。臨床檢查工作中,可以發現肛門位置齒線黏膜部分出現隆起狀態,病情發展會產生糜爛情況,并且在黏膜位置會出現比較清晰的出血點[1]。伴隨人們生活習慣發生變化,現代化人群中患病人數逐漸增加,痔瘡治療時間較長,發作存在反復性,影響患者生理以及心理,治療工作存在局限性[2]。治療痔瘡過程中缺少比較準確的病癥形成原因,通常情況下是通過藥物進行保守治療,在短期階段穩定患者病情,但難以實現完全治愈,治療效果不夠理想[3]。伴隨醫學技術水平提升,參芪止血湯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高,不良作用較少,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對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集入院就診的80例痔瘡出血患者進行客觀性研究,臨床采用參芪止血湯治療方式,探討臨床治療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集入院就診痔瘡出血患者80例作為客觀研究對象,臨床分組方式選擇數值奇偶排列方式,劃分研究組40例,對照組40例。研究組患者中:20例為男性,20例為女性;年齡最大66歲,最小23歲,平均年齡(43.5±5.5)歲;病程時間2.1~21.2年,平均病程時間(6.5±1.4)年。對照組患者中:18例為男性,22例為女性;年齡最大65歲,最小21歲,平均年齡(43.0±5.1)歲;病程時間2.3~20.2年,平均病程時間(6.4±1.3)年。通過比較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公平對比。
1.2 納入標準與痔瘡出血診斷標準相符合;開始前簽署研究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合并肛門直腸腫瘤;患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藥物過敏;凝血功能障礙。
1.4 退出標準患者出血嚴重,保守治療效果較差,需及時手術治療。
1.5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式,使用1粒普濟痔瘡栓,將藥物直接塞入直腸中,1次/d,共治療15 d。研究組使用參芪止血湯治療,藥物組成為:炙甘草10 g,炒茜草15 g,生地黃20 g,大棗20 g,大黃炭20 g,炒地榆30 g,黨參30 g,黃芪30 g,京墨汁2勺。氣血皆虛患者,增加艾葉、阿膠、當歸;出血嚴重患者,增加海螵鞘、仙鶴草;陽氣虛患者,增加附片以及炮姜。具體治療工作:劑量為1劑/d,水煎服,早晚各1次,溫服,連續治療15 d為一個療程。藥物配方用量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調整。2組患者均需接受中藥熏洗治療,治療頻率為2次/d,將參芪止血湯中的藥物成分需研磨成粉末狀態,期間需融合熱水,共2000 ml,患者坐于盆上開始熏洗工作,時間控制在30 min,連續熏洗治療15 d為一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組間比對2組臨床療效數值,按照指標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分別是顯效階段:肛門黏膜狀態顯示正常,未產生大便出血情況,痔核體積縮小;有效階段:肛門黏膜基本恢復,改善大便出血情況,痔核縮小;無效階段:肛門黏膜未出現變化,大便處于出血狀態,痔核未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組間比對不同風險時間發生率,指標收集對象顯示為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心悸、水腫。比較2組患者住院指標,主要內容有平均用藥天數、平均住院天數以及肛管靜息壓力。對比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內容有生活情況評分、社會能力評分、心理能力評分、軀體能力評分。

2.1 臨床效果2組患者臨床療效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痔瘡出血患者臨床效果對比 (例,%)
2.2 不同風險時間發生率治療后,2組不同風險時間發生率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痔瘡出血患者不同風險時間發生率對比 (例,%)
2.3 住院指標干預后,研究組患者住院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痔瘡出血患者住院指標對比 (例,
2.4 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后,將生活質量評分作為指標,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痔瘡出血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分,
痔瘡出血屬于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疾病發病率較高,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通常情況下,痔瘡出血的病因與患者自身曲張痔靜脈以及排便用力相關,在患者隆起曲張痔靜脈擦破情況下,其血管內部壓力也會明顯增高,痔靜脈出現破裂現象[4]。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生活習慣、職業因素以及遺傳等因素[5]。在疾病臨床表現中,內痔出血屬于比較常見的痔瘡出血癥狀,主要表現有便后擦拭紙有血跡、大便表面帶血,肛門滴鮮紅色血或是噴血等,以上均是內痔出血比較常見的臨床癥狀[6]。痔瘡主要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分別為內痔、外痔以及混合痔,在臨床上會出現大便帶血、痔核脫出,伴或不伴有肛門疼痛[7]。現階段針對痔瘡的發病原因缺乏明確的說法,通常是認為疾病產生與患者自身因素存在聯系,例如生活作息或是飲食習慣,同時痔瘡產生問題也會影響肛門四周健康問題,例如四周位置產生濕疹、女性會出現婦科疾病等[8]。在醫學領域中,肛門中的痔瘡靜脈逐漸擴張,肛門進而充血,痔核黏膜部分出現破損,造成管腔中的血液處于外流狀態[9]。在臨床治療工作中,針對痔瘡問題采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分別是套扎吻合術、痔上黏膜環切吻合術以及傳統的痔切除術,但以上方式均會對患者造成一定損害,創傷較大,并且疾病存在反復性,術后患者依然要忍受一段時間的疼痛[10]。
一般情況下,中醫角度將痔瘡出血歸屬于“血痔”范疇,疾病發病機制與以下因素相關,分別是風、濕、熱、燥等,結合相關研究數據顯示,造成痔瘡的重要因素是濕熱下注、臟腑積熱等[11]。在中醫治療中,通過中醫方式治療痔瘡出血的主要方式是內治和外治2種方式,在醫學典籍中,有過相應記載,中醫認為氣虛型出血與人體中的脾氣虧虛、中氣不足等相關,其中脾氣虧虛與中氣不足問題出現后,人體中的固血功能難以正常運行,脾主統血,脾虛癥狀會造成固血不穩定情況,從而造成血液溢出,導致痔瘡出血[12]。根據臨床數據資料,參芪止血湯藥方中黃芪,主要發揮利尿、益氣的作用,同時依據相關研究數據,黃芪藥物本身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菌功能也比較顯著[13]。黨參成分主要在治療中發揮健脾益氣的功效。使用炒地榆是借助涼血止血的作用。茜草存在活血止血功能,可以有效增加人體內部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在多種藥物成分聯合使用后,可以對健脾益氣、止血補血功能發揮重要作用[14]。
本研究中,對比2組患者臨床療效,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平均用藥天數、平均住院天數以及肛管靜息壓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使用這一治療方式產生的治療效果較好,有效減少患者的實際治療時長,患者無需手術可以恢復健康,藥物安全性較高,未出現不良作用。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生活情況評分、社會能力評分、心理能力評分、軀體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此種治療方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優化作用,借助藥物輔助作用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生活。研究組患者不同風險時間發生率指標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參芪止血湯可以有效減少不良反應事件,患者治療安全性高。參芪止血湯可以改善患者臨床效果,控制出血量,緩解疼痛癥狀,最終實現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15]。在臨床醫學中需要重視其推廣和應用。但其中也需要注意參芪止血湯在痔瘡出血治療中屬于小樣本研究,大樣本研究比較薄弱,臨床前瞻性研究較少,因此需要進一步考察和驗證[16]。
綜上所述,在痔瘡出血患者中使用參芪止血湯治療方式,止血效果凸顯,縮短治療時間,提高生活質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