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可防可治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現為反復咳痰、呼吸困難、咳嗽等,病程緩慢,呈進行性發展[1]。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指短期內喘息、咳嗽、氣短加重,痰量增多,可發展為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臟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目前關于該病的治療較為棘手,以對癥治療為主,多采用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但存在一定不良作用,且無法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2]。中醫治療AECOPD積累豐富的經驗,多年治療發現該病以痰濕阻肺證較為常見,治療的關鍵在于燥濕化痰、補脾益肺。《究原方》中所記載的玉屏風散具有益氣固表之效,《醫學正傳》中所記載的六君子湯具有燥濕化痰、益氣健脾之效。鑒于此,本研究探討2種藥聯合治療AECOPD痰濕阻肺證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8月—2020年12月江西省靖安縣中醫院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51~74歲,平均年齡(65.12±3.15)歲;COPD病程3~18年,平均病程(10.03±2.15)年。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52~73歲,平均年齡(65.15±3.17)歲;COPD病程2~17年,平均病程(10.01±2.13)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更新版)》[3]西醫的診斷標準:支氣管擴張劑使用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80%預計值及FEV1/最大肺活量(FVC)<70%;短期內咳嗽、氣短、咳嗽、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可伴發熱,需改變COPD常規用藥。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證候診斷標準(2011版)》[4]中醫痰濕阻肺的診斷標準:咳嗽,喘息,咳痰,痰多黏膩;舌苔白膩,舌質淡,脈滑。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年齡50~75歲;語言、認知功能正常;病歷資料完整;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精神異常者;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合并肺結核、肺栓塞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
1.4 方法對照組予以西醫常規治療:靜滴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石藥銀湖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099),30 mg/次,2次/d;霧化吸入布地奈德(AstraZeneca Pty Ltd,國藥準字 H20140474),0.2 mg/次,2次/d;同時霧化吸入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SCS Boehringer Ingelheim Comm.V,國藥準字 H20150173),2.5 ml/次,2次/d,必要時給予氧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治療,方藥組成:黃芪30 g,黨參、山藥、白術各20 g,茯苓15 g,陳皮、防風、法半夏各10 g,甘草6 g,干姜5 g。水煎,取汁600 ml,分早晚2次溫服,1劑/d。2組均連續治療2周。
1.5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喘息、咳嗽癥狀明顯控制,連續5 d內發作次數<3次,FEV1增加>30%為臨床控制;喘息、咳嗽癥狀明顯減少,連續5 d內發作次數3~5次,FEV1增加20%~30%為顯效;喘息、咳嗽癥狀有所減少,連續5 d內發作次數6~10次,FEV1增加15%~19%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②中醫證候積分:對患者咳嗽、喘息、咳痰3項癥狀進行評估,按照癥狀無(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計分,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評估。③肺功能指標:采用肺功能儀檢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1 s率(FEV1/FVC),檢測時間取治療前、治療2周后。④血氣指標:采集患者動脈血,采用血氣分析儀檢測二氧化碳分壓(PCO2)和氧分壓(PO2)水平,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檢測。⑤炎癥因子水平和氣道重塑指標: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采集患者誘導痰標本,檢測炎癥因子[嗜酸性粒細胞比率(EOSR)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氣道重塑指標[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和基質金屬蛋白酶 9(MMP-9)]水平,EOSR采用伊紅染色法檢測,VEGF、MMP-9、TGF-β1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⑥不良反應:頭暈、頭痛、胃腸道反應等。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中醫證候積分2組治療后咳嗽、喘息、咳痰積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和氣道重塑指標比較 (分,
2.3 肺功能和血氣指標2組治療后FVC、FEV1、FEV1/FVC、PO2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CO2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比較 (例,
2.4 炎癥因子水平和氣道重塑指標2組治療后VEGF、EOSR、MMP-9、TGF-β1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和氣道重塑指標比較 (例,
2.5 不良反應2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中醫學將COPD歸屬于“咳嗽”“肺脹”等范疇,病位在肺,肺病日久及脾,《素問·痿論》中記載:“肺主身之皮毛……脾主身之肌肉”。脾受損,則氣血精微不足滋養肌肉,易感受外邪,且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咳嗽日久或飲食不節,導致脾運失健,津液輸布失司,積濕成痰,上逆于肺,肺失肅降[5,6]。故治療應施以燥濕化痰、健脾益氣之法。
現代醫學認為,AECOPD發病機制主要與肺實質、氣道、肺血管系統的存在持續慢性炎癥及氣道重塑有關[7,8]。VEGF可加速炎癥因子募集和局部浸潤,EOSR可引起組織損傷,兩者均可加速炎癥反應。氣道重塑是因各種損傷因素反復刺激氣道致氣道平滑肌增生,管壁纖維化,細胞外基質異常增生、沉淀,且伴相關因子異常表達,如MMP-9可導致氣道上皮細胞脫落,損傷氣道,TGF-β1可增強成纖維細胞功能,兩者異常升高均可加重氣道重塑[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咳嗽、喘息、咳痰積分低于對照組,FEC、FEV1、FEV1/FEC、PO2水平高于對照組,PCO2、VEGF、EOSR、MMP-9、TGF-β1水平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2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表明AECOPD濕阻肺證患者經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治療效果確切,可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減輕炎癥反應,抑制氣道重塑,且安全可靠。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中黃芪升陽舉陷、補中益氣,黨參健脾益肺、養血益氣,共為君藥;法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白術健脾益氣,共為臣藥;防風祛風解表,茯苓健脾益氣,陳皮醒脾助運、行氣化滯,山藥益肺止咳、健脾養胃,共為佐藥;使以干姜溫肺化飲、燥濕化痰,甘草補氣益脾、祛痰止咳。諸藥合用,共奏燥濕化痰、健脾益氣之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防風中乙醇提取物可減少細胞脫落而抑制氣道重塑,且其所含揮發油可提高消除黏膜水腫;黃芪中所含皂苷活性成分可減輕炎癥反應,改善微循環,并可增加肺內和支氣管血流;半夏中所含生物堿具有祛痰作用[9,10]。
綜上所述,在AECOPD痰濕阻肺證患者中應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治療效果較佳,可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減輕氣道炎癥,抑制氣道重塑,安全可靠,利于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