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丹 高麗閃 胡瑞利
冠心病為常見、多發病癥,該病癥發病急促、復發率高病情嚴重,患者通常以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心絞痛等為主要表現,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其身心健康。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其精神障礙及心理疾病嚴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軀體功能,長此以往則會逐漸形成惡性循環。研究證實,康復護理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同時還可以對疾病恢復起到促進作用[1]。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探析康復護理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臨床效果及其對于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取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9年12月—2021年3月納入的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并隨機將其分為2組,各37例。觀察組中男女各20例和17例;年齡61~81歲,平均年齡為(69.22±1.41)歲。參照組中男女各21例和16例;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為(69.36±1.84)歲。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患者意識清晰,可以正常溝通和交流;患者基本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功能損傷患者;惡性腫瘤患者;肢體缺陷或者肢體殘疾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3 方法
1.3.1 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監測其心電變化,對患者實行用藥指導,患者病情好轉后則可實行改善血液循環、抗凝以及擴張血管等處理。
1.3.2 觀察組給予康復護理。①健康知識教育。評估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并講述疾病產生因素、危害,康復運動的重要性以及用藥期間的注意事項,使患者可以深入了解疾病,進而依照患者的現實情況制定宣教方案。也可以由治療成功患者講述疾病治療經驗,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其中,強化社會支持。通過組織講座、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普及疾病知識和內容,強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而積極配合治療。②多樣化心理支持。保持和諧的護患關系,充分尊重患者隱私,在侵入性操作過程中要疏導患者情緒,傾聽患者訴說,強化自我管理并對不適應性進行調節。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法、放松療法等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并依照患者的興趣愛好展開書法、下棋以及畫畫等活動,提高患者回歸社會的信心。③用藥指導。告知患者嚴格遵照醫生叮囑用藥,講述按時用藥的重要性及自行調整、停藥的危害。講述可能會產生的并發癥以及正確的預防和處理措施。④飲食及生活護理。糾正患者錯誤的生活以及飲食行為,并對鈉鹽、糖類以及脂質攝入進行嚴格控制,增加纖維素、維生素以及礦物質攝入,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并堅持少吃多餐的基本原則。依照患者的機體耐受性及現實病情制定運動方案,合理控制運動量及運動時間,每天堅持運動,強化患者的心臟功能,進而促進其臨床癥狀的緩解,減少并發癥產生。⑤康復運動。選擇合理的運動方式,如體操、慢走、打太極拳等。在康復運動之前,要對患者的機體耐受性及運動強度進行嚴密評估,依照測評結果對運動強度、運動類型、運動時間等進行合理控制,以機體耐受度13~16級作為運動強度起點,每周展開3~5次康復訓練,每次訓練時間控制在40~60 min。患者住院康復期間,要在康復醫師及護理人員的陪護和指導下展開活動,如果患者充分符合相關出院標準,則可以制定運動計劃,指導患者出院后堅持訓練,并以電話、短信隨訪等方式掌握患者的病情恢復及運動情況,以便依照患者的現實情況調整治療及運動方案。
1.4 觀察指標對2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狀態、物質情感以及社會交際等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同時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絞痛等,并詳細記錄[2]。

2.1 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的軀體功能、心理狀態、物質情感及社會交際等評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2.2 并發癥情況對比2組患者的并發癥,觀察組發生率相對較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老年冠心病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例,%)
冠心病為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是冠狀動脈狹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者是心肌缺氧缺血所引起的缺血性心臟病,常見于老年人群。患者疾病發作后,很容易引起心肌梗死、心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并發癥,使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會受到嚴重影響,并且疾病復發率較高[3]。康復護理是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對護理干預所進行的拓展延伸,旨在強化患者對冠心病的防護能力,保障治療成效,減少不良事件產生,進而促進患者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4]。
實施康復護理的目標為:緩解絕對臥床給患者心血管調節和肌肉帶來的不良影響;預防出現并發癥,例如體位性低血壓、肺血栓、靜脈血栓和肩手綜合征等;改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建立平穩、良好的心理狀態,提高康復護理配合度;提升生活質量;幫助患者盡快恢復體力,促使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實施前,護理人員應全面評價患者情況,了解病情,明確病史,掌握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變化規律。分析身體機能,評判患者認知程度,判斷其對疾病發生、預后轉歸等了解情況,制定康復護理計劃。方案需具有差異性,積極為其講解實施意義,包括能夠強化機體抵抗力,調節血脂,促使冠狀動脈擴張,提升機體健康水平。引導患者適量運動,根據患者病情,確定活動量。實施床上運動,從遠端肢體,到近端肢體,從小關節到大關節,在活動時,維持呼吸平穩、自然,未出現用力、憋氣等癥狀。進行呼吸訓練,指導患者掌握腹式訓練方法[5]。坐位訓練,初始,在患者背后放置被子或者枕頭,抬高床頭,逐漸轉換為獨立坐位。步行訓練,引導患者于床邊站立,在出現不適癥狀,疲勞感時,能夠馬上臥床休息,實施心電監護。維持大便通暢,將簡易坐便器放置于床邊,采取坐便。進行上下樓訓練,該訓練方式能夠為患者參與家庭活動打下良好基礎。
就該病患者而言,運動是其提升各項功能的關鍵方式,引導患者明白運動方式,嚴格控制運動量。選擇適當方式,例如氣功、作業訓練、力量訓練、有氧訓練、柔韌性訓練等,可以實施連續性運動,也可以選擇間斷性運動。患者只有達到運動閾值,才可以發揮出訓練效應,判斷標志為輕微出汗,呼吸頻率小幅度加快,但是不會對談話產生影響,清晨起床未出現不適感或者疲勞感,精力充沛。提醒患者注意事項,確保運動適宜,不可參與競技性運動,在機體狀態良好、條件許可情況下,開展運動。當患者出現發熱、感冒等疾病后,需要在病情好轉超過2 d后,開展運動。重視周圍環境,當患者出現異常表現時,需馬上停止運動,立即接受治療,例如骨關節不適,包括背痛或者關節痛;氣短;無力;上身不適,發作部位主要有下頜、頸、臂或者胸,常見表現有脹痛、灼燒感、酸痛和縮窄感等。在參與訓練時,需做好一系列準備活動,嚴格按照要求開展和結束練習。告知患者疾病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病等,嚴格控制體質量,健康飲食,確保營養均衡,不可吸煙喝酒。提醒其定期復查,觀察病情進展,提升患者積極性[6,7]。
在康復護理中,康復運動的實行能夠對冠狀動脈側支循環的創建起到促進作用,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阻礙冠狀動脈血栓形成,強化心功能,進而促進患者機體的耐受性進一步提高[8]。對于老年患者,因為其不良情緒嚴重,而焦慮、抑郁等情緒則會對患者病情產生嚴重影響。通過對患者實行心理指導,對患者實行針對性心理干預,能夠使患者保持樂觀心態;同時對患者實行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疾病認知,這對于強化其自我管理及減少誘發因素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降低疾病復發率;家庭、社會支持能夠充分激發患者的物質情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治療效果[9]。總體來說,康復護理可以減少并發癥產生,有利于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而實現改善預后的目標。分析研究結果,參照組生活質量評分低于觀察組;2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7.03%、5.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行康復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產生,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的實行,可以進一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還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應用效果較常規護理更為明顯,存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