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山東頤養健康集團萊蕪中心醫院 山東 濟南 271103)
擇期手術是指手術時機的把握對治療效果無影響,容許術前充分準備或觀察,再選取最有利的時機實施手術,如胃十二指腸潰瘍胃大部切除術、甲狀腺瘤切除術、疝修補術、整形手術等[1-2]。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術后常見并發癥,表現為患肢腫脹、皮膚花斑樣、壓痛等癥狀,如未進行及時治療,還可并發肺栓塞、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等疾病,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延長康復進程,故需要采取合適的護理方式進行預防,保障患者術后穩定康復[3-5]。本篇文章選取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期間我院接收的擇期手術患者46例,對手術室預防性護理對擇期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分析探討,相關研究數據見下。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21.01-2022.01期間接收的擇期手術患者中進行研究對象選取,共46例,以隨機信封分組原則對其進行分組,即基礎組、預防組,兩組對象例數均等,每組23例。基礎組具體資料:男女性別之比為13:10,以28歲、68歲依次為年齡下限、上限,計算均值為(48.15±3.74)歲;以46kg、77kg依次為體重下限、上限,計算均值為(61.51±3.27)kg。預防組具體資料:男女性別之比為12:11,以29歲、67歲依次為年齡下限、上限,計算均值為(47.84±3.92)歲;以47kg、76kg依次為體重下限、上限,計算均值為(61.46±3.31)kg。兩組臨床病歷資料進行比較,P>0.05,差異無意義,可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1)無既往血栓史;(2)無感染性疾病;(3)家屬了解此次研究內容,認真閱覽同意書項目并簽字;(4)臨床病歷資料完善。排除標準:(1)意識喪失;(2)麻醉藥品過敏;(3)凝血功能缺陷;(4)研究配合度較低。
1.2 方法
基礎組對象應用基礎方式護理,主要包括記錄患者臨床病歷資料、講解擇期手術流程、提供環境適宜的手術室環境、合理調整患者體位、監控各項生命體征、做好術中保暖工作等內容。
預防組對象應用手術室預防性護理。手術室內需要先成立護理小組,選取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熟練操作能力、豐富護理經驗的護士作為組員,均需要學習下肢深靜脈血栓知識,了解其形成機制,訓練相關預防手段,增強專業水平,便于更好的為患者服務,保障護理工作質量。具體預防護理內容如下:(1)在為患者開放靜脈通路時,穿刺靜脈以上肢為主,盡量避免下肢穿刺,避免術后患者活動不便。(2)在手術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檢查血容量,及時進行輸血,避免失血過多引起患者休克,同時也減少對凝血系統功能的影響,降低血黏度升高風險,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在手術期間,可選取我院采購的間歇式充氣治療儀,讓其對患者下肢進行處理,適當施加壓力,促進血液回流,降低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4)在手術結束后等待患者蘇醒時,使用被子適當抬高患者下肢,與床的夾角在15°左右為宜,以此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預防血栓發生;(5)在術后,指導家屬為患者下肢肌肉進行適宜按摩,促進血液流通,加速肌力恢復,降低深靜脈血栓發生風險。另外,建議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促進關節功能恢復,減少僵直情況,同時也利于血液流通,減少血液淤滯情況,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機率。
1.3 觀察指標
①對不同組別的凝血指標水平進行檢測。凝血指標水平包括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等。②對不同組別的血小板狀況進行記錄。血小板狀況包括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寬度、血小板平均容積等。③對不同組別的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護理滿意度的評估工具為管理人員擬定調查問卷,十分滿意:值域≥90分且≤100分;部分滿意:值域≥70分且<90分;不滿意:值域≥0分且<70分。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例數+部分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④對不同組別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進行計算。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計算公式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將本次涉及相關數據輸入到SPSS23.0軟件包中進行分析計算,凝血指標水平等符合正態分布數據運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護理滿意度等數據運用(n%)表示,進行X2檢驗。本文涉及相關數據比較后差異有意義(P<0.05)。
2.1 對比不同組別的凝血指標水平
預防組23例護理后的凝血指標水平好于基礎組(P<0.05)。見表1。

表1 凝血指標對比
2.2 對比不同組別的血小板狀況
預防組23例護理后的血小板狀況優于基礎組(P<0.05)。見表2。

表2 血小板狀況對比
2.2 對比不同組別的護理滿意度
預防組23例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基礎組(P<0.05)。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對比(n%)
2.4 對比不同組別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
預防組23例護理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0例,未發生23例。發生率為0.00%。基礎組23例護理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6例,未發生17例,發生率為26.09%。經過對比后,X2值6.9000,P值0.0086(P<0.05)。
擇期手術患者在臨床手術患者中占比較高,經此術式治療的患者在術前可將身體調整到比較理想狀態,從而降低手術風險,保障患者生命安全[6-7]。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術后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并發癥,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手術過程中直接損傷血管壁,使血管內皮細胞丟失,機體抗血栓形成機制被破壞,從而增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2)手術操作和術中用藥均會對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導致血流減慢,使血小板易于與血管壁產生粘附聚集,從而增大下肢深靜脈血栓風險;(3)手術損傷會引起機體大量組織因子入血,激活機體的凝血系統,使血液凝固性增強,從而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4)手術治療后,部分患者需要臥床休息,肢體活動受限,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血液淤滯,靜脈回流不暢,從而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8-11]。為降低上述風險,需要在治療期間開展科學的護理方式進行預防,保障預后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基礎方式護理雖經過一系列護理起到效果,但在術后風險預防方面有所欠缺。而手術室預防性護理是一種理想的護理方式,通過成立護理小組,學習下肢深靜脈血栓知識,訓練相關預防手段,提高專業水平,保障護理工作質量。通過選取上肢靜脈作為靜脈通路穿刺部位、及時進行輸血維持血容量、利用充氣治療儀刺激下肢、適當抬高下肢、進行合適按摩等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環,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少血液淤滯情況,降低深靜脈血栓發生機率[12-15]。
表1數據顯示,預防組對象護理后的凝血酶原時間為(30.72±2.55)s、纖維蛋白原為為(2.30±0.72)g/L均好于基礎組(P<0.05)。說明應用手術室預防性護理能夠縮短凝血酶原時間,降低纖維蛋白原含量,改善機體凝血功能。表2數據顯示,預防組對象護理后的血小板計數為(172.25±22.39)×109/L、血小板寬度為(13.78±2.22)%、血小板平均容積為(10.06±0.34)fL均優于基礎組(P<0.05)。說明應用手術室預防性護理能夠減少血小板數量,減小血小板平均容積,避免血液粘稠,降低血栓形成風險。表3數據顯示,預防組對象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為95.65%高于基礎組的65.22%(P<0.05)。說明應用手術室預防性護理能夠保障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使用意義較好較高。2.4數據顯示,預防組對象護理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0.00%低于基礎組的26.09%(P<0.05)。說明應用手術室預防性護理能夠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對擇期手術患者使用本文涉及護理方式的效果較好,能夠改善患者凝血指標,調節血小板狀況,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建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