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劉宗燕
(山東省青州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 青州 262500)
子宮肌瘤是目前影響女性健康的一種高發婦科疾病,目前臨床上針對此類疾病主要通過手術治療控制病情發展。但治療中發現,因受到病情影響多數患者會存在過度恐慌焦慮情緒,加之部分患者缺乏對疾病與手術各項知識的掌握度,也會進一步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而嚴重的不良心理狀態會直接增加手術應激反應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導致最終手術效果和康復效果受到影響[1]。所以針對子宮肌瘤手術患者需要進一步加強臨床護理配合,通過優質的護理服務增強患者的身心舒適度和配合度,從而能夠確保患者手術效率及術后康復效果不受外在因素影響[2]。為此,本文筆者詳細分析了心理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患者手術中的應用價值,具體詳情已在文中敘述。
1.1一般資料
現隨機篩選我醫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間收治的80例子宮肌瘤手術患者,將所有病例隨機分成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患者最小年齡30歲,最大年齡48歲,年齡均值為(39.0±2.2)歲;觀察組患者年齡區間為30-49歲,年齡均值為(39.5±2.4)歲,兩組患者臨床基礎資料對比差值顯示(P>0.05)具備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手術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加強心理護理干預,(1)風險因素分析:護理人員要全面評估掌握患者的身體營養狀況、病情嚴重程度、年齡、疾病認知度、負性情緒和存在的其他風險因素,根據分析結果開展合理性的護理計劃。(2)認知教育:借助網絡微信平臺、院內健康專欄、發放手術健康知識手冊以及1對1宣教等,使患者能夠充分了解疾病和手術相關知識、手術的效果及重要性,并耐心告知患者手術麻醉部位、麻醉方式、手術期間相關注意事項、術后護理方法等,提升患者的認知度和依從性。(3)心理疏導:運用合理的問話技巧掌握患者心中存在的顧慮,幫助患者解決疾病相關問題,與家屬配合讓該患者感受到更多的愛與關懷,給予患者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從而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配合度。(4)環境管理: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定期對病房環境進行消毒及通風換氣,確保各環節操作達到無菌標準,盡量減少探視,適當播放舒緩音樂,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5)術后護理:術后指導患者多聽舒緩音樂、看書以及觀看娛樂視頻等非藥物鎮痛護理,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若嚴重疼痛者要及時采取藥物鎮痛處理。并在護理過程中隨時通過手勢和語言交流給予患者鼓勵安慰,避免負性情緒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加強各導管的固定處理以及手術切口衛生管理,避免護理不良事件以及感染發生。(6)生活指導:要詳細評估患者的機體免疫狀況和營養狀況,制定出針對性及合理性的營養飲食方案,飲食中要多添加蛋白質、高纖維食物,要以植物脂肪為主。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每日攝入量。飲食要采取少食多餐、低糖及低脂為主。同時要進行適量運動,合理控制體重,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1.3觀察標準
(1)通過自擬調查問卷表詳細評定兩組護理前后患者依從性、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改善情況,單項指標的滿分值為10分,分數越高則證實指標越好。(2)運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測定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緒,分數在0-6分表示無焦慮,在7-20分之間表示輕度焦慮,在21-28分之間表示中度焦慮,高于29分表示重度焦慮。(3)詳細記錄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排氣、住院)所用時間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2.1兩組評分指標對比情況
干預前兩組指標評分結果對比差值顯示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干預后兩組結果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焦慮情緒和依從性與對照組相比均值的顯著改善,兩組指標結果對比差值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表1 兩組指標對比詳情
2.2兩組患者術后指標對比情況
護理后兩組結果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明顯減輕,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患者排氣和住院所用時間也明顯縮短,兩者數據差值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2。

表2 對比兩組術后指標
2.3兩組評分指標對比情況
觀察與對照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顯示(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均高于對照組,兩者指標結果對比差值顯示(P<0.05),見表3。

表3 組間各臨床指標對比
子宮肌瘤是一種高發的婦科疾病,該病的誘發因素尚未明確,子宮異常出血、腹部疼痛以及白帶增多是該病主要臨床癥狀。手術是目前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取的治療方法,通過治療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發展。在手術期間常會受到患者認知度差、不良心理狀態、配合度不足以及護理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響,增加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概率以及病痛折磨[3]。為進一步提高該病患者的手術康復效率,此次研究中對我院患者開展了心理護理干預,最終獲得了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該護理模式是加強術前對患者的各項風險因素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出具有針對性以及合理性的護理計劃;同時對患者開展多方位的認知教育干預,糾正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相關知識的認錯誤認知,減輕患者的過度焦慮及恐慌情緒,并且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情緒安撫,能夠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減少手術應激反應[4];同時給予患者舒適的住院環境,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住院期間的身心舒適度;在術后通過加強對患者的日常監護管理力度、疼痛護理干預和并發癥預防干預措施,可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再通過加強對患者生活干預后,確保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增強患者機體免疫能力,最終促進患者身體恢復效率[5]。
由此可知,對子宮肌瘤手術患者及時開展心理護理干預,可使臨床護理質量、患者身心舒適度和身體恢復效率得到良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