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洲 李詩云
(山東省棗莊地區滕州市木石衛生院 山東 棗莊 277527)
慢性支氣管炎有較高的臨床發病率,以老年人為主要患病人群,由于患者的年齡較大且患病時間長,病情康復時間較長,因此多數患者的身心負擔比較重,不僅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其生活質量也會受到顯著影響。因此,對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治療的同時需要予以相應的護理[1-2]。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全面的、整體的、綜合性較強的護理模式,此種護理模式的建立和實施均建立在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之上,通過對常規護理內容的完善,體現出了護理工作的人性化和綜合性特征。而綜合護理干預運用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上是否能夠取得較好效果,這是本研究的重點。
1.1一般資料
開展研究時間是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從我院患者中抽取1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00例患者均為老年患者。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每組有患者50例。
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62~87歲,平均(74.15±2.26)歲,病程時間1~18年,平均病程為(5.98±1.25)年。
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64~88歲,平均(74.87±2.45)歲,病程時間1~20年,平均病程為(6.08±1.78)年。
通過對比,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參考《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規范》中關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內容,所有患者均閾值相符;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研究內容,并已簽署有關同意書;在獲取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的前提下開展本研究。
排除標準:排除伴有嚴重臟器疾病者;排除伴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依據常規護理方案對患者開展常規護理,主要護理內容包括呼吸道護理、輸液護理、解答患者疑問、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在實施對照組護理方法的同時增加綜合護理干預,其護理內容包含:①健康宣教:按照不同患者的文化水平、表達能力以及理解程度等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健康宣教方式,比如通過視頻方式實施較抗教育,通過一對一方式進行講解,通過圖文結合方式進行健康教育等。向患者系統的、詳細的介紹疾病發病機制、疾病特征、預防和治療方法等相關內容,叮囑患者務必要遵醫囑用藥,增強患者的科學認知,提高依從性。②心理護理:在充分考慮到老年患者身心情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不良情緒的評估工作,并且加強與為其溝通與交流,以明確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并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情緒疏導。護理過程中要多安慰、鼓勵患者,從正面給予其心理暗示。③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輕拍后背以促進其排痰,對于排痰困難的老年患者可對其進行人工吸痰,持續低流量給氧,以改善機體的通氣狀態。向患者介紹正確的咳嗽和排痰方式,讓患者重復練習。④呼吸訓練:縮唇式呼吸:閉嘴后緩慢呼氣,收縮腹部,呼氣和吸氣時間比為2:1~3:1;加壓腹式呼吸:鼻子吸氣時鼓起腹部,用嘴呼氣,腹部下限,每次練習時間約為15min,每日練習2次;縮唇腹式呼吸:取舒適體位,一只手置于腹部,另一只手置于前胸,縮唇、收腹,胸部微傾,以嘴巴緩慢呼吸,然后以鼻子吸氣,胸部盡可能挺腹,吸氣、呼氣時間比例2:1~3:1;控制式深呼吸:呼吸鍛煉過程中逐步增加平穩呼吸深度。⑤飲食管理:住院期間由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專業飲食管理,根據患者病情、身體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平時的飲食宜清淡,多進食時令水果和蔬菜,禁煙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切忌暴飲暴食。⑥排痰訓練:體液引流:以重力排出支氣管、肺部分泌物,一般在飯前開展體液引流,并拍背輔助;叩擊拍背排痰:護理人員手掌微曲、五指并攏,以手腕力量自肺下自外向內、自下而上叩擊胸壁,在氣道振動下排出痰液;有效咳痰操作:取舒適坐位,深呼吸5次,深呼氣后閉氣連續咳嗽,直至排出所有痰液為止。⑦藥物護理:協助醫生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服藥期間關注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如果痰液比較多,則給予化痰藥物、抗生素,適當少用鎮咳藥物,避免痰液堵塞支氣管,導致肺部膿腫;如果痰液稀少,并表現為干咳,可嘗試用給予鎮咳藥物,使用過程中避免便秘、上消化道不適等癥狀發生。痰液較少者可給予中樞性鎮咳藥物,比如噴托維林。⑧呼吸道護理:呼吸道感染為臨床上引發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分泌物將會在呼吸道中聚集,難以排出,一旦表現為支氣管收縮癥狀時,氣道阻力將會顯著上升。所以,應指導其多飲水,以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可實施霧化吸入治療,使呼吸道黏膜處在濕潤狀態,以促進氣道分泌物的排出。要為患者講解如何正確咳嗽、排痰,如果痰液過于粘稠,可每天進行超聲霧化吸入兩次。⑨氧療護理:根據患者二氧化碳滯留與缺氧情況為其提供氧氣,一般需給予患者持續性吸氧,最好低流量、低濃度給氧,病情嚴重者可適當提升吸氧濃度,以改善其通氣狀況,同時可給予呼吸興奮劑,以刺激通氣狀況。實施氧療的過程中,為提升氧療療效,如果發現呼吸過緩、意識障礙等問題,則證明氧療無效,此時需考慮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滯留過于嚴重的情況,必要時可增加通氣量,以幫助其改善通氣狀況。⑩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前應給予全面指導,叮囑其形成良好生活、飲食習慣,引導其避免疾病禁忌事項,指導其積極參加戶外活動,留下患者的聯系方式,定期進行遠程隨訪。
1.3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2)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治療后3個月不存在復發;②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臨床體征均小時,或有顯著性改善;③無效:治療后相比治療前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即顯效率、有效率之和。(3)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3]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4]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得分<7分說明患者無焦慮、無抑郁,而得分超過7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的負面情緒越嚴重。
1.4統計學處理

2.1比較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
觀察組50例患者的咳嗽改善時間為(4.05±0.56)d,對照組為(5.84±0.51)d,觀察組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t=16.711,P=0.000<0.05。
觀察組患者的咳痰改善時間為(3.96±0.28)d,對照組為(5.11±0.17)d,觀察組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t=24.825,P=0.000<0.05。
觀察組患者的喘息改善時間是(4.01±0.16)d,對照組為(5.74±0.33)d,觀察組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t=24.825,P=0.000<0.05。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是(7.48±1.16)d,對照組為(12.28±1.21)d,觀察組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t=20.248,P=0.000<0.05。
2.2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48/50),其中顯效28例,有效20例,無效2例,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0%(41/50),其中顯效11例,有效20例,無效9例,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x2=5.005,P=0.025<0.05。
2.3對比護理前和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評分
護理前,觀察組的焦慮情緒評分是(18.52±1.16)分,對照組是(18.54±1.29)分,組間數據差異不大,t=0.082,P=0.935>0.05;觀察組的抑郁評分是(20.95±2.08)分,對照組是(20.45±2.16)分,組間數據差異不大,t=1.179,P=0.0.241>0.05,無顯著差異。
護理后,觀察組的焦慮評分是(7.84±0.15)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26±1.2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0.684,P=0.000<0.05;觀察組的抑郁評分是(7.94±0.55)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4.16±1.09)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6.024,P=0.000<0.05。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近年來比較常見,該病多發生于老年人群,特別是超過50歲以上的患者比較多,主要表現為咳痰、咳嗽以及氣喘等,常發于春季和冬季,該病容易反復性發作,并且每次發病持續的時間很長,多數患者同時合并有肺氣腫、哮喘等疾病,對其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由于該病患者長時間受到疾病的影響,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均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加上年齡因素影響,患者多數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因此治療依從性比較低,治療后很容易復發。對于該病患者而言,有效的治療固然重要,但在治療的同時配合相應護理也是極其重要的。
本研究共從我院患者中選取100例當作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為依據對其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患者均依據常規護理模式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入綜合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經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各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并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另外相比對照組,觀察組的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均得到了更為明顯改善,組間以上數據對比均顯示出了明顯差異,P<0.05。該結果顯示,相比常規護理,綜合護理的實施對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病情恢復更加有利,可以獲得更好的護理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充分體現了綜合護理干預的優勢。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全面的、系統的護理方法,在執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不僅注重為患者提供基礎的護理服務,同時還強調考量患者病情特征,從心理方面給予其疏導與安慰,通過開導患者的不良情緒,給予患者鼓勵和肯定,從而促進其治療依從性的提升,以顯著提升臨床療效。
綜上,將綜合護理干預運用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上不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同時對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極為有利,因此可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