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淼
(遼寧大學 國際經濟政治學院,遼寧 沈陽 110136)
我國東北地區憑借自然資源稟賦優勢,傳統資源密集型產業蓬勃發展,一度成為我國重化工發展的重要支撐。然而隨著資源的枯竭以及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傳統的資源密集型產業面臨著市場飽和度增加、生產成本上升、利潤水平降低、政策約束等一系列問題。由于傳統重化工業能耗高、附加值低,其生產成本遠高于產品的市場價值。遼寧省沈陽市是我國重要的傳統重化工業基地,與國內其他一線城市相比,工業總體經濟效益較弱。以沈陽市為例,2020年沈陽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僅為7.86%,遠低于同等規模一線城市10%以上的成本費用利潤率。因此如何加快新興產業轉型、破解傳統產業發展的種種弊端已成為急需解決的難題。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國破解傳統產業發展弊端的重要決策,也是實現經濟綠色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以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科技金融融合產業,已成為未來金融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借助科技金融發展新動能,利用科技金融產業打破傳統發展路徑依賴,填補數字鴻溝,是沈陽市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面向東北亞的需要,也是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法寶。
金融業已成為沈陽重要的支柱性產業,金融業產值占比不斷提升,金融存貸維持平穩增長態勢。截至2020年年末,沈陽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9442.5億元,增長3.0%,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8129.0億元,增長7.8%。此外,沈陽金融聚集區發展格局逐漸形成,沈陽市在區域金融中心發展規劃中強調,到2030年要形成東北亞地區一流的金融生態環境,金融載體建設躋身全國第一方陣。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形成東北亞經濟圈金融資源配置樞紐地位,基本建成東北亞地區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國際金融中心。
沈陽市區位優勢顯著。一方面,沈陽市作為東北亞的省會、國家級中心城市,占據重要的經濟發展戰略地位,建設東北亞科技金融中心勢在必行。另一方面,沈陽市作為東北地區的樞紐型城市乃至東北亞地區的大都市,借助中蒙俄經濟走廊匯聚著東北亞各地的人力、物流、資本等生產要素,為金融業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托。
沈陽市科技產業發展迅速。近年來,沈陽市出臺大量政策支持新興科技產業發展,如組建政府投資基金與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組建融資擔保公司為初創科技型企業進行風險分擔,上市企業梯隊培育機制等一系列措施。截至2020年,遼寧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900余個,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達38%以上。科技成果不斷落地,推動了沈陽新興技術產業壯大發展。
沈陽市科技金融產業開始發展,如科技金融產業園、智慧金融、云基礎設施、服務金融數據處理及數據運營等一系列科技金融新業態,以規模化、鏈條化、產業化為特點的沈陽科技金融產業集群已經初具雛形。如沈陽市渾南科技城正在積極建設東北亞科技金融試驗區,使金融與科技相互融合,依托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用金融為科技賦能,助力科技金融項目運營。沈陽市在和平區三好街建設了東北亞互聯網金融總部基地,憑借城市中心的優勢地位,著力整合金融與互聯網資源,構建起交互式、智能式生態系統與服務平臺,科技金融生態改革試驗取得新進展。
沈陽市建設東北亞科技金融中心應沿著“先基礎、再提升、后輸出”的思路。本文設計建設東北亞科技金融中心路徑遵循“三步走”戰略。
要著眼于金融集聚效應,以此形成規模優勢,降低成本。一方面,要繼續促進沈陽本地金融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貿區優惠政策引進國內外知名金融企業入駐沈陽,形成金融全產業集群,為科技金融中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提升金融產業發展質量,積極促進金融與其他產業融合,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尤其是加強與新興科技產業融合發展,依托科研院校,使沈陽成為東北亞產業金融創新的策源地,實現科技、金融、產業良性互動循環。
在產業融合的基礎上,逐步發揮區域要素市場資源配置功能,開拓省外市場,提升競爭力。積極融入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推進沈陽科技金融企業上市掛牌,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一定量級的區域科技金融輻射中心。與此同時,不斷推進東北亞區域金融開放與交流合作,最終形成具有東北亞區域知名度的科技金融中心。
科技金融企業是沈陽市建設科技金融中心的主力軍。一方面要利用政策優惠、制度優惠積極引進騰訊、京東等科技金融龍頭企業在沈陽落地。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以點帶面,營造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沈陽本地科技金融初創企業。既要為科技金融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支持政策,又要注重保護培育初創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的風險防范。通過開展優惠信貸、風險補償以及專項的財政支持政策,解決科技金融初創企業的后顧之憂,鼓勵初創企業敢于創新、勇于創新,強化各類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
科技金融人才是沈陽市建設科技金融中心的關鍵因素。首先,要重視科技金融人才的培養,積極培育應用型科技人才與金融復合型人才。加大財政對沈陽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尤其向基礎型、應用型學科傾斜。積極發揮沈陽市本地世界一流學校、世界一流學科應用經濟學建設的引領作用,以此為科技金融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積極引進先進人才入沈,給予優惠補貼,在住房、醫療等方面提供綠色通道服務,為高層次科技人才與金融人才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最后,要形成合理激勵機制,給予在崗從事科技金融創新的工作人員必要的物質與精神獎勵,鼓勵其積極創新,為突破關鍵核心性技術提供重要動力。
合理作為的政府是沈陽市建設科技金融中心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政府必須要深入貫徹簡政放權的理念,積極落實“放管服”。減少對企業的干預,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營造良好公平的營商環境,降低企業信息不對稱程度。另一方面,政府應深化制度性改革,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給。在日常工作中,積極運用信息技術與科學方法,提高政府決策效率與行政執法效率、提高治理能力與水平,從而激發經濟社會活力,為科技金融產業發展提供有效服務。
沈陽市建設東北亞科技金融中心具有顯著優勢,可行性較強。通過“三步走”戰略能基本實現區域科技金融中心目標。加強企業、政府、人才三方面治理,推動沈陽市高質量、高水平建設東北亞科技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