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輝
(湖北省荊門市龍泉中學 448000)
例1(2015年全國高考Ⅱ卷第12題)設函數f′(x)是奇函數f(x)(x∈R)的導函數,f(-1)=0,當x>0時,xf′(x)-f(x)>0,則使得函數f(x)>0成立的x取值范圍是( ).
A.(-1,0)∪(1,+∞) B.(-∞,-1)∪(0,1)
C.(-∞,-1)∪(1,+∞) D.(-1,0)∪(0,1)
上例中出現了“xf′(x)-f(x)>0”的結構式,解決此類問題需要構造輔助函數.對于此類題目,有一些常見結構式的輔助函數構造方法:
(1)若f(x)+xf′(x)>0(或<0),可構造輔助函數g(x)=xf(x);

(3)若nf(x)+xf′(x)>0(或<0),可構造輔助函數g(x)=xnf(x);

(5)若f(x)+f′(x)>0(或<0),可構造輔助函數g(x)=exf(x);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般會要求學生熟記以上常見結構式的輔助函數,然后再加以訓練來鞏固記憶,然而,此類題目往往只有少數學生能夠成功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去構造這樣的輔助函數?構造方法是怎樣的?有沒有一般的步驟呢?
對于結構為y′+P(x)y=Q(x)的方程,結合求導法則[u(x)v(x)]′=u′(x)v(x)+u′(x)v(x),將方程兩端同乘以一個非零因子r(x),得
r(x)y′+r(x)P(x)y=r(x)Q(x).
①
對比求導法則(yr)′=y′r+yr′,得
r′(x)=r(x)P(x).
對上式兩邊同時積分,得

②
將②式代入①式,得

③



此時函數g(x)的導函數中包含方程的左邊部分P(x)y+y′,而在高中相關類型導數題中往往給出了這部分與零之間的不等關系,從而可以判斷出函數g(x)的單調性,進而結合函數知識求解.
若Q(x)≠0,則y′+P(x)y=Q(x).
可變形為y′+P(x)y-Q(x)=0.
④

⑤
結合求導法則[u(x)-v(x)]′=u′(x)-v′(x),可將⑤式進一步變形為
因此,可構造“輔助函數”

此時函數g(x)的導函數中包含④式的左邊部分y′+P(x)y-Q(x),而在高中相關類型導數題中往往給出了這部分與零之間的不等關系,從而可以判斷出函數g(x)的單調性,進而結合函數知識求解.
此類結構的構造原理,基于不定積分的相關方法,讀者可以深入了解,也可略過.
例1解析當x>0時,xf′(x)-f(x)>0,


因此可構造輔助函數g(x)=e-lnx·f(x).


當x>0時,g′(x)>0,
所以g(x)在(0,+∞)上單調遞增.
由于函數f(x)為奇函數且f(-1)=0,所以g(x)為偶函數,且g(-1)=g(1)=0.
因此,g(x)在(0,+∞)上單調遞增,在(-∞,0)上單調遞減.要求函數f(x)>0成立的x取值范圍,則xg(x)>0,易知x∈(-1,0)∪(1,+∞),故選A.
下面對結構式為P(x)f(x)+f′(x)類型的算法步驟進行總結:
(1)將題設條件中的結構式化歸為P(x)f(x)+f′(x),即讓“f′(x)”的系數變為1;(2)找到P(x),并借助導數公式尋找其一個原函數φ(x);(3)構造輔助函數g(x)=eφ(x)·f(x).
按照上述步驟,我們再來看一看常見結構的構造方法:




(5)若f(x)+f′(x)>0(或<0),則P(x)=1,其一個原函數為y=x,因此可構造輔助函數g(x)=exf(x);


例2(2009年天津文科高考題)設函數f(x)在R上的導函數為f′(x),且2f(x)+xf′(x)>x2,下面的不等式在R上恒成立的是( ).
A.f(x)>0 B.f(x)<0
C.f(x)>xD.f(x) 解析因為2f(x)+xf′(x)>x2, 所以2f(x)+xf′(x)-x2>0. 求導,得g′(x)=2xf(x)+x2f′(x)-x3. 即g′(x)=x[2f(x)+xf′(x)-x2]. 綜上,f(x)>0,故選A. 下面對結構式為f′(x)+P(x)f(x)-Q(x)類型的算法步驟進行總結: (1)將題設條件中的結構式化歸為f′(x)+P(x)f(x)-Q(x),即讓“f′(x)”的系數變為1;(2)找到P(x),并借助導數公式尋找其一個原函數φ(x);(3)利用求導公式尋找eφ(x)Q(x)的一個原函數ψ(x);(4)構造輔助函數g(x)=eφ(x)·f(x)-ψ(x). 此類問題一般出現在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壓軸題位置,難度較高,其難點在于構造出“輔助函數”.經過本文的探究,找到了構造相應“輔助函數”的一般步驟,將難點轉化為“逆用導數求導公式,尋找導數的原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