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俊杰 薛樹威 彭乃木 張華千
(1.浙江省瑞安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瑞安 325200; 2.瑞安市馬嶼山地家禽實驗場,浙江瑞安 325200)
根據雜交目的,設計以皖南黃雞為父本,以雁蕩麻雞為母本,進行雜交試驗;并與雁蕩麻雞本交進行對比試驗。測定本交(雁蕩麻雞)和雜交一代商品雞(皖南黃雞♂×雁蕩麻雞♀)生產性能。篩選出一個較優的土雞品種或雜交組合進行推廣應用。
皖南黃雞A系:公雞體型大.腿粗.體質結實,胸部深且胸肌發達;黃羽,成年雞頸羽金黃色或褐黃色且富有光澤。背部羽呈紅色或黃紅色,尾羽和主翼羽末梢部呈黑色;單冠直立,冠齒5~6個;喙短略、彎曲,呈黃色;四趾,無脛羽;皮膚黃色;雛雞羽毛呈乳黃色,部分呈紅色。
雁蕩麻雞,它主要飼養在樂清市大荊鎮、雁蕩鎮和仙溪鎮,與我省仙居雞、蕭山雞和龍游麻雞具有明顯的區別。按照羽色豐富和體型緊湊的特征收購種雞,并聯合溫州市農科院、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在原始育種素材的基礎上,按照羽色和脛部皮膚顏色的不同,分Ⅰ系、Ⅱ系兩個品系開展群體繼代選育,擴繁種群數量。Ⅰ系(黑麻羽青腳):雛雞出生平均體重為32.67±0.79 g;公雞頸、背部羽毛顏色呈紅黃色,單冠直立;喙、腿青色,皮膚黃色;成年體重約1.86kg。母雞羽毛顏色為黑黃相間;喙以青色為主、喙尖黃色,腿青色,皮膚黃色;成年體重約1.48 kg。經多年培育、選育、擴繁,提純復壯及多世代選育,最終形成了優良的蛋肉兼用型地方品種——雁蕩麻雞。
實驗雞雁蕩麻雞Ⅰ系和皖南黃雞A系由浙江省瑞安市馬嶼山地家禽實驗場購進選育生產,挑選種蛋自行孵化。
采用單因子試驗設計,分 A(皖南黃雞♂×雁蕩麻雞雜交F1)、B(皖南黃雞本交)、C(雁蕩麻雞本交)三組,A 為試驗組、B和C為對照組。各組于2020年10月31日開始集蛋,每組入孵200個蛋,11月7日入孵,11月28日雛雞出殼。
觀察體形外貌,測定生長速度、料重比、存活率及屠宰性狀等。于90日齡時每組隨機抽取公母各5羽,按常規進行屠宰率、半凈膛率、全凈膛率、腿肌率、胸肌率及腹脂率等測定;每組1羽進行肉質品味鑒定。
試驗于 2020年 11月 28日 ~ 2021年 2月 26日在本單位家禽實驗場進行,育雛與育成期均為開放式雞舍平養,公母混合,日間自然采光,夜間人工補光,自然通風。1~28日齡采用分欄飼養,紅外線加溫取暖,29~90日齡分舍飼養與林地放牧,欄舍及放牧條件一致。飼養密度為 28日齡前 50羽/m2,29日齡后 15羽/m2。按常規消毒、防疫,全期未使用預防藥。三個組全期均采用相同的全價顆粒飼料和牧草。
采用SPSSl7.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多重比較進行不同品種或性別間性能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以平均數表示。
皖南黃雞、雁蕩麻雞及其雜交F1代0~16周體重增長情況見表1,可知皖南黃雞、雁蕩麻雞及其雜交F1代體重都隨著周齡的增加而增加,出雛重皖南黃雞顯著(P<0.05)高于雁蕩麻雞與雜交雞,雁蕩麻雞與雜交雞差異不顯著(P>0.05)。增重從第一周開始皖南黃雞顯著(P<0.05)高于雜交雞,雜交雞顯著高于雁蕩麻雞(P<0.05)。說明利用皖南黃雞為父本與雁蕩麻雞雜交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能顯著提高生長速度并增加體重。
表1 試驗公母雞生長期體重(g)
將試驗組與對照組雞1~22周齡育成情況(包括周末平均每只體重、每只每周平均耗料、每周死亡數)填入表2,分析飼料用量情況,計算各組料肉比、成活率等指標。由表2可知,試驗組A與對照組C雞每周飼料用量基本相同,差異不顯著;但試驗組A與對照組C生長性能上比較,試驗組A具有生長速度快,料肉比差異顯著,全期料肉比分別是:試驗組A為3.27、對照組B為2.76、對照組C為3.97;試驗組A飼料報酬比對照組C提高了20.18%。由表2可知皖南黃雞、雁蕩麻雞及其雜交F1代的絕對生長速度都隨著周齡的增加而增加,在7~8周時達到高峰(拐點周齡)隨后又逐漸降低。
表2 試驗組與對照組雞育成情況的比較(1~22周齡)g、只
取各組120日齡的公母雞各20只,屠宰測量活重、屠體重、半凈膛重、全凈膛重,分割翅膀、腿肌和胸肌的重量。屠宰測定每羽雞平均值數據填入表3。
由表3可知皖南黃雞、雁蕩麻雞及其雜交F1代在120日齡時的屠宰率都達到88%以上,差異不顯著;全凈膛屠宰率試驗組A為63.37、對照組B為63.98、對照組C為60.34;試驗組A全凈膛屠宰率比對照組C提高了3.03%,具有較好的肉用性能。
表3 各組120日齡雞屠宰性能
表4 各組胸肌肉肌纖維直徑測定值
肌纖維直徑是肉的組織學特性.但與肉品質量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肉的嫩度。表中數據表明。試驗各組雞的胸肌肉樣肌纖維直徑無明顯差異。
表5 各組雞常規肉品質測定
pHu是終點pH值,指動物宰殺24小時后,pH值不再下降,維持在一定的水平,試驗數據表明,試驗各組的pHu值都在正常的范圍內,且 肉色(OD值)、剪切力/kg和失水率/% 值都表現為雞肉品質優良。
體重是衡量雞種性能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研究其增長規律,可以為我國優質雞育種與生產提供實踐資料和理論指導。全期料肉比分別是:試驗組A為3.27、對照組B為2.76、對照組C為3.97;試驗組A飼料報酬比對照組C提高了20.18%。
肌肉pH值對肉品質有重要影響,活體肌肉pH值一般保持中性(7.0~7.2),屠宰后肌肉中糖元酵解生成乳酸,導致肌肉pH值隨乳酸積累而逐漸下降直至糖元被全部耗盡或pH值降低到阻止糖元酵解酶的活性為止。本研究測得pH在正常范圍內,失水率低,肉表現為多汁、鮮嫩、表面干爽。失水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肉的風味、顏色、嫩度和凝結性等,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
本試驗證實以皖南黃雞為父本與雁蕩麻雞雜交F1雞比土雞生長快、體重增加和提高飼料轉化率,并遺傳了土雞覓食能力強、肉質好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