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
國家對教育經費的投入逐年增加,報銷單據劇增,高校的財務人員卻增加緩慢,高校財務人員整體的專業水平不高,核算的形式單一。工作強度增加,工作態度影響較大。面對這種現象,需要通過信息化的建設,減輕財務人員工作量,提高財務人員的管理水平。
信息化發展迅速,大數據、云計算,財務機器人等智能化特點,沖擊著單一的財務核算體系,迫切需要改變財務核算模式,實現智能驅動的財務管理體系。使高校的財務模式由核算向管理不斷深化。智能財務建設和運營目前仍然在探索階段。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財務具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促進會計工作效率、優化人工成本,提升會計價值。智能引擎是運用數據的傳遞流程,實現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之間的數據轉換。
德勤(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與Kira Systems合作開發的智能財務機器人“小勤人”,使用了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技術,研制的智能財務機器人軟件,已經應用到部分企業的生產、運營當中,標志著財務智能時刻已然到來。
智能引擎是數據轉換器,連接著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數據的傳遞。業務系統是整個體系的前端,由業務系統內發起業務數據,經過智能引擎,以內置的轉換規則,將數據傳遞到財務系統,形成財務數據。
智能財務引擎的流程化原理并不復雜。但是我國目前關于智能引擎的研究處于初級階段,在財務領域的應用也相對有限。以智能引擎驅動的系統,在企業中應用較少,高校更是罕見。大多數企業、高校只是使用系統平臺內某個獨立模塊,沒有形成真正的智能引擎驅動的系統化平臺。例如:獨立的財務系統(如預算編制模塊、資金計劃模塊、報銷模塊等)和獨立的業務模塊,系統之間是獨立的運行,各自搭建各自的智能引擎。
獨立的智能引擎模塊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較容易實現,沒有考慮系統間的兼容及結構問題,各自的數據邏輯關系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難以形成系統化。另一方面,智能引擎面對不同的行業,行業的業務屬性也不同,會呈現開發的差異化。對于業務單一,規模不大的企業,智能引擎主要是在電子報銷模塊和資金模塊間的使用,應用場景單一。但在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中,智能引擎已經實現了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間的數據轉換,形成了系統化的智能平臺與流程化的數據處理機制。
智能引擎的財務平臺核心內容是利用新興信息技術,形成體系化。不再以獨立的特性將不同的模塊分散在不同的系統中,將實現系統的互聯互通。以財務平臺為核心,將高校所有的業務系統搭建在財務平臺上,實現財務系統自動收取業務數據。最終在財務系統上實現記賬憑證的輸出,打造出業務端與財務端的互通。通過智能引擎的驅動,實現數字化轉型。
首先,智能引擎具有統一性。智能引擎以統一的標準存在于系統平臺中,成為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的橋梁。業務系統獲得業務數據輸入后,在智能引擎的驅動下,以業務分類規則配置為標準,觸發財務系統,自動生成機制記賬憑證。與傳統的獨立存在于各模塊或子系統內的智能引擎相比,統一的智能引擎擺脫了智能引擎的不統一、堆砌疊加狀態,消除了維護的難度和復雜性。
其次,智能引擎驅動具有多樣性。智能引擎依據不同的業務場景設定不同的轉換規則,使記賬憑證能夠靈活的依據業務場景,輸出機制記賬憑證。大多數業務場景在初期設計階段很難一次性梳理清楚,也不能完全把所有業務場景涵蓋在內,發生新增業務場景的時候,智能引擎要憑借其多樣性的配置能力,及時設定轉換規則,與企業業務場景保持一致,實現業財融合。同時,智能引擎需要有個性化的轉換能力,能夠依據明細的業務數據生成精細化的機制記賬憑證,又能按照合并規則生成匯總的機制記賬憑證。使用單位也可以依據自身業務需要,自由選擇相應的模式。
最后,智能引擎具有聯查的功能。業務數據通過智能引擎推送的數據,以一定規則生成的記賬憑證。在財務系統端配置的聯查功能,可以追溯到原始的業務信息。在智能引擎流程設計過程中,已經固化了信息線索推送的各個環節,實現線索的追溯查詢功能。無論生成的合并記賬憑證多么復雜,聯查功能都能查詢到原始的業務信息。此外,控制了會計核算人員更改記賬憑證的權限,如果要更改機制的記賬憑證,必須從源頭的業務數據追溯更改。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的聯查固化性,體現了業財的融合特點,防止了單方面的串改行為。如果引入區塊鏈技術,數據更新透明化,經過驗證的信息添加到區塊鏈后,就無法篡改,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之間搭建分布式底賬,對于提升會計數據的可追溯性更加有利。
針對高校財務平臺體系建設需求,梳理財務管理需要的系統以及業務需要的相關系統,為建設智能財務平臺奠定基礎。按照高校智能引擎的核心理念,實現數據的流程化傳遞,實現憑證的自動推送。從業務大類出發,建立三大系統:
(1)財務管理系統,包括的模塊為:項目及預算編制模塊、資金計劃模塊、財務報銷模塊、影像管理模塊、財務處理模塊、資金結算模塊、報表管理模塊以及績效管理模塊。
(2)業務管理系統,包括:收費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合同管理系統、招生就業系統、學生管理系統、教務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
(3)外部管理系統,包括預算一體化系統、銀行系統、電子稅務局系統。
智能引擎財務平臺的概念設計框架如圖1所示。包括四項內容:①智能引擎財務平臺包括兩個平臺(財務共享平臺、影像管理平臺)和六類業務(項目及預算編制、財務報銷管理、財務處理、資金結算、會計檔案管理和電子報表);②智能引擎的財務平臺與業務系統的對接,包括內部的八類系統(合同管理系統、招生就業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教務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收費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和資產管理系統)和外部的三類系統(預算一體化系統、銀行系統、電子稅務系統);③智能引擎的財務平臺需要智能化場景,涵蓋“大智移云物區”等新技術的單獨運用或綜合運用,如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字符識別)、電子簽名、物聯網、人臉識別、語音交互等;④智能引擎的財務平臺內部之間、內部與外部之間信息的傳遞以及信息的流向。

圖1 智能引擎財務平臺體系設計框架
依托軟件供應商提供的基礎框架平臺,搭建高校自己的智能引擎財務平臺的邏輯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智能引擎財務平臺實現邏輯框架
以業務驅動財務、以流程規范管理,以制度驅動內控,實現功能的自動化。需要考慮全方位的系統集成。包括關鍵點、目標以及邏輯點。
通過集成的要點,梳理智能引擎下的高校財務平臺建設的集成需求。所有的系統集成,目的要實現流程的自動化對接。部門填制預算編制數據,經過預算審批、批復,生成指標,指標數據反饋到業務數據端,形成預算數據與業務數據自動控制。已執行的數據,在預算編制系統與業務系統間自動識別、自動推送。
智能財務平臺實現的要點:①標準化的業務事項設置。②標準化的數據交換設置。③標準化業務數據傳遞與儲存。④標準化的單據填制。⑤財務核算自動化。⑥審批的自動流轉。⑦報表自動編制。⑧電子數據自動歸檔。
智能財務平臺建設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問題,財務引領的財務系統與集成業務的對接、系統中數據模式的設計、業務系統中數據的整理、數據傳遞等,以上種種問題都等待著被解決。在建設智能引擎下的高校財務平臺的過程中,應關注業務流程設計、財務流程規劃、共享平臺建設和制度嵌入建設。共享平臺建設是智能驅動的核心,是打通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的橋梁。數據共享化的實現,才能使數據在不同的平臺中被有序地傳遞、轉換。新系統平臺的出現,會沖擊到現有的業務管理模式和業務運行方式,要形成以信息化部門、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為核心的聯合機制,借助第三方軟件供應商,推進項目建設。